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刘建林同志在2018年度陕西高校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刘建林同志在2018年度陕西高校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按:4月3日下午,省教育厅召开了2018年度陕西高校科技工 作会议。省教育厅副厅长、省高教局副局长刘建林出席会议 并讲话。陕西高校科研管理协会会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 长刘晓君代表协会作2017年工作报告。西安交通大学、西北 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安康学院等4所高校作交流发言。 全省95所高校的科研主管校长与学校科技处、社科处处长共 计200余人参会。会上,为2017年认定的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 心授牌,并向获得2018年度陕西高校科学技术奖的获奖代表 颁发证书。现将刘建林同志的讲话予以印发,请各高校认真 学习贯彻。       2017年,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确立了新时代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略,提出了新时代的历 史使命,描绘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做出了新时代的战略部 署,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要求。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 会议,就是为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承担新使命,谋 划新作为,夯实科技基础,加强创新引领,服务国家战略和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把高校打造成我省科技创新的主要 策源地和科教强省战略的重要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去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了“五新”战略任务,突出 强调把科教作为我省奋力追赶超越、落实“五个扎实”的优 势之一,对高校服务创新驱动作了重大部署、提出了明确要 求。我们今天的会议也是为了更好地贯彻中省文件精神和教 育部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对我省科技工作进行再部署。下面 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2017年以来主要工作和成效       近年来,全省高校主动面向科技前沿和经济建设主战场 ,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高校在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在服务经济社 会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和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中支撑作用 明显增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人才队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据统计,2017年,全 省高校共投入科研人员74405人,比上年增加2247人,其中 ,理工农医类48250人,人文社科类26155人。其中具有高级 职称的有24139人,较去年增加了2338人,增幅10.72%;具有 博士学位者18879人,较2016年增加了2162人,增长了 12.93%。去年的两院院士增补,我省共增补6名院士,其中来 自高校的有5位。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郑庆华教授、何雅玲教 授领衔的2个团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西 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5位教 授获得2017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西北工业大学微小 卫星及应用创新团队等4个团队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陕西中医药大学唐志书等20位学者 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西安交通大学的“热质传递的数值预测控制及其工程应用创 新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西安建筑科技 大学刘加平院士负责的西部绿色建筑重点实验室教师团队入 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除此之外,在陕西省重 点科技创新团队、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杰出青年基金、科 技新星等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省高校都取得了良好的建设 成效,高校人才队伍建设规模和质量都有了大幅提高。       (二)在研项目及经费再创新高。       科研项目数量和经费一直是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指标 。2017年,全省高校在研科研项目52568项,比上年增加 4216项,其中,理工农医类35337项,人文社科类17231项。 从项目数量上,也能够看出我省高校科研理强文弱的现状 ,这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之一。全省高校在研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项目5244项,比2016年增加847项,经费投入为 9.43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含社科基金单列学科)1053项 ,比上年增加174项,经费投入为4729.9万元。承担企事业单 位委托项目16948项,委托经费32.54亿元。       2017年,全省高校科研经费投入显著增加,达到100.28亿 元,我省高校科研经费投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比2016年 增加12.91亿元,增幅达到14.78%。其中,理工农医类 95.58亿元,人文社科类4.7亿元。其中政府资金投入62.42亿 元,占总投入的62.24%,继续保持高增长的态势;企事业单 位委托及转让经费31.16亿元,占总经费的31.07%。       (三)科研成果培育取得好成绩。       2017年科研成果产出大幅提高,最新统计,全省高校共申 请专利18127项,授权9642项,高校专利拥有数达到32873项 ,较2016年增加4981项;全省高校共发表学术论文63547篇 ,比上年增加3556篇,其中,理工农医类49131篇,人文社科 类14416篇;出版著作1343部,比上年增加199部,其中,理 工农医类260部,人文社科类1083部。       为了进一步调动高等学校广大教师和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技 创新的积极性,提升我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2017年教育厅相继修订出台《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 办法》和《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办 法》。两个奖励办法均提高了奖金额度,加大了奖励力度 ,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科技奖还新增 了科普类奖项,更加注重科学研究的社会效应。从2018年度 陕西高校科学技术奖的申报情况看,效果鲜明,各校报奖积 极性明显提高,比去年多报了70项,增加了28%。最终评出一 二三等奖、科普奖共199项,为历年来最多的一次。       2017年高校获得各类科技奖254项。高校主持和参与完成 的21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占我省获奖项目总数的 58.33%;我省主持的通用类项目共有14项获奖,其中高校主 持13项,占比高达92.86%。高校在全省获奖中继续保持高比 例,体现了高校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工作在我省的重要地位 。然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与国家先进 水平相比,我们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刚刚公布的2017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中,西安交通大学 徐宗本教授,空军军医大学陈志南教授获得陕西省基础研究 重大贡献奖。按照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工作部署,每 一年我们都将评选重大贡献奖,希望我们各高校给予足够的 重视。高校主持和参与的144项成果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占我省获奖总数的57.37%,其中一等奖31项,占获奖总数 的81.57%,凸显了高校在全省的科研实力。可以看出,我们 高校所获奖项具有较高的含金量,值得肯定。       (四)科研平台建设又立新功。       2017年,省教育厅继续推进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组织开展了新一轮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评审认定工 作。经过网络初评、答辩评审和现场考察等层层把关,新认 定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4个,全省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数量达到 44个,投入经费6000万元,为今后冲击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厅里对部属和军队高校牵头的 1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进行了中期绩效检查。这些 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方 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大量成果,也将更好地服务于 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部属院校和军队院校在这方面也要更好 地带动省属地方院校,加强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的联动,做好 “协同”工作。       2017年,支持省属高校成功申建6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省部共建西部绿 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 区生态水利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获批国家级 重点实验室,我省科研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两个国家重点 实验室的建立填补了近年来我省高校在这方面的空白。目前 全省高校拥有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科研平台四百多个,科研 平台在凝聚人才,培养团队,产出大成果方面做出了积极贡 献。       (五)科研管理和评价改革持续推进。       2017年,省教育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以前高校科 研管理不够规范、评价体系和导向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结合 落实《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陕九条 ”),与省财政厅、科技厅研究出台了《关于落实以增加知 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促进省属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 施意见》(即“陕教十条”),突出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操 作性,细化提出了10个方面的具体措施,涉及放开高校科技 成果自主转让,许可或作价投资活动,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 化收益分配政策,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奖励、高校科 技人员到企业和科研组织兼职并取得合法报酬等方面。这是 我省推进高校科研管理和评价改革的经典之作。文件出台以 后,得到了高校和广大科研工作者的普遍认可和好评,各高 校也据此制定了各自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和办法,进一步推 动各项举措真正落地、见到实效。2017年,为推动“陕教十 条”的贯彻落实,我们召开了6场专题座谈会;同时,省教育 厅科技处深入部分高校,进行宣讲与推介。经过各方面工作 的强化,文件得到了良好的落实。2018年,政策的落实与推 广依然是我们的重点工作。       去年3月,我们举办了陕西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论坛 ,邀请教育部科技司、省科技厅领导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 ,针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行政策宣讲和经验交流,引 导高校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此外,教育厅组织省属 高校就落实转化先后组织召开了5场座谈会。同时与相关厅局 建立协商机制,积极协调相关厅局,解决了一些高校科技工 作面临的政策壁垒问题,在科研经费管理、职称评审、科研 仪器设备采购等方面都有了实质性进展,政策合力基本形成 。       同时,省教育厅还举办了6期技术转移与技术经理人专题 宣讲活动和3期高校技术转移研讨活动,培训人员800余人次 。极大提升了对技术转移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快了我省 技术转移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六)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       近几年厅里一直着力推进高校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每年年初,省教育厅均会制定全年科技成果洽谈与对接方 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接活动,同时借助各种科技博览会、 洽谈会、农高会等大型盛会,积极推广科技成果,助推高校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17年省教育 厅分别组织高校赴韩城、铜川、榆林开展了科技成果对接活 动,与三市有关部门和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并签订了一批科技 合同,省教育厅、科技厅与铜川市政府签署了支持铜川转型 发展的三方协议,相关高校在三市建立了分中心和研究基地 。10月份,省教育厅还联合省委高教工委、省科技厅等7家单 位,举办了“陕西省首届高校科技成果展和第三届研究生创 新成果展暨校企对接洽谈会”。 86所高校共展出科技成果 2200余项。这次活动省政府常务副省长梁桂出席展会并给予 高度评价。省内各大投资机构和知名企业参会,并与高校对 接洽谈,现场签约总金额约4000万元,对接成果显著,各大 媒体对展会进行了全方位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有 力推动了高校成果转化。       2017年,我们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很大,但同时,依 然面临较大压力。省政府领导对高校成果转化有很大期许 ,在2018年度,全省高校依然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共同推 动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七)科技扶贫扎实有效。       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发挥高校科教优势助力我省脱贫攻坚 工作的通知》,组织高校吸纳家庭困难学生参与各类科研项 目,并在项目组内勤工助学,为建档立卡户学生提供助研岗 位;在校办科技企业内部设置专门岗位,吸纳家庭困难学生 。借助“双百工程”在各县建立了一批产学研一体化基地 ,形成科技引领的示范带动效应。选派科教人员驻扎贫困一 线,解决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据统计,截至17年底,各校共建立扶贫基地113个,派驻 科技特派员175名,共有255名专家驻村扶贫1384次。在扶助 家庭困难学生方面,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共吸纳建档立卡贫困 生2302名;设置3292个专门针对建档立卡户学生的助研岗位 ,扶助了4063名家庭困难学生;各类科研平台吸纳家庭困难 学生3364名;共有66718名在校生运用众创空间、科技沙龙等 平台进行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我们为扶贫所做的工作还不够 ,希望在座的高校能够与我们共同努力,为我省脱贫攻坚做 出贡献。       二、新时代对我省高校科技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校科技工作,今年开年,陕西省 “两会”上,省长刘国中在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陕 西要努力走在创新驱动发展前列,促进新动能持续快速成长 。要扎实推进创新型省份、西安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等国家 创新试点示范建设,全面提高创新供给能力,深化军民、部 省、央地融合,促进创新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对此,我们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化认识:       一是扎实推进高校科技创新工作,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 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了 两个阶段的安排,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推进高等教育内 涵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实施科 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 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 战略等七大战略,力争在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 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其中科技和教育至关重要,我省高校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 家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好十九大各项决策部署,要在高校科 技创新促进发展上用上力、用好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陕西力量。       二是推动高校科技创新是强国富民的重要保障。我省高校 学科门类齐全,科研优势明显、高层次人才队伍集聚、具有 很强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统筹推进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 障。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 的庄严承诺,消除贫困是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我省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期,迫切需要高校科技人才 和科研成果的坚实支撑,攻坚克难、扶危济困,发挥科技第 一生产力在精准扶贫工作上的重大推动作用。       三是高校科技创新是我省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支撑。 “追赶超越”是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的重要指示,近三年 来,我省追赶超越的实践初见成效。但是,我们也面临前甩 后追的严峻形势,“标兵”体量大、步子稳,“追兵”速度 快、势头猛,挑战很大,压力很重,形势逼人,不进则退。 高校有能力也必须发挥在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 的引领作用,为陕西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是科技创新是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 教育的本质就是科教融合,现代大学的发展就起源于科教融 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设有教育研究项目,因此,各 高校要重视教育研究,组织广大教师积极申报此类项目,加 大研究力度。同时,我们要高度重视科教融合,将科技成果 转化为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育内容。十九大报告要求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 展”。国家的“双一流”、我省的“四个一流”建设,都是 在落实十九大报告部署。从高校工作全局来看,一流大学的 建设核心就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抓科研就是建学科;谋 发展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