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全委会报告:聚力创新求突破聚焦富民补短板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聚力创新求突破 聚焦富民补短板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在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王 飏 (2017年7月31日) (讨论稿) 同志们: 这次市委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 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 新战略,全面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苏州市委十 二届四次全会部署要求,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 年任务,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 ,坚定信心,奋发有为,聚力创新求突破,聚焦富民 补短板,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成 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上半年工 作,提出下半年工作的部署意见。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 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省委和苏州市委决策部署,坚 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推 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抓好“创新四问 ”、“263”专项行动、“六个一”大走访、全国文 明城市创建、“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等重点工作 ,经济持续稳健发展,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民生事业 统筹推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7亿元,增长 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5亿元,增长11.1%,主要 经济指标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主要抓 了六个方面重点工作: 1、深化“两学一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 把“两学一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按照常态化制度 化要求,实施“四围绕四提升”深化行动,举办“旗 帜鲜明讲政治”专题培训,推动党员干部把维护习近 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的要求转化为思想自觉、党性观念 、纪律要求,市委常委带头到分管领域、基层单位上 党课,在增强“四个意识”上当好示范。对中央巡视 “回头看”和省委首轮巡视发现的突出问题,认真开 展对照整改;出台巡察工作实施办法,对6家单位开 展驻点巡察、18家单位延伸检查,10个镇(区)启动 首轮巡审。启动年轻干部“三年专项培训计划”,实 施“一把手”党建“补短板”工程,率先开展中小学 校党建工作管理体制调整,鼓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 ,建立容错免责机制,实施容错免责4例,维护了风 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认真做好宣传思想文化 工作,努力为党的十九大召开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2、加快存量提升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出台经济 发展4个政策文件,建立企业双月座谈会机制,推动 工业生产持续回升,完成工业总产值2502.6亿元,增 长5.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26.7亿元,增长 8%,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9.4%、12.3%和 14.8%。“3+5”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 76.6%,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增长15.7%。工业 用电量增长5.9%,其中规上工业用电增长12.7%。扎 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21个苏州市重点项目、303个 市级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当年计划投资的46.4%和 30.7%。四大招商体系效应初显,实际利用外资 3.54亿美元;实现进出口总额110.79亿美元,其中出 口74.83亿美元,均增长23.2%;服装城国家市场采购 贸易方式试点成效显现,贸易平台出口报关额达到 5.84亿美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4.6亿元 ,增长8.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8%。新增 本外币存款144.4亿元、贷款130.5亿元,新增银行机 构1家;常熟汽饰、瑞特股份成功上市,新增新三板 挂牌企业6家。 3、紧扣“创新四问”加快动能转换。务实开展 “创新四问”系列活动,省科技“综改”试点取得新 进展,省政府在我市召开试点交流会,推广我市科技 “综改”经验。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 工业产值比重分别达到32.3%和45.4%,新引进北大分 子工程苏南研究院,建成绿色智能制造中心、知识产 权服务广场、瑞特科创中心、大众机器人研究院、玻 璃模具创新中心等5家特色创新平台。累计发放“科 技创新券”近6500万元,覆盖企业445家,16家企业 获得省工业技改奖励扶持资金1969万元。大力推进 20项重点改革落地,上半年市委深改组召开2次会议 ,及时研究部署相关改革工作。认真落实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年度任务,关停淘汰49家低效落后企业,取消 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7项、涉企政府性基金2项,停征 9项。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融入全省政务服务 “一张网”,启动“不见面审批”改革,上半年新登 记私营企业数、注册资本分别增长113.8%和69%,个 私经济累计注册资本达到1620亿元。加快农村综合改 革,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村社 区股份合作社股权固化改革完成率70%。 4、突出文明创建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全国文明 城市创建重视程度、投入力度、推进强度明显提升 ,召开10次重点问题点评交办会,针对12个方面突出 问题开展集中整治,重点实施文明交通、广告设施、 城区商圈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完成老小区和“城 中村”基础设施修缮项目395处、公共厕所无障碍化 改造179座,市民对创建满意率达90%以上。特别是在 面对困难和压力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抓文明创建的 决心始终没有动摇,各地各部门齐心协力抓创建,咬 定目标促提升,通过创建给百姓带来了真真切切的变 化。在抓好创建的同时,全力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 ,21项重点交通工程加快推进,新增城区机动车停车 泊位3757个、非机动车停车泊位6200个,完成棚户区 改造安置房2175套。持续推进村级工业用地整合,盘 活存量用地2000亩,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5、推进“263”行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确立 “1+13”方案体系,推进11大类285项年度重点任务 ,完成省“263”办交办问题整改27件,实施市 “263”办挂牌督办问题整改162个。扎实推进“两减 ”任务,关停并转化工企业52家;全面落实“河长制 ”,新开工“畅流活水”工程16项,完成黑臭河道整 治17条,新增城区生活污水收集管网16.3公里,新开 工81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涉及农户2529户。开 展“两路一河”沿线绿化和环境整治行动,开工建设 虞山生态步道,补植、新增绿化面积超过140万平方 米。上半年,全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到 73.5%,PM2.5平均浓度下降21.8%;上级考核断面水 质达标率和优Ⅲ率分别达到84.6%和76.9%,上升 7.7和15.4个百分点。 6、强化“六个一”大走访解决实际问题。扎实 开展“六个一”大走访活动,全市5700多名党员干部 累计走访城乡居民家庭44万户、市场主体4.3万家 ,收集问题7万多个,解决问题4.6万多个,基本实现 “两个全覆盖”。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抓紧实施五大 领域155项民生补短板项目,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 算支出比重达78.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8.4%,新增就业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89%。推 进贫困家庭“建档立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提高到 1000元。社会化办医办学和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正式启 动,基层诊疗人次占诊疗总数比重达到55.7%。加大 文化名城保护力度,南门坛上保护整治面积累计超过 1万平方米。举办纪念王淦昌诞辰110周年系列活动 ,筹建城市展示馆,开展首届文学艺术奖评奖。深化 社会治理创新,大力实施“京安行动”,全力做好 “7.16”纵火案善后处置工作,实施出租房屋管理、 安全生产、信访维稳三个“百日整治”行动,全市安 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同时,市委常委会深入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和薄弱环节,主要是:保持经济平稳向好的难度加大 ,转型升级任务繁重,实体经济困难较多,部分企业 投资信心不足;节能减排形势比较严峻,上半年“减 煤”不减反升;富民增收、城市管理、基础设施等群 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解决还不尽如人意。少数干部精神 状态不佳,深入基层不够,对群众身边事关心不够 ;一些干部创新突破的精神、责任担当的意识、主动 作为的作风有所弱化;有的部门“新衙门作风”潜滋 暗长,服务意识还不强,工作效能还不高;“四风 ”和腐败问题仍有发生。我们必须认真正视这些问题 ,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7.16”纵火案社会 负面影响较大,暴露出我市公共安全领域还有潜在的 风险隐患。应该说,在省委省政府、苏州市委市政府 有力指导下,通过大家的齐心努力,“7.16”纵火案 处置工作是有序有力有效的,充分展现了常熟干部敢 于担当的精神,体现了各级领导和衷共济的大局意识 。但这一刑事案件也给我们敲响了公共安全的警钟 ,我们一定要警醒反思,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忧患 意识、责任意识,把安全稳定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 ,坚决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二、下半年重点任务 下半年,全市上下要牢牢把握迎接和贯彻党的十 九大这个大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 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对照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的指示要求,贯彻落实省委 省政府、苏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查找差距、明确 方向,聚力创新不懈怠,聚焦富民不懈怠,推动改革 落地不懈怠,维护安全稳定不懈怠,全力完成全年各 项目标任务。重点把握好四个方面:一要始终坚持稳 中求进总基调。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首先要体现在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上,全力促进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 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关于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 ,落实省委、苏州市委的最新要求,更好把握稳和进 的关系,把握好平衡,把握好时机,把握好度,努力 把稳的基础打得更牢、进的步伐迈得更实、好的势头 展得更开。二要始终坚持聚力创新求突破。按照省委 李强书记的要求,对照先进发达地区,认真查找我市 在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产业结构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的差距,坚持存量提升与增量带动并重,突出重大项 目建设、特色平台打造、创新资源集聚,全力打造 “两大高地”,努力以创新促转型、增优势、强后劲 。三要始终坚持聚焦富民补短板。全面落实省委十三 届二次全会、苏州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部署,认真分 析常熟百姓富裕水平的“成色”,细化明确创业富民 更多的“干货”,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的“短板 ”,实施精准帮扶困难群众的“新招”,努力使“百 姓富”成为常熟打造精致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的鲜明标志。四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抓稳定。时 刻绷紧公共安全这根弦,思想上高度警醒,工作上扎 实过细,责任上层层落实,把社会治理、公共安全和 安全生产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强化主体责任、强化 严格执法、强化群众参与、强化督查督办、强化问责 追责,坚决确保社会安全稳定,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 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重点做到“六个紧抓 ”: 1、紧抓转型提升,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突 出以先进制造为主、特色产业为主、骨干企业为主 ,加大有效投入,加快转型升级,培育更多的新增长 点,夯实稳中向好的基础。一要加快推进重点项目。 切实抓好303个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年初集中开 工的30个重大项目,争取项目早投产早见效,努力完 成年度投资目标。充分发挥奇瑞捷豹路虎、西门子新 能源驱动电机等龙头项目带动作用,扎实推进存量提 升“八个一批”重点项目,发挥重大项目对稳增长的 支撑作用,培育壮大“3+5”特色产业集群。二要发 展先进制造业。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突出纺织服 装、装备制造两大传统支柱产业,抓住智能生产、智 能设计、智能管理、智能装备、智能平台五大关键环 节,推进高端要素集聚与高端产业发展“相辅相成 ”,加快构建以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 、生产性服务业相配套的新型制造体系。扎实推进 “机器换人”,全年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00个。建 设和发挥好企业资源集约利用大数据平台的作用,探 索差别化税收政策和信贷机制,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 降费政策,厚植实体经济优势。三要发展开放型经济 。按照“一特三提升”要求,推动“两区两园”加快 向现代产业园转型,着力打造特色创新集群,着力提 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循环利用率、智能制造普及率 ,充分发挥开发区在开放创新、转型升级中的主阵地 作用。增强四大招商体系整体招商功能和区镇联动效 应,积极探索集开发、运营、招商、服务为一体的市 场化、公司化运作模式,稳定利用外资规模,提升利 用外资层次和水平。深化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 ,抓好跨境贸易平台建设、跨境电商培育、通关便利 化等重点工作,着力提高贸易集聚度,争取全年培育 200家市场采购贸易主体和20家以上跨境贸易综合服 务商。四要大力推动企业上市。利用资本市场助推企 业创新、提升企业能级,完善企业上市挂牌工作联动 机制,形成“培育一批、规范一批、申报一批、上市 挂牌一批、资本运作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形成 “常熟板块”阵容。五要推动改革落地见效。充分发 挥市委深改组牵头抓总作用,继续深化以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为主线的重点领域改革,坚决落实“三去一降 一补”各项任务,做到去产能下定决心、去库存分类 指导、去杠杆防范风险、降成本务求实效、补短板精 准发力。要以“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 代办制、不见面”为方向,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扎实推进集中高效审批,高标准建设政务服务“一 张网”,加快实现“3550”目标,10月底前实现 80%的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办”,年内实现执法事项 “双随机”全覆盖。强化“一把手”抓改革主体责任 ,围绕产业转型、科技创新、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等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狠抓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 ,认真谋划和积极争取一批撬动性强、牵引力大的重 点改革试点任务,以引领性改革推动引领性发展。 2、紧抓创新驱动,大力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坚 持把县域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战场,紧扣“两特两 新”,深化开展“创新四问”系列活动,打造省科技 “综改”升级版,积极争创国家创新型县(市)。一 要打造特色平台。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 运作,打造“一镇一特色平台”,充分发挥特色平台 对传统产业转型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新兴 产业培育引入的支撑作用。精耕细作落户常熟的产学 研合作项目,支持北大分子工程苏南研究院等重大平 台建设,加快启动存量平台市场化改造,通过开展技 术攻关、转化科技成果等,促进创新要素和生产要素 深度融合。二要培育特色产业。更加突出以产业为依 托的科技创新,围绕做大做强“3+5”特色产业,瞄 准汽车产业轻量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着力 引进转化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打造汽车全产业 链发展新格局。积极引导纺织服装行业向时尚创意产 业转型,提高全行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 高端攀升。更加突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引导 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度,鼓励骨干企业单独设立公司 化研发机构,加速实施科技“小巨人”“专精特新 ”培育提升工程,分门别类制定培育方案,打造一批 行业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三要集聚创新资源。 加强大科园、科创园等各类载体功能的整合提升,设 立高新区“博士科技园区”,增强创新要素集聚和溢 出效应。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拓展“科技镇长 团”内涵,召开产学研合作大会,利用好常熟籍院士 资源,健全与高校院所互访机制,展开全方位合作 ,持续导入高校院所优质创新资源。四要优化创新生 态。深化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和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市 场配置创新资源机制,引进知名创投机构和管理团队 ,扎实推进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与产业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