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市长在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民政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和市十四 届人代会第五次会议精神之际,我们召开市第十二次民政 会议,这既是贯彻落实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和市委八届 十一次全会精神的部署会,也是开创全市民政工作新局面 的动员会。刚才,皓同志全面总结了全市“十五”民政工 作,明确部署了“十一五”主要任务,完全符合市委、市 政府的要求,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 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民政系统牢记 “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神圣职责,上为政府分忧,下 为百姓解愁,在关注民生、维护民利、保障民权方面做了 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和谐的建设做 出了突出贡献。这里面凝聚着民政系统各级班子的心血和 智慧,饱含着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和汗水,倾注着各级党 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市政府 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正处于新的上升期,“三五八十”积聚的能量不 断释放,“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扎实推进,滨海 新区开发开放带来的机遇正在凸显,构建和谐的各项举措 全面展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政事业拥有前所未有的 发展机遇,面临更加严峻的工作挑战,民政系统承担的任 务越来越重,面临的要求越来越严,社会的期望越来越高 ,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 紧迫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坚定信心,负重奋进,以崭新的精神 风貌推动民政工作再上新水平。下面,我讲4点意见。 一、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努力构建社会保障“兜 底”安全网 社会救助是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是“为民解困”的集中 体现。在现代社会,社会救助体系是实现社会公平的“调 节器”、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网”,是社会保障的最后 一道防线。目前,全市城乡低保户有20.6万人,“五保 ”供养对象1.25万人,全市每年需要救助的困难对象占总 人口的3%以上,社会救助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同时,救 助对象增多和救助能力不足、救助需求提高和救助水平偏 低、救助领域扩大和救助手段单一的矛盾日益突出,城乡 之间、区域之间救助工作发展不平衡,差别较大。我们要 按照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 ,统筹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理顺工作管理体制,努力形成 以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和灾民救助为基础,以专 项救助和优惠政策相配套,以特困救助、临时救助、流乞 人员救助为补充,以社会互助为辅助的综合性、多层次的 社会救助体系,做到部门协同配合、资源供给稳定、求助 渠道通畅、求助政策互动,实现社会救助工作的规范化、 集约化、便民化,为困难群众提供科学、规范、有效的基 本生活保障。要特别注重改进救助方式,实现由温饱型救 助向小康型救助转变,由被动救助型向自主扶助型转变 ,由单项救助型向综合救助型转变,切实构建一张对保障 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起“兜底”作用的社会安全网,让所有 救助对象及时得到有效救助,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有饭 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有病能医,不会受到生存 的威胁。 (一)要完善和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 ,我市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有6.69万户、14.5万人。尽管 基本上实现了应保尽保,但是低保救助覆盖面还可拓宽。 如果按照国务院年下发的关于解决国有困难企业和关闭破 产企业职工基本生活问题的若干意见精神,我市还没有做 到对困难企业职工申请低保据实计算本人收入,如果落实 这项政策,仅困难企业职工应纳入享受低保待遇的就会增 加2到3万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不是“施舍”和“恩赐 ”,而是政府的责任,这个观念必须牢固确立。从今年起 ,我市要全面落实这一政策。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与财政 、劳动等部门的协作,组织力量认真进行核查,进一步摸 清特困职工的底数,切实落实相关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 困难企业职工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要进一步加大对低 保边缘群体的救助力度,适当提高特困救助标准,缓解他 们的生活困难。要巩固和完善教育、住房、供暖、法律援 助等专项救助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多方面为困难群众提 供帮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 长,要遵循“只升不降”的原则,使保障标准保持合理的 增长幅度,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 (二)要进一步规范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制度。目 前农村低保与城镇低保标准有较大差距,各区县之间也不 一致、相差悬殊。为尽快改变这一状况,市政府决定设立 全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指导线,市财政将从今年起安 排专项资金对区县给予补助,各区县也要相应增加对乡镇 转移支付的比例,并根据本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物价上 涨指数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尽快 解决“应保未保”问题。去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新的《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明确提出“农村五保供养标准 不得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并根据当地村民平均 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按照规定,我市共有1.25万 人需要得到“五保”救助,但实际得到“五保”救助的仅 占应保总人数的38%,农村“五保”户应保未保人数超过 六成,集中供养不足五成。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有的乡镇经济力量较弱,仅将孤寡老人纳入“五保”范 围,未将“无法定抚养人、赡养人、扶养义务人”的残疾 人和未成年人列入“五保”供养范围;有的区县向乡镇转 移支付的专项资金不到位,导致供养经费不足,造成供养 标准隐形下降。各区县要认真贯彻“条例”精神,做好 “五保”对象的认定工作,既不随意扩大范围,也不遗漏 应保对象,切实做到应保尽保。要进一步规范农村“五保 ”供养制度,建立“五保”供养标准最低指导线,并建立 正常增长机制,形成刚性的制度安排,指导工作有效展开 。要建立资金筹措机制,各区县要在财政预算中足额安排 、及时拨付供养资金,确保资金到位。 (三)要加快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设。未来几年,如何 有效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缓解困难群众的医疗负担 ,将是民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从农村医疗救助实施情 况看,由于救助病种过窄、起付线偏高、缺乏应急功能 ,使农村医疗救助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城市医疗救助于 去年7月在南开等5个区进行试点,一些错综复杂的问题已 经显现。对于这样一个群众拥有强烈愿望而又面临诸多困 难的救助制度,各级民政部门要知难而进、主动工作、积 极协调,加强与财政、劳动、卫生部门的沟通协作,抓紧 制定扩大救助病种、降低起付线标准、实施事前救助的办 法,做好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 度的衔接。要多渠道筹集城乡医疗救助专项基金,加大财 政和福利彩票公益金的投入力度,积极吸收社会捐赠,不 断壮大资金规模,切实提高保障救助能力。 (四)要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慈善捐助公益活动客 观上起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作用,被称为第三次分配。它 对经济、社会乃至政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发挥着市场调 节和政府调节无法替代的作用。在一些发达国家,慈善事 业等第三次分配的总量大约占GDP的3%到5%,而我国现在 只占0.1%,而且其中还有近80%来自海外,只有20%多一 点来自国内。我市慈善事业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除 市慈善协会外,已有16个区县成立了慈善组织,还有相当 一部分街镇建立了慈善协会,遍及全市的三级慈善组织网 络正在逐步形成,募集款物达1.5亿元,在社会上有了比较 大的影响。可以说,慈善事业发展空间巨大、大有可为。 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全面实施慈善事业发 展规划,大力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慈善活动,利用 高收入阶层的自愿捐献,来援助低收入阶层特别是社会困 难群体和生活不幸者,把我市慈善事业做大做强。各区县 要推动街道和乡镇发展慈善组织,普遍建立社会捐助接受 站点,形成覆盖全市城乡的慈善组织网络。要深入开展专 项和经常性捐赠活动,建立长效募捐机制,加强社会捐赠 管理,使之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要大力培育慈善文 化,弘扬慈善精神,提升公众慈善意识,打造慈善救助品 牌,在全社会树立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的良好 风尚,形成政府支持、社会举办、公众参与的慈善事业发 展局面。 二、加强城乡社区建设,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广大群众生活的主要空间。加强 城乡社区建设,创建新型的管理与服务体制,让更多的公 共产品和社会资源向城乡社区倾斜,使城乡社区两大平台 充满生机活力,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的有效 对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城乡居民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是 我们必须做好的重要工作。我市社区建设的工作目标是 :年,50%的区县达到示范标准;到年,80%的区县达到 示范标准,社区建设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这是一个很高的 目标、很重的任务,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强力推动 。 城市社区建设要取得新成效。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党委 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 主办、社会力量支持、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工作格局,社 区面貌大为改观,服务体系日臻完善。但是,按照建设和 谐社区的要求和去年全市社区工作会议部署的任务,还存 在区域发展不平衡、设施建设不到位、服务质量不够高、 建设特色不突出的问题。今年,要在3个方面下大功夫 :一是公共服务设施要到位。以政府主导增加公共服务产 品,以市场化运作提供准公共服务产品,以完整的公共服 务体系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加快建设服务型社 区,是今后社区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我们提出了加强社 区公共环境服务、加强社区生活保障性商业服务、加强社 区就业服务等8个方面的任务,既是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 ,更是公共服务设施与公共产品的配置,都是实打实、硬 碰硬的任务,我们必须不折不扣地全部落实。综合整修旧 楼区的任务,今年要全部完成,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 ,要积极推进,填平补齐,努力做到老账抓紧还清,新账 不再出现。二是整体服务质量要提高。社区服务涉及每一 个人的生老病死,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要坚持“以 人为本”的理念,从居民最希望的事做起,最关心的事抓 起,最急迫的事干起。凡是能够办、应该办的,要积极主 动、不打折扣去办;暂时有困难的,要不等不靠,创造条 件积极去办。要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社区服务和管理 水平,打破部门和区域界限,整合信息网络资源,将专项 信息化建设延伸到街道社区,形成覆盖市、区、街道和社 区居委会的四级信息网络体系,为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提供 技术支撑,让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优质 的服务,不断提高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三是社区建设 特色要突出。社区情况不尽相同,居民需求千差万别,推 进社区建设必须求同存异、讲求特色,不能搞一刀切。特 色的核心就是符合实际、具有品位、与众不同。要根据社 区规模、人员结构、资源秉赋、服务设施、周边环境等实 际,因地制宜进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各项活动的开展 ,有效满足居民的现实需求,形成社区的独特风格,打造 具有凝聚力和影响力的社区品牌,力求取得良好的社会效 益。 农村社区建设要实现新突破。我市有3800多个建制村 ,农业人口376.9万、占全市总人口的40%。随着农村城镇 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正在加速向中心城镇和 中心村转移,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了革命性的变化 ,对社区公共管理和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但是目前农 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公共服务较为薄弱,与的发展形势 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极不相称。贯彻科落实学发 展观,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引导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 共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构建和 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最近,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开 展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对工作目标、主要任务、保证措 施做了明确规定,各区县和有关部门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认认真真推动落实。当前,要着力抓好“四个一”:一 是搞好一个规划。规划是建设的前提。农村社区建设涉及 内容很多、范围很广,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