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国务院参事室何星亮: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学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何星亮: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学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长期以来,在正确 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 了丰富经验。然而,作为现代学科意义上的民族学是20世 纪初由西方传入的。近百年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来,我国民族学坚持中国化方向,逐渐形成了自身特色 ,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 新时代。面对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要 求,我们应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学,为更好服务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贡献力量。     我国民族学发展成就与挑战并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民族学恢复重建,学科发 展迎来新高潮。在吴文藻、费孝通等老一辈学者的倡导下 ,我国民族学坚持扎根本土实践,开展了大量田野调查 ,深入了解民族地区的社情民情。     40年来,我国民族学发展取得重要成就,学术成果的数 量和质量大幅提升,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 。其成就主要包括:重建和新建全国性和地区性民族学学 术团体;恢复、新建高校的民族学教学机构,民族类院校 和一些综合性大学成立了民族学院(系);恢复和新建了 一批民族学研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少数民族较多的 省(区)社会科学院设立了民族研究所;编写了一大批民 族学与人类学教科书;都市民族学、影视民族学等分支学 科发展迅速,形成多分支学科并存的新局面;研究对象和 领域扩大,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集中调查研究我国境内少 数民族和主要探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形态等,逐步扩展 到既研究少数民族也研究汉族、既注重传统文化也关注现 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研究等新的主题;科研成果丰硕,出版 了大量调查报告和理论著作,包括介绍民族发展的“中国少 数民族简史丛书”、介绍民族文化的“民族知识丛书”等,出 版了一批高水平个人学术著作;理论和方法多有建树,旧 的研究范式被打破、新的研究范式被引进,方法多元化趋 势日益明显,部分民族学者根据我国各民族资料,挑战西 方经典著作中的理论或观点并提出不少引人注目的新理论 新观点;田野调查方法日益多样,引进其他学科的调查方 法,定性调查和定量调查相结合;国际学术交流日趋频繁 ,许多学者到国外进行访问或从事学术研究,外国学者也 大量访问我国,合作调查研究不断增多。     同时也应看到,我国民族学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 战。一是有些学者唯西方是从,不顾本国实际、不考虑时 代性和地区性,生搬硬套西方理论,得出的结论似是而非 。二是田野调查的科学性有待增强,比如,有的调查前期 准备不足;有的调查只重视收集文献和统计资料,忽视现 实生活中的问题;有的调查走马观花、浮于表面等。三是 研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众多研究成果中,研究特殊 性的论著多、探讨普遍性的论著少,描述性的成果多、创 新性的成果少,谈理论的成果多、研究实际问题的成果少 ,还存在有些应用研究成果缺乏理论分析和科学依据等问 题。      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学应坚持四项原则      20世纪上半叶,我国老一辈民族学者就已开始讨论民族 学中国化的问题。所谓中国化,简单说就是具有中国特色 。随着时代发展,民族学中国化不断被赋予新意义。 2016年,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 要讲话,为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学提供了思想指 南。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学,应坚持以下四项原则。     增强学术自信。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在摧 毁中华民族形下之器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 华民族形上之精神,如学术自信。因此,一些中国学者特 别是民族学者存在自卑心理,认为西方理论范式都是正确 、先进的,基于本国视角和本土经验的研究都是低层次的 ,进而奉西方理论、方法和范式为圭臬。然而,从历史看 ,中华文明延续五千年而不衰,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能够保持两千多年而没有四分五裂,孕育、滋养了世界 上人口最多的中华民族,我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在民族 学资料方面有很多宝贵文化成果;从现实看,新中国成立 以来,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道 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 、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与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指导密不可分。因此,我们不 仅应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而且应增强学术自 信。没有学术自信,就难以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学。      加强对西方理论方法的批判。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曾说 ,科学上危害最大的莫过于舍弃批判的态度,代之以轻信 佐证不足的假说。当代学者如果不能对前人理论和方法的 不足提出分析和批评,就无法提出超越前人的理论、方法 和概念。19—20世纪的西方民族学研究的大多是处于原始 状态、社会较封闭、阶级或阶层尚未分化、没有文字的族 群,西方民族学者在田野调查前对研究对象的历史和风俗 等情况大多不了解,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与之相比,我国 少数民族的生产力和社会文化已经处于较高水平,不少少 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历史文献资料,我国民族学者 对研究对象比较熟悉。这就意味着西方理论不完全适用于 分析和解释中国实际,不能盲目套用。更进一步看,西方 学者喜欢提出与前人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大多数理论仍停 留在假设阶段,其科学性和普遍性没有经过实践证明。把 这些假设运用到中国社会和文化研究中,显然并不科学。     融贯中西,取长补短。中国传统学术和西方学术源流 不同,学术体系也有较大差异。中国传统学术源自先秦诸 子百家,西方学术源自古希腊罗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