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聚力改革创新奋力拼搏赶超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聚力改革创新奋力拼搏赶超 ——在中国共产党武汉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7年1月22日) 陈一新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武汉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主题是:深入学习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聚力改革创新,奋力拼 搏赶超,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开启复兴大武汉新征 程。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武汉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 报告。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坚强领导下,按照省委部署要求,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干部 群众,紧紧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全力推进经 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各项事业发展成绩显著。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跨越。经济规模和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大关。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19万亿 元,五年年均增长95%。工业实现倍增发展,千亿产业增至 5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 63%;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农业总 产值实现翻番。   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初显。获 批建设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 擎作用凸显,科技成果“三权”改革走在全国前列,2016年全 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3%。率先全面推行区级综合行政审 批体制改革。“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农村产权制度 改革深入推进。获批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中国(湖北)自由 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长江中游 城市群四省会城市深化交流合作,武汉都市区一体化迈出新步 伐。   城市功能品质大幅提升。“三镇三城”均衡协调发展,6个 新城加快产城融合,“三旧”改造大规模推进。实施天河机场 三期等重大项目,高铁直达能力和中欧班列通达能力居全国前 列,阳逻港迈入世界内河港口第一方阵。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 181公里,由线成环、通达三镇。“八桥一隧”贯通长江两岸 ,“三环九射”织密中心城区快速路网。“城管革命”大力度 推进。创成国家卫生城市。“互联网+政务服务”、智慧交通走 在全国前列。   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为弘扬 ,“武汉精神”深入人心,意识形态工作得到加强,哲学社会 科学繁荣发展。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全国道德模范人数居同类 城市第一。媒体融合发展稳步推进。“文化五城”建设成果丰 硕,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品质升级,文化产品量质提升 ,国际性文体赛事逐年增多。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年度民生和社会事业支出占财政 支出总额7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持续快于经济增长。物价 水平持续平稳。就业和再就业总体稳定。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 覆盖,城乡低保实现翻番,60900多名贫困人口脱贫,完成保障 性住房35万套。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发展。群众健康水平提高,食品安全工作加强,计划生育政策 顺利实施,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   美丽武汉建设特色初显。制定全国首部基本生态控制线管 理条例,出台全域生态框架保护规划和湖泊“三线一路”保护 规划。江滩公园、湖泊公园、绿道等建设大规模推进,建成区 绿化率近40%,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 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进展顺利,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大 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力度加大,城区长江、汉江岸线整治 基本完成,2016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37天。   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 权,支持政协按照章程履行职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壮 大,民族、宗教、外事、对台、侨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 、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国防 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入推进,连续六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 城”称号。法治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地方立法工作走在全 国同类城市前列,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司法体制改革扎实 推进,“六五”普法圆满完成。信访维稳工作得到加强。社会 治理模式不断创新,荣获全国综治最高荣誉“长安杯”,进入 全国最安全城市行列。   党建科学化水平持续提高。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 责任得到落实。思想政治建设成效明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 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 丰硕成果。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党员干部干事 创业能力进一步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社区(村 )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得到整 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党风廉政建设成效 显著,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推进治庸问责、电视 问政,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各级党组织管党治党 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同时,必须清醒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 :综合经济实力与国内标兵城市差距拉大,经济活力不足,民 营经济发展不充分,产业创新能力还不强;城市综合承载力较 弱,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人文特色彰显不够,智慧城市建设 仍处于起步阶段,城市品质亟需提升;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城 乡二元结构仍然突出;开放水平还不高,国际化程度亟待提升 ;民生社会事业还不能适应群众的新期待,社会治理创新任务 依然艰巨;党建工作创新还不够,“两个责任”落实还欠到位 ,少数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还未到位,少数党员干部担当 拼搏精神不足,隐形变异“四风”问题还时有出现,全面从严 治党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 决。   五年实践,体会深刻。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地同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新发 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武汉的创新实践。必须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创新活力和发展 动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作 为不懈追求,使人民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断有获 得感。必须坚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彰显 城市魅力特色,不断提高城市发展水平。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 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各级党组织领导水平 和执政能力,为武汉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 央、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市委和各级党组织、全市党 员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 人士、各人民团体、驻汉部队、武警官兵和所有关心武汉发展 的国内外人士大力支持推动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武汉 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所有为武汉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 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武汉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 加快复兴大武汉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对武汉发展高度重视。习 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湖北武汉时多次对复兴大武汉给予肯定 ,要求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不断 取得新成果,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着力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 托,增强使命意识,体现武汉担当,加快推进复兴大武汉。   当今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同类 城市加快转型发展,竞争态势日趋激烈。武汉发展面临着新的 挑战,标兵在增多、追兵在逼近,正处于“不进则退、慢进亦 退”的发展关口。全市上下务必警醒起来,以坐不住的紧迫感 、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勇于应对新的挑战,全 力以赴推进赶超发展!   形势越紧迫,越要增强信心。“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 、中部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聚焦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全面创 新改革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型 ”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等国家重大改革发展试点落户武 汉,武汉正处于最好的发展机遇期。今日武汉,产业基础、科 教人才、区位交通、发展空间、生态禀赋等优势更加凸显,发 展潜力很大。我们务必坚定信心,奋力拼搏赶超,重塑新优势 ,复兴大武汉,不负中央厚望,不负省委重托,不负人民期待 。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 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 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 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新发展理念,按照省委建设 “五个湖北”和强化“主中心”要求,聚力改革创新,奋力拼 搏赶超,全力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建设国家 中心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开启复兴大武汉新 征程。   到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以上,人民生活品质明显提升,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到 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万亿元左右,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为复兴大武 汉打下坚实基础。   ——建设现代化大武汉。打造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 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文化创意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国 家中心城市框架体系基本形成。创新要素高度集聚,产业能级 迈上中高端,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持续推进人 的现代化,促进市民素质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速提升 ,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历史文脉延续,地域文化 特色鲜明,多元文化融合发展,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在长江 经济带和中部崛起中的核心带动作用更加凸显,在全国发展大 局中的战略地位明显上升。   ——建设国际化大武汉。国际通达能力大幅提升,成为联 贯长江经济带、联接“一带一路”、联通世界的重要枢纽城市 。打造国际交往中心,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营 商环境、生活环境与国际先进城市接轨,更多的国外高端产业 在武汉集聚,更多的国际性组织和活动在武汉落户,国际竞争 力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国际化大都市的独特魅力充分展现。   ——建设生态化大武汉。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经济社会 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统筹发展,滨江滨湖生态特色彰显,江河 湖泊水质全面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大幅增加,使武汉成为 “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国际知名宜居城市,实现人与自然、 人与人、人与城市和谐共生,让绿色福利惠及子孙后代。   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是复兴大武汉的战 略选择,是中国梦在武汉的生动实践。只要我们凝心聚力,撸 起袖子加油干,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三、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 ,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使各方 面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定型。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 好“三去一降一补”,促进企业降本增效,积极防范债务风险 ,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振兴实体经济。推进农村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培育壮 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 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国家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积极发展天 使投资、创投、科技银行。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政府与 社会资本合作。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推动形成党 委领导下的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村民)自治良性互动 格局。深化信访体制机制改革,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 估机制和群体性事件预警应急处置机制。深化教育改革,完善 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机制。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医 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和健康管理改革。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稳步推进 大部门制、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信息共享、综 合执法、城市管理、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等制度建设,进一 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建 设阳光高效、守信践诺的服务型政府。   深化对外开放。高水平建设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加快建 设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办好“中国光谷 ”国际光电子博览会和国际生物健康产业博览会,不断增强开 放型经济竞争力。对接国际规则和惯例,争取更多领事机构、 国际性组织、国际医疗教育等机构落户,建设领事馆区,筹办 好世界军人运动会、飞行者大会,推动“大河对话”成为国际 知名文明论坛,申办更多国际性会节活动。   (二)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围绕“大平台、大产业、 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信息化 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 业体系,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强化企 业主体地位,加快大学与城市融合发展,支持建设世界一流大 学、一流学科,争创有特色的国家科学中心,加强知识产权保 护,优化创新生态,加快构建“五链统筹”的产业创新体系 ,形成符合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努力建设具有全球 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国家存储器、航天产业、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及产业创新等基地,推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 业尽快成为支柱产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信息技术、生命 健康产业集群和国内重要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超前布局量子 通信、人工智能、3d打印、磁浮交通等未来产业。   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改造提升汽车、装备制造、钢铁石 化、食品家电服装等支柱产业,积极发展智能工厂、数字化车 间、工业互联网、服务型制造,加快布局“下一代汽车”、智 能家居、大纤维、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努力打造“中国制造 2025”试点示范城市。加快建设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不断 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集聚发展,建 设全国电商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重要枢纽。深化市场采购贸易方 式试点。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壮大“四板”市场 ,提升信息、资本等要素交易市场规模和辐射能力。推动大数 据、云计算、软件等信息服务加快发展,创建中国软件名城。 提升工程设计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扩大设计双年展、国际时 装周影响,加快时尚消费、创意、会展、文化、旅游跨界融合 ,着力发展时尚产业,打造中部时尚之都。   推动农业现代化。重视新时期“三农”工作。加快发展现 代都市农业,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推动“互联网+品牌农 业”发展,深入实施“菜篮子”工程,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 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开展农村创业 创新活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东湖高新区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生命 健康等产业,打造享誉世界的“光谷”。武汉经开区重点发展 汽车、智能制造等产业,打造世界知名的“车都”。临空港经 开区重点发展临空制造、高新技术、高端服务等产业。武汉化 工区、武汉新港、各中心城区和新城区要加快升级发展,打造 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民营经济是富民兴汉的重要源头 活水。要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实施“聚商育商工程 ”,以发展民营高科技企业为重点,集聚培育一批行业领军型 、创新引领型民营企业,建设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积极 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等作用,举办系列民间资本投资大会。加 快完善、深入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依法依规放 开市场准入,打破“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降 低民间投资门槛,鼓励更多老百姓走“双创”致富路子,鼓励 小微企业走“专精特优”集群集聚发展路子,不断提高民营经 济在武汉发展中的比重和地位。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武汉赶超发展的“一号工 程”。要聚焦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引进大型央企、 中国民企500强和世界500强企业。实施更加有力招商引资政策 和措施,建立党委政府招商引资主责机制,建强专责机构,推 行专业招商、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聘请招商大 使,强化招商激励,拓宽招商渠道,扩大有效投资,让武汉成 为投资者的天堂。   大力推动招才引智。深化实施“城市合伙人”计划,加快 集聚一批世界顶级产业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