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区长在东川区2008年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东川区2008年统筹城乡发展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年是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省委八届四次全会、 市委九届四次全会、区委二届四次全会精神,紧紧抓住东 川再就业特区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机遇,落 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东川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快速 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东川区第三届人民政府的开局之年 ,我们要认真总结过去几年来的农业农村工作,客观分析 当前的形势,以“三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带 “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大干2008、拼搏2009、 攻坚2010、冲刺“十二五”,为实现我区工农同发展、城 乡共繁荣而努力奋斗。下面,我讲二方面的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农业农村工 作的信心和决心 五年来,我区城乡经济社会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城市面 积大大增加,由3.2平方公里增加到4.3平方公里,城市设施 大有改进,城市功能日趋完备,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城市 经济欣欣向荣,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我区 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各项事业取得长 足发展。截止2007年底,全区总人口31.106万人,其中 :农业人口23.64万人(乡村从业人员14.7万人,其中:男 性7.8万人,女性6.9万人);少数民族21500人,占总人口 的6.9%;农村适龄儿童18912人,在校学生17999名。 2007年农业总产值4.98亿元,比2003年增加2.08亿元,增 长72%;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1814元,比2003年增加625元 ,增长53%。 (一)发展特色经济,农村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007年,小江河谷热区开发洋葱、大蒜、豌豆等各类产 业种植面积达到45000亩,占整个热区耕地面积的45%,热 区开发成了河谷热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全区种植马铃 薯45900亩,产量达87210吨,产值6976.8万元,其中加工 型马铃薯40900亩,产量达77710吨,产值6200万元。种植 了1500多亩“小蜜瓜”,实现总产值1000万元,成为农民 增收致富的一项新兴产业。另外,引进了紫甘薯进行示范 和推广并取得较好效益,蚕桑、林果、高山药材等产业已 初具规模,惠及农民;如乌龙镇、红土地镇分别在“乌龙米 、清真牛干巴”和“七彩洋芋、高山萝卜”等地方特色农 产品上打出了品牌。 畜牧业已由农村经济副业转变成了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2007年畜牧业产值达2.45亿元,收入达1.89亿元;劳务 经济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最为有效的渠道,如阿旺镇、乌龙 镇劳务收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近年来累计培训53164人次 ,转移输出34883人次,实现转移收人1.8亿元; (二)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运行良好,一批优势产 业基地逐渐发展壮大 到2007年,全区已发展了东隆公司、稷龙公司等18家农 业龙头企业,总资产达到2.86亿元,固定资产达到1.66亿 元。根据目前的监测情况,18家农业龙头企业运行良好 ,有10家企业被省、市部门列为龙头企业予以扶持,有 16家被区委、区政府列为东川区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 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已建成优质加工型马铃薯基 地、优质面条小麦基地、酿酒葡萄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 ,发展和壮大了优质黑山羊、加工型马铃薯、高山药材、 PIC优质生猪、肉鹅、优质种鸡等六大特色产业。农业新经 济组织得到发展,如阿旺蔬菜种植协会、铜都镇肉鹅养殖 协会、红土地镇高山萝卜种植协会等对当地种养殖业起到 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三)以点带面、以工促农,新农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结合实际,突破封闭固守思想,大胆探索,全力打造社 会主义新农村,采用新模式,通过新途径,取得新面貌 ,发展新产业,培训新农民,培育新经济,展现新气象。 市、区35个试点村建设稳步推进,共投入建设资金732万元 。通过广泛发动群众,集思广益,边建设边探索,确立了 “移民村示范型、旅游带动型、旧村改造型、城镇化推进 型”四种新农村建设模式,如红土地镇蚌德村和铜都镇箐 口村,在村干部的带动下,在全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发挥了极大的示范作用,滇北建材有限公司捐赠水泥 3000吨,支持我区新农村建设,通过努力,农村面貌焕然 一新,农村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 快。 (四)加大科技扶贫工作力度,推广实用技术,农村经 济增长方式发生新变化 农村信息化“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成为推动 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服务平台。五年来,共举办各类实用技 术培训1100期,培训71131余人次。同时,较好地完成了重 大农业科技措施推广任务。到2007年末,全区拥有拖拉机 764台,山地微耕机120台,2005年至2007共发放农机补贴资 金26.7万元,带动农户投入资金72.3万元,培育和扶持了 一批农机专业户。加大扶贫投入,2007年共投入扶贫项目 资金3055.71万元,小额信贷资金1000万元,通过实施“一 体两翼”战略、发放小额信贷、易地开发,以及在市委办 公厅、市城投公司等定点挂钩帮带扶贫单位的帮助支持下 ,解决了4640人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巩固提高了 11770人低收入人口的温饱水平。 (五)加强水土治理,农村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 五年来,共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6637.67万元,修建各类 水利、水保工程290件,完成水窖建设5600个,治理水土流 失面积66.1平方公里,解决了60065人、33670头大牲畜的 饮水困难,新增灌溉面积7500亩,改善灌溉面积63500亩。 全区水利化程度达到51%。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 草、防护林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累计造林16.8万亩,森 林覆盖率提高到31%,完成龙东格公路沿线绿色通道绿化面 积11000亩,林业产值达3269万元。基本口粮田建设和以工 代赈项目成效明显。2007年投资1249万元实施了东川区铜 都镇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面积30.1公顷。 (六)加大投入、攻坚克难,以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 建设成绩喜人 东川人民期盼了20余年的坝塘水库于2007年8月27日开 闸试蓄水,蓄水深度目前已达16米,蓄水量达900万立方米 ,完成第一年库容蓄水目标。野牛水库工程于2006年4月 7日正式破土动工,移民安居工程已于2006年底竣工并通过 验收。目前枢纽工程基础开挖已全部完成,进入坝体施工 阶段,输出管道已铺设完工,即将实现向城区供水的目标 。全长12.487千米的团结渠尾部延伸工程已于2007年12月 28日顺利峻工,即将向绿茂片区供水。农村公路交通成绩 显著,完成了通乡油路建设,行政村汽车通行率达98%。实 施“一池三改”,解决农村用能问题。积极开展“万村千 乡”工程,行政村通电率已达100%。 (七)关注民生、关爱弱势群体,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取 得长足发展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日趋完善,2007年 下拔乡镇救灾救济款66.66万元,搬迁安置农户599户;新 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12%;2.2万农村低保对象纳入 最低生活保障;地方企业积极回报社会,金沙、金水等企 业捐资助学,修建修缮乡村道路和乡村小学;农村办学条 件有所改善,碧谷二小、腊利小学等一些农村学校教学质 量明显提高;万名贫困学生得到救助;免费为214名贫困白 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和安装假肢25例;624名残疾人实 现了就业;完成危房改造35户。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 强,铜都镇腊利社区、阿旺镇岩头村、红土地镇花沟村、 拖布卡镇格勒村等村(社区)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起到了 积极的带头示范作用。 近几年来,我区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农业农 村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这是政策好、市场活、人努力等 多种有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社 会各界及省、市定点挂钩帮带扶贫单位辛勤努力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及  全 区30万各族人民对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解决好“三农 ”问题仍然任重道远,统筹协调发展的任务仍较繁重,农 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农业 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 还比较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 出的比例仍然偏低,多渠道投融资体系还不健全;自然灾 害频繁,农村贫困面大,体系建设滞后,农资价格仍在高 位运行;农业设施装备水平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 很弱;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设施发展滞后,服务水平较低 ;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基层干部驾驭农 村经济发展的能力还不强;此外,农村留守群体的社会问 题、农村孩子无法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问题、农村老人养 老困难、脱贫农户因病返贫的情况等等一切表明,农业仍 是我区最弱的产业,农村仍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最薄弱的 环节,农民仍是我区的弱势群体,农业农村发展仍处于攻 坚克难阶段。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认清当前“三农”工 作面临的新形势,充分认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对促进东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的重大意义。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有利于坚持扩大内需方针和实现 经济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可以使城乡之间的资金 、人才、土地等生产要素充分流动,城乡产业发展合理布 局。同时,依托城市的带动和辐射,进一步加快乡镇企业 产业升级,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这样一 方面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和物流业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 ,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加了农业效益;另一方 面,由于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一部分农民转移到 二、三产业就业,成为城镇居民,减少了农村人口,农村 土地资源就可以相对集中,改变目前土地经营分散的状况 ,提高农业生产率,为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和现代 化发展创造条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 。同时,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变低收入低消费群体为从事 其它行业获得较高收入的消费群体,通过买房、投资、置 业,会不断形成新的社会需求。农民进城要创业,要发展 ,会不断形成新的财富源泉。此外,城镇建设、农村环境 改善,还能创造新的投资需求,从而推动东川经济进入一 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城乡 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居 民收入的差距日益拉大,已带来许多社会问题,特别是近 年来,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民就业不充分 ,部分失地农民因不满情绪导致上访,带来了社会不稳定 的隐患。同时,我区农村还有部分地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差。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和就 业体系,可以较好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也可以 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收入。此 外,推进城乡一体化一方面可以统筹安排城乡社会事业发 展投入,使较多的资金投向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 等领域,使城乡居民的教育、医疗保健和文化生活等方面 条件更加平等。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扩散、 辐射、影响,对思想观念相对落后、信息较为闭塞的农村 地区产生强烈的正效应,促使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从而 对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的互动作用。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有 效利用。推进城乡一体化可以使城乡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得 到统筹考虑,避免城乡保护不一致、不同步的问题。同时 ,通过依托中心集镇,推进工业聚群发展,有利于工业集 中区形成,从而推进小城镇发展,也有利于农村地区道路 、排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集中建设和使用,节约 利用资源,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创新思路,统筹兼顾,切实做好下步农业农村工作 我区下步农村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 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中央、省、市农 业农村工作会议及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落 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走东川特色的农业农村 发展道路,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 服务体系,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提升扶贫开发水平,努力 保障主要农产品的基本供给,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切 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奋 斗目标是:2008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44820万元,农民年 人均纯收入达2400元;到2012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 51991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360元。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要结合东川实际,把中央和省、市 的政策细化、实化、具体化,既要遵循政策的基本精神 ,又要从实际出发有所创新,把中央和省、市的政策不折 不扣的落实到位,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重点要抓好以下 九个方面工作。 (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增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 县域经济是在县级行政区划和空间内统筹安排经济社会 资源而形成的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 农村为腹地,城乡一体、工农并进,区域特色明显的块状 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始终把解放和发展农村 生产力放在第一位,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 荣。县域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当把发展 县域经济作为重要抓手。 (二)分类指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经济繁荣发 展 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关 系全区经济社会和生产力发展的具体实践和理论问题,要 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和山区、坝区不同的生产力水平 ,针对农民增收中遇到的不同困难,实行分类指导。第一 ,城郊区农民的增收。要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