购物车
我的足迹

张硕辅:在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张硕辅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为召开这次会议酝酿已久,林武书记亲 自带队多次进行调研,相关部门也做了大量前期工作。这 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认真总结前段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 ,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认识,强化措施,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今天上午大家听了 双峰县的典型经验介绍,亲身感受了双峰近几年来的城镇 变化。待会,林书记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抓 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当前我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态势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区域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十一 五”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科学发展 ,加速赶超”战略,紧紧围绕打造“三基地一中心一枢纽 ”和建设“四个城市”目标,以娄底中心城区建设为龙头 ,以县市城区建设为节点,以小城镇建设为纽带,加快完 善城镇基础设施,强化城镇产业支撑,突出宜居宜业主题 ,着力打造青春娄底崭新名片,全市新型城镇化推进力度 不断加大,城镇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生态宜居娄底”呈现崭新风貌。 1、纵向看,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主 要表现为五个“明显”: 一是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至2009年底,全市城镇人 口达到149.68万,比2005年增加26.17万,年均递增 16.5%;城镇化率达到35.6%,比2005年提高5.3个百分点 ,年均递增1.32%。娄底中心城区道路骨架扩展到60平方公 里,建成区面积由36平方公里扩大到42平方公里,城镇人 口由32.3万增加到38万。冷水江、新化、涟源、双峰城区 人口分别达到16万、16万、13.6万、11万。建制镇发展到 59个,涌现出了禾青镇、白溪镇、杨市镇、永丰镇等一批 全国全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和示范镇。 二是生态环境保护明显加强。娄底中心城区大力实施 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五年间,新增园林绿地面积130万 平方米,2009年绿化覆盖率达到39.52%。锡矿山等被列入 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重点项目,冷水江采煤沉陷区和 涟邵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全面推进,市本级2个污水处理厂 和4个县市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投入使用,生活垃圾卫生填 埋场、垃圾中转站等城市环保工程相继建成运行, 三是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城镇配套建设逐步完善 ,2005年以来,全市房地产竣工面积527.8万平方米,销售 商品房480.11万平方米,建设经济适用住房9.09万平方米 ,完成廉租住房建设9.6万平方米,解决住房困难户和无房 户3200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11平方米增加到28平方米 ,增长1 5 4 . 5 %。市本级和县市城区用水普及率达 87.67%,燃气普及率达79.26%,公交网络更加完善,市民 生活、出行购物更加方便。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 ,2005年以来共投入村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6亿元,乡村 道路提质升级,农村饮水工程、清洁工程及村庄环境整治 工作有序推进,公共服务加快向农村延伸。 四是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交通建设加快推进 ,安邵高速、娄新高速、新溆高速、娄衡高速、娄益高速 相继开工并抓紧建设,沪昆高速铁路、娄邵铁路提质改造 全面启动,娄长高速即将开工,益娄衡铁路正在争取。市 政建设不断加强,五年来,全市完成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投 资46.1亿元,新建城市道路30条,娄底中心城区人均城市 道路面积从7.51平方米增加到12.6平方米,增长63.8%。产 业园区快速发展,娄底经济开发区获批为“国家高新技术 产业基地娄底薄板材料深加工产业园”,娄星产业园,双 峰农机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制鞋产业园,新化电子陶 瓷产业园、涟源煤矿机械产业园、冷水江冶金建材产业园 等一批独具特色园区不断涌现,城市产业的集聚能力大幅 提升。 五是城镇知名度、美誉度明显提高。我市先后获得了 省级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十佳宜居城市等六张城市名片 。今年又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文 明城市“三个创建”活动,并取得初步成效。涟源获得全 国文化先进市、体育先进市,中国诗词之乡等美誉;双峰 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已顺利通过验收;荷叶镇、三甲乡三甲 村等获得全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称号。 2、横向看,我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差距依然明显。主 要表现为三个“尚未根本改变”: 一是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与全 国、全省平均水平相比,2009年我市城镇化率分别低9、 7.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2位。与“3+5”城市群兄弟市州 相比,2009年比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益阳、常德、 衡阳分别低27.03、14.7、14.34、11.1、5.9、2.7、 7.55个百分点。5个县市区内部发展也极不平衡,从城镇化 率来看,2009年娄星区为90.08%,冷水江为74.17%,涟源 为34.05%,双峰、新化分别仅为20.3%、18.5%; 二是城镇综合实力不强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2009年 我市人均GDP仅为14492元,比全省人均水平低5734元。财 政投入严重不足,城市建设负债较多,直接制约了城镇基 础设施配套建设。我市已建成的高速公路不足50公里,只 占全省的1/40,一批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都在建设之中 ,缺乏与外围便捷的交通对接。娄底中心城区环线尚未形 成,受“两河一线(铁路)”的分割影响,南北交通不畅 。城镇产业单一,物流、消费、娱乐等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尚未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各具特色的城镇经济。开放 意识不强,产业集聚能力较弱,在全省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还不够。 三是城镇粗放式发展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城市经营 理念不新,城市建设质量不高,自身造血功能不强,小街 小巷、城中村、社区环境改造缓慢,没有实现资源资本的 最大化和最优化。城市规划编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 业规划、交通规划等缺乏有机衔接,规划执行不严,变更 规划、乱搭乱建等现象时有发生。城市管理体制不顺畅 ,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执法力度不强,部分市民素质 不高,城市管理跟不上城市建设的速度。节能减排、生态 环境、土地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向前看,我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正面临难得的多重机 遇。主要表现为“三新”: 一是以工哺农、以城带乡时代的到来,为加快推进新 型城镇化创造了新的平台。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 明确提出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促进 区域协调发展,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 业现代化,标志着我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 村的发展新阶段。随着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加速 实施,国家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向和基础设施建设、信息 、人才等方面,将更多地向欠发达地区和广大农村倾斜。 尤其是国家继续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 求的长效机制,将为城镇建设提供更为宽松的外部环境 ,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扩内需、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引擎。 二是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和“3+5”城市群建设 ,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新的动力。建设资源节约 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新的起点 ,也为其他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市作为“3+5”城 市群的一员,水府示范片区是全省“两型社会”建设5区 18片之一,我市城镇发展规划、交通路网建设、产业项目 开发等各方面都将加快与长株潭的对接融入,先行先试的 政策条件将为我市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赋予更灵活的 体制机制环境。 三是城镇化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加快推进新型城 镇化展示了新的期待。按照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我市 城镇化发展已经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未来10-15年我 市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将更大、速度更快、后劲更强。与此 同时,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切实成效,让全市上下认识空前 统一,加快城镇化已成为各级干部的共识和人民的期待。 特别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加快发展,农村面貌不断改善 ,农村医疗卫生、文化、户籍管理等体制壁垒也将逐步打 破,这些都为我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有利条件。 二、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思路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谋 划“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之年,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制定 “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契机,全面谋划好今后一段时期的 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千方百计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 1、要明确指导思想。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 ,落实今年省委工作会议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以长株 潭城市群建设为契机,深入实施“科学发展,加速赶超 ”战略,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 好,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更加注重生态宜居,更加注重体 制机制创新,加速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努力创建城市 品牌,走经济高效、功能完善、“两型”带动、城乡统筹 、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2、要紧盯发展目标。总的目标是按照“两型社会”建 设要求,主动对接融入长株潭,把我市建设成“三基地一中 心一枢纽”(新型能源原材料基地、特色装备与先进制造 业基地、文化与生态旅游休闲基地;区域性商贸与物流中 心;区域性交通枢纽)和“四个城市”(新型工业城市、 交通枢纽城市、生态宜居城市、和谐文明城市),成功打 造长株潭向大西南辐射的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外交通 联系更为顺畅,高速公路里程达到350公里以上,到2020年 中心城区人口达到55万,建成区面积达到70平方公里)和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在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水府示范片区开发建设,将其建成全 省乃至全国的旅游休闲目的地和我市低碳产业增长极 ),力争2015年全市城镇人口达到200万左右,城镇化水平 达到46%左右;2020年城镇人口达到248万以上,城镇化水 平达到55%以上。 3、要遵循五条原则。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以规划为先、规划为大、规划为 要,加快修编和编制城镇发展总体规划、城镇产业发展规 划、各功能区的详细规划,加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 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强化规划的法制 性,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树立规划权威性,保持规划的连 续性,以规划引领城镇化健康发展。 二是坚持统筹发展。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以工 促农、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市、县(市)城区建 设,积极发展各具特色的中心镇、产业镇,稳步推进新农 村建设,不断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 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加快建立健全 大中小城镇有机结合、梯次明显、层级合理的新型城镇体 系,以城镇化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 三是坚持“四化”互动。加强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 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融合互动,积极发展新型工业 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 、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进一步提升城镇化 水平。 四是坚持政府主导。切实加强规划、资金、土地、水 电气运等要素保障,加大城镇建设与管理的执法力度,更 好地履行宏观调控和建设监管职能。制定落实促进城镇化 发展的政策措施,破除制约城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 ,协调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城镇化 建设沿着科学健康的轨道发展。 五是坚持市场运作。把经营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建 设和管理的全过程,通过市场机制,盘活城镇资产,促进 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积极探索城镇资本运营 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走扩大开放招商 引资、搭建平台融资、市场化经营要资、激活民间投资的 新路子。 三、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步伐 当前,我市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 思路明确之后,重在建设,贵在加快。我市作为全省最年 轻的城市,既要立足基础薄弱的市情,又要发挥年青劲足 的优势,抢抓机遇、加速赶超,大视野谋划、大空间布局 、大体制融合、大项目推进、大配套建设、大气魄赶超 ,走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特色鲜明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具体要增强“五力”: 1、加快城镇体系建设,增强带动能力。立足全省 “3+5”城市群“一区三圈一带四轴”的总体空间布局,加 快构建我市“一心两翼”的新型城镇化体系框架,把娄底 城市带打造成“3+5”城市群辐射中部地区的重要发展轴。 一是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强化龙头作用。按照“扩容 提质、完善功能、改善环境、提升品位”的要求,把中心 城区打造成为带动市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立足“两 型社会”建设,重点加快水府示范片区建设步伐,着力建 设“一心两区”,即仙女寨生态公园绿心和万宝新区、东 部新区,扩大城区规模,把中心城区打造成长株潭城市的 “后花园”。立足娄邵铁路改造,外移铁路线路,在涟水 河上新建三桥,拓展城区范围,增加城市容量。立足对接 融入长株潭,加快产业填充,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综 合商贸业、现代物流业、都市型现代高端服务业,增强综 合实力。立足已有基础,进一步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国家 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把中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