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全委会报告:聚焦产业富民加速创新转型以争先苏南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聚焦产业富民 加速创新转型以争先苏南的优异成绩 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在市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潘早云 2017年7月15日 同志们: 这次市委工作会议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贯彻落 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及省委十三届二次全 会、镇江市委七届四次全会等有关会议精神,动员全 市上下更加自觉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 焦产业富民,加速创新转型,以争先苏南的优异成绩 ,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现在,我代表市委常委会,讲三点意见: 一、坚持把产业富民作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关键路径 到2020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各级党委 政府一项重要的政治责任。实现这一目标,民生幸福 是最重要的检验标准。近期,省委和镇江市委分别召 开全会,对富民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省委要求,要 把聚焦富民摆在江苏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作为最应 干、能够干、必须干好的事情。镇江市委要求,要以 强烈的责任感紧抓不放、接力奋斗,用富民的实效检 验发展的成果。省委、镇江市委对富民的再聚焦、再 推动、再落实,充分说明,让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 ,始终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扬中民富 水平较高,人民群众对过上美好生活,历来有着更高 的期待和追求。这就要求我们把聚焦富民摆上重要的 议事日程,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一件事情接着一件 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百姓富”浓墨重彩地 写在扬中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实践中。 打好聚焦富民攻坚战,必须立足市情实际,把准 主攻方向。就扬中而言,推进富民增收,最根本的 ,还是要夯实产业基础、繁荣发展经济。这既是扬中 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历史印记,也是实现更高水平 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 回首过往,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大力发展乡镇工 业,“供销员经济”蓬勃兴起,橡胶、砂轮、服装等 一批产业走出小岛、走向全国,越来越多人走出农田 、奔向工厂,扬中老百姓从此步入增收“快车道”。 上世纪90年代,我们推进乡镇企业股份制改制,民营 经济日渐活跃,越来越多扬中人创办企业,各类市场 经营主体不断涌现,更多老百姓成为“老板”。进入 新世纪,工程电气、新能源、船舶制造三大主导产业 已形成产业集群,成为全市居民创造财富、增加收入 的主要来源,高效特色渔业、休闲观光农业等特色产 业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通道。立足当下,我市居民 收入结构中,工资性收入占到64%左右,从吸纳就业 的情况看,全市居民就业率达98%以上。2016年城镇 新增就业人数11380人,其中制造业就业人数9198人 ,占比达80.83%,工资是扬中老百姓获取财富的主渠 道。可见,引进新项目、大项目,发展新产业是扬中 富民增收的重要路径。展望未来,解决好百姓收入持 续稳定增长的问题,还必须依靠产业层次的提升,让 老百姓从产业的充分发展中获取更多红利。比如,发 展为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其中金融服务业的 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是生产工人的1.9倍;比如,我市 的居民收入结构中,经营性及财产性收入的比重仅占 23.8%,说明全民创业的成效和资本运作的收益有待 提高;再比如,目前全市仍有经济薄弱村33个,农村 建档立卡的低收入人口还有3748人,脱贫攻坚任务还 很艰巨。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产业强市战略,以 产业发展来充实居民收入、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三 个口袋”。 1. 机遇稍纵即逝,我们要乘势而上,开辟富民 产业新蓝海。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 的爆发,全球制造业正在经历颠覆性变革,产业结构 、产业模式、商业模式重构加快,产品定制化、制造 服务化和产业跨界融合成为潮流;随着“一带一路 ”、长江经济带、扬子江城市群、宁镇扬一体化等重 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区域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扬中 的良好生态和深水岸线将成为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拓展,市场机制不断优化 ,市场活力不断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更 加浓厚,改革的深刺激、强刺激效应开始显现。我们 要敏于见势、善于乘势、敢于抢势、厚植优势,找准 产业发展的主攻点,奋力拓展更广阔的产业蓝海。 2. 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高点站位,赢得争先 苏南话语权。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苏南各个 县市的经济总量、城市规模、发展质态,都处于全国 领先的水平。扬中是其中的重要成员,唯有发挥比较 优势、放大区域特色,才能赢得话语权、提升影响力 。比如,站在长江经济带和扬子江城市群的枢纽位置 ,我们完全可以用好不可多得的黄金岸线,在“气化 长江”、生态开发中率先突破、赢得优势;置身苏南 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大版图,我们完全可以放大科技创 新领跑优势,在引进新兴产业、吸纳高端人才上展现 作为;践行绿色发展的理念,我们完全可以用足用好 低碳绿色的岛园生态,在打造“绿色能源岛”的进程 中树立产业发展的新标杆;高水平全面实现小康,我 们完全可以发挥区域小、百姓富的优势,建设一个区 域一体化程度更高、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的示范区 。等等这些,就是我们争先苏南的潜力所在、后劲所 在。 3. 挑战接踵而至,我们要直面问题,找准转型 升级突破口。就当前的扬中产业而言,的确存在一些 问题,一些项目的投速、投量、投效未达到预期,重 大产业项目储备不多;一些企业的创新能力偏弱、转 型步伐不快;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部分企业同时面 临着金融风险、经营风险;少数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 还不够振奋、担当意识缺乏,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攻 坚克难的锐气和闯劲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推进产 业富民的障碍。我们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实干 担当,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和胆识,一个问 题一个问题地解决,全力谱写好“两聚一高”的扬中 篇章。 二、进一步明确产业富民的主攻方向 我们的目标是,“一个领先、两个翻番”:就是 到2018年,人均居民储蓄余额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在 2010年的基础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均翻一番以上,比全省提前2年实现翻 番目标。 围绕上述目标,着力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实体经济作为富民的重要支撑,夯实居 民增收的经济基础。做好富民的“加法”,根本上要 靠大力振兴实体经济,不断做大经济总量,增加社会 财富,为居民增收提供更多的源头活水。 1.提升产业层次。要突出“高效、高端、高质 ”,提升产业发展质效,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转化为 富民成果。①第一产业发展要突出“高效”。扬中的 农业规模虽小,但很有特色。释放农业的富民效应 ,核心就在于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效益。要改革投入 机制,整合投入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抓住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契机,在综合利用、提高效 益上多动脑筋,加快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大力发展特 种养殖、精深加工、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积极 推广多元复合、立体种养等新模式,让现代农业成为 农民增收的“富矿”。要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 度规模经营,积极支持特色田园综合体、家庭农场、 农民合作社发展壮大,引导他们与普通农户建立紧密 的利益联结机制,真正发挥其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中 的引领作用。②第二产业发展要突出“高端”。要瞄 准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方向,加快发展高新技 术产业、高附加值产业和品牌经济,促进产业链向高 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环节延伸。要紧紧依靠创新驱动 ,持续加大技改力度,提升发展智能电气、绿色能源 、先进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加快信息技术、储能 技术、大数据、军民融合等新业态新产业的建设,依 托新经济、新就业创造收入增长点。③第三产业发展 要突出“高质”。服务业最能吸纳劳动力,也是决定 一个地方工资收入水平的关键因素。对于传统的批发 零售、餐饮住宿等行业,要坚持不懈扶持好、发展好 ,稳住就业的“大盘子”。在此基础上,要主动顺应 新形势新变化,放大岸线、生态等优势,积极引进现 代物流、生态旅游、网络电商、健康养老等新业态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迈进、生 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 2.优化产业布局。要结合镇江“四沿两带 ”⑴的产业新布局,立足我市产业特点,科学调整产 业布局。①提标“三集”发展。加快产业“三集”园 区向主题园区、功能园区、特色园区转型,确保“三 集”工作保持镇江第一方阵。要充分考虑扬中人多地 少、用地成本高的发展实际,加大拆迁腾地、土地整 治力度,探索货币化安置新模式,为产业布局、项目 建设腾出空间、争取时间;要坚持集约高效,严格项 目准入,倡导“差别化”供地、“零增地”技改、 “围墙内”扩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 ②打造高端载体。要举全市之力加快高新区建设,以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争 取早日创成国家级高新区。同时,智慧电气小镇、体 育健康休闲小镇、渔文化风情小镇等特色小镇要彰显 产城融合特质,尽快启动建设,形成集聚效应,带动 百姓就业。③集聚高端要素。产业发展需要土地、人 才、资金等要素支撑,要将这些要素融合集成,达到 “1+1﹥2 ”的效果。尤其是面对融资成本上升、窗 口期收窄的新形势,要加快企业上市步伐,支持已上 市企业适时转板、股权融资、定向增发,拓展直接融 资渠道,推动各类产业基金注册落地,引导促进更多 的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支持实体企业。 3.扩大有效投入。项目是产业的支撑、发展的 后劲,要将项目建设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 动上。①树立鲜明导向。强化振兴实体经济的鲜明导 向,时刻关注国家、省市最新的产业政策,根据镇江 “1+6”文件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我市的产业发展政 策和工作取向,尽快完善出台有关文件,层层传递压 力,加强督查考核,提高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的精准 度。②加快项目推进。制定个性化的项目推进方案 ,全力推进华电产业园、工大创谷、恒大健康城、金 源时代广场、大津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 目建设,以一批重大项目的落户,带动更多的居民增 收。③扩大项目产出。将有效投入、高效产出放在项 目建设的核心位置,全年力争禾裕医用骨科牵引器等 38个项目投产达效,全年新增“四上”规模企业 ⑵36家以上,新增销售60亿元以上。 4.强化项目招引。要把项目招引作为富民的源 头活水,增强富民增收的发展后劲。①投入更多精力 。市四套班子领导、各镇(街、区)领导要积极主动 参与项目招引,对初步接触、正在洽谈的,特别是正 在洽谈的项目,要趁热打铁、乘势而上,主动与客商 沟通,确定下轮谈判相关事宜;对谈判顺利、已签协 议的,要多动脑筋、多用真功,确保项目尽快落地建 设;对犹豫迟疑、举棋不定的,要及时会诊把脉、对 症下药、换位思考,替对方算帐,帮投资者分析有利 因素,引导他们坚定信心、打消顾虑,最终选择扬中 、落户扬中。②聚焦精准招商。各板块要积极引进来 、走出去,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紧扣发展 定位,充分挖掘“扬中人经济”的优势、放大“扬中 人经济”的效应,集中精力发展特色产业,产业链缺 什么、弱什么,就要谋划引进什么、发展什么,有选 择、有重点地引大企业、上好项目,进一步提升产业 集聚优势。③放大资智联动效应。更大力度探索实施 “资本+人才”的项目招引模式。要探索基金公司、 风投公司、设计院(公司)、咨询公司等机构招商新 模式,将更多的优质资本、前沿技术、高端人才引入 扬中。招商人员要常常往大校、大院、大所跑,主动 对接、挖掘项目,争取更多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各板 块、平台公司要加快实质性运作一批产业基金,把基 金尽快投入到扬中实体经济,为经济健康发展注入更 多源头活水。 5.提振发展信心。振兴实体经济,离不开政府 有形之手的扶持与引导,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更需要 政府与企业同舟共济,摆脱困境。①为企业减负。全 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⑶各项任务,制定“双向清 单”,力争全年为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性成本2亿元左 右。②帮企业解困。进一步提高涉企服务精准度,深 入开展“进村入户暖企”大走访活动,找准企业发展 难点及诉求,打通服务企业、联系基层的“最后一米 ”。③促企业增效。鼓励企业引进风投、创投等战略 投资,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等措施,清退非主业 投资,剥离非核心业务,做强做精做大做特主业。逐 步扩大中小企业还贷周转金规模,引导企业加大直接 融资、债转股等力度,切实缓解中小微企业还贷难、 续贷难。 (二)把全民创业作为富民的强劲动能,充分释 放财富的创造潜能。创业是就业之源,也是富民的最 大潜力。要持续推进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干部 创事业、全民创大业,以创业带就业,撬动社会财富 快速增加。 1.找准创业风口。创业要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 项目上,项目选择能不能站准产业风口,关系到创业 的成败。当前,随着大数据、5G网络的全面到来,互 联网创业正在进入3.0时代,基于互联网的新硬件如 无人机、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推动形成了一片创 新创业的蓝海;随着90后、00后迈上历史舞台,这些 “新新人类”正在成为未来社会的主宰,其个性化、 小众化的消费价值取向正在深刻改变未来产品和服务 模式;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健康养老产业也同样 蕴藏着万亿级的市场机会。这些产业的风口,引领着 时代发展的潮流,我们一定要加大引导支持服务力度 ,帮助更多的创业者顺应趋势、找准风口,创造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