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千年黄州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刘雪荣:千年黄州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开篇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黄冈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化 资源极为丰富。学习、研究、传承好黄冈历史文化,对于 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黄冈文化大发展大繁 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作为黄冈文化周的重要活动之 一,我今天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对黄冈的历史文化做一 个梳理和探讨。我的资料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 黄冈本土学者史智鹏、黄冈赤壁管理处主任张龙飞主编的 东坡赤壁文化丛书之《黄州简史》;二是黄冈市人大常委 会副主任王楚平的《黄冈历代进士考略》,这是研究黄冈 进士和名人现象的一部专著;三是武汉音乐学院刘正维教 授的《民族音乐新论》;四是四川省社科院主编的《移民 文化与当代社会》;五是黄冈博物馆新馆的《陈展大纲》 。当然也还有一些其他的资料来源。我对这些素材进行了 归纳、提炼、总结,形成了一些观点,得出了一些结论 ,应该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当然只是一孔之见,一 家之言,错误在所难免,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演讲的题目是《千年黄州》。“千年”,是一个概 数,可以说是一千年,也可以说是两千年,还可以说是七 千年。“黄州”,不是指现在黄州区的黄州,而是古代的 黄州府,指蕲黄合一以后的黄州以及蕲黄并治时期的蕲州 和黄州,甚至还包括已经通过行政区划变更出去的一部分 。演讲过程中,有时候可能会用“黄冈”代替“黄州 ”,主要是为了方便表述、易于理解。 我主要讲三个问题:一是数字黄州,历史文化波澜壮 阔,主要讲黄冈文化是什么。二是追根溯源,地理环境得 天独厚,主要讲黄冈文化为什么。三是任重道远,文化遗 产发扬光大,主要讲黄冈文化干什么。三者构成一个完整 的逻辑整体。我的重点会放在第一部分。   一、数字黄州,历史文化波澜壮阔 我从数字的角度对黄冈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做了 一个高度概括,便于大家理解和记忆。这种研究角度可能 比较偏,不是专业的学术研究,属于另辟蹊径。我在上次 黄冈讲坛讲《人间绝版苏东坡》时,也用了83 4 1、 123456、3起3落等一组数字来概括苏东坡的一生,大家很 快记住了。今天,我将黄州历史文化总结为两属十归、两 州分合、四戏两祖、八进两出、千六名人、六千遗址、十 六大战、十六城池。四言八句、三十二字,很简洁、很特 别,都是双数,只有二四六八十,没有一三五七九,可能是 历史的巧合,也可能是我归纳总结的一种方法。 “两属”,是指黄冈文化的双重属性。古代文化具有 扩张性和延展性,不像现代社会可以通过媒体、通讯而一 体化、趋同化。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文化是靠扩张 和延展传播的。中国古代分为九州,九州中的荆州和扬州 将黄州一分为二,以巴河为界,巴河以西属于荆州,巴河 以东属于扬州。春秋战国时期,黄冈处于吴头楚尾,吴国 和楚国的边界大体上也以巴河为界。有时候楚国多一点 ,有时候吴国多一点。春秋末期,吴国强盛以后一直打到 楚国的都城郢都,最后郢都也被攻克了。荆楚文化和吴越 文化在这里此消彼长、互相融合,因而黄冈的文化就具有 两重性。学者向绪成在《试论黄冈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 中有一个结论:“黄冈地区处于长江中游江汉文化区和长 江下游江淮文化区交汇地带”。我国当代考古泰斗、中国 考古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苏秉琦先生也有一个结论 :“鄂东地区是古代东西南北文化荟萃之地,不仅因为黄 冈地处长江中游,海洋文化与内陆文化水乳交融,而且中 原文化和南方文化也在这里交汇”。这表明黄冈文化不仅 具有东西两重性,而且具有南北两重性。东西两重性是指 荆楚文化和吴越文化的交汇,南北两重性是指中原文化和 南方文化的融合。这是研究、分析、看待黄冈文化现象的 一个基点。 “十归”,是指在国家分裂时期,黄州曾经属于十个 国家。国家统一的时期,黄州属于一个朝代、一个国家。 国家分裂的时期,黄州就曾分别属于十个不同的国家。 春秋战国时期,黄州地处吴头楚尾,越、楚交替控制 黄州地域。春秋中期以前,黄州地域以越为主体;春秋中 期以后,黄州地域逐渐以楚为主体。后来,吴国勃兴于南 方,与强大的楚国一争雌雄,发生了柏举之战,大败楚军 。 三国时期(220年至280年),黄州处于吴国和魏国的 交界地,或属吴或属魏,动荡不定、归属不定、边界不定 。赤壁之战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慢慢发展壮大;孙 权雄踞江东;刘备通过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从小到大、 从弱到强,最后占据西蜀。形成魏、吴、蜀“三足鼎立 ”格局。 南北朝时期(420年至589年),黄州先属南朝后属北 朝。南朝是南方汉族政权,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 个朝代。北朝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先是北魏,后分为东 魏和西魏,之后是北齐、北周。南北两朝对峙,其分界线 就在大别山一带。南朝的宋、齐、梁时期,黄州属于南朝 ,到陈朝时,北齐和北周已经很强大了,战争打得不可开 交,最后陈朝战败,黄州就归属北周。北周大象元年(公 元579年),黄州发生了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北周将南司州 (今黄陂)改名为黄州,将罗州改名为蕲州,蕲州和黄州 同时得名,至今1432年。 五代十国时期(907年至960年),黄州先属南唐后属 后周。在唐朝至宋朝之间有一个53年的分裂期,即五代十 国。中原经历了从后梁到后周时间上接续的5个朝代,周边 十个诸侯割据。黄州先属于“十国”里的南唐,后南唐战 败,将黄州割让给后周,黄州就归属“五代”里的后周。 南宋时期,黄州属南宋,后金、元大举南下,黄州被 金和元占领。北宋经过靖康之乱,金军攻克东京(今开封 ),将徽宗、钦宗俘虏北撤,北宋灭亡。公元1127年,钦 宗的弟弟赵构在临安(今杭州)建立南宋王朝。南宋时期 ,金兵大举入侵南下,接着,蒙古铁蹄又踏遍黄州,人民 生灵涂炭。 “两州分合”,是指黄冈历史上曾发生的两次重大行 政区划变更,就是蕲黄并治和蕲黄合一。隋开皇三年 (583年),朝廷鉴于南北朝州、郡、县三级制有名无实 ,为了便于统一和管理,在鄂东地域只设蕲州和黄州两个 州,其余诸郡尽废,这样就形成了蕲黄并治格局。明洪武 十一年(1378年),蕲黄合一,蕲州和黄州成为一个完整 的统一体。蕲、黄两州州府所在地先后经历过重大变迁。 蕲州的前身罗州城在现在漕河镇境内的蕲水与京九铁路交 汇处。1262年,罗州城被蒙军攻克,被迫迁至江边建蕲州 城。黄州经历的变迁更多,最开始黄州是在黄陂的南司州 ,后迁至麻城的衡州城、新洲的南安城、再到禹王城,之 后又迁至黄州宋城,最后迁至明代修建的黄州城。现在的 黄州城墙是明朝修建的,建设了17年,城内面积1.42平方 公里,有大家非常熟悉的四个城门:一字门、清源门、清 淮门、汉川门,现在都用来作为社区的名字。由此可见 ,蕲黄并治从583 年到1378年,一共795年;蕲黄合一从 1378年到现在,一共663年。蕲州在沿江平原,物产丰富 ,是上等州;黄州比较贫穷,是下等州。用今天的话说 ,蕲州属于第一世界,黄州属于第三世界。当年苏东坡被 贬黄州,大发感慨:“黄州真在井底”。从人口上看,黄 州人口大体上只有蕲州的一半。唐初蕲黄二州总人口约6万 ,北宋初期约32万,明洪武年间约64万,清乾隆年间约 74万,清光绪年间达到400万,现在黄冈有740万人。解放 以后,黄冈地区曾经是一个很大的地区。1953年黄冈下辖 14个县。1958年,大冶划归黄石,1965年阳新划入咸宁 ,后又属黄石,1983年新洲直奔武汉,1983年鄂城县设立 地级鄂州市。这样蕲黄合一的整体就变成现在带一个缺口 的地图。这个大家非常熟悉的地图很有意思,就如同一把 折叠扇,黄州在扇把上,县市区分布在扇面上;以黄州为 圆点,以距黄州最远的一个地方为半径画一个圆,其他三 个离黄州最远的点都在圆弧上。 “四戏”:“四戏”是指楚剧、汉剧、京剧和黄梅戏 。这四种戏的源头都在黄冈,形成了“四戏同源”的独特 文化景观。黄梅戏发源于黄冈,大家都知道。但要说楚剧 、汉剧和京剧也发源于黄冈,有人可能云山雾罩。为此 ,我们不妨先分析一下发源于黄冈的一些戏曲元素、遗传 基因。只有把这些基因、元素弄清楚,才能够追根溯源。 黄冈人在生产生活中,比如插秧、薅草、采茶时,形成了 插秧歌、薅草歌和采茶调等一些最原始的音乐素材,其基 本元素有三种。一是哦呵腔。北宋苏东坡来黄州后,听到 老百姓唱一种很奇怪的调子。他说:“余来黄州,闻黄人 二三月皆群聚讴歌,其词固不可分,而其音亦不中律吕 ,但宛转其声,往返高下,如鸡鸣耳。”因为其声像鸡打 鸣一样,也叫鸡鸣歌。浠水县有一位80多岁的老艺人吴世 华,倾其一生精力,编写了《浠水哦呵腔唱功艺术》。这 说明哦呵腔的主要元素在浠水县一带,进而影响到鄂东地 区。哦呵腔的特点是,人声帮和,锣鼓伴奏,里面用了很 多“--哟--呵”等帮腔衬词。哦呵腔是花鼓戏的基本素材 。荆州花鼓戏就有一个曲牌名叫蕲水调,蕲水就是浠水。 我从小对荆州花鼓戏耳濡目染,情有独钟。后来到潜江工 作,湖北省实验花鼓戏剧院就设在那里,对花鼓戏又有了 更多接触和了解。现在在黄冈工作,就琢磨花鼓戏腔调的 来源,发现其实花鼓戏的源头之一就在黄冈。虽然很多花 鼓戏调子我记不清了,但还有一个非常耳熟的,我给大家 示范一下:前面一句是独唱,后面是众人帮腔,即“咿呀 —呵—哟,哟—哟—咿儿哟—呀呵咿呵—咿呀嗨。”第二 种基本元素叫二黄。二黄腔来源于黄冈、黄陂。当然关于 二黄,学术上有不同的说法,但专家最认同、引用最为广 泛的是指黄冈、黄陂。黄冈、黄陂就是古代的鄂东地区。 三是采茶调。这是黄梅戏的原始素材。哦呵腔、二黄、采 茶调都是戏曲的基本元素。就像盖房子要有水泥、钢筋、 砖头一样,戏曲艺术就是由这些基本元素构成的。生命由 细胞组成,这些基本元素就是戏曲的细胞,有了这些基本 元素才有成熟的戏曲。 我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四戏同源”的四 个数学等式:哦呵腔+黄陂孝感方言及音乐=楚剧;二黄 +西皮=汉剧;汉调+徽调=京剧;黄梅采茶调+安庆方 言及民间艺术=黄梅戏。这四个等式很简洁,表明“四戏 同源”。楚剧、汉剧、黄梅戏中,黄冈的元素、遗传基因 各占二分之一,有一半的血统;京剧中黄冈的基因占四分 之一,有四分之一的黄冈血统。 首先,我们看第一个等式:哦呵腔+黄陂孝感方言及音 乐=楚剧。哦呵腔后来有两个走向,以举水为界,举水以 西演变为西路花鼓戏,举水以东保留为原生态的东路花鼓 戏。西路花鼓戏就是楚剧的前身。东路花鼓戏至今还活跃 在舞台上。麻城有个东路花鼓剧团,省人大代表陈顺银就 是东路花鼓戏的主角和代表。 第二个等式:二黄+西皮=汉剧。发源于黄冈、黄陂 的二黄往武汉方向传播,而发源于秦岭汉中一带的西皮 ,顺着汉水经襄阳到武汉,在武汉西皮和二黄结合,就形 成了汉剧。西皮和二黄是两种风格完全不同的音乐素材 ,二黄委婉深沉,西皮高亢激越。大家从阿宝的演唱中就可 以感受到,陕北的调子高得不得了,一般人唱不上去。这 两种音乐风格原本是很单调的,合在一起后表现力就非常 丰富,能够表现不同的情绪、不同的题材,极大地扩展了 戏曲的表现力,满足了南北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 京剧是怎么产生的呢?就是第三个等式:汉调+徽调 =京剧。清朝乾隆年间,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大徽 班进京,并在北京立稳了脚跟。同时,来自鄂东地区唱汉 调的老艺人谭鑫培(江夏人)、余三胜(罗田人)等,听 说徽班在北京发展得很好,也到北京“北漂”。唱徽调的 徽班和唱汉调的鄂东艺人在北京慢慢地唱到一起了。罗田 人余三胜将徽调和汉调结合,迅速脱颖而出,唱成了春台 班的台柱子。余家祖孙三代都是京剧界的泰斗。第一代余 三胜,是京剧的奠基人之一;第二代余紫云,工花旦、青 衣,位列“同光十三绝”之中;第三代余叔岩,是“余派 老生”的创始人。所以今年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在武汉 举行,开幕式晚会就叫“凤还楚天”。老艺术家们激动地 说:“我是朝圣来了,回老家来了,回到了京剧的发源地 。”其实,“凤还楚天”中的楚天并非泛楚,而主要是指 鄂东地区。由此可见,黄冈是京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第四个等式:黄梅采茶调+安庆方言及民间艺术=黄 梅戏。黄梅戏大家很熟悉。毛主席说:“黄梅戏是被大水 冲到安徽去的。”的确,当年长江洪水经常泛滥,黄梅人 为了谋生,就逃难到安徽的安庆。黄梅人带去的采茶调与 当地方言和民间艺术结合,慢慢就演变成了黄梅戏。因此 ,黄梅戏是湖北和安徽共享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 梅戏发源于黄冈,发展于安庆;在湖北出生,在安徽长大 成人。讲到黄梅戏,不得不提及一个特别重要的人物---桂 林栖,他对黄梅戏的形成、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桂林栖是 黄梅杉木乡人,1938年任黄梅县委书记,后来任安庆地委 书记、安徽省委宣传部长、安徽省委副书记。他在安庆当 地委书记时,因为对黄梅戏太熟悉太爱好,所以大力培养 人才、积极组建剧团,给黄梅戏极大的支持,黄梅戏慢慢 发展壮大了。在任安徽省委宣传部长、省委副书记时,力 主拍摄了黄梅戏电源《天仙配》,在大江南北引起轰动 ,黄梅戏一下子闻名于全中国全世界。有一位老艺术家深 情地说:“没有桂林栖的重视和关怀,就不会有今天的黄 梅戏”。从这个意义上说,黄梅戏的发展也是因为有黄梅 人的支持才有今天,黄梅戏与黄冈是密不可分的。 下面,我们来欣赏几段戏曲,大家找找感觉。 首先欣赏楚剧《葛麻》片段…… 再来欣赏汉剧《贵妃醉酒》片段……大家是不是感觉 到汉剧已经和京剧很接近了? 再欣赏京剧《定军山》片段…… 最后,欣赏大型现代黄梅戏《东坡》的经典唱段“黄 州美景花烂漫”…… “两祖”,是指佛教禅宗的四祖寺、五祖寺两个祖庭 。四祖寺建于唐朝的624年,五祖寺建于672年。黄冈在中 国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素有“蕲黄禅宗甲天下 ,佛教大事问黄梅”之说。我们首先简要回顾一下佛教禅 宗的历史。佛祖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唯迦叶尊 者破颜微笑。迦叶之后一直传到二十八祖菩提达摩。菩提 达摩从印度来到中国嵩山少林寺,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 祖。后经历了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 、六祖慧能。到六祖以后,佛教禅宗就不再单传。菩提达 摩到中国后,曾经作过一首偈语,“吾本来兹土,传法救 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中国佛教禅宗一共六 位祖师、六座祖庭,黄冈就产生了两大祖庭、三位祖师 ,这是非常奇特的现象。四祖和五祖为中国佛教做出了极 大贡献。两位祖师倡导、实践、开创了农禅双修、农禅并 重的新风。过去佛教僧人,一僧一钵,云游四方,随缘而 驻,不仅漂浮不定,没有保障,而且形单影只,不利于佛 教的普及和传播。后来四祖开辟祖寺,几百人、几千人在 一起修行,广施佛法,普度众生,边劳动边修行。这是佛 教史上的重大变革。五祖弘忍(602年——675年),黄梅 县人。五祖在传六祖时,遵循任人唯贤、择优录取的原则 。他让弟子们写偈语,以分辨悟性高下。当时首座弟子神 秀偷偷在佛堂南廊下写了“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 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五祖看后不语。入寺只有八个 月的慧能知道后,就依照他的格律,写了另一首偈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大家想啊,佛教的最高境界是“无”,一有一无,高 下立辨。五祖就用手杖在地下碓了三下,慧能明白,当夜 三更来到方丈室。五祖用袈裟围成一个圈,秘密传法,将 衣钵传给慧能,使之成为佛教禅宗的六祖传人,并让他连 夜从黄梅渡江赶往南方。神秀一派的弟子得知这个情况后 ,一路追杀到广东。六祖慧能只好隐姓埋名16年,藏匿于 猎人队中,39岁时在广东韶关创建了六祖寺。有一部电影 《木棉袈裟》讲的就是这段故事。通过这段故事,我们不 难看出,六祖也是在黄梅成长得道、学习毕业的。《六祖 坛经》是佛教禅宗的一部经典,全书共十品,2万多字,记 录六祖慧能的生平活动和机锋对答。国学大师钱穆将《六 祖坛经》与《论语》、《孟子》并列为探索中国文化的经 典。可以说,六祖是禅宗的集大成者,他将禅宗推向了一 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禅是什么?有道是:“千年暗室,一 灯自明”。诗人说:“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岭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这就是禅。神秀 和慧能一南一北,开创了中国佛教的南顿北渐。神秀传承 的北宗是渐悟,如同数学的正余弦波,慢慢地修行、慢慢 地醒悟。神秀大师后被武则天奉为国师。慧能传承的南宗 是顿悟,顿时豁然开朗,醍醐灌顶,如同物理学的脉冲波 。所以说,黄冈是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发源地。黄梅近年 举办的湖北黄梅禅宗高峰论坛等重大活动,全国的高僧大 德都来参加,说明黄梅在佛教界地位极高、影响极大。 “八进两出”,是指黄冈的移民史。黄冈的历史是一 部波澜壮阔的移民史。历史上曾经八次大规模地移进移民 ,两次大规模地迁出移民。第一次是公元前255年,楚国先 灭鲁国,顺带灭掉了鲁国的附属国邾国(今山东邹县 ),将邾国的君民迁入黄州,并在江边修筑邾城,就是现 在的禹王城。第二次是47年,朝廷移徙巴人“南郡蛮”。 巴人是生活在宜昌、恩施、重庆、四川等长江流域一带的 一个民族。这个民族彪悍勇猛,能征善战,不服王化。 47年,巴人叛乱,朝廷统兵镇压。叛乱平息后,朝廷实施 分而治之之策,将叛乱的7000多巴人迁徙到黄州。第三次 是朝廷移徙巴人“巫蛮”。公元101年,生活在今鄂西川东 的“巫蛮”叛乱,朝廷再派兵镇压,“巫蛮”失败请降。 朝廷再次将巴人迁移到倒、举、巴、浠、蕲五水流域,成 为“五水蛮”。巴人移徙黄州后披荆斩棘,攻城略地,逐 渐成为黄州的主导力量,直到唐朝中叶,作为一个整体民 族才慢慢消失。“五水蛮”的血脉今天传承在黄冈人身上 。这也是巴河的由来。第四次是西晋末年的流民南迁侨置 。西晋末年,豫州民众与土族为躲避“八王之乱”、“五 胡乱华”战祸,背井离乡迁入黄州。“八王之乱”发生在 西晋年间,晋武帝司马炎大封宗室,希望分封王能辅佐自 己,但八王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混战,这是中国历史上 最惨烈的藩政叛乱。“五胡乱华”,是指北方的匈奴、鲜 卑、羯、羌、氐五个少数民族,趁中原西晋王朝衰弱空虚 之际,大举南下,建立了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胡人国家 ,开启了五胡十六国。第五至第八次大规模移民是四次江 西填湖广。最早两次是南宋时期,因为南宋与金、元打仗 ,致使人口锐减,朝廷不得已在1133年和1173年两次大规 模从江西移民到蕲黄。三是元末明初时期,江西战事频繁 ,朱元璋与陈友谅在江西打得昏天黑地,江西民不聊生 ,就迁移到因打仗导致人口剧减的蕲黄。四是明末清初 ,也是因为战乱、自然灾害,江西人为避难逃到蕲黄。所 以很多黄冈人都说自己祖籍在江西,原因就在于此。 “两出”,是指两次湖广填四川。湖广填四川是非常 著名的移民历史,其主体来自黄州。元末明初,罗田人徐 寿辉建立了天完国,和元朝打仗,难民苦不堪言,就逃往 四川。徐寿辉的部将明玉珍率队西征川蜀,又带去了一支 黄州人。明末清初,张献忠在麻城招兵买马5.7万人,直接 带到四川去了。清初的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朝廷颁诏 移民,蕲黄百姓奉旨入川。麻城孝感乡是中国古代“八大 移民发源地”之一。波澜壮阔的移民史就好比一条历史的 长河,江西在上游,四川在下游,麻城是一个中转站、大 本营。孝感乡不在现在的孝感市,而是麻城古代的一个乡 。当时麻城有四个乡,其他三个在山区,只有孝感乡是平 原乡,包括现在麻城的中馆驿、宋埠、顺河以及红安、新 洲、黄陂等在内的整个麻西南平原地区。这里有良田沃土 ,交通便利,便于生存和发展。现在四川、重庆两省市近 1亿人,随便问一问他们的老家是哪里?百分之六十至七十 的人都会说是湖北麻城孝感乡。近年来,很多四川重庆人 怀着虔诚的心来到麻城寻根问祖,寻找他们的精神家园。 为此,麻城在举水河畔建立了孝感乡移民始发地纪念碑 ,正在筹建麻城移民文化园。四川、重庆现在能找到很多 麻城的文化遗迹,保留很多麻城会馆,四川清音中还有麻 城调。 “千六名人”,是指黄冈名人灿若繁星,一共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