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国家行政副院长王京东:“三变”改革的学理解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三变”改革的学理解释 王东京   两年前我第一次听学员讲“三变”,当时就有预感 :“三变”将再次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帷幕;而六盘水作 为“三变”的发源地,将成为国家层面解决“三农问题 ”的样板。果然不出我所料,2017年年初,“三变”写进 了中央一号文件,六盘水的经验也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 。   什么是“三变”?具体讲,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 股金;农民变股东”。要是没在农村生活过,读者恐难明 白“三变”对农民意味着什么?我不懂神机妙算,有此预 感是因为从小长在农村,当过农民。最近看到一份材料 ,汪洋副总理批示:“三变”有值得从更深层次考虑其价 值的意义。是的,对“三变”的研究目前还只是破题,的 确值得深入研讨。   三个星期前,我专程赴六盘水调研,从钟山到水城、 再到盘州,发现农民谈起“三变”个个头头是道、如数家 珍。在米箩乡与农民座谈时我问:“三变”到底有什么好 ?一位李姓农民说:“以前家里穷,连媳妇都娶不上,搞 ‘三变’后家里富了,现在不仅娶了媳妇,还买了汽车。 ”类似的故事所到之处皆能听到,这大概就是“三变”的 魅力吧!   人们拥护改革,一定是改革能给他们带来实惠。但应 该追问的是,“三变”为何能让农民收入奇迹般增长?近 两年报刊推介“三变”经验的文章很多,我也读过一些。 可遗憾的是,从学理层面进行讨论的却不多。从学理层面 看,“三变”改革的核心要义究竟何在?这些日子天天想 ,我想到的答案:是增加农民的资产性收入。   我的思考是这样:古往今来,农民一直是低收入群体 。农民何以收入低?是农民不勤劳么?非也;原因是农民 没有资产。过去地主比农民富?绝不是地主比农民勤劳 ,而是他们拥有土地,可取得资产性收入。众所周知,经 济学讲分配,是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而要素所有者参 与分配的比例,则取决于不同要素的稀缺度。这是说,谁 掌握的生产要素稀缺,所占的分配比例就越大。   问题就在这里。土地与劳动力相比,由于土地供给不 能增加,而人口却不断增长。比较而言,土地会显得相对 稀缺。这样,地主的资产性(土地)收入当然会高于佃农 的劳动收入。由此推之,其一般性的推论是:一个人若拥 有资产,不论资产为何,只要该资产的供应比劳动力稀缺 ,则资产性收入皆会高于劳动收入。   对此推论,马克思早就作过论证。《资本论》三大卷 最后得出的结论,资本积累将导致两极分化:一极是资本 家的财富积累;一极是无产者的贫困积累。无产者要摆脱 贫困,唯有剥夺“剥夺者”。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党提出 “打土豪,分田地”,依据的就是马克思的理论,目的是 要让农民拥有资产。留心观察,改革开放后先富起来的群 体,有谁不是靠资产性收入致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