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李强开发区会讲话(苏州)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开发区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大会,专题研究部署开发区 工作,主要目的是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推动开发区作出 更大贡献。这次会议放在苏州工业园区召开,带有现场会 的性质。上午我们在园区作了参观考察,相信大家都很有 感触。苏州工业园区是我省中外合作、开放创新的典范 ,他们总结了5条经验,值得大家认真学习借鉴。刚才5家 开发区的负责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还有13家开发区作了 书面交流,也都有各自的特色。会议结束前,省长还要作 具体部署。这里,我先讲四个方面想法,与大家一起讨论 。 一、把握开发区发展的大方向 开发区是我省发展的优势所在,园区经济是江苏经济 的一张靓丽名片。自1984年12月国家批准南通、连云港设 立开发区以来,全省开发区已经走过了33年的发展历程 ,取得了显著成绩。2016年,全省列入开发区管理序列的 131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创造了全省一半左右的经济总量、 55.2%的财政收入、80.3%的工业增加值、79.1%的实际使用 外资、82.9%的进出口总额、59.6%的固定资产投资。可以 说,开发区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对外开放、加快体制改 革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 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所有亲历开发区发展变迁的拓荒 者、建设者和管理者,所有关心和支持开发区发展的同志 们和朋友们,都有理由为之感到自豪! 全省开发区发展到今天,面临的宏观形势发生了巨大 变化。世界经济格局深度调整,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 在孕育之中,未来的发展充满不确定性;发达国家经济科 技占优势和发展中国家低成本优势对我们形成的“两头挤压 ”仍在加剧;外资大规模进入和低成本劳动力相结合的时代 已经基本结束,回肯定是回不来了;现在各类要素成本持 续上升,资源环境的硬约束越来越强,用地难、污染重、 产出效率低的问题日益凸显;开发区的政策和体制优势弱 化,相对于东部地区,我们的比较优势在减少,相对于中 西部地区,我们的先发优势在丧失。在这样的形势之下 ,开发区的路子到底怎么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 课题。 今年年初,国家出台了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 《意见》,明确提出把各类开发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发 展的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 新的集聚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同时要求 东部地区开发区要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研发基地,沿 海沿江开发区要建设一批具有辐射带动效应的转型升级示 范开发区,为开发区发展指明了方向。结合我省实际,当 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开发区发展的主攻方向,就是要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推动开发区向现代园区特别是现 代产业园区转型。实现这个转型,必须坚持“六个突出”:一 要突出特色发展,塑造产业发展特色、投资环境特色、办 区模式特色;二要突出创新发展,发展新经济、创造新供 给,推动企业集群向产业集群转变、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 转变;三要突出绿色集约发展,大力推进绿色工厂建设和 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建立绿色、低碳、循 环发展产业体系;四要突出双向开放,坚持更高水平“引进 来”和更大步伐“走出去”并重,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五 要突出发挥市场作用,引入市场主体参与开发区建设运营 ,通过市场手段把企业引入转型升级的轨道;六要突出优 势再造,把构建一流营商环境作为重要任务,推动开发区 由依靠低要素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 二、着力推动开发区向现代产业园区转型 习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指出,“江苏产业结构仍然处于产 业结构链条的中低端,要推动产业结构加快由中低端向中 高端迈进”。开发区是产业发展主阵地,我省产业结构要跨 越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很重要的是看开发区向现代产业 园区转型的成效。最近我一直在考虑,对我省开发区的发 展,能不能有一个聚焦性的工作指向和抓手,以此来推动 转型升级,努力把现代产业的特色做得更加鲜明、支撑力 和竞争力做得更强。我想能不能提“一特三提升”: 所谓“一特”,就是着力打造特色创新集群。 创新活动从来都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趋于集群,成 簇地发生。像美国的互联网产业主要集中在硅谷,航天产 业主要集中在休斯敦,生物医药产业主要集中在波士顿、 旧金山等地区。我们要遵循创新规律,在打造特色创新集 群上用功发力。 打造特色创新集群,基础是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特色 产业集群不仅能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能形 成学习效应,创造集体品牌,更重要的是能够优化创新条 件,提高创新浓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甚至可能形成“产业 黑洞”。回过头来看,我省发展得比较好的开发区,大多得 益于特色产业集群的打造。但客观地说,不少园区仍然是 企业扎堆,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究其原因 ,跟我们的传统发展思路有很大关系,往往更看重短期的 经济增长,工作中有急功近利的倾向,对产业发展的规律 把握和运用不够。各级各类开发区都要从自身的资源禀赋 和产业基础出发,从细分领域和行业中确定自己的主攻方 向,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特色产业一旦确定,就要集中 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拿出“十年磨一剑”的定力,用 心去做、久久为功。 打造特色创新集群,关键是要加快集聚特色创新资源 。要什么就引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除了招引产业链的 上下游企业,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高端服务平台尤其要下 功夫去做。像专业化的研发设计平台、孵化器平台、检验 检测平台、咨询评估机构、人才和技术交易市场以及各类 产业创新联盟等,都要加快完善起来。要更多地鼓励以企 业或协会为主体,搭建专业性的活动平台,促进高端创新 资源的集聚。同时,产业发展普遍需要的法律服务、金融 服务、创业服务等,也要相应匹配好。 在所有资源里面,人才是最核心的资源。我国人口红 利已经基本结束,接下来能够重点挖掘的必将是人才红利 。全省开发区要把引才工作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对那些 特色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特别是高端和领军人才,要舍 得下本钱,想方设法引过来、用起来。大家可能注意到了 ,最近以武汉、成都、西安、长沙还有南京为代表的二线 城市,推出了包括落户、租房、购房等吸引大学生的政策 “大礼包”。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面广量大的开发区更要注 重打好特色产业牌、特色平台牌、特色生态牌,精准引才 、错位引才。我们讲产业集聚人才,还要讲人才引领产业 。有条件的开发区特别是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对 未来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进行超前布局。 所谓“三提升”,就是着力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循 环利用率和智能制造普及率。 一是提升土地产出率。我省开发区的土地利用总体上 是比较粗放的,单位建设用地的产出率不高。现在,不少 开发区希望省里能在土地指标上给予支持,即将出台的《 实施意见》也作了回应,对年度考核前10名的经开区、前 5名的高新区给予倾斜。这是鼓励先进的考量,但更要强调 的是,以土地粗放式扩张支撑开发区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 结束了。不要说苏南的开发区,即便是苏中苏北一些开发 空间还较大的开发区,如果继续按照“摊大饼”式的老路走下 去,很快也会走不下去。要树立“亩产论英雄”的导向,按投 入强度和单位产出水平,对“低产田”和“高产田”进行差别化 的资源配置和政策支持,在“有限”的空间里争取“无限”的发 展。要鼓励建设多层厂房,加大对闲置用地、低效用地和 批而未供用地的处置力度,推进存量土地二次开发,不失 时机地做好腾笼换鸟的文章。去年下半年以来,苏州市启 动了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大数据平台建设,建立了以亩 均效益为核心的企业综合评价机制、以资源要素差别化配 置为重点的激励机制、以大数据为支撑的预测决策机制 ,取得了初步成效。要及时总结经验,在全省开发区推开 。 二是提升资源循环利用率。近年来,全省开发区以资 源利用高效化、污染治理集中化为重点,积极推进循环化 改造,不少园区还成为国家级或省级的示范园区。发展循 环经济,不能简单地看拿了几块牌子,更重要的是要看能 不能有效循环起来,真正带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件 事情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如何推动前端的清洁生产、后 端的废弃物资源化,如何促进上下游企业的链接,是一项 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个开发区都要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努 力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利用。化工行业是典型的 链式生产行业,要以推进“263”专项行动为契机,加快各类 化工园区的循环化改造,提升化工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到 2020年,省级以上园区和所有化工园区(集中区)要全部 实施循环化改造。 三是提升智能制造普及率。在大院大所对接会上,中 国工程院党组书记李晓红院士讲,江苏优势延续的关键是 智能制造,江苏产业交替的驱动是智能制造,江苏动能转 换的引擎是智能制造,确实很有道理。我们搞智能制造 ,实际上走的是一条追赶型的发展道路。要坚持循序渐进 ,全面普及电子商务,大力推动“机器换人”,努力实现研发 、生产、销售和管理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