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XXX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立足新起点 力求新突破 为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 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XXX (X年X月X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 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今年的工作,安排部署明年的任务 。日前省委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XX书记、XX省长的重要 讲话,立足长远、统揽全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对于 XX“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 导性,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根 据市委常委会议讨论的意见讲三个问题,然后请XX同志对 经济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一、认清形势,把握科学发展主题     过来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复杂、任务艰巨。 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 ,贯彻实施“四化两型”发展战略,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艰 苦奋斗、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圆满实现了 “十一五”目标任务,全面奠定了“十二五”发展基础。 一是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整体实力明显提升。初步预计今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4500亿元以上,人均超过10000美元 ;地方财政收入达500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过2000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过32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分别达22000元和11200元;四县(市)在全国县域经 济竞争力百强中的位次不断前移。二是结构调整积极推进 ,质量效益明显改善。新兴战略产业快速成长,现代服务 业 加 速 发 展 , 预 计 今 年 三 次 产 业 结 构 将 调 整 到 45∶52∶435,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10亿元以上的项目达到26个,工业及更新改造投资大幅 增加,投资结构积极改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逐年递 减,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位居全省首 位,领先中部地区。三是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保障明 显加强。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社 会事业加快发展,棚改安居、创业就业、交通畅通等民生 工程扎实推进,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XX连续三年获 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在全国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 ,XX在省会和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5。   回望发展历程,我们不畏艰辛、不曾懈怠,取得了显 著成绩;踏寻发展足迹,我们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积累 了宝贵经验。实践启示我们:   一是要突出转方式、调结构。我们把调整经济结构作 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基础来抓,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了主动 ,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了先机。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以十 大产业项目为重点,加大了产业投入力度;以工程机械、 汽车制造、新材料三大优势产业为基础,增强了产业集群 效应;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为抓手,提升了产 业科技水平。要素结构不断优化,以人才优先发展为导向 ,组织实施“三年双百”行动计划和延揽万名优秀青年人 才计划,推出千名劳模培训计划,打造大河西人才特区 ;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抓手,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举办第四届XX(中国)科交会,加大了资本、人才、技 术等创新要素的投入。城乡结构得到改善,把加快发展中 心城市与带动壮大县域经济统一起来,按照主城区、都市 圈、城郊带三个层次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重点实施农 村公路通达、电力扩容、安全用水和环境整治四大工程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同时,我们选择先导 区为载体,积极推进土地管理、环境保护、融资投资、行 政管理四大改革, 形成了点面结合、有序推进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格局。实 践证明,唯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形成新的发展优势。   二是要突出打基础、利长远。我们以事关全局、事关 发展、事关未来的三“十”重大项目为载体,推进十大基 础设施、十大产业项目和十大民生工程建设,既保证了当 前增长,又推动了长远发展。致力于布局优化、空间拓展 ,大力推进“沿江建设、跨江发展”,大河西先导区的打 造和五大片区建设,拉开了城市发展的东西两翼;提质改 造主城区,大力推进棚改工程和城市综合体建设,重点打 造五大新城,初步形成了河西与河东共同发展、新区与老 区协调统一的城市格局。致力于功能增强、品质提升,加 大基础设施投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了功能性 、枢纽型和网络化的城市框架。致力于科技进步、产业升 级,努力提升工业带动力、产业融合度和资源转化率,大 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农产业,积极构建 具有创新性、融合性和成长性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推进重 点企业与重大项目建设,我们持续开展了“两帮两促”工 作,树立了服务基层的品牌,形成了转变方式的抓手,增 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实践证明,项目的水平决定城市的 实力,项目的较量决定竞争的走向。只有加快项目建设、 形成有效载体,才能统揽全局工作、促进XX发展。   三是要突出惠民生、促和谐。我们坚持把改善民生、 促进和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发展成 果惠及于民,以社会公平正义取信于民,不断提高了人民 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十大民 生工程,坚持财力向民生倾斜,全面完成为民办实事任务 ;实施棚改安居工程,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着力改造棚户 区、危旧房、城中村和筒子楼;丰富创业富民内涵,进一 步拓展创业平台,完善服务体系,形成了创业带动就业、 就业促进兴业的良好局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困难 弱势群体,统筹解决了城乡养老、医疗保障问题,着力推 动了济困助残工作。这些实在而又具体的举措,让人民群 众切身感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显著成效,切实享受到了改革 发展的丰硕成果。同时,我们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人 民满意城市、平安和谐城市、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完 善“一健三联”信访工作体系,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开展 “五清查一打击”行动、净化社会治安环境;推进严格公 正执法,加强法治XX建设;切实加强应急管理,推动安全 生产工作,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积极创造了良好发 展环境。实践证明,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始终牢记党的 为民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个基 本点,立足社会事业发展这个关键点,强化社会创造活力 这个支撑点,才能开创率先实现小康、建设“两型”城市 的生动局面。   四是要突出抓党建、聚合力。始终把党的建设摆在首 要位置,锤炼干部队伍,夯实基层基础,把党的组织资源 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力量转化为发展力量、组织活力转 化为发展活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部署开展 “深入查找发展差距、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集中调研与讨 论,切实加强思想宣传工作,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 础;建立健全党委科学决策机制、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党 内民主监督机制,不断完善领导班子和干部绩效考核,继 续实施干部“五百工程”,组织开展党员领导干部公开述 廉,为发展形成了长效的制度保障;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 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各级人大、政协紧贴中心 ,服务大局,积极发挥职能作用,齐心协力共谋发展,为 发展凝聚了广泛的智慧力量。实践证明,只有切实加强党 的领导,依靠党的政治优势,才能使加快发展的积极因素 和潜在能量得到极大地调动和充分地发挥,使全市上下干 事业一条心、抓工作一盘棋、搞建设一股劲,继续保持又 好又快、率先发展的局面。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转变 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年。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我们面临的 形势仍然极为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责任与压力相伴。 从有利条件看,一是经济发展的环境趋好。从全球来看 ,总体仍然是复苏向好态势,金融危机催生的国际分工格 局深度调整,国际产业转移趋势走强,科技创新正在孕育 新的突破;从全国来看,中央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提出 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逐步向 稳定增长、良性循环转变;从全省来看,“四化两型”发 展战略的确立,为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注入了更为强 劲的动力,省委特别强调要突出省会中心城市地位,发挥 好XX的龙头带动作用、核心区域作用和重要引擎作用,这 既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也为我们带来了发展先机,提 供了良好的经济发展外部环境。二是经济增长的基础稳健 。这些年来,无论客观环境怎么变化、面临形势多么严峻 ,我们始终把握又好又快、率先发展这个主题,在不断扩 大经济总量的同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保持又好又 快、率先发展的态势。特别是随着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重 点产业项目、重要功能区域相继建成并发挥作用,战略性 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两型”社 会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先试和大河西先导区开发建设的大 力推进,这些都为明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 础,蓄积了强大的势能。三是经济主体的活力增强。这几 年来,我们的企业致力于推进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 加快转型升级,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普遍增强。抓住国内 外经济形势向好的有利契机,发挥自身优势,调整市场策 略,全面提质增效,实现了外部市场的逐步拓展与国内市 场的有效延伸。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自去年6月份重回 300点关口以来,稳步走高,节节攀升,今年达到380点 ,处于历史最高水平,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企业信心 指数呈现快速提升的态势,今年较去年底劲升12个百分点 。企业有信心,发展就有动力。   在看到这些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明年发展 面临的挑战和压力: 一是发展方式的转变刻不容缓。发展方式转变的压力不 仅来自国内,也来自国外。当前国内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 重,部分能源品种出现紧缺问题,再加上一些西方发达国 家针对中国的技术壁垒和环境壁垒,环境贸易保护主义抬 头,这些问题的解决,就在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特别是 XX作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肩 负着加快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历史责任,发展的机遇 必须在转变方式中来抢抓,发展的空间必须在转变方式中 来扩大,发展的道路必须在转变方式来开辟,使得转变发 展方式的要求尤其紧迫。二是物价水平的控制难度很大。 今年11月,我国CPI同比上涨5.1%,创28个月新高,美国二 次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导致集中流动性泛滥,使得原油、铁 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迅猛上涨,未来国际货币泛滥和 国内流动性剩余、食品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走高、输入 性因素等潜在通胀压力仍将长期存在。如何既能让经济保 持平稳较快发展,又能让物价相对合理落下来,处理起来 将极为棘手。三是社会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社会建设要 明显加强,这是“十二五”的一个奋斗目标。特别是XX进 入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决战期,我们的差距相对集中在社 会建设上,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社会事业发展相对 滞后,各类社会矛盾易发增多,加强社会管理压力增大。   综合判断宏观形势,我们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 峻挑战,但总体上是机遇大于挑战、机遇蕴于挑战。我们 必须积极顺应形势的深刻变化,找准结合点,抓住着力点 ,才能够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把握发展的主动 权,抢占竞争的制高点。一是要把转变方式与加快发展统 一起来。转变发展方式,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水平的 提高、综合 实力的增强、竞争优势的确立,最终取决于发展方式的转 变。我们不能因为转变方式来放慢发展、影响发展,一定 要把两者统一起来,要坚持在转变中谋发展、在发展中促 转变。二是要把调整结构与持续增长统一起来。既要做大 经济总量,又要调优经济结构,始终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一 个原则,尤其是在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既要保持经济平稳 快速增长,又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防止片面追求快速增 长而忽视结构调整,强调结构调整而放慢经济增长。三是 要把增加投资与扩大消费统一起来。坚持把增加投资作为 加快发展的手段和转变方式的基础,把扩大消费作为推动 发展的动力和转变方式的途径,注重以投资带动消费,以 消费引导投资,在投资与消费的协调拉动中扩大市场需求 ,在投资与消费的相互转化中推动经济发展。四是要把改 善民生与控制物价统一起来。价格问题既影响发展,又涉 及民生。目前,价格上涨具有结构性、阶段性特征,一方 面要充分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农业生产、调整产业结构,保 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 供应,完善价格监管,防止恶意炒作和暴涨暴跌;另一方 面,要完善补贴制度,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标准 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适时采取价格临时补贴等措 施,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   二、突出重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最近,中央和省委先后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的 经济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突出强调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作为一条主线,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中 之重。面对这一时代赋予的重大命题,我们不转是不行 ,慢转也不行,乱转更不行,必须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 精神,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谋划、推进一切工作的基 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步伐,着力提 高城市国际化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产业高端 化进程、创新发展“两型”化模式、加强城市法治化管理 ,奋力开创“十二五”发展的崭新局面,为率先基本建成 “两型”城市和基本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坚实的基础。明年 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地方 财政收入增长1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 ,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分别增长12%和14%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 3%。围绕这一目标要求,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1、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的重要内容,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决定性意 义。   一要加快需求结构的转型升级。市场经济是需求导向 经济,坚持扩大投资与消费增长并举,在投资与消费的相 互转化中调优需求结构,既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 ,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要优化投资结构,把扩 大投资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保障改善民生、 提升增长质量结合起来,继续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重 点铺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继续推进三“十”重大项目 ,充分发挥项目建设扩大投资、优化结构、增强后劲、带 动就业、推动发展的强大引擎作用。要加快消费升级,把 优化投资结构的重点放在以投资促进消费上,深入研究消 费市场的需求变化,全面把握消费升级的客观趋势。要挖 掘需求潜力,把扩大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完善 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改善居民消费 预期,提高居民消费能力,释放居民消费潜能。   二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面对后金融危机时期 国际国内经济竞争和市场变化的新趋势、资源环境约束加 剧和需求结构升级的新形势,必须以推动产业高端化为重 点,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断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 素质。要顺应城市经济的发展规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优化提升第一、第二产业,推动“二三一”结构向“三 二一”结构转变。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推进“百 亿企业、千亿集群”工程,扩大工程机械产业的产能,加 快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烟草和新材料等产业过千亿的步伐 ,抓好比亚迪、广汽菲亚特等十大百亿企业,培育新型材 料、信息网络、电动汽车、精密制造、文化创意、节能环 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传统 服务业的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旅游业,积极推进金融保险 、现代物流、总部经济、工业设计、科技研发、服务外包 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以优 势支柱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要加快城乡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城乡一体发展 ,促进城乡融合,既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促 进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城市 设施与农村设施并举、生产设施与生活设施并重、产业设 施与生态设施并进,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通达、电力扩容 、安全用水、环境整治四大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农村水利 、信息网络等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市域供水、供电、供气 以及交通、通讯、信息网络一体化。要加速现代农业发展 。加快建设融生产型、生活型和生态型于一体的现代农业 体系,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效益型农业、设施先进的科技 型农业、资源节约的节约型农业和环境友好的生态型农业 。要加快农民增收步伐。鼓励农民调整优化种养结构,大 力发展新兴业态,加强合作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