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马骏:中国三家液晶企业重组启示录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中国三家液晶企业重组启示录    并购重组是市场经济中的常见现象,是市场机制配置 资源的重要方式。政府一般情况下不应干涉企业间的并购 重组,但一些战略性产业并购重组需要政府支持。究其原 因:一是我国要素市场不完善,企业开展并购重组时碰到 重大障碍或者面临过高交易成本;二是在全球竞争背景下 有些战略性产业存在明显后发劣势,需要政府给予扶持。    以国内三家液晶龙头企业(京东方光电公司、上海广 电集团、昆山龙腾光电公司)的重组案例来说,它们在产 业发展低谷时制定重组方案,欲以此实现必要的规模经济 ,但最终功亏一篑。液晶产业门槛高、风险大,国内企业 处于成长过程中,在国内要素市场不完善和国际竞争日益 激烈的背景下,政府应该在并购重组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家液晶企业重组及重组推迟原因分析    液晶产业是战略性产业,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就制定 了发展计划。由于产业门槛高、风险大,以及国外的技术 封锁,国内一直没有条件投资高世代生产线。直到2003年 ,北京、上海和昆山三家经济实力强大的企业开始陆续投 资当时还算先进的液晶5代线,从此为国内液晶产业打下了 一定的产业基础。五代线主要生产监视器和笔记本等中小 尺寸显示产品。    但由于本土企业面临多方面的困境,长期性矛盾和短 期性矛盾同时爆发,企业难以融资发展,甚至面临生存压 力。因此,2006年,三家液晶企业开始洽谈重组事宜。三 家企业启动重组有深刻的背景:    一是国内企业规模不经济。三家本土企业各有1条5代 线,离应有4~5条以上5代或更高世代生产线的最小经济规 模相差很远。规模不经济导致我国企业采购成本比竞争对 手高,研发投入的分摊比例也偏高。    二是上游配套产业发展进程缓慢。国内在上游关键材 料和生产设备方面基本处于空白。由于本土企业规模小 ,不仅难以拉动本土配套产业的发展,也无法吸引掌握关 键材料核心技术的美日企业就近设厂配套。主要配套项目 投资都在数亿元以上,资金已十分短缺的本土企业无力靠 自身力量去发展上游配套产业。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就近 稳定供应并靠近终端客户是大幅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市场 响应速度的重要手段。    三是政策支持不成体系。液晶产业是全球性竞争。与 竞争对手相比,我国缺乏系统的产业政策。日本、韩国和 我国台湾都根据实际情况为发展液晶显示器件产业制定了 系统的配套政策,包括提供巨额的研发补贴资金,提供优 惠税费政策,帮助企业融资等。由于液晶产业的特殊性质 以及全球产业竞争的现状,本地政策也是影响企业竞争力 的重要因素。    四是行业不景气,企业财务状况不佳,后续融资困难 。液晶行业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进入下降周期,2006年三 家骨干液晶屏生产企业出现巨额亏损。在我国的资本市场 管制制度下,本土企业只能依靠银行贷款,无法筹集足够 发展资金。我国台湾地区不仅对液晶企业给予政策资金支 持,还允许亏损高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台湾5家主要液晶显 示器生产企业在连续数年亏损情况下,从资本市场连续融 入上百亿美元资金。    2006年12月底,三家液晶企业签署了三方整合《意向 书》,三方整合项目于2007年1月中旬正式启动,计划半年 内就有关整合事项基本达成一致。但是整合计划没有如期 完成,实际上是无限期延迟,究其原因,主要在以下三个 方面:    第一,产业环境发生了变化,这是基础原因。从 2007年中期开始,液晶面板进入了新一轮景气周期,全球 液晶面板企业开始盈利,国内三家液晶面板企业也扭亏为 盈。以京东方为例,根据2007年上市公司年报推算,其5代 线每月盈利超过亿元。    第二,合并重组方案没有考虑到各种变数,设计缺乏 弹性。合并重组方案是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产生的,三家 企业经过长达半年的谈判才就方案以及相关安排达成协议 。重组方案没有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情景分析,更没有 根据未来可能的变化制定多种方案。重组方案过分依赖于 特定环境,企业间的利益平衡关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