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范燕青同志在市委十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范燕青同志在市委十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凝聚强大合力 推动转型升级 奋力开创“十二五”科学发展新局面 ——范燕青同志在市委十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 话 (2010年12月10日) 同志们: 这次全会是常州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战略转型时期召开 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听取和讨论了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 ,审议通过了《中共常州市委关于制定常州市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次会议开得很好 ,是一次总结“十一五”、规划“十二五”的会议,也是 一次振奋人心、凝聚力量的会议,对于动员全市人民在新 的征途上又好又快推动转型发展,奋力开创“十二五”科 学发展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审时度势,认清常州转型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十二五”将是常州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黄金期、转型 期和突破期,蓝图鼓舞人心,目标催人奋进。但是,必须 清醒看到,常州依然面临着自身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双 重压力,我们必须正视挑战,创新有为,牢牢把握发展的 主动权。 宏观经济形势更趋复杂。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 还未消除,其严重性、复杂性和曲折性都超过预期,欧美 等发达国家经济依然低迷,我们对明年经济形势的判断不 能过于乐观。近期结束的G20财长峰会认为,虽然世界经济 缓慢复苏,但面临的下行风险不可忽视。美国9月份工业产 值环比下降0.2%,为2009年6月以来首次下滑,失业率达 9.6%;消费者信心指数仅48.5%,再创年内新低;有些国 家银行“倒闭潮”仍在持续,仅今年就倒闭139家。欧盟主 权债务危机风波又起,影响面到底有多大、影响程度有多 深,仍待进一步观察。加上美国实施的第二轮定量宽松货 币政策,将对国际金融体系造成严重冲击,全球性通胀压 力越来越大。受此影响,国内物价和资产价格持续上涨 ,10月CPI达4.4%,创下23个月以来的新高,11月份央行 9天内两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冻结资金6000亿元。估计明 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金融管理力度,控制信贷投放规模 ,收缩流动性,全国经济增速有可能放缓。 新兴产业竞争更加激烈。经历了“十一五”发展,常 州的产业结构正在逐步优化,但新兴产业尚未形成爆发增 长之势,支撑作用还很不明显。如光伏产业虽然基础良好 ,但要尽快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还需再提速。天合光能今 年能突破百亿元销售,而无锡尚德已超过200亿元;生物医 药产业虽然起步较早,但规模偏小、布局分散、企业研发 投入少,全市4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没有一家销售超过 10亿元,总量仅相当于扬子江药业一年的销售量,泰州医 药城三年超千亿的目标指日可待;现代服务业中,动漫软 件发展速度很快,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但还没有一家 在国内外叫得响的领军企业。与传统产业相比,新兴产业 的成长、成熟周期更快,一个团队开发一个产品、带动一 个产业的机会只有短短几年,如果不能在短期内迅速做大 做强、形成规模,抢占制高点,就可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 淘汰出局。因此,对常州来说,加快建设“一核八园”就 是“百米冲刺”,新兴产业发展成败在此一举。 园区转型升级更为紧迫。开发园区是引领发展方式转 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但我市开发园区依然 存在着集聚集约不够、重大项目支撑不强、产业集中度不 高、主导产业特色不明显,杂、散、低、小的格局没有得 到真正改变。一是总量上有差距,全市开发区地区生产总 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业务总收入只相当于苏州的1/5、 无锡的1/2;二是产业集聚上有差距,苏州、无锡开发区已 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 物联网等新兴主导产业,我市虽然较早创建电子、环保等 特色产业园,但产业集中度低;三是利用外资有差距,我 市10家开发区到帐外资总和还抵不上苏州工业园区1家,在 引进大项目上,我市开发区与苏州、无锡也有明显差距 ,直接导致产业发展上的落差;四是功能设施有差距,苏 州拥有出口加工区6个、保税区1个、保税物流园区3个,正 在创建国家首批自由贸易区,而我市只有出口加工区一类 功能平台。除了上述差距,我们在理念、机制、人才、创 新上也存在较大差距,这是制约我市开发园区创新发展、 转型发展的根本原因。 创新人才争夺更为激烈。有什么样的人才就会带动什 么样的产业,有什么样的产业必然会吸引什么样的人才 ,这已成为各地竞相争夺人才的强烈共识。这几年,我们 虽然也抓住了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人才归国创业潮等机遇 ,以科教城为载体,通过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的实施 ,集中引进了一批创新创业人才,但仍然缺乏能突破关键 核心技术、引领产业创新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 ,在“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有前途、有利益、有舞 台”上还缺乏比其他城市更优惠、更灵活、更有效的政策 和机制。特别是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后,各地都在加速 制定出台更具吸引力的引才政策,地区之间、城市之间的 引才竞争越来越趋向白热化,人才的流动性进一步加大。 如果我们不能顺应不同时期人才创业的不同需要,出台新 的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营造更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 最佳环境,就有可能功亏一篑,引进的人才也会因此而流 失。 资源要素制约更加突出。一是土地供给紧。常州人均 耕地实际不足0.7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目前全市未 利用土地仅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0.7%。一方面国家加大了 土地的保护控制和执法力度,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有限 ,另一方面建设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刚性增长,保护土地资 源与保障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二是环境容量小。“十二 五”减排任务依然艰巨,我市生态环境敏感、脆弱,仍然 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三是资金筹措难。企业资 金需求呈现结构性矛盾,中小企业普遍感到资金紧张,受 国家信贷政策影响,明年企业贷款将更难、门槛会更高 ,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竞争更趋激烈。所有这些,都给我 们转型发展提出了新课题,需要我们用创新的理念、创新 的手段、创新的机制去积极应对、全力破解。 当前,常州的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经过全市 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经历了“十五”的夯实基础、“十 一五”的局部加速,综合实力上了新台阶,实现了发展质 态的新提升,保持了持续跨越的好势头。只要我们咬定目 标不放松,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 技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深入实施科教 与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城乡一体化、经济国际化四大战 略,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把握规律、攻坚克难 ,就能顺利实现“十二五”的成功转型,就能成就“十三 五”的全面辉煌。 奋战明年,开创“十二五”发展新局面 明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明 年各项工作,事关长远,意义重大。 明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 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 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开展“加快转型升 级年”活动为主线,更加注重壮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更加注重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更加注重以改善民生为 重点的社会建设,更加注重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全 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奋力开创常州“十二五”科 学发展新局面。 做好明年工作,要突出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重点: (一)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互融合、互为支 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促进新兴产业快崛起。制订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 ,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和 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七大新兴 产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排出100个重点 扶持企业,加快推进实施100个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加大有 效投入,鼓励企业整合资源,促进各类要素向新兴产业龙 头企业集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创建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培育一批大企业大 集团,形成若干千亿级特色产业基地,确保明年销售收入 达到4700亿元。 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制造业升级突破发展生产 性服务业,开拓新的发展空间突破发展新兴服务业,实现 “总量扩大、结构优化、业态创新、品质提升”,确保年 内2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 GDP增速,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在试点基础上,扩大制造 业企业主辅分离,明年再完成100家;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 业,重点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商务服务 等;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逐步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加 快服务业功能提升,培育更多百亿元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项目。 进一步强化有效投入。加大对提升发展承载力、提升 产业竞争力项目的投入力度,确保明年工业投入增长 18%以上,服务业投入增长20%以上。突出重点项目推进 ,积极协调推进国网电气设备检测中心、东风汽车常州制 造基地、柳工二期、汉能光电等一批重点项目,切实推进 106项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全力培育200个工业经济新增长 点,新增产值800亿元。突出提升利用外资质量,明年制造 业实际利用外资比重提高到65%,重点突破带动力强、影 响力大的外资重点项目,力争再有几个5亿美元以上的大项 目落地,加快形成大项目带动大产业发展的新格局。突出 与央企合作对接,借助央企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资本优 势,借梯登高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快推进中石油项目建设 。 继续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民营经济是我市产业转型 升级的主体力量。要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创新上有 更大作为,强化与技术、资本、市场相结合,明年新增私 营企业9000家,新增注册资本400亿元。支持主业突出、实 力雄厚、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以品牌为龙头、技术为核 心、资本为纽带,兼并重组,快速做大做强。鼓励民营企 业向“专精特优新”发展,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争取在细 分行业诞生更多的“单打冠军”。 (二)打造一核八园,提升创新引领能力 作为市委、市政府的头号工程,“一核八园”建设已 经正式启动,对照科技部12项考核指标,能否强力推进、 快速崛起,关键看明年。全市上下要以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和使命感,按照“源于高新区、高于高新区、快于高新区 、新于高新区”的要求,迅速行动,真抓实干,在聚焦政 策、聚焦产业、集聚人才、集聚资源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强化领导快推进。以“一核八园”格局建设国家创新 型科技园区,既是我们抢占新一轮转型发展制高点的创新 之举,同时也面临机制体制等方面的巨大挑战。高新区、 武进区和科教城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要求,切 实履行好各自职责,在领导精力上倾力投入,在园区队伍 上选优配强,在产业集聚上各显神通,在强化考核上动真 碰硬,切实做到真投入、真调整、真竞争、真倾斜、真发 展。 壮大产业上规模。“八园”要在快速完成园区规划、 产业布局的基础上,推动新兴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早日实 现千亿级、500亿级产业强势崛起。光伏产业园要乘势而上 挑大梁,按照2015年集聚50家企业的目标,加快推进天合 光能1GW电池与组件等一批重点项目,加速形成上下游紧密 配套协作的完整产业链,明年确保突破200亿元,率先实现 千亿目标;LED产业园要加快建设国家级检测中心,强化产 业链招商,在成功引进光宝、晶元的基础上,力争再引进 2到3家国际行业巨头,加速形成行业垄断优势;生物医药 产业要加快企业向园区集聚,新能源车辆要探索全新商业 模式抢占市场先机,风电产业要加快扩张步伐,机器人与 智能装备要突破核心技术形成特色优势,功能新材料要找 准定位形成产业规模,创意产业要突破体制制约,加速载 体建设,打响常州品牌。 创新机制激核力。科教城经过8年建设,已经到了十分 重要的关口,作为“创新之核”,承担着自身加快发展和 辐射支撑“八园”的双重使命。当前最重要的是机制体制 的突破和再造,不仅要有单项的,更要有系统的创新和全 面的超越。产学研合作要有新突破,要在筛选培育、利益 共享、长效合作、中介服务、诚信管理等方面,创造出全 国全省独一无二、行之有效的新机制,明年入驻机构要突 破500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要有新突破,重点抓好江南工 业研究院建设,集中力量,选准方向,办好5–10个企业研 发总部,建成机制全新、吸引大学大院大所、产生集聚效 应的研究院,为新兴产业尽快壮大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撑 ;重大项目产业化要有新突破,抢占市场先机,全力以赴 抓好清华麦科卡电动汽车和北大众志网络计算机两大产品 ,使之成为科教城的特色品牌;利益补偿机制要有新突破 ,对成功孵化的创新型科技企业要做到有偿转移,形成双 赢多赢的良性循环。 金融创新优服务。全市上下要围绕“一核八园”发展 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特别是要完善健全科技金融体 系,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支持新兴产业。设立5000万元 “科技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引导和鼓励社会 资本参与新兴产业股权投资;积极探索科技银行、科技小 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新模式,加快建设“长三角科技金融中 心”,吸引国内外知名基金、创投风投入驻,实现各类资 本与“一核八园”、新兴产业常态对接;引导和推动更多 企业开展资本运作,力争明年3–5家企业成功上市。 (三)推进人才强市,发挥支撑保障作用 深刻认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极端重要性,积 极应对全球范围内出现的人才争夺战,从常州可持续发展 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按照《常州 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大力实施“龙城英才”计 划,明年引进100个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和1000名高层次创 新创业人才,确保25人入选省“双创人才”引进计划。 引进力度再加大。深入研究人才流动的趋势和规律 ,比照借鉴兄弟城市引进人才的高招妙招,出台更具吸引 力、更具人性化、更具灵活性的引才政策和机制;根据常 州的产业特点和发展需求,政府搭台,企业主导,主动出 击,在国内外人才集聚区采取驻点、定向、柔性等多种引 才方式;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幅度提高人才投入占GDP和 财政支出的比重,对特别紧缺、特别关键的顶尖人才,要 舍得花血本,去争去抢去挖。 服务环境再优化。加快建立一支懂产业、懂科技、会 管理、会运作的人才服务队伍,为各类人才提供全过程、 专业化、保姆式服务;组建海归创业服务促进中心,提供 项目设计、知识产权认定、人力资源配置等专业化创业服 务;着眼于满足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和定居生活的个性化 需求,突出“人文、绿色、低碳”理念,大力发展高端服 务业,提供国际化的教育、医疗、咨询、社区服务,让人 才生活舒心;针对各类人才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通盘考虑,尽快研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一揽子解决家 属就业、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让他们在常州生活无忧。 创业舞台更宽广。发挥“八园”的承载功能,鼓励各 类人才施展才华,成为推动常州新兴产业快速崛起的中坚 力量;发挥企业的主体功能,鼓励企业加大人力资源投入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推进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 等“两站三中心”建设,为更多人才创业成功提供更大舞 台;发挥科教城对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功能,引导高端人才 进入各类研发机构,让更多的科研成果率先在常州成功转 化。 (四)冲刺生态城市,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创建国家生态市已进入倒计时。在这关键时刻,我们 要以决战决胜的姿态,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坚决打赢这 场攻坚战,并以此为新的起点,向着生态文明市的更高目 标奋进。 志在必得,确保创成国家生态市。全市上下要进一步 统一思想,高度重视,集中精力,对已经达到的指标,要 加强过程监控,防止回潮反弹,对薄弱环节要强化督查 ,及时补漏、补缺、补短,各司其职、责任到人,确保一 次性通过环保部的考核验收,早日跻身国家生态市行列。 着眼长远,及早部署生态文明市创建。生态文明是衡 量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尺。在成功创建国家生态 市的基础上,更高水平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市创建,是建设 “生态常州”、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要高起点高 质量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以此为统领,做到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