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靠内生动力告别“山寨”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靠内生动力告别“山寨” 一些“山寨”企业,有给国际大牌代工的经历,有真技术、好设备。踢 它们一脚,当然会滚坡下山;但如果拉它们一把,未必不能有所作为   近日,一个产品网售额占全国超两成的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引发广泛关注:在福建莆田鞋城,白天门庭冷落,夜晚却进入卖假狂 欢。不少厂商打着原单真标的旗子,装着阿迪耐克的盒子,但掩不住鱼 目混珠的里子。“山寨”并非新话题,但痼疾不愈,引人忧思。   这些“山寨”产品,“假”得可恶却又“真”得可怜。与30年前温 州“纸皮鞋”厂商不同的是,这些“代工2.0时代”的厂商,有的因有给 国际大牌代工的经历,往往掌握了全套工艺流程;有的具备真技术、好 设备,产品虽是仿冒却并不劣质。有时,仿品质量甚至优于正品,却仍 走老路“蹭名牌”,这正是令人痛心之处。   做品牌太贵,搭便车划算,很多“仿造”企业的心态不难理解。其 实这些企业,比谁都清楚品牌的价值,却又输在畏惧开拓创新的鸵鸟心 态,没有动力弥补设计营销的短板,没有劲头在制造工艺上更进一步。 一言以蔽之,它们有过错可“入罪”,但也有实力可“自新”。踢它们 一脚,当然会滚坡下山;但如果拉它们一把,未必不能有所作为。   近年来,政府部门与电商平台的打假力度一年胜过一年,被抓的造 假者人数大幅增加,公开销毁假货的示范活动也明显增多,高仿生意的 空间受到空前挤压。但一些地方制假售假依然成风成片,地域性特征暴 露出商业伦理的集体滑坡。这其中固然有制假者的贪赚快钱,但也有当 地政府和电商平台的默许纵容。源头打假不力,销售地和网上的打假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