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刘远坤:发挥优势守底线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发挥优势守底线 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在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 刘远坤 同志们: 省委、省政府对中药材产业发展高度重视,会前,孙 志刚省长专门对这次会议的召开作出重要批示:“中药材 产业是生态产业、富民产业。近年来我省中药材产业种植 面积持续增加、区域布局不断优化、品牌影响逐渐提升、 园区带动日益凸显,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要深入贯彻习 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 政府决策部署,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加 强中药材品种、品质、品牌建设,着力培育壮大新型经营 主体,着力扩大产业规模,努力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增收致 富,全面提升中药材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建设中药 材产业大省和民族药业强省,为全省守底线、走新路、奔 小康作出更大贡献。”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目的就是 贯彻落实孙志刚省长的重要批示要求,对全省中药材产业 发展工作进行再总结、再安排,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再上 新台阶。 昨天,与会代表实地参观了安龙县坡脚乡铁皮石斛种 植基地、大秦光伏农业高科技示范园,义龙试验区德卧镇 山银花连片种植、坡岗村中药材花卉对口帮扶扶贫园区等 项目。每个观摩点各有特色,各有看点,各有亮点。相信 通过现场观摩,大家都受到了启发,开阔了思路,悟出了 方法。刚才,省扶贫办、省卫生计生委、黔西南州、六盘 水市、德江县以及纳雍森灵天麻种植合作社的同志作了交 流发言,讲得都很好。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主 任陈武明、国家林业局退耕办副主任李青松、国家中医药 管理局规划财务司司长苏钢强等领导到会指导,对我省推 进中药材产业发展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大家一定要认 真学习,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看待中药材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十二五”以来,我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生态优势 和产业优势,坚持把中药材产业作为扶贫产业、生态产业 、朝阳产业来重点打造,不断优化区域布局、扩大基地建 设规模、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民增收,改善了 生态环境,走出了一条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的产业发 展新路。一是区域布局不断优化。“十二五”期间,我省 因地制宜遴选出23个中药材重点发展品种和27个鼓励发展 品种,选择39个中药材种植重点县,打造种植面积10万亩 以上的品种18个,引导中药材种植不断向专业化和集中化 方向发展。二是种植面积快速扩大。到2015年末,我省中 药材种植及保护抚育总面积达527.22万亩,总产量达 219.78万吨,总产值达128.75亿元,较“十二五”初期分 别增长83%、251%、278%,超额完成了规划确定的500万亩 种植目标任务。全省通过国家中药材GAP认证的种植基地有 5个,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9种。三是扶贫效益日益突出 。通过项目扶持、园区带动,创新生产组织方式,健全农 民利益联结机制,很好地发挥了中药材产业的脱贫效应。 到2015年,中药材种植覆盖农户达到163.22万人,其中贫 困人口65.63万人,种植区农户人均收入达到4614元。四是 生态效果同步显现。坚持了药材种植与生态建设紧密结合 的发展思路,在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中,选植适宜的药 用树种,推进了产业发展生态化;在种植模式上,推行林 药套种、果药套种、林下仿野生种植等模式,推进了生态 建设产业化。生态效果在产业发展中得到同步显现。如义 龙试验区德卧镇在石漠化地区连片种植山(金)银花5万余 亩,让喀斯特山区变身绿色聚宝盆,实现生态保护和扶贫 开发的双赢。五是生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全省规模以 上制药企业发展到112家(含上市制药企业13家),药品品 种达到1327个,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药独家品种 154个。全省有近1000家中药材种植企业和合作社,种植中 药材总面积155万亩,总产量37万吨,总销售收入50.2亿元 。中国中药集团、广药集团、香港培力药业集团等知名药 企在我省建立中药材基地。“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 ”、“订单农业”、“保底收购”、“股份合作”等生产 组织方式得到广泛推广,大幅度提高了产业组织化生产程 度。 回顾“十二五”的工作,我们有六点工作经验和体会 :一是建立有效工作平台。2011年以来,省政府每年都召 开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推进大会,轮流在各市(州)推出 一批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园区、产地加工等项目进行现 场观摩。邀请国家有关部委、省内外知名专家和大型药企 负责人共同为贵州中药材产业发展“把脉”,全方位开展 交流合作,为产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智慧支持。二是突 出扶贫开发导向。坚持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的优势产业,以道地种植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 导向,健全完善农户与产业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了 100多万农民参与产业发展,在发展中实现增收。如施秉县 牛大场中药材扶贫示范园区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 ”等模式,带动园区及周边农户2312户7907人参与太子参 、何首乌等中药材种植,药农人均收入达1万元以上,其中 323户贫困户1105人实现脱贫。三是注重生态建设保护。始 终坚持因地种药、林下套种,坚决杜绝毁林开荒种药,做 到在产业发展中促进生态建设,在生态保护中增强产业价 值。四是加大政策资金支持。省委、省政府把中药材产业 作为特色优势产业“五张名片”之一,把大健康产业列为 “五大新兴产业”来重点培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从2012年起,每年安排2亿元以上财政扶贫资金,引导金融 资本、社会资本投入,择优选择主栽品种进行重点扶持 ,培育了一批中药材大品种,打造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 规范化种植基地。五是强化规划统筹引领。坚持“因地制 宜、适地适种、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合理规划 、合理布局、合理选种,集中发展中药材生态大品种,着 力打造中药材种植大县,延伸中药材产业链,推动中药材 产业向基地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园区化带动、品牌化培 育转变。六是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突出抓好黔药“第一车 间”和市场建设,推进药材种植与农业观光体验、药品加 工与工业科普教育等融合发展,实现中药材产业发展“接 二连三”,延伸产业链,拓展产业辐。如黎平县天香谷扶 贫园区以芳香植物品种培育、示范种植为基础,融合发展 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度假养生、科技培训、体验营销等 ,着力打造“芳疗”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聚集区。 尽管我省中药材产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种植面积、产量、产值都在迅速增加,经济价值与生态 效益逐渐凸显,但目前仍处于数量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型的 关键性阶段,还存在种植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低、加工转化 水平滞后、市场化程度不高、产业融合度不强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