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福建省文化厅宋闽旺公开讲话汇编18篇!(一)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 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在福建艺术扶贫工程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宋闽旺 (2010年1月19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艺术扶贫工程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总结 交流艺术扶贫工作五年多来的经验,共同研究进一步深入推进农村文 化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文化教育,深化艺术扶贫工作的思路 和办法。首先,我代表省文化厅,受唐国忠常委、部长的委托,向受 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艺术扶贫工程做出突出贡献 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从 2004 年开始,省艺术馆组织发动全省各级文化馆和文化工作 者,以“关注农村、关注贫困、关注教育”的社会视角,发挥文化馆 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组织力量定点定员深入偏远贫困山村,免费为 山区少年儿童开展艺术扶贫,让农村孩子与城市儿童一样享受艺术的 启蒙教育。这是文化战线服务基层、服务农村的一个创新举措,充分 体现了公共文化建设的服务精神,让人民群众,尤其是偏远山村群众 最大限度地享受文化发展的成果,并展示出文化工作者应有的人文关 怀和博爱胸襟。五年多来,全省各级文化部门、文化馆和广大文化工 作者克服了许多困难,坚持不懈,定期定点定员地深入农村山区,无 偿为偏远乡村学校的少年儿童开展艺术启蒙教育,受到了当地群众的 欢迎,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写下了 浓墨重彩的篇章,成为近年来我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一大亮点 。不久前,福建艺术扶贫工程被文化部授予第三届文化创新奖。这是 关注未成年人教育,为农村青少年健康成长办的一件大好事大实事。 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农村基层的文化建设 ,让人人都享有文化的权利,让人人都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是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全民族素质的迫切要求,是推进我国文化建设 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农村经济与城市化建设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 ,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掀起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必然要求。近年 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精心组织和安排文化惠 农工程,努力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相继在全省设立村级文化协管 员制度,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改造完善工程,组织广播电视村村通、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文化直通车、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利农惠 农文化建设工程,文化部门和广大文艺工作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 求,在组织农村文化活动、建设农村文化队伍、繁荣农村基层文化活 动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基层的文化建设,强 化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前不久在湖南 召开了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经验交流会,李长春同志在会上作 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工程,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 达的希望工程,是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着 力建立健全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强力净化社会 文化环境、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刚刚召开的全省宣传部长、文化 局长会议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唐国忠同志代表省委作了重要讲话 ,提出要深入贯彻湖南会议精神,按照刘云山同志视察福建时提出的 “三个示范”要求(即精神文明建设要在全国作示范,未成年教育要在 全国作示范,文化产业特别是创意产业要在全国作示范)。我们今天 召开这个会议,总结交流艺术扶贫经验,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就是 贯彻落实湖南会议、云山同志和唐部长讲话的一个重要举措。五年成 绩来之不易,值得称赞,然而五年取得的成绩已成为过去,摆在我们 面前的任务更重、更有意义,新的五年、新的征程,再期盼大家作出 新的更大的贡献和努力!希望全省的文化工作者要在已经取得成效的 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发扬成绩,继续努力,把城市文化资源更加 有效地向偏远农村配置,向青少年倾斜,把送文化转化为种文化、育 文化,推进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深入进行。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的建设中,最重要的工作,一是推进文化阵地和文化队伍的建设,一 是组织好各项惠农利民的文化建设工程。艺术扶贫工程是农村未成年 教育的重要抓手,我们文化部门要通过艺术扶贫,在未成年教育“作 示范”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设想,经过若干年的努力,能在全 省百分七十以上的基层农村推广这项工作,把这项惠农利民的文化建 设工程做大、做强、做好,推进农村未成年文化艺术教育的持续稳定 发展。同时,要在现有基础上,积极开拓文化扶贫、艺术扶贫的渠道 ,吸纳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文化艺术的扶贫帮困工作(福安成立艺术 扶贫志愿者协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值得借鉴)。让我们共同努 力,把更多的社会力量凝聚到农村的文化建设和未成年教育上来,为 实施福建文化强省战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海峡西岸经济区 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丰富多彩的闽港文化交流 ——在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暨闽港文化交流与合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福建省文化厅厅长 宋闽旺 (2007年6月) 香港是福建开展省区际间文化交流工作的重点地区之一,是我们 联络乡情,展示、推动八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十年来 ,我们充分利用人缘、地缘优势和中央赋予福建的特殊政策,在工作 中突出重点,整合资源,积极打造福建特色文化品牌,加大宣传力度 ,以官方、民间和商业三条渠道,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 动,向香港同胞和乡亲展示了福建文化建设的发展成就,树立了在改 革开放的大环境中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福建新形象,在增进闽 港两地同胞感情的同时,也不断巩固和加强了双方经贸、文化互动发 展的平台,闽港文化交流呈现出多品种、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 全方位发展的良好势态。据统计,十年间我省赴港交流项目100多批 ,2335人次,香港来闽交流和商演的项目60多批,500多人次,是我省 改革开放以来闽港文化交流步子迈的最大、成效和影响最显著的时期 。 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特点: 一、十年闽港文化交流,异彩纷呈,日益繁荣 香港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多元文化社会,为深化闽港间的文化交 流提供了良好的经济、人文条件。异彩纷呈、种类繁多的八闽文化深 受香港各界人士的青睐。十年来,福建的歌舞、杂技、音乐、木偶、 南音和高甲戏、闽剧、越剧、梨园戏、潮剧等剧种频频应邀赴港献艺 ,多姿多彩的艺术品种和精湛的表演艺术日益为香港观众所欣赏和欢 迎,增进了两地人民和文化工作者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例如:1997年 ,泉州木偶剧团《火焰山》、《训猴》等精品节目赴港,参加香港东 区各界协会及湾仔区福建各界迎回归筹委会举办的“九六、九七东区 节”、“黄泥涌嘉年华”、“铜锣湾嘉年华”、“福建各界迎九七庆 回归文艺晚会”等系列活动演出,受到各界同胞热烈欢迎,得到新华 社香港分社和香港政府的好评。香港回归后,该团再次应邀参加“九 七国际综艺合家欢”演出,让香港民众又一次感受到泉州提线木偶的 独特魅力。1998年,省实验闽剧院、厦门星海合唱团以及省杂技团荣 获国际少儿比赛金奖节目《小蹬人》同时应邀赴港,参加香港回归后的 第一个国庆节,给国庆活动增添了浓浓的艺术色彩。2001年,我省组 织了集泉州高甲戏、木偶、梨园戏、书画100人综合性团组赴香港举办 “泉州传统戏曲艺术展演和书画展览”活动,好评如潮。2003年,厦 门爱乐乐团赴港参加厦门联谊会十周年演出获得成功,展示了福建交 响乐达到的新水平。2004年,武夷山艺术团赴港参加“环保武夷绿色 之旅”推介会演出,淡雅清香的武夷文化、茶艺和歌舞表演,引起香 港市民对武夷山的向往,对福建旅游业的发展产生良好效应。1996年 至今,漳州地区的潮剧团每年都受香港民间社团邀请赴港商演,拓展 了闽港两地商业性演出渠道。 在各类文艺演出入港交流的同时,闽港的图书馆界、电影、音像 、书画、文博等各方面专家学者也开展了专业交流和考察活动。 2002年省图书馆一行15人首次赴港考察,福建电影发行访问团访港、 省艺校老师赴香港演艺学院进行教学交流、省博物院专家赴港参加 “中国外销瓷”研讨会、我省的书画、工艺赴港举办展览等活动,各 类文化领域的交流更加密切。精湛的艺术和各具特色的文化展示与交 流,使香港同胞领略了福建文化艺术的魅力,对福建有了更多、更直接 的认识和了解。 与此同时,香港文化界来我省的交流也日益频繁。1999年,香港 作家协会会长朱莲芬率领香港知名作家访问团一行12人在闽参观考察 。2002年香港东、西区文化官员先后访问福建。2003年,香港警察管 弦乐团来闽演出交流。同年,香港国际创价学会在我省博物院举办了 日本社会活动家、著名摄影家迟田大作先生的摄影作品展览。香港著 名艺人张学友、陈小春、万梓良等都来闽演出,推动福建演出市场的 繁荣和发展。闽港文化界的双向密切往来,加深了两地文化界的情意 和友谊,也使香港同胞对改革开放后的福建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随着两地文化交流进一步活跃和深入,交流层面也不断提升。例 如:2002年福建省政府在香港举办的“福建节”,时任省委书记宋德 福同志亲自带队,香港高层出席相关文化活动,为该节增添了浓厚的 地域文化氛围,为促进两地经贸、旅游等方面的合作搭建了很好的平 台。又如,我厅领导多次受香港特区政府邀请,参加“亚洲文化合作 论坛”,这对推动亚洲各国之间的文化合作,打造亚洲文化品牌,进 一步密切闽港间乃至福建与亚洲国家间的文化合作起了积极的作用。 二、十年闽港文化交流,乡情更深,推动发展 闽港具有人缘亲、地缘近,同亲同宗的特点。香港700多万人口中 ,福建籍乡亲占100多万,130多个活跃的福建社团组织遍布港岛,他 们起着闽港文化交流桥梁的作用。打“福建牌”,唱“福建戏”,成 为福建籍香港同胞举办庆典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亲切的乡音,深深 扣动了乡亲的心弦。例如:十分活跃的“泉州同乡总会”“闽西七邑 同乡会”“福州十邑同乡会”等宗亲组织在自己的节庆活动时,就争 先选择福建文化艺术团组到港展演。晋江市高甲戏剧团1998年第一次 赴港参加“第四届神州艺术节”,香港的闽南乡亲早就盼望亲睹高甲 戏艺术的精彩表演,剧团未到戏票已分发一空,为满足市民的要求 ,主办机构增加了演出场次,还是场场爆满,盛况空前。2000年5月 ,香港“闽西七邑同乡会”邀请龙岩闽西艺术团赴港参加客家乡亲庆 千禧年联欢活动。2001年,诏安潮剧团应邀赴港参加由香港“健康快 车”主办的潮剧《糟糠情》义演,激发了香港同胞为内地偏僻贫困地 区白内障患者筹集经费的热情,拥进会场的观众充满激情地为“健康 香港基金”慷慨解囊,共筹资近千万港元,充分体现了香港同胞血浓 于水的骨肉情谊。2004年,省实验闽剧院和福州市闽剧院应邀参加庆 祝“香港福州十邑同乡会创立67周年暨第21届荃湾分会19届理监事就 职典礼”庆典演出。同年,安溪高甲剧团赴港参加“福建乡亲金秋联 欢会”演出,带去精品剧目《凤冠梦》使旅港乡亲陶醉在乡音和艺术 的氛围中。 与此同时,香港福建乡亲对家乡的各种文艺活动也十分关心,踊 跃参加。泉州市历年举办的“南音大会唱”活动,香港的许多弦友都 组团踊跃参加,同唱乡音,共叙乡情。我省2000年举办的第三届国际 木偶节、2001年举办的“泉州国际童声合唱节”和2004年“武夷山国 际摄影周”等大型文化活动,香港都有相当规模的艺术同仁和嘉宾参 加。这些交流活动体现了真切的乡亲乡情,同胞情义。 实践证明,闽港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为进一步推动闽港两地的 经济、文化、旅游等各类交流合作奠定了思想认同和感情基础,为闽 港两地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润滑剂,增添了推动力。 回顾闽港文化交流合作的十年历程,生机勃发,硕果累累;展望 闽港文化交流新的征程,任重道远,信心倍增。在新的历史时期,我 们将遵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进一步活跃闽港两地民间文化交流,不 断提升闽港文化交流水平和质量,进一步发挥旅港乡亲的作用,充分 利用举办香港福建文化节、闽南文化节、妈祖文化旅游节、海西文化 论坛、客家祭祖等文化交流活动的载体平台,加强交流,加强合作 ,增进港人对福建的认知,增强闽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吸引港人、港资参与我省的经济、文化建设。进一步扩大经济、文 化贸易,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文化强 省发挥文化应有的作用。 加快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 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福建省文化厅厅长 宋闽旺 (2007年3月30日) 福建省地处海峡西岸,华侨众多,遍布世界各地,尤与台湾有着 割舍不断的历史渊源。闽台两地同根同祖,语言相通,习俗相同,使 用闽南语言的华人达5500多万,中华民族民间文化始终是维系两岸同 胞的感情纽带和精神支柱。 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1月12日至16日视察 福建时指出: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促进闽台交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 势。他强调,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台湾居民祖籍在福建,闽南话也是台 湾的主要方言,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信仰、歌仔戏、南音等都 深深地扎根在台湾民众精神生活当中,福建要运用这些丰富资源,在 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胡总书记的指示进一步提高了 我们做好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认识,也为我们加快设立国家级闽南文 化生态保护区指明了努力方向。 中共福建省委卢展工书记在谈到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时强调指出 : 福建与台湾关系特殊,可以概括为“五缘六求”:“五缘”即地缘 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深,“六求”就是求紧密经贸联 系,求两岸直接三通,求农业全面合作,求旅游双向对接,求文化深 入交流,求载体平台建设。因此,保护和弘扬海峡西岸文化遗产,对 于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全面发展,全面落实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文 化强省战略任务,推动海峡两岸交流互通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具有 特殊的现实意义。 由于历史和地缘关系,许多早已在中原土地消失的文化形态和种 类,在福建不仅保存、活跃,而且呈现了发展的态势。福建的历史文 化积淀十分丰厚,具有多元的文化表现形态。 众多原生态的民族民间 文化,与台湾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相互交融,构成了闽台之间蔚为大 观的民族民间文化多彩景观,为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传 承、整合、提高展示优秀传统文化,扩大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交 流和对台文化交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就近年来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和 保护,推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简略汇报如下: 一、立法为基础,试点为抓手,稳步推进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工作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福建省文化厅就着手组织编撰福建的十 四部集成(含四部文艺志书),历经十多年,这项总字数达1600万字 的“文化长城”已基本完成,为新世纪开展全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 程提供了翔实的依据。在文化部指导下我省文化主管部门于八十年代 中后期较早在全国开展民间艺术之乡评选活动,至今已有26个县市乡 镇先后经省政府命名后,申报国家文化部被命名为国家级民间艺术之 乡。2003年3月,文化部首次在福建福州举办全国“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命名暨现场经验交流会,国家文化部、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有关部 门、国务院有关部委及来自全国近三十个省市代表出席了会议,对全 国整体性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和艺术之乡创建起到了很大推进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一直是福建省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努力 实现的重点目标之一。近年来,我们在抓好民间艺术之乡的评选和十 四部文艺志书编撰的基础上,努力推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列上立法议 程。根据省领导指示,在省政府相关部门支持下,从2000年起,省文 化厅与省人大相关部门组成编写工作班子,起草《福建省民族民间文 化保护条例》,起草过程中改写文本达数十稿。在这期间我厅 多次组 织相关单位协助人大相关部门对《条例》草案进行座谈论证,陪同省 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走访专家及著名民间老艺人。经过近四年起草 和修改,2004年9月24日,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表决通 过了《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 条例》于2005年元月1日正式实施,福建成为继云南、贵州之后,全国 第三个省级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省份,得到全国人大、文化部 领导的高度评价,标志着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了有法可依,依 法保护和实施的新阶段。 2004年10月,经省文化厅推荐上报,泉州被文化部正式确定为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性试点,成为国家级六个综合性 试点城市之一。体现了我省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在中共福建省委、省政 府领导下,在文化部指导下,与地方党委、政府紧密配合,在保护福 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发挥的推动、协调、组织作用。 2005年10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了 10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在省级名录基础上评审出报经福建省人民政府审核批准、上报 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项目。在2006年5月国务院 颁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我省共有36项。在 2006年“6·10”全国第一个文化遗产保护日期间举办的全国进京项目 展示中,我省展示的国家级保护项目提线木偶、南音、木偶头雕刻等 获得参观展览的中央领导和广大观众的高度评价。 二、交流为载体,项目为依托,不断推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 设 我省闽南地区泉州、厦门、漳州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是闽 南文化的发源地和保存地,保存了众多原生态的民族民间文化。 中外 专家学者对于保存完整并十分活跃的闽南民俗文化、侨乡文化、宗教 文化、建筑文化,戏曲文化、民间造型艺术等等给予了很高评价。 “闽南文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他的核心是中华文化。闽南文化是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源、不可 分割的文化见证,也是两岸人民亲和往来的桥梁和纽带。 建立闽南文 化生态保护区,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繁荣,不仅有利于闽南传 统优秀文化的保护和弘扬,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两岸广泛的联系和 往来,提高闽南文化对台湾地区覆盖面和辐射影响力,形成海峡两岸 同根同祖的文化圈,凝聚中华文化的同心同力,成为促进祖国统一的 重要推动力量。 《福建省民族民间保护条例》也为设立文化生态保护 区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一)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有利于加强对台文化交流,促 进祖国统一大业 我省的闽南地区具有优越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泉州、厦门、漳 州与 台湾一衣带水,是台湾民众的主要祖籍地,与台湾语言相通,习 俗相同,具有割舍不断的骨肉亲情,民间民俗文化相近相通。 闽南文 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延续不衰,在海内外5500多万 闽南人中延绵。特别是作为共同文化区域的闽南和台湾,尽管历史的 风云变幻,但中华文化的价值取向却始终不变,其重要的因素就是两 地在共同的文化空间里有着相同的文化基础。“闽南·闽南”在海峡 两岸,在一代一代两岸同胞的心底,始终是一个难以割舍的诱惑和向 往。 迄今为止,居住在台湾的后裔不但寻根认祖,认同中华文化,许 多人还积极传播福建故乡的乡土文化。2005 年10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 布的101 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有40多项与台湾有着紧密关 系,在宝岛流行、传播。 在福建非物质遗产中最值得称道的是福建戏曲艺术,深厚的历史 积淀与鲜活的地域特色,构造了福建戏曲的洋洋大观,梨园戏、高甲 戏、歌仔戏(芗剧)等剧种堪称福建戏剧经典,其中梨园戏等古老剧 种,仍大量保留着古南戏的遗响,被称之为“南戏的活化石”。福建 素有海滨邹鲁之称,八闽山川俊秀,地灵人杰,许多在台湾定居的离 乡游子对故乡的风土人情充满眷恋之情。一曲南音、一声乡音,都可 以勾起台湾同胞浓浓的乡思和乡情。纵览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 ,不仅可以折映出中原文化的精要,更使人感受到海洋文化的博大。 精美的木偶雕刻,南音、锦歌,闽南语歌谣等等无不传载着海峡两岸 百姓借助于文化纽带,和谐于自然万物的意愿。海峡两岸人民的乡情 和亲情,通过各种艺术表现形态和文化交流活动达到新的高潮。 近年来,持续不衰的“闽南文化热”吸引了国内外及两岸的文化 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各类会议和交流频频举行,规模越来越大,层 次越来越高。如闽南文化节、闽台文化艺术节、国际海丝文化艺术节 、海峡两岸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中华之根 ——海峡两岸谱牒学术研 讨会、闽南文化论坛、中华闽南语创作歌曲大赛、两岸闽南语歌手选 拔赛等等及各种闽南民间艺术研讨活动等,不仅是政府部门,官方学 术团体,也有越来越多的民间文化团体组织主动加入其中。海峡两岸 对闽南文化圈研究的热潮,闽台两地文化交流的层面不断扩大,交流 次数的日益频繁,交流内容的日益丰富,有力地体现了两岸社会民众 对加强和扩大闽台文化交流的主动诉求。 (二)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有利于传承文化遗产,推动文 化繁荣 福建闽南地区文化积淀深厚,传统文化活动十分繁荣。泉州市是 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 程六个综合性试点之一。泉州拥有20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国家和省的第一批公布名单上,分 别有2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项目,数量列省设区市第一。漳州是1986年公布的国家第二批国 家历史文化名城。现有国家级文保单位15处,5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16个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项目,六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厦门市现有7处国家级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1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和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厦漳泉三地共有44项省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2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别占我省 和国家级名录项目总数的43%和51%。我省的26个国家级民间艺术之 乡中共有18个聚集在这一地块上。2005年我们做过一个初步调查,全 省成规模、成建制的民间职业剧团800多个,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厦、 漳、泉这一带。民间南音、北管吹奏、吟诵等民间社团更是近2000个 。在这里,你若深入到农村,可以让你夜夜看戏不重样,日日与民同 欢畅。民间文化为群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享受,也为传承提供了广阔 的平台。 闽南一带历来有热心文教事业,捐资捐建和修史著述的良好文化 传统和渊源。许多文化场馆、民间信仰场所的修建,民俗文化活动举 办的经费来自于民间集资和侨资等多方面捐赠,演出市场十分活跃。 民间演出队伍尽管也有着加紧加快培养、传承等共性问题,但相对于 其他地区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后继乏人甚至濒于消失的情况相比 ,闽南这一地区各方面的基础总体比较强,无论是政府、社会、民众 ,还是台胞、侨胞对此都有强烈共识,这就是希望闽南文化一代一代 得到传承和发扬。 (三)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有利于深化研究,加强文化建 设 福建闽南地区有较完备的文化场馆和较强的文化学术研究队伍。 在泉州有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博物馆、 泉州南建筑博物馆、泉州华侨博物馆、泉州南音博物馆、德化陶瓷博 物馆、惠安女民俗服饰陈列馆、锦绣庄木偶艺术馆以及其他县(市 )博物馆、名人纪念馆,还有华侨的家族博物馆、社区的民风民俗馆 等。漳州市有 漳州市博物馆、芗剧(歌仔戏)艺术中心、徐竹初木偶 头雕刻艺术馆、芗城区灯谜艺术馆、漳浦县“剪纸艺术中心” 和台湾 同胞李天福创办的天福茶叶集团。其中天福集团包括天福石雕园、闽 台民俗馆、天福茶文化学院、天福茶博物院等。“唐山过台湾”石雕 园 是目前国内最具特色的集旅游服务、观光休闲为一体的茶文化展示 基地。天福茶博物院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茶博物院,博物院设有茶文 化主展馆、茶道教室、茶道馆、书画馆等。 厦门作为教育之城、科技 之城和艺术之城,有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十多所高等院校,集中大 批的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厦门市的文化基础设施比较先进和完善,有 一批各级各类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和美术馆。同时较早设立了闽 南文化研究所,成立了闽南文化研究会,出版《闽南文化研究》,对 闽南文化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闽三地在涉及闽台两地的各个方面 都陆续有一批成果,在全国有相当影响,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弘扬和 传承闽南文化提供较高层次的学术研究和交流平台。 三、加快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几点设想 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当前主要是要紧紧抓住“四共”,即:共同抢救、共同保护、共同 利用、共同发展。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 ;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究实效的方针。从整体上看设 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必 将加强抢救濒危文化资源和民间传承人的 保护。由于社会的加速转型和激烈变革,一些珍稀罕见的民俗技艺和 民间文化门类随着生存环境和文化生态的变迁而日渐埋没、消亡。如 果不予以及时抢救,这些极其珍贵的民间文化资源将会流失殆尽。因 而,划定文化生态保护区,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包括文化遗产、自 然景观、建筑、可移动实物、传统风俗等具有特定价值和意义的文化 因素)原状地保存在其所属区域及环境中,使之成为“活文化”,这 是保护文化生态的一种有效方式。同时,依托保护区,进行传承人的 培养,培养出一批民间艺术大师,这是保护文化遗产最根本的方式。 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必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把文化与旅游有效结 合,把小生产与广阔的大市场对接,使民俗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 业优势,可以有力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 区,必将促进海西文化发展。 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促进文化与经济 的和谐发展,也树立了海西文化名城的城市形象。 为了加快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我们将在抓住这次会议提 供的良好契机,完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及保护体系,大力推进 海峡西岸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我们建议: (一)为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优先列入 国家级文化生态区保护规划、统筹考虑、尽早挂牌。 (二)由文化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及中央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团 体)联合定期举办国家级闽台文化高峰论坛(海西文化高峰论坛)。 加强对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及闽台两地历史、规划和发展的研究,共同 出版研究成果,扩大两岸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研究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打造国家级知名文化品牌平台。 (三)建议财政部、文化部在“十一五“期间,对闽南文化生态 保护区予以倾斜支持,每年拨出专项财政经费与福建省建设经费相配 套,对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项目予以扶持。 (四)建议在闽南地区设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 会工作研究基地。由专业研究机构和高校合作,联合培养闽南文化相 关专业的研究人才。同时对闽南文化中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南音、 木偶、歌仔戏及民俗文化等开展项目课题研究。 (五)建议国家在审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中国 民间艺术之乡时,加大对闽南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持力度,尤其是两岸 共同申报的项目,优先考虑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 荐“南音”优先代表我国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优秀的民族 民间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实践,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 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对弘扬民族优秀传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 力,有着重要作用。 我们坚信,保护和弘扬福建省非物质文化,加强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对于加强与台湾同胞深入持久的交流和影 响,维系海峡两岸文化亲情,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重要作用。 对于传承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产业,促进文化繁荣,加强文化发展 ,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和重要作用。我们将在中共福建省委、省人民 政府的领导和文化部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的 力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 届六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能力 ,努力实现福建文化强省战略目标,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落实科 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不懈努力。 让中国茶香飘向世界 ——在“人文奥运与中华茶文化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宋闽旺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深秋的北京,天高气爽,心旷神怡。在举世注目的中国共产党第 十七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全国人民掀起学习和贯彻“十七大”会议 精神的热潮之际,今天我们又以喜悦的心情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第二届 “人文中国·茶香世界”系列宣传活动,借以庆祝党的“十七大”的 胜利召开,借以迎接日益临近的北京奥运盛典。在此,请允许我代表 组委会对各位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忠心的感谢! 象征人类光明、团结、友谊、和平、正义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 会的圣火正以坚实的脚步向中国走来,即将于 2008年8月8 日在北京 点燃,届时中国北京将邀请全世界人民欢聚一堂,共同分享“同一个 世界,同一个梦想。”这将是我国第一次主办的世界最高体育盛会 ,这个历史性的机遇将成为全世界了解伟大中国的里程碑!为迎接这 一光辉、伟大时刻的到来,弘扬奥运精神,宣传奥运文化,支持北京 奥运,我们的数千万茶人共同携起手,借北京奥运之机,举办“人文 奥运·茶香世界”中华茶文化宣传活动,目的是通过这一系列的茶文 化交流、宣传等互动作用,一同赞颂体现优秀、友谊和尊重的奥林匹 克精神。 奥林匹克运动于公元前776年起源于古希腊,后又由法国人顾拜旦 倡导而复兴,距今已 2783年。伴随着体育理念的传播和体育技术的进 步,今天的奥运已成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角逐最激烈、荣誉 最震撼、影响最深远的、地不分欧、亚、非、拉丁、大洋诸洲、人不 择黑、白、棕、黄肤色的和平盛会,其人文价值不断完善。奥林匹克 运动带给人们的绝不仅仅只是精彩绝伦的体育比赛与优异的运动成绩 ,也不仅仅是促进物质层面的快速发展,它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其对人 类自身全面发展、社会和谐进步和世界和平等更高层面之理想的关注 与实践。正是这些极为丰富、深刻的人文价值,使得奥林匹克运动成 为人类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这些深厚的人文理念,使得 奥林匹克运动得以战胜一次又一次的因难和危机,为人类留下宝贵的 精神财富。 比起奥林匹克,作为中华文明发展史最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茶文 化同样久远绵延。中国是茶之故乡,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打开中华民 族 5000年文明史,几乎每一页都可以闻到沁人心脾的阵阵茶香。长期 以来,茶被誉之“国饮”,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 至挑夫贩卒、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民间俗语常说:“开门七件 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已经深入到中国各阶层人们的 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并已形成一种独特的中国茶文化特色体系。 茶之所以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亲睐,是源于茶叶的内在价值,既可陶 冶人们的情操和心灵,又可驱病健身。据国内外专家的大量试验研究 表明:茶可防癌抗癌、抗衰老、抗辐射、抑制有害微生物,抗龋齿、 抗毒害、增强免疫力 ; 降血糖、血脂、血压,调动神经机能等功效。 如今,茶饮更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和茶文化爱 好者已经遍及全球,在不断的丰富发展过程中,中华茶文化日益走向 世界,与世界文化互动融通,在世界文明的多元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 色。 回顾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华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尽管奥 林匹克与茶文化起源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但两者的精神实质是一 致的。它们一动一静,动静结合,都追求着正义与公平,带来友谊、 和谐与和平,同样背负人类新文化发展的重任,书写着新世界的光辉 与荣耀。因此,今天我们在这里追寻奥运文化与中华茶文化交相辉映 的历史,畅想人文奥运的理想,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有着更 弥足珍贵的意义。 去年的金秋时节,首届“人文奥运与中华茶文化高峰论坛”暨 “人文奥运·茶香世界”中华茶文化宣传活动在北京揭开序幕,来自 海内外的资深体育经济专家和茶叶经济专家在这里迸发才思,交流研 讨,为奥林匹克与中华茶文化的联姻与升华奉献了一道多彩的理论大 餐。今天众多的专家围绕“奥林匹克运动、中华茶文化与健康”这一 主题再次聚首人民大会堂,研讨的内容更加深化,更加专业。 众所周知,健康,本身就是奥林匹克永不褪色的精神印记,透过 “更高、更快、更强”这一奥林匹克永恒的体育精神,我们可以发现 人类追求“和平、和谐、健康”的崇高境界。而茶叶最早的使用价值 也在药用,“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足以为证。据载,被后人称 之为“炎帝”的中国古代“神农氏”曾教人耕作,传授医术,他“尝 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氏就是这样发现了茶的药 用价值,继而使之发展成为饮品。公元九世纪,茶由中国传入日本和 韩国作药用;公元十五至十六世纪,茶叶进入远东地区,亦是作为药 用;十七世纪开始传入欧洲,从 1657年起出现在伦敦药房,茶一直是 以药用和保健的功能效用流行于西方的上层社会中。二十世纪 80年代 前后,全球兴起茶与健康的研究高潮。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期 饮茶对人们情操的陶冶、身体的健康有良好的效果,甚至对某些疾病 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在奥林匹克运动看来,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衣、食 、住、行、娱乐等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不良行为,以及社会、经济、精 神、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不良因素直接影响到了人的全面发展,那些与 生活方式密切的疾病已经构成了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由此,奥 林匹克运动认为,要实现人的全面均衡发展,首先必须从改造生活方 式入手。中国的茶文化具有改变和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强身健体、 促进行为和精神健康的重要作用,这与奥林匹克精神确有异曲同工之 妙。 其实,关于茶的健康、保健的功效问题,一直是个有待深入研究 和讨论的博大精深的课题,今天众多的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云集于 此,就是希望在这一课题的研讨上有所涉及,有所拓展,有所突破 ,挖掘出更多的亮点,发表更多的真知灼见,为人文奥运和茶文化的 内涵作出最有力的诠释。 大家知道,中国茶文化凄与奥林匹克运动交相辉映,这有赖于我 国茶叶品牌的树立和茶产业的支撑,必须让饮茶与健康的观念逐渐被 越来越多的世人所认识和接受。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产茶大国,其茶叶 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而福建则是中国产茶大省,年产 21万余吨,占全国总产的20%,世界的 6%,至2006年,已连续多年 蝉联茶叶总产、单产、良种普及率、特种茶、茶类发祥地,茶树良种 覆盖率、销售总额、市场占有率等 8大指标全国第一。在新的历史时 期,福建正从“茶叶大省”向“茶叶强省”迈进,我们通过举办“茶 叶与健康高峰论坛”,就是借助奥运平台,以茶会友,共享盛举,让 与奥林匹克有着共同的精神意涵的中国茶产业、中华茶文化插上奥运 的翅膀,进一步走向世界。 我也深信,在“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公平竞争”的奥运旗帜下 ,中国茶叶必将获得新发展,必将在海峡两岸经济区建设中,在中华 茶文化的传播和进步中大展宏图,大有作为,为人类的文明与发展作 出新贡献! 预祝第二届“人文奥运与中华茶文化高峰论坛”圆满成功!再次 感谢大家的光临,谢谢! 认清意义 明确重点 健全制度 强化责任 推进文化系 统党风廉政建设 福建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宋闽旺 (2008年3月10日) 同志们: 2月27日,我们召开了全省文化局长会议,明确了2008年我省文化 工作主线,部署了2008年我省文化工作重点。今天,我们又召开了全 省文化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厅党组决定召开的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省纪委四次全会和 文化部2008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的精神,总结我省文化系统一个 阶段特别是2007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研究安排今年的党风 廉政建设工作。对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厅党组一贯高度重视。春节 假期一结束,2月15日,厅党组专门召开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了中央纪 委二次全会、省纪委四次全会和文化部2008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 的精神,讨论分析了我省文化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和面临的形势 ,研究部署了今年的重点工作。等一会张远同志对今年工作会做具体 部署,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 近三年来,特别是过去一年里,我省文化系统各级各部门高度重 视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各项业务工作一起抓,紧密 结合本单位的实际,采取有针对性措施,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 腐败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在加强廉政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 识、严格执行党纪政纪、强化监督、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等方面 ,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事业的顺利发展。这些成绩的 取得,是与全省文化系统纪检监察干部认真贯彻省委和厅党组的决策 和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扎扎实实推进 反腐倡廉建设分不开的;是与省纪委、省直纪工委的关心支持分不开 的,与厅特邀廉政监察员、效能监督员、行风政风评议代表的努力工 作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厅党组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 候!下面,我就今年党风廉政建设讲三点意见: 一、要进一步认清意义,增强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 感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 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精辟分析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 争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 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工作原则和主要任务,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纲 领性文件,对于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推进党的 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 大的意义。 卢展工书记在省纪委八届四次全会上的讲话,对2007年我省党风 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2008年工作提出了明确 要求,强调福建要先行、海西要先行,首先党风要先行。这是党的先 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反腐倡廉的必然要求;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 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使 命感和责任感,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提出要按照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的要求,站位全局,把握关键,重在 建设,着眼实效,持续有效地抓好反腐倡廉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新的伟大工程,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卢展工 书记的讲话,贯彻了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 ,符合我省实际,对于深入推进我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具 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全省文化系统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认 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和卢展工书记的讲话 精神。充分认识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 求;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加 强反腐倡廉建设是适应反腐败斗争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反腐倡廉 建设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两个先行区的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必然 要求。我们要认清形势,明确意义,切实履职。 二、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健全制度,全面推进我 省文化系统反腐倡廉工作 2008年我省文化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 纪委二次和省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 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 风建设,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在 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 建设,改革创新,突出重点,提高实效,为推进我省文化事业的大发 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保证。 (一)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反腐倡廉建设,教育是基础。思想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 治优势,是帮助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重要保证。要深刻领会十七大关 于反腐倡廉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坚持把学习十七 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十七大精神作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 界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要坚持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党风廉政建设 的重要环节,针对文化系统党员干部思想和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以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目标,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 的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从政和艰苦奋斗教育,促使党员干部筑 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充分 发挥文化部门的职能优势、人才优势、阵地优势、资源优势,在推进 廉政文化建设上多做工作,力争取得明显进步,为我省廉政文化的培 育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今年要调整充实“十一五”文化建设规划 ,要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十一五”文化建设规划,纳入文化强省建 设远景规划,纳入年度文化工作的近期目标,同计划、同部署、同督 查、同考核。要引导和鼓励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努力创作体现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廉政文化思想的文艺作品。充分利用图书馆、博 物馆、艺术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活 动。努力推进廉政文化进基层,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 动,推动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文化部今年将组 织文化系统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座谈会、廉政文化绘画书法展览和农村 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等活动,省纪委廉政文化活动也有相应安排,我们 要结合福建实际,认真筹划,开展活动,同时充分准备,积极参与省 纪委与文化部安排的活动。 (二)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反腐倡廉建设,制度是保障。各单位要按照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 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要求,认 真梳理、检查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情况,健全完善已有的制度。要继 续完善民主决策机制,进一步健全并认真执行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落 实“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确保重点 工作部署、重要政策措施出台、项目资金安排和实施及较大额度经费 支出等事项,均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民主决策。要针对容易产生以 权谋私、权钱交易的关键部门、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建章立制,进 一步明确其权限和责任,规范运作的要求和程序,使权力得到有效的 制约和监督,并强化制度和纪律的执行力,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 、管 财、管物、管作风、管纪律;要 落实好效能建设八项制度,并加强对 制度落实情况的督查。 (三)加强权力监督,努力形成对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反腐倡廉 建设,监督是关键 全省文化系统党员领导干部要增强监督意识,自觉接受监督,带 头开展监督;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的坚持加 强对干部的监督与发挥干部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要求,把加强对干 部的监督同信任干部、保护干部、激励干部结合起来,把约束干部和 爱护干部结合起来,引导全省文化工作者沿着正确的方向更好地发挥 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 监督,加强对管人、管钱、管审批等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的监督,对 干部选拔任用、项目审核审批、资金管理使用、行政执法等行为的监 督。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和 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进一步完善重大事项监督制 度,加强对各种重大文化活动如各种评奖评审活动、基建工程、大额 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要进一步规范监督的程序,增强监督的针对性 和实效性。各单位领导班子和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监督工作,积 极支持和配合监督工作。 (四)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维护文化部门的良好形象 我厅去年已列入我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部门,我们要以民主评 议政风行风和考评为契机,大力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树立文化部门的 良好形象。进一步加强文化行政许可服务中心、文化稽查队、博物 (馆)院、图书馆、文化馆(站)等服务窗口的建设,为基层、企业 、社会提供更加便利优质的服务。加强机关公务员和文化执法队伍的 教育和管理,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对机关 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依法行政的监督。加强效能监察,促进行政 效能的提高。 (五)要旗帜鲜明地查处案件 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是贯彻从严治党方针,惩治腐败的重要 手段,要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继续重点查办发生在党员干部特别是 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等案件,查办 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商业贿赂的案件,查办工程建设中 搞虚假招投标、国有资产流失的案件,查办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案件 。对违纪违法案件,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腐败分子,不管是什 么人,都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决不放过,决不姑息。同时,坚持惩 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将查办案件与加强教育、加强管理、制度 建设相结合,务求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纪效果。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努力取得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成效 胡锦涛总书记和卢展工书记的重要讲话,特别强调各级党委政府 尤其是主要领导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责任,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我 省文化系统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带头贯彻执行。 要始终把反腐倡廉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各级领导班子是反腐倡廉 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担负起全面领导反腐倡廉建设的政治责任。各单 位的主要领导干部要履行第一责任人的政治职责,对班子和本单位的 反腐倡廉建设负总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抓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反 腐倡廉建设。要自觉地把反腐倡廉工作与单位总体工作一起部署、一 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做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同时,要充分发挥好纪检监察作用,共同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各单 位要定期听取和分析反腐倡廉工作,及时研究纪检监察方面提出的问 题。要关心支持纪检监察的工作和纪检监察队伍建设,为他们提供良 好的工作条件和物质保障。 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应该说,近年来我省文化系统 在完善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方面做得不错,取得了较好成效。 但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能有半点懈 怠,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这一点都不能放松。各级领导班子一定 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不能以任何借口放松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 作的领导,要本着对党、对事业、对自己、对同志、对家庭高度负责 的态度,把完善和贯彻落实责任制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 重要抓手,贯穿于文化强省建设的全过程。要坚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 制的考评制度,认真分析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及时通报存在的问题 并督促整改。在今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十七届二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 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带头廉洁自律,警钟长鸣,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 己之心,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严格 要求自己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坚决抵制和反对一切消极腐败现象 ,干干净净办事,堂堂正正做人,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我 们要认真学习,努力实践,坚决照办。 纪检监察部门要积极主动协助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抓好反腐倡廉工 作,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参谋助手作用;按照“政治坚强、公正清廉 、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要求,搞好自身队伍建设;努 力加强纪检监察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树立纪检监察干部可 亲、可信、可靠的形象。 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要关心爱护纪检干部,为他们创造良好的 工作、生活环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更加放心地做好本职工 作。 同志们,文化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是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8年全省文化工作要实现全省文化局长会议部署的工作目标,任务 十分艰巨。各级领导班子和纪检监察部门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做好反腐 倡廉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反腐倡廉工作,为全省文化工作的 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福建重要讲话 大力加强党的建设 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和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宋闽旺 (2010年6月25日) 党员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9周年,深入学 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福建重要讲话,大力加 强党的建设,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这既是一次纪念大会也是一次表彰大会,既是一次学习会也是一次重 要的党日活动。在此,我首先代表厅党组向全省文化战线的广大共产党 员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刚才受到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 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党自1921年7月1日诞生以来,已走过了89年不平凡的历程。 回顾党的89年光辉历程,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不愧是 伟大的党、光荣的党、正确的党。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 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励精图治,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坚持马克思 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引,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新要求。面对文化建设重大 任务和战略机遇,加强全省文化系统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 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 用,党的基层干部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 范作用,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同广大文化工作者、文艺家的血肉 关系,才能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两大一新”,加快文化强省建设 ,凝聚强大力量。下面,我代表厅党组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福建的重要讲话精神,形成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高度共识 今年2月12日至15日,从农历腊月二十九到正月初二,饱含着对福 建干部群众的浓浓深情,胡锦涛总书记先后到我省漳州、龙岩、厦门 考察工作,并与老区人民、全省人民共度新春佳节,这是胡锦涛总书 记第四次来闽考察,他于1995年、1999年、2006年先后来我省考察。 这次考察正值全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福建省发展和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刻,又恰逢农历新春佳节,充分体现了 党中央对福建工作的高度重视、关怀、支持和信任,全省人民备受鼓 舞,干部群众精神振奋。总书记在闽视察期间,对福建发展和海西建 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核心是两句话八个字:就是希望福建“抢抓 机遇、加快发展”。主要精神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充分肯定福建近 年来特别是在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海峡 西岸经济区建设,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精 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成效。二是提出 了抓住“两个重大历史机遇”和“三个更加”的总体工作要求。希望 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中央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 展、支持福建省加快海西建设”这两个重大历史机遇;希望我们“以 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即“ 三个更 加”),努力推动福建又好又快发展。三是明确提出切实加快经济发 展方式转变、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 化水平的“三个切实”工作任务。四是围绕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 级、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着力推进 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的“五个着力”工作重 点,切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五是按照 继续优先发展教育、继续扩大就业促进创业、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继续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的“四个继续”工作要求,切实做好保障和 改善民生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六是坚持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 建设、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大力弘扬古田会议精神的“三个大力 ”工作方针,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水平、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提供有力保证。 特别是福建文化建设方面他也提出要求,强调要加强对台文化交 流,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深层次迈进 ;强调要保护文化遗产,继承弘扬红土地文化、客家文化,发挥土楼 文化遗产在旅游在对台交流中的作用;强调弘扬古田会议精神,这是 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继承好、发扬好、运用 好。 省委迅速认真传达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视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 ,2月21日召开全省领导干部大会,孙春兰书记代表省委常委会作重要 讲话,强调:一要加快推进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二要切实把推进产 业结构调整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抓紧抓 好。三要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四要加快建设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 行先试区域。五要更加重视民生工作。六要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我们文化系统要深入学习、深入领会、深入贯彻胡总书记的重要 讲话和孙春兰书记的讲话精神,统一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抢抓 机遇,先行先试,扎实工作,推动各项文化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新成 效。 二、牢牢把握文化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和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文 化建设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中的独特作用 今年2月,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都发 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八项重点工作,其中强调发展文化 产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有利于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创业。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把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作为需要重点抓好的八个方面工作之一,强调 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 励文化创新,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生产更多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满 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李长春同志最近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要把握好文化建设的“十大关系”,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道路。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李长春同志的讲话,进一步 阐明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 用,指出了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 重要途径和重要方面,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 一个新的高度。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高度重视 并积极推动文化建设,把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今年4月,孙春兰书记、黄小晶 省长在我省举办的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专题研 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都强调从福建实际出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 变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黄小晶省长专门阐述了“关于推动文 化发展繁荣”的要求,强调一方面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努力满 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一方面要壮大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经济 的融合。我们要牢牢把握文化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和战略机遇,解放 思想,转变观念,乘势而上,主动作为,努力实现文化产业跨跃式发 展,使其成为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亮点。 三、以中央《决定》和省委《实施意见》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加 强全省文化系统党的建设,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是我们党执政六十年、领导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科学建党的经验总结 ,是在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 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动员令。中共福建省委根据中央部署及时作出了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要问题决定的实施意见》 ,结合福建实际,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们要认真学习,深 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今年3月我们先后举办了二期全省文化系统领 导干部和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就是集中学习四中全会精神,学习 胡锦涛视察福建重要讲话,并讨论研究形成了我们厅贯彻党建决定和 省实施意见的具体意见。综合上述内容,当前文化系统加强党的建设 ,以党建优异成绩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 一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为落实海 西战略部署、文化强省建设任务提供思想保证。 加强理论武装工作 ,是实现党员干部队伍思想理论上与时俱进、顺利完成各项任务的根 本保证。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全面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 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抓好理论中心组学习,努力形成以中心 组学习为龙头、以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以集中培训为载体、以党支 部学习为基础的理论武装工作格局。厅党组坚持制定年度学习意见和 安排,坚持每月一次集中学习,坚持学习考勤制度。各党组织也要结 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好中心组学习。在此基础 上要大力加强一般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开展广泛扎实的读书学习活动 。孙春兰书记指出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 精神追求。坚持阅读与思考的统一,读书与应用的结合,锲而不舍、 持之以恒,使广大党员在学习中,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完 善知识结构、提升精神境界,努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取得实实在 在的成效。 二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昨天中组部向全党发出通知,要求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6月22日 在政治局21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这次讲话的主题就是大力加强 基层党组织建设。我们要切实加强对基层党组织书记的选配,不断提 高基层党组织围绕本单位中心任务开展支部工作、将支部工作融入业 务工作并推动各项工作开展的能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加强基 础工作,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增强活动效果,通过主题党 日等活动,增强党支部的向心力,努力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党员干部 之家”,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紧密联系文化工作实 际和本单位党员干部队伍现状,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服务的工 作机制,严格组织生活和党员评议制度,重视在业务骨干特别是优秀 青年艺术家中发展党员。总之要形成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 长效机制。6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政治局21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广大 基层党员、干部长期奋斗在一线,遇到的矛盾和困难多,工作压力大 ,一定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要建立党内激励、关怀、 帮助机制,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加强对基层党员,特别是老党员、 生活困难党员的关怀和帮助,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我们要 深刻领会胡总书记讲话精神,关心基层、关注基层、关心基层一线党 员同志。要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营造党建工作良好氛围。创先争 优活动是党中央的重要部署,既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延展和深入 ,又是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实际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的经常性工作,是推动基层党建上水平的重要抓手和载体。今年厅评 选表彰了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按 照中央和省委、省直党工委的部署,明年建党90周年、2012年党的十 八大召开前夕还将继续开展评先表彰工作。各党组织要以迎接建党 90周年和迎接党的十八大为时间节点,确定“创先争优”活动阶段性 目标,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认真组织实 施,不断掀起创先争优活动的热潮。通过活动树立一批“班子好、党 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单位业绩好、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的“先 进党支部”和思想品德好、学习好、工作好、作风好、遵守纪律好的 “优秀共产党员”,并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弘扬新风正气,推动基层 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三要持续不断地在党的作风建设上下功夫,促进党员干部践行宗 旨、履职尽责。 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要大兴密切 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 ,把我们党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扬开来,坚持 下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宗旨意识。这是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 政党的显著标志。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权为民所用,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要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厅机关要坚持 主动为基层服务,办急事、解难事。党员领导干部要增强事业心和责 任感。事业心,讲的是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 定信念,讲的是对福建发展海西建设的关注和参与,讲的是对文化事 业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积极投入。责任感与事业心紧密相连,体现在 心思放在工作上,精力放在事业上,事情做不成有责任,事情办砸了 有责任,你的单位出了问题有责任,要敢于负责,还要善于负责。党 员领导干部要有推动事业发展的信心、决心,还要有落实事业发展的 责任和举措。要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要提倡 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精简会议和文件,改进会风文风。要 推进党务政务公开,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党内民主 ,强化制度建设和程序意识,严格执行加强党员干部管理等各项规定 ,把平时的管理、督促与年度的考核、考评结合起来,做到奖勤罚懒 、奖优罚劣,切实解决少数党员干部不思作为、不干事、混日子、图 享乐等问题。要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的浓厚氛围,使埋头苦干的得到奖励,认真负责的得到鼓励,默默奉 献的得到表彰。要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始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引领党员干部职工思想,在省、省直第十轮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取 得可喜成绩的基础上,总结好经验,巩固好做法,争取下一轮全系统 有更多的单位进入文明单位行列、进入更高规格的文明单位行列,努 力形成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良好局面。 四要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反腐倡廉建设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坚持自觉反腐倡廉,是我们党同一 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之一。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 复杂性、艰巨性。最近一个时期文化系统个别单位领导干部出现的腐 败问题,充分说明这一点。我们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 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文化系统廉政风险排查及防控工作。 突出重点岗位、突出领导干部,构建防控措施表和流程图,强化措施 ,提高制度执行力。进一步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管机制,以领导干 部为重点,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 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动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严格执行和 不断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质询、罢免或撤换等 制度。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 要坚持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注重 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 条件。督促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 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挡得住诱惑,经受得住考验。进一步 加大对领导班子贯彻重大决策和完成年度工作、民主集中制、工程建 设、内部财务管理、党建工作等情况落实的监督检查力度。认真落实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严肃查办违纪违 法案件。 五要紧紧围绕海西文化强省建设目标任务,奋力推进各项文化工 作的有效落实。 今年是落实“十一五”文化建设规划的最后一年。五 年来全省文化战线的党员同志们,努力工作、艰苦奋斗,在加强全省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作艺术精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 化市场管理、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