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国家行政副院长王京东:论社会收益问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论社会收益问题 王东京     科斯1960年发表《社会成本问题》,旨在证明经济活 动存在负外部性时市场不会失灵。该文的核心观点今天被 学界称为“科斯定理”,其完整表述是:只要交易成本为 零,产权界定清晰,市场机制会将社会成本内化为私人成 本,于是负外部性得到矫正,市场不会失灵。   科斯定理无疑是对的。不过科斯分析的是负外部性 ,事实上,经济活动除了负外部性,还存在正外部性即私 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的情形。当存在这种正外部性时市场 会否失灵呢?科斯没有明确说。查阅相关文献,也未见哪 位学者对此作过专门分析。这里我以《论社会收益问题》 为题写文章,就是要讨论市场机制能否将社会收益内化为 企业收益。如果能,那么实现内化的条件为何?   负外部性与正外部性的区别,在于前者可能引发社会 冲突而后者不会引发社会冲突。如某企业拟在某地建化工 厂,工厂排污会给周边造成污染,倘若如此,居民就有可 能抵制建工厂;但若某企业拟在某山区投资修公路,修公 路不仅方便居民出行,还能带动周边土地升值,这样就不 会有人反对修路。经济学家过去对正外部性关注不多,正 是因为人们不反对这种有正外部性的投资。   可我要指出的是,正外部性虽不会引发社会冲突,但 并非没有相应的后果。可以推定,若某项目投资的私人收 益小于社会收益,此项目通常不会有企业投资。有一个现 象不知读者是否注意到,过去基础设施为何大多是由政府 投资而非企业投资?学界有人解释基础设施是公共品,故 需要政府提供。这说法显然不对。经济学定义的公共品是 指消费不排他的物品,而基础设施的使用大多具有排他性 ,怎会都是公共品呢?   我的解释,企业不投资基础设施,真正的原因是投资 的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这方面的例证举不胜举,前不 久我到西南地区调研,座谈会上有位县委书记说,他所在 的那个县盛产竹笋,市场对竹笋也有需求,可大山里不通 公路,竹笋运不出来,农民有钱赚不着。我问县里为何不 帮助修路?他说县财政没有资金。我问为何不招商引资让 企业修路?他说修路虽可增加农民收入,可山区车流量少 ,修路的收益不高,企业不愿投资。   是的,偏远山区地广人稀,修路的私人收益难免会小 于社会收益。设身处地想,你若是企业家,大概也不会去 大山里修路吧?由此看,要鼓励企业家修路,就得设法将 社会收益内化为企业收益,至少要让修路的收益不低于社 会投资的平均收益。问题是怎样才能将社会收益内化呢 ?学界流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