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全委会报告:对标苏南加油干精准务实惠民生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对标苏南加油干 精准务实惠民生以优异成绩迎接党 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在中共镇江市委七届四次全会上的报告 (2017年7月11日) 惠 建 林 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 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 、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和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总结 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工作,动员全市大力提升发 展热度,对标苏南加油干,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究部署聚焦 富民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作报告。 一、大力提升发展热度 4月10日至11日,省委李强书记调研镇江,勉励 我们凝心聚力、提振信心,抓住新机遇,找准切入点 ,提升发展的热度,强化城市特色和竞争力。5月 2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经济发展大会,强调当 前最主要的任务是大力提升发展热度,坚定地走产业 强市之路,重塑镇江实体经济辉煌,并从工作层面作 出系统部署。半年来,大力提升发展热度,已成为干 部群众的高度共识和全市上下的自觉行动。 1.保持了稳中求进良好势头。牢牢保持工作的 连续性、稳定性、奋进性,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 常态,扎实推进“两聚一高”,1-6月,各项目标总 体实现“双过半”,预计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 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 长8%、5.4%、8%、10.4%左右。27个省级重大产业项 目、180个市级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分别占年计划 的46.2%、50.8%。六大新兴产业实现销售增长 12.3%,工业应税销售增长14%。固定资产增值税抵扣 、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1.5%、18%左右,“金 山英才”计划申报人数增长50%,新增上市挂牌企业 11家。41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176个市区重点城建 项目和98个生态环境重点项目按序时推进。成立全省 首家军民融合产业联盟,3家小镇入选省级首批特色 小镇创建名单。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提质增效的势头 进一步显现。 2.抓实了“争先苏南”大事要事。对照苏南标 杆,提高发展站位,把握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聚 焦带动全局的关键性问题,谋划推进一批大事要事。 主动对接区域一体化重大战略,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 、扬子江城市群、宁镇扬一体化发展,9个宁镇合作 重点项目按计划推进。坚定走产业强市之路,推出一 系列重大举措,强力推进重大制造业项目建设、招商 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抓产业攻项目的氛围更加浓厚 ,热度明显升温。上半年制造业实到外资3.8亿美元 ,同比增长28.4%。强化改革的深刺激强刺激作用 ,着力突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任务,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取得阶段性成效,e办 事平台正式上线运行;镇江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 深化,进入空间明晰、权责明确、全面建设的新阶段 ;积极参与省港口发展集团出资和组建,推进市属产 业集团转型发展。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开始 “破题”,违法用地清理、违法建设治理启动实施 ,奔着问题去、敢啃“硬骨头”、注重有效性的工作 导向更加鲜明、效应初步显现。 3.迈出了民生改善坚实步伐。认真落实省委关 于开展“大走访大落实”活动部署,确定“暖企惠民 ”的鲜明主题,组织全市党员干部下基层走访居民家 庭60多万户、走访企业近1.8万家,解决各类问题2万 多个。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性成本50.6亿元,新开业各 类市场主体及注册资本(金)同比分别增长37%、 18.2%。制定出台富民增收实施方案,抓实就业创业 、精准扶贫等重点工作,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预计增长8.5%左右,最低工资标准提高120元/月 。大力推动公共服务均等优质,优化义务教育学校、 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完善医保管理、分级诊疗、养老 照料等服务体系。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清单明责、限时 整改,“263”专项行动(1)扎实推进,“河长制”有 效落实。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和法治镇江建设,切实抓 好安全生产、公共安全和社会治理,保持社会大局和 谐稳定。 4.推动了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深入推进“两学 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各级干部和广大党员 树牢“四个意识”,旗帜鲜明讲政治的主动性自觉性 不断增强。圆满完成市县乡人大、政府换届和市县政 协换届,深入开展“一创六争”活动(2),出台并落 实“789”青年干部培养计划(3),完善规范干部选拔 任用文件体系。扎实推进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加 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党的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深 化机关“效能革命”,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倡导 “店小二”精神,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修订市委“十 项规定”,开展农村“三治理一挂牌”专项行动 (4)。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考核,网络社会组织 “345”工作法(5)得到中央网信办肯定。制定《问责 条例》实施细则和“一案双查”具体办法,开展七届 市委两轮巡察,完成市委巡察机构设置和纪委综合派 驻改革。半年来,市人大围绕中心、依法履职,市政 协着眼关键、协商议政,各辖市区勇挑重担、奋发有 为,各部门各单位聚焦重点、担当尽责,各民主党派 、工商联和群团组织融入大局、争作贡献,和谐共进 的氛围更加浓厚。 上半年工作成绩来之不易,是在宏观环境复杂、 困难挑战增多、各项任务繁重的形势下取得的,是全 市广大党员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市委常委会 ,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转型升级与先进地区相 比落差还比较明显,实体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 ,投资大、业态新、带动力强的优质项目不多,经济 发展环境仍需优化;基础设施与社会发展需求还有差 距,民生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改革的受益面和群众 的获得感仍需提升;全面从严治党的力度深度还需要 强化,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不作为、慢作为的现象仍然存在,“四风”和腐败 问题仍有发生。对此,必须高度重视、找准症结、有 效解决。 提升发展热度,找准镇江在苏南板块中的应有地 位,迫切需要从思想深处来一次大解放,迫切需要把 工作水准提上一个新台阶,迫切需要让工作实效有一 个大提升。苏南城市的创新实践和成功经验,给我们 以巨大震撼和深刻启示。镇江置身苏南,必须进一步 提振自信心、焕发精气神,按照苏南的理念、苏南的 标准、苏南的质量来谋划推进各项工作,把“对标苏 南”鲜明地写在改革发展的旗帜上。 ——对标苏南,要展现“敢为人先、争创一流 ”的精神风貌。敢为人先、争创一流是苏南之“魂 ”。从苏州工业园区首创的“亲商”理念,到“团结 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 神,再到“敢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敢走前人没有走 过的路”的昆山之路,苏南城市始终把眼光盯住世界 “最前列”、技术“最前沿”,始终保持着“争第一 ”、“做唯一”的昂扬锐气。镇江发展有优势有亮点 ,但总体来说冲劲、拼劲、闯劲少了些,“温吞水 ”多了些。“慢一步”步步落后,“差一点”处处落 差。我们必须大力提振争先奋进的精气神,奋力拼抢 、锐意进取,走出镇江发展的“上扬线”。 ——对标苏南,要保持“产业强市、高端引领 ”的战略定力。实体经济是苏南的“立身之本”。无 论形势怎么变,苏南始终把“产业强市”作为核心战 略,始终把“高端引领”作为产业发展的鲜明取向。 未来的产业竞争,拼的不只是“规模、体量、数量 ”,更要拼“高端、高新、高效”。我们不论抓工业 、农业还是服务业,都要把 “高端引领”作为制胜 之道,专注创新,讲求效益,紧盯特色高端、符合国 家产业发展方向、对未来撬动力强的产业和项目。要 真正确立企业家本位,尊重企业家的贡献,弘扬企业 家精神。要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市、发展实体经济 ,努力形成自己的“杀手锏”。 ——对标苏南,需要强化“谋定而动、善作善成 ”的工作作风。看准了再干,干则必成;做就做出实 效,做到极致。秉持务实效、精准化的工作作风,苏 南板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不论是南京信息 软件产业、苏州生物医药产业,还是无锡物联网产业 、常州石墨烯产业,都显现出了强劲的爆发力。镇江 要在强手之争中有一席之地,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 为,选准路径、重点突破。要突出工作的有效性,不 必为一时的数字而纠结,不必为可有可无的“荣誉 ”花力气,更不能为“虚幻”的成绩津津乐道。要坚 持实事求是、科学谋划,围绕重点抓关键,围绕关键 抓具体,干一件成一件,积跬步至千里,积小胜为大 胜,从量变到质变。 做好下半年工作,必须明大势、谋全局、抓大事 。要突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这个最重大的政治 责任、最重要的工作大局,认真做好思想理论准备、 组织准备,扎扎实实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对 标苏南加油干,发展热度再提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 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要把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逻 辑”,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顺应全球经济“四 低、两化、三重构”大趋势(6),深刻把握国内产业 跨界融合、行业洗牌重组、产能普遍过剩、技术颠覆 革新、要素制约趋紧等系统性发展变化,紧紧扭住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创新作为,努力在大变局中实 现大突破,在大转型中实现大发展。要抓住战略机遇 叠加的“窗口期”,面对长江经济带、扬子江城市群 、宁镇扬一体化等重大战略,不能“等靠要”、而要 “拼抢争”,做到见势早、行动快、发力准,争取在 新一轮竞争格局的重构中抢占先机、蓄积动能。着力 抓好六个方面: (一)着力推动产业向高端攀升。坚定不移实施 产业强市战略,牢牢抓住实体经济这个根本,加快构 建现代产业体系。聚力攻坚先进制造业项目。把招引 推进先进制造业项目作为项目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 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通用航空、新 能源、人工智能、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和香醋、眼镜等 历史经典产业,大力引进体量大、业态新、辐射带动 力强的优质项目。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对接国家、省 重大产业规划布局,放大江苏发展大会、“百家央企 镇江行”等效应,扎实推进全产业链招商、融合式招 商。深化落实市领导挂钩推进产业项目机制,各地各 部门尤其是“一把手”要牢固树立项目意识,坚持 “一切围绕项目干”,确保今年27个省级重大项目和 200个市级重点产业项目按序时推进。强化项目考核 的实效导向,让奋战在项目一线的人员有闯劲、有韧 劲、有干劲。大力发展新经济。扎实推动工业化和信 息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互联网技术与三次 产业深度融合,紧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细分领域有效 突破,大力发展低碳新经济、全域旅游等具有比较优 势的产业。加快培育数字经济、创意经济、分享经济 ,积极拓展健康养老、教育文化等新兴消费市场,不 断壮大农村电子商务、观光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 。全力提升现有产业。运用市场、法治的办法去产能 ,确保全年去除钢铁行业产能不低于60万吨、压降水 泥行业过剩产能70万吨。跟踪推进107个重点工业技 改项目,支持骨干企业申报国家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省高端装备创新赶超工程,促进传统产业增品种、提 品质、创品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调 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水平,进一步做强 优质粮油、高效园艺、特种养殖、碳汇林业、休闲农 业等产业。全面梳理排查“半拉子工程”和“僵尸企 业”,逐企逐项研究处置方案,采取资产重组、产权 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切实提高资产 资源使用效益。扩大小微企业“周转贷”规模,全面 落实“稳促调惠”及去杠杆、降成本政策举措,夯实 产业转型升级的实体经济根基。 (二)着力增强发展动能。大力推进改革攻坚、 创新驱动、载体升级、开发开放,坚决破除一切阻碍 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各类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 ,让创造财富的源泉竞相涌流。围绕破解“痛点 ”“堵点”抓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简 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完善拓展e办事平台 服务功能,全面推行“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 域评、代办制、不见面”审批模式,加快构建政务服 务“一张网”。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严格落实财政部 关于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相关规定,推动产 业集团突出主业主责,规范经营行为,从一般性竞争 领域和房地产市场退出,全面梳理和盘活各类闲置资 产,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推动财税金融改革,启 动新一轮市区财政体制调整,健全“营改增”后财税 征管体系,增强财政统筹收支平衡能力;推动企业上 市融资、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 重,加大“破圈解链”力度,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 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整合港口岸线、土地房产、旅 游、数据、国有资产等发展资源,推动资源配置效率 最大化。围绕培育“高原”“高峰”抓创新。全力做 强国家级高新区,突出船舶与海工装备、数字产业等 重点产业,大力招引中试基地等高层次研发机构,打 造创新活动的主阵地、创新驱动的主引擎、创新发展 的核心区。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着力培育具有国 际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和掌握“专精特新”技术 的“单打冠军”。紧盯前沿科技,深化与龙头企业、 大院大所及在镇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全力争取国家重 大科技专项,引进一批“高精尖”项目。发挥“金山 英才”计划、在镇高校毕业生留镇计划等人才政策效 应,依托江苏发展大会“镇江行”等平台,争取全年 新增国家“千人计划”15人,入选省“双创计划 ”50人。贯彻落实省“科技创新40条”和市“聚力创 新6条”政策措施,探索建立科技创业孵化链条,营 造拴心留人的创新创业生态,促使各类创新要素共生 互助、聚合裂变,提升区域“创新浓度”。围绕“特 质”“特色”建载体。进一步提升载体功能,提高各 类园区建设水平,切实强化园区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 的贡献度和支撑力。国家级开发区要突出精简高效方 向,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把国家级综合保税区的功能 充分发挥出来,彰显港产城融合的特色优势。推进 20个产业“三集”示范园区、8家特色小镇完善功能 、市场运作,支持丹阳、句容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扬 中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各辖市区都要按照“一区一定 位、一园一特色”的要求,打造主题园区、做强主导 产业。围绕“整合”“聚合”促开放。实施“江海河 联动、港产城融合”十大行动计划,继续推进长江 12.5米深水航道工程和港口码头扩容升级,推动港口 向融资、交易、结算、保险等综合增值服务拓展,整 合资源、聚合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深度参与“一 带一路”建设,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推动外贸 优进优出,引导和支持本土企业开展海外并购重组 ,确保产业类外资占比达到50%以上。 (三)着力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按照“以人 为本、优化布局、提升内涵、传承文化”的要求,建 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精美镇江”。强化规划引领。更 加注重“节约紧凑、精明增长、绿色发展”,启动新 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准备,确保1088平方公里 控规“全覆盖”。主动对接扬子江城市群、宁镇扬一 体化等重大战略,在规划“源头”抢占先机,让镇江 成为要素流动的交汇地、落脚地,着力提升中心城区 首位度。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为重点,加 快“多规合一”步伐,实现规划管控“一张图”,规 划审批“一张表”,推动发展“一盘棋”。加快重大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强力推进连镇铁路建设,做 好宁句轨道交通、南沿江城际铁路开工准备,启动宁 镇城际轨道和扬马城际轨道前期研究工作,进一步巩 固“南北交通枢纽区、跨江融合重要支点”的优势 ;对内加快完善“三纵三横”交通布局(7),加快构 建市与三个辖市“半小时交通圈”。提升城乡品质。 提倡城市修补,加大老小区整治、街巷改造、积水区 治理力度,实施空斗墙、危旧房改造,年内完成24个 棚户区改造项目及2.6万平方米危旧房改造任务,高 质量完成海绵城市建设三年试点任务。加快推进新河 街、大龙王巷等历史街区综合改造,延续历史文脉 ,保护文化遗产,彰显城市特色。切实抓好3个省级 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建设,年内再建成1个美丽宜居镇 、12个美丽宜居村。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强供 地计划管理,市区所有经营性用地一律纳入计划管理 。把房地产与城市发展更加紧密地融合起来,确保建 一片成一片,确保开发取得实效。切实加强土地经营 行为的监管,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各项规定,坚决杜 绝任何形式的人为干预。注重精细管理。以文明城市 复审迎检为契机,优化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深入实 施城市环境两年接续行动,扎实推进“八项整治 ”(8),扩大垃圾分类处置试点,营造干净整洁的生 活环境。顺应“大智云物移” (9)发展趋势,以市场 化方式推进智慧镇江建设,高标准做好顶层设计,启 动建设政务大数据中心,着力提高城市运营管理信息 化水平。坚决查处各类违法建设行为,依法依规、综 合施策、有力有效加以解决。 (四)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优先 、特色发展”战略路径,加大生态保护、整治、修复 、改革力度,打造令人向往的山水花园城市。深入开 展“263”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四大重点行业减煤工 作,确保完成减煤94万吨以上的年度目标任务。坚决 淘汰化工落后产能,确保年底完成50%的关停任务。 实施大气治理工程,实现大型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 全覆盖。实施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确保完 成年度治理目标。深化“河长制”“断面长制”监管 模式,年内完成总长度40%的黑臭水体治理。扎实推 进98个生态环境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两个片区 ”“一湖九河”环境整治,完成产业转型重点项目、 山体和宕口生态修复、落后产能企业关闭、工业污染 源超标排放整治等年度目标。切实加快绿色低碳循环 发展。集中力量办好第二届国际低碳大会,积极搭建 低碳技术和产品的展示交易平台,加大产业项目招引 力度,加强市场化运作,使之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名 片”、集聚资源的“强磁场”。深化低碳九大行动 ,率先建设省低碳大数据中心,抓好68个重点节能与 循环经济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 。重点在制度创新上下功夫,立足源头严防、过程严 管、后果严惩,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加大财政对不 同主体功能区之间生态环境损益的补偿与协调,实行 环保重大事故一票否决制和环境损害领导责任终身追 究制度。对项目准入、生产制造、达标排放实行全程 网格化监管,推进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依法从严 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五)着力维护安全稳定良好局面。细而又细、 实而又实地抓好安全稳定工作,为十九大召开营造和 谐社会环境。全覆盖开展“暖企惠民”大走访。按照 精准务实、问题导向、常态长效的思路,合理安排市 县镇三级走访力量,积极构建大走访数据信息平台 ,推进网格化走访,抓好“三张清单”管理,实现走 访主体“有序衔接、一一对应”,做到老问题心中有 数、及早防范,新问题即知即问、有效解决。要真正 使走访的过程成为了解百姓意愿、化解矛盾隐患的过 程,达到干部受教育、问题能解决、群众得实惠、社 会更安宁的效果。全方位保障公共安全。时刻绷紧公 共安全这根弦,做到预防在先、处置在前,严格严密 落实措施,盖边沉底落实责任,坚决守好不发生重大 安全生产事故、重大公共安全事故、重大环境事故的 底线。做好防汛抗涝的各项工作,强化急难救助机制 建设,加快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决防范 和依法打击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活动。进一步 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城乡基层治理结构,深化社区 “两网”和农村“四个一”基层治理服务模式,完善 社会矛盾排查预警、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矛 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化解各类矛盾,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对各种社会 矛盾做到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切实把问 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萌芽。 (六)着力推进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