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中共扬中市委十届五次全会上的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加快转型 加速提升 推动扬中跨越发展再攀新高 —— 在中共扬中市委十届五次全会上的报告 同志们: 这次市委全会是在“双提升”取得阶段性突破,扬中发 展步入新的起点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 镇江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精神,总结今年,部署明年,动员全 市上下振奋精神,团结一心,加快转型,加速提升,推动扬 中跨越发展再攀新高。 现在,我代表市委常委会,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即将过去的一年,我们迎难而上、快干实干,创造 了跨越发展的新业绩 今年以来,面对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宏观形势复杂多变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局面,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 观为指导,按照“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总体要求 ,坚定信心、应对挑战、奋力跨越,保持了经济社会的健康 较快发展,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在最新评定的中国中小 城市科学发展百强中,扬中列31位,并首次入选中国十佳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中小城市。 一年来,我们克难奋进保增长,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预计全年完成GDP201.5亿元,可比增长13.8%,人均GDP突破 1万美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7:59.8:37.5。财政总收入 30.08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27亿元,分别增长17.5%和 18%。规模工业完成产值420亿元、销售收入389亿元、利税 40亿元,分别增长24%、23.2%和25.8%;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 达到58家,同比增加6家;“三十强”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 258亿元,占规模工业的66%。一、三产业加快发展,新增高 效农业面积1.5万亩,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0.5个百 分点。内需拉动效应明显,新购置车辆3139辆,家电下乡销 售9775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9亿元,同比增长 19.7%。科技创新、品牌创建力度加大,“全国科技进步先进 市”实现“六连冠”,“省知识产权示范市”通过考核验收 ,“江苏省电力电器特色产业基地”经省政府授牌;华鹏集 团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全市工业品国家级品牌累计达到 5个。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 。 一年来,我们千方百计抢投入,重大项目实现新突破。 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亿元,工业性投入72亿元,分 别增长59%和42.5%。总投资100亿元的中国石油长江项目成功 落户,创造了扬中历史上单体项目之最;文德新能源等一批 新兴产业项目进展顺利;新韩通重工边建设边投产,已交付 5.7万吨级散货船2艘、在建4艘。民营经济增势强劲,注册资 本突破百亿大关,其中今年新增近30亿元,超过历年总和的 四分之一。各工业集中区载体功能逐步健全,开发区完成布 局调整,累计投入近9亿元,实施拆迁腾地、基础建设和项目 引进,在全省开发区中的位次进一步前移;新坝科技园区、 新材料工业园和船舶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快推进,承载能力不 断增强。资源要素保障有力,工业用电量同比、环比均保持 正增长,是全省为数不多的县市之一;全年新增贷款43亿元 ,是去年的2.7倍,成功创建“省金融生态达标市”;累计供 地2173亩,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用地得到有效保障。 一年来,我们统筹城乡快建设,整岛环境展现新变化。 累计投入超25亿元,实施26项城乡建设重点工程。泰州长江 公路大桥南塔、南锚锭基本竣工,夹江桥及沿线高架建设进 展顺利;238省道改线八桥段基本建成并完成道路两侧绿化 ,新坝段、开发区段路基工程已经结束,春节前可望贯通 ;迎江大道、新城路等城市干道加快建设;区域供水主岛主 干管网铺设到位,新坝镇、三茅镇、开发区实现集中供水。 “四城同创” 有序推进,“创园”通过省级验收,全年绿化 投入1.5亿元,新增绿化面积43万平方米;“创卫”各项工作 稳步实施,城区35家小茶水炉全部取缔,城中村改造 “7+1”计划①基本完成;“双拆”行动②取得阶段性成效 ,累计拆迁22万平方米,拆违1.06万平方米。农村环境继续 改善,新坝镇、三茅镇、油坊镇、八桥镇通过“全国环境优 美乡镇”省级验收。房地产开发势头良好,全年商品房开发 33万平方米,销售31万平方米,分别增长37.5%和29.1%。城 建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城投公司、交投公司累计融资 12.17亿元。 一年来,我们以人为本惠民生,和谐建设取得新成效。 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双消除”工程,今年全面消除年总收入 20万元以下的村和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家庭 ,全面完成危房改造任务,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3100元和 11210元,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就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3%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率达到 94%以上,通过镇江市“充分就业市”考核验收;城镇五大保 险③参保率均达到98.8%以上,农村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保险 覆盖率分别达到85.7%和100%;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 350元和250元;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和老年居民养老补 贴制度正式启动。慈善救助能力进一步增强,设立200万元贫 困重症青少年关爱基金,慈善基金规模达到1亿元。各项社会 事业协调发展,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全面实施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正式启动;甲型H1N1流感防控成 效明显;档案馆通过“国家二级馆”评审,《扬中年鉴》正 式创刊;建立国家少年女子曲棍球队训练基地,完成市影剧 院改造;人口计生工作得到加强,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社 区建设形成特色,成功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市”。 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安全生产全面加强,刑事案件发生率 同比下降15.3%,社会治安群众满意度达到98.9%,被授予省 “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一年来,我们创新思路抓党建,发展合力得到新增强。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扬中新跨越”为主题,精心组织 开展第二、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经验做法 在省委专题座谈会上作了交流,并得到中央检查组的充分肯 定。深入开展建国60周年和扬中解放6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 ,激发了广大市民热爱扬中、建设扬中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组织开展“奋进2009”系列主题宣传,营造了紧环境下快 发展的浓烈氛围。实施中层干部轮岗交流、领导干部“三诺 两考”④等创新举措,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得到提升;加强 优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成功创建“省人才工作先进 市”,费扬博士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千人计划”。加大行 政问责力度,全面推行行政权力网上运行,探索建立权力节 点监控机制,党风廉政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军地 共建,六创省级“双拥模范城”通过验收。扬中发展促进会 成立并积极开展工作,在加强沟通合作、集聚人脉资源、服 务扬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人大、政协组织认真 履行职能,通过开展专题调研和视察,参与和推动了全市重 点工作的落实。统战、党校、工会、共青团、妇联、老干部 、老龄、关心下一代、民族宗教、残疾人事业等工作也都有 了新的进展。 所有这些成绩,是在困难和矛盾相互交织、宏观与微观 双重考验的特殊背景下取得的,确实来之不易。可以自信自 豪地说,我们不仅能够在顺境中乘势而上、快速发展,更能 够在逆境中危中抢机、弯道超越。 一年来的实践启示我们,唯有咬定目标、坚定信念,才 能加速奋进、跨越赶超。无论形势如何变化,竞争如何激烈 ,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和意志丝毫没有动摇。围绕市委市政 府提出的“均量超宜兴、总量赶金坛”的目标,各镇(区 )和相关部门展开了新一轮的竞赛,为全局发展勇挑重担、 争作贡献。新坝镇依靠产业升级,经济总量、发展质量继续 走在镇江前列;三茅镇加快“双轮驱动”,发挥了“双提升 ”主阵地的作用;油坊镇以光伏产业为支撑,集群效应更加 明显;八桥镇以进军“镇江十强”为目标,船舶产业持续壮 大;西来桥镇“小中求大、难中求进”,实现了百亿项目重 大突破;开发区坚持发展与建设并重,发展后劲全面增强 ;工业(集团)总公司提前一个月实现全年经济目标,并完 成市属企业属地管理工作。正是得益于各层各级的艰苦努力 ,今年我市GDP、一般预算收入等主要指标,有望实现均量超 宜兴。我们坚信,只要始终咬定目标,矢志不渝,埋头苦干 ,就一定能够实现更大发展,不断升档进位。 一年来的实践启示我们,唯有创新思路、科学决策,才 能以变应变、赢得先机。今年以来,宏观政策调整的密度之 高、出拳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在沉着应对危机的同 时,准确把握宏观政策导向,对接国家、省一系列产业调整 振兴计划,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优势,推进制造业的高新化、 智能化发展;紧盯大型国企、民企的投资动向,主动对接 ,跟踪落实,促成了临港产业重大项目的落户;抓住建设环 境相对宽松的有利时机,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 化进程明显加快。这场金融危机,既考验了我们的发展意志 和抗风险能力,也让全市各级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为深刻的 理解和把握,在谋求发展新突破上有了更多的办法和举措。 我们坚信,只要把宏观形势与微观发展充分结合起来,创造 性地开展工作,就一定能够激发潜能、闯出新路。 一年来的实践启示我们,唯有振奋精神、激情创业,才 能争取主动、克难制胜。面对发展中的困难和矛盾,广大党 员干部甘于吃更多的苦、流更多的汗,体现了一份责任担到 底、一鼓作气拼到底的精神风貌。市级机关大力开展“暖企 行动”,与企业共克时艰,全年累计取消或降低60项行政事 业性规费、政策性基金共8000万元,政策性减轻税负1.8亿元 ,帮助企业向上争取资金扶持1.1亿元,本级财政配套资金 2000万元。尽管发展的变数增多、难度加大,但扬中的广大 企业家没有消极等待、犹豫观望,而是敏于见势、善于调整 ,呼应产业新政策、市场新需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产品 升级,成为保增长、促发展的中坚力量。我们坚信,只要不 惧艰难,敢于胜利,上下同心,合力攻坚,就一定能够突破 各种阻碍,将扬中的发展不断推向前进。 回首这一年来的发展,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广大党员干 部和人民群众苦干、实干、奋力干;最让我们振奋的是,广 大企业家危中抢机、勇渡难关;最让我们欣慰的是,社会各 方面为我们在困难中献策、在发展中出力。在此,我代表市 委,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给予我们 倾力支持的老领导、老同志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 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扬中的发 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薄弱环节:尽管经济发展保持了良 好势头,但结构不优、总量不大的问题依然突出,中小企业 抗风险能力、科技创新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城乡建 设成效初显,但拆迁难、供地难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尽管 在改善民生上做了许多工作,但与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新要 求还有不少差距;尽管干部作风有了一定转变,但执行力不 强、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仍局部存在,等等这些,我们必须 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切实解决。 二、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我们要抢抓机遇、持续赶超 ,实现跨越发展的新突破 明年是完成“十一五”目标的决胜之年,也是承启“十 二五”开局的关键之年。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 调,明年将保持各项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根据形 势的发展,提高灵活性和针对性。同时,将保持适度的投入 力度,支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提升城镇发展的质量。种种迹象表明,在今年止跌回升、 逐步复苏的基础上,明年的宏观经济将继续看好,各种利好 政策的叠加,将进一步形成“集成效应”。我们必须坚定加 快发展的信心,乘势而上、务实作为,推动扬中发展迈上更 高的台阶。 明年全市工作总体要求是:创新转型,加速提升,和谐 共进,跨越发展。主要突出“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快增长、扩总量”。充分整合要素资源,引进增 量,优化存量,扩大总量。综合施策,多管齐下,全方位地 扶持和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围绕三次产业、城乡建设等关键 环节,主攻大项目,实施大投入,推进大建设,引进更多超 十亿、上百亿的重大项目,再掀项目建设热潮,形成一批极 具爆发力、拉动力的新增长点,支撑跨越式、超常规、可持 续的发展。 二是坚持“调结构、促转型”。进一步振兴和壮大三大 主导产业,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与主导产业配套 协作的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二、三产业衔接配套水平,形成 一二三产业并举、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抓住新一轮 技术突破与产业更替的机遇,引导企业增强自我创新能力 ,实现资本与“智本”融合,推动“扬中制造”向“扬中创 造”转变。 三是坚持“抓统筹、重协调”。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 护的良性互动,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低碳经济、绿 色增长”上有所作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城市 建设与农村发展的协调并进,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加快城 乡一体化进程;注重社会事业建设与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步提 高,增强公共财政对改善民生的普惠和导向作用,加快建设 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四是坚持“干当前、谋长远”。扎实推进明年各项工作 ,顺利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同时谋划好“十二五”发 展。着力研究如何放大与上海、南京形成的“同城效应 ”,迎接“桥港经济时代”的到来,统筹规划扬中的产业布 局、城乡布局、生态布局,让有限资源发挥出无限效益;围 绕“工业经济和服务业总量双双超千亿”的目标,编制好 “十二五”国民经济指标体系,科学指导扬中今后一个时期 的发展。 明年的发展目标,要体现“更高、更快、更好”: 更高,就是争先赶超的定位要更高。在均量超宜兴的基 础上,加快总量赶金坛,力争GDP总量达到230亿元,增长 15%以上;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3.5亿元,增长20%以上;工业 总产值超过600亿元,增长2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 到140亿元,增长40%以上。 更快,就是调整转型的步伐要更快。高效农业占耕地面 积的比重达到47%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8%以 上;科技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保持在52%以上;税收收入占财 政收入的比重保持在85%以上;单位GDP能耗下降4%以上 ;COD、SO2排放量分别下降2.2%、3%以上。 更好,就是城乡统筹的成效要更好。城乡建设总投入达 到36亿元以上,增长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 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财政用于民生事业的投入同比新 增不低于6000万元。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要狠抓关键,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 夫: 1、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更好更快发展。把加快转变 发展方式作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战略举措,走出一条具 有扬中特色的集约化、内涵式科学发展新路。 突出科技引领,发展创新型经济。对接政策机遇抓创新 。策应智能电网的规划实施,放大工程电器产业的基础优势 ,与清华大学、江苏大学以及国网公司等合作,筹建智能电 网联合研发平台,推动电气产品由中低压向高压、超高压、 特高压转型,由通用型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形成核心竞 争力,抢占市场制高点;对接国家重点培育的新能源、新材 料等六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重点发展文 德风电设备,大全、南自通华风电并网变流器,奇能镍氢电 池等新项目,在风电、核电设备制造,光伏部件,光伏变电 站,清洁能源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呼应江苏沿海开发,注 重差别竞争、配套发展,重点支持新韩通、龙源海洋重工、 威和船舶设备等优势企业,大力发展海洋重型装备、特种船 舶及配套产品,促进装备制造业的迅速壮大。明年,三大主 导产业总规模要达到480亿元以上。构筑服务平台抓创新。启 用市科创服务中心,促成10家以上创新创业企业入驻孵化 ;依托新坝科技园区服务平台,建设电力电气产业化基地研 发中心;建成省配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积极创建国家 级的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招才引智抓创新。进一步深化产学 研合作,实施“百企创新工程”,引导一批规模企业与省内 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姻”,吸引更多的科研成果来扬 转化;畅通引才渠道,完善引才机制,重点引进高层次创新 创业人才及团队,使人才成为扬中跨越发展的“第一资源 ”。明年新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研发服务平台10家以上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