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涂建华:在全省现代蚕桑产业发展工作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创新发展 做大做强蚕桑产业 ——在全省现代蚕桑产业发展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八次全 会精神,研究新形势下以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产业创新发展 ,推动我省蚕桑产 业由大省向强省跨越的思路和举措。今 天上午,大家参观了绵阳市涪城区蚕桑基地现场,其标准 化的基地、规模化的生产、省力化的技术、优质高效的产 品、精准的服务、精细的管理让大家印象深刻,其做法充 分诠释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成效,是我省现代蚕桑产业发展 的成功典范,值得认真学习推广。刚才的交流发言各具特 色,请大家相互借鉴。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过去一年来蚕桑产业取得的成绩 去年宜宾兴文现代蚕桑产业基地建设会议后,各地坚 持以质量效益为目标,以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为核心,以机 制创新为重点,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产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大力推进产业由数量型 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重点在质量效益单产上下功夫,提升 产业竞争力。各地深入实施蚕茧质量提升工程,积极调整 蚕桑品种结构,加快新品种更新换代,大力推广提质增效 关键技术和省力化机具,积极推进仪评收茧工作。根据国 家纤维检验局公布的2015年茧丝质量指标,我省蚕茧平均 茧丝长达到1150米,解舒率65%,蚕茧单产达到37.5公斤 ,蚕茧质量跃居全国最好水平。今年优质茧丝价格持续攀 升,全省推进蚕茧单产质量提升的措施和力度进一步加大 ,四川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蚕茧生产供应基地,绵阳、 凉山、宜宾、自贡、南充等地优质茧供不应求,“涪城蚕 茧”“大凉山桑蚕茧”“南丝路蚕茧”等蚕茧品牌的全国 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涪城蚕茧”更是成为全国蚕茧质量 标杆。全省前三季度已实现发种165万张,产茧6.35万吨 ,农民蚕茧的销售收入达27亿元,产区农民积极性高涨 ,返乡农民工选择蚕桑产业创业数量激增。 二是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步伐加快。我省龙头企业带动 下的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模式逐步成熟,龙头企业深度介入 蚕桑基地建设,既提供技术和资金服务,也对接市场、合 理分配利益,解决了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资金、市 场等瓶颈问题,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壮大提供了基础和 条件。刚才交流发言的荣县,合作社上连企业,下接农户 ,以及天虹公司的反租倒包,这些模式值得肯定和借鉴 ,说明蚕业也能走出规模化、标准化、现代经营主体发展 的路子。各地以龙头企业为依托,采取项目资金、支持政 策、技术服务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等方式,重点培育种养 大户、家庭农场,支持培育各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 技术服务能力。宜宾、凉山、南充、内江等市州设立了专 项资金,支持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发展,涪城区采取反租 倒包的方式培育种养大户,大户产茧量占全区的70%以上。 目前,全省10亩以上种养大户有8万户,30亩以上家庭农场 有2600户。同时,各地加大培训力度,举办各层级种养大 户、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和技术培训,采取现场观摩学习、 相互交流、专家授课等方式,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的技术能 力和经营管理水平,让他们懂经营、会管理、挣大钱,示 范带动周边农民发展产业。今年,省上在涪城举办了两期 新型经营主体培训,一期是龙头企业负责人培训,重点是 转变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的理念和思路,一期是种养大 户和家庭农场培训,重点是提升业主大户的经营管理能力 和技术水平,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是产业机制进一步完善。围绕发展投入机制、利益 联结机制和产业化经营模式,各地不断深入创新和完善。 涪城采取“公司+共育户+农户”模式,让共育户成为提升 组织化程度的关键环节,通过服务提高质量,通过效益赢 得蚕农,通过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稳定收购秩序,这种模 式得到认可和推广。宜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龙头企业把基地作为第一车间,持续投入、强化服务 ,与蚕农结成利益共同体,共享发展成果。以宁南为代表 的“政府+企业+种养大户”模式,依靠政府资源,凝聚工 作合力,强化技术创新和服务,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推 动产业创新发展。荣县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 ,发挥当地农民带头人作用,培育蚕桑专业合作社服务能 力和初加工能力,提升了农民组织化程度,蚕茧质量和蚕 茧价格显著提高,同时跨区域经营带动内江东兴区发展蚕 桑产业,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是蚕桑产业扶贫卓有成效。栽桑养蚕投资少见效快 ,产品百分百商品化,是实现快速脱贫的好产业。在全省 40个蚕桑基地县中,有28个属于“四大片区”贫困县、少 数民族县、艰苦边远地区县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范 围,全省确定的贫困村中有698个贫困村将蚕桑作为脱贫主 导产业,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在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和攀西 地区等蚕桑适宜区域担纲扶贫主力。宜宾市高县、珙县、 兴文县、筠连县属省级乌蒙山区连片贫困县,125个贫困村 发展蚕桑产业,占全市贫困村总数的27%,去年兴文县会议 后,兴文县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带动下的蚕桑产业扶贫,当 年栽桑当年见效、三年脱贫奔康,走出了“人平两亩桑 ,脱贫奔小康”精准扶贫模式。凉山州会东、宁南、普格 等地引导71个贫困村发展蚕桑,今年将有41个村顺利脱贫 。南充南部、阆中、嘉陵、仪陇、蓬安等县市区,建立了 蚕桑脱贫奔康产业园区20个,每个产业园区面积500- 1000亩,嘉陵、南部、阆中发展高效果桑产业助力脱贫 ,成效喜人。可以说,蚕桑产业与产业扶贫紧密结合,既 融入党委的中心工作,也发展壮大了产业基础,提升了产 业地位。 二、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坚定做大做强蚕桑产业的信 心 落实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决定,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和农 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 、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大力发展产出高效、产品安 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切实提高四川农业 发展质量效益,走出一条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农业发 展道路,推动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是当前和 今后一段时期四川农业工作的主线。 蚕桑产业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也是现代优势产业、 更是绿色发展产业,在全国保持着领先地位。省委推进农 业绿色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为我省蚕桑产业做大做强 提供机遇和条件。 一是蚕桑产业符合绿色发展的要求。蚕桑产业是种养 结合、兼具经济生态双重功能的绿色产业,契合绿色发展 理念。中国工程院向仲怀院士指出:作为经济林,桑树的 生态效益最好;作为生态林,桑树的经济效益最高。蚕桑 产业多元化功能的拓展,如生态桑、果叶兼用桑、饲料桑 、茶用桑的发展,完全符合绿色生态的消费理念,丰富了 绿色发展的内涵。我省贫困地区,往往是石漠化、坡地山 地等生态脆弱区,桑树在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防沙治 沙、盐碱地治理、退耕还林等方面都具有非常明显的成效 。近日,农业部等8部委印发的《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 示范区建设方案》提出了西南区突出石漠化治理,在生态 保护中发展特色农业,我省乌蒙山区是石漠化治理的重点 区域,蚕桑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将在石漠化地 区发展蚕桑作为工作重点,特别是在乌蒙山区如兴文,要 研究如何既治理石漠化,又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走出一条 路子,总结出经验来。 二是我省蚕桑产业转型升级路径明晰。这几年我们抓 蚕桑产业布局调整,产业发展向优势区加快聚集,集中成 片桑园代替了零星分散的“四边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