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XX职业教育基地建设研究报告——发挥高职比较优势创新职教办学体制打造中部地区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发挥高职比较优势 创新职教办学体制 打造中部地区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XX职业教育基地建设研究报告 XX市“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规划中提出 :“打造中部地区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的战略构 想。为加快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步伐,服务“两型社会”建设 ,按照市委办潭办发[XXXX]30号文件要求,由市教育局牵头 ,会同市委政研室、市发改委、市农办、市国土局、市经委、 市劳动局和九华项目建设协调委员会等部门和单位,组织我市 教育发展战略、公共政策、产业经济等方面的有关专家、教授 组成课题组,就如何打造中部地区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 基地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调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借鉴 外地成功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形成了由一份总报告和10个子 课题报告所组成的《XX职业教育基地建设研究》课题成果。现 将调研情况及对策建议报告如下: 一、打造中部地区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的现实 基础与发展机遇 1、现实基础 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部 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办学模式 和教学模式改革;以服务为宗旨,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 训;以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为根本,着力加强“双师型 ”队伍建设;以精品专业和骨干专业建设为重点,稳步实施技 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取得到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长足的 发展。 一是初步形成了“以高职为龙头、以中职为骨干,以政府 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 、多门类的多元化办学格局。目前,全市共有独立设置的高等 职业技术学院8所,在校学生3.3万人,高职教育规模仅次于长 沙。其中,行业企业办学有5所,占83.3%,行业企业所办学校 中,双师型教师占教师队伍总数的30%;中等职业学校34所 (含高职、成人高校中职),在校生5.6万人,招生人数与普通 高中大体相当;各类职业培训机构53所(个),年参培9.4万人 。据统计,近3年来,全市中、高职毕业生达7.5万人,职工在 职培训21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8万人次。无论是职业 教育的层次、规模,还是专业门类都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二是在坚持走多元化办学路子的同时,始终坚持发挥各级 政府的主导作用,坚持办好骨干示范性职业院校不动摇,取得 了新突破。全市有8所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学校(含技校 ),4所省级示范性中职, 1所高职被评为省级办学水平优秀高 职学院,有9个省级精品专业和1个国家级重点专业。全市职业 院校所设专业达50多个,覆盖了8个专业大类。涉及机电、矿山 、冶金、制造、加工、建筑、计算机、信息、物流、交通、金 融、商贸、医药、医疗、卫生、环境、农业、园林、旅游、餐 饮等各个行业和领域。特别是在北二环线上,分布着XX技师学 院、XX软件职业技术学院、XX市经贸职业中专(原电大网络工 程学院)、湘大职院、XX市工业贸易中专学校、XX生物科技学 校等6所职业院校,这些职业院校在我市都具有较大影响和较强 实力,形成了一个职业院校相对集中的区域,“职教走廊”已 初具雏形。 三是企业办学积极性高涨,奠定了坚实的校企合作基础。 XX作为制造业老工业基地,众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职工教育 培训,高级技工、技师教育培训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领军中国电工装备 制造业的湘电集团,是国务院确立的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 研制基地,具备一流的机电、新能源职业技能实习实训条件 ;早在上世纪90年代,XX就是全国电线电缆行业高级技工、技 师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在全行业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全市职业技能培训在冶金、纺织、矿山机电、机械制造 等众多专业领域均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进行列。此外,“两 型社会”建设的全面启动、园区经济的蓬勃发展、新型工业化 的全力推进,迫切需要大批高技能人才队伍作为支撑。所有这 些,都为我市打造中部地区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提 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校企合作的坚实基础。 四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具备一定的基础,进入蓄势待发阶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深化文化体制改 革、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引导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等方 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使我市文化产业与经济建设融生共长 ,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①广播电视业整体实 力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了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无 线、有线等多种传输覆盖以及相关产业链的事业、产业并举的 格局。②文化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以伟人故里韶山 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已成为XX旅游业的突出特色。③艺术培训业 日益繁荣。全市共有艺术培训点30个,其中XX市少儿艺术培训 规模在全省位居前列。其中,市群众艺术馆艺校具有较高的品 牌知名度,在少儿艺术培训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四条主要经验:一是 始终坚持地方党委和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统筹,调动社会各方面 积极性共同支持和兴办职业教育;二是始终坚持职业教育为地 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根本方向,构建灵活开放的职业 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初、中、高相互衔接,并与普通教 育相互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升学 、就业、转岗培训等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三是始终坚持以市场 为导向,不断创新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 ,推进职业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四是始 终坚持以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注重“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 ,注重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注重职业教育科研等支持服务体 系建设。 虽然我市职业教育具有较好的基础,与其他市州相比也具 有较强的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突出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各级各类职业教育 发展统筹力度不够。职业教育发展整体上处于各自为阵状态 ,院校之间缺乏交流,互不往来,没有形成整体合力;同时条 块分割、职能交叉、部门垄断、利益驱动等现象比较严重。办 学模式改革创新动力不足,集团化程度不高,与产业的联系不 紧密,缺乏整体性和横向联系。二是职教资源分散。全市规模 较小的职校偏多,且8所高职院校仍处于独立发展阶段,资源分 散,存在职业教育资源丰富与本地生源不足的矛盾。在专业设 置上,大多数职校不管具不具备条件,一哄而上,重复设置 ,造成资源严重浪费。三是经费投入不足。由于投入不足、招 生成本高、人员包袱重,导致职业院校公用教学设施、实训设 备严重缺乏,尤以工科类专业最为突出,学生实习实训条件不 优,教学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不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和学生 技能训练,严重影响学生技能培养。四是办学环境不优。一些 部门对发展职业教育的认识不高,对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优惠 政策落实不到位,在用电、用水、征税、收费等方面不加区别 地按企业标准执行,“三乱”现象屡禁不止。此外,一些职业 学校周边的网吧多,无证经营的小饭馆多,小商小贩多,严重 影响了职业院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发展。 2、发展机遇 一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 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大 力发展职业教育”,“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 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也 分别出台了“教育强省”和“教育强市”的决定,为进一步发 展壮大XX职业教育,打造中部地区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 基地,指明了方向。 二是国家确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相继出台了一系 列扶持政策。据文献资料显示,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新增 140亿元职业教育专项资金, 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努力建设 一批能够资源共享、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 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此外,中央财政从2006年起实施国 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对办学定位准确、产学结合紧 密、改革成绩突出、制度环境良好、辐射能力较强的100所左右 高等职业院校,给予重点支持,同时将继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 入力度,建立起职业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为我们做大、做强、 做优职业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政策机遇。 三是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 革试验区,这不仅为XX经济社会的科学赶超发展提供了千载难 逢的机遇,而且为进一步发展壮大XX职业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 的创新舞台。 二、外地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外地职业教育先进地区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打造职 教基地过程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和宝贵的经验。其中,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推进得比较快、效果 比较显著的有江西省新余市、上海浦东新区、天津塘沽区、浙 江省宁波市、浙江台州椒江市、长沙、株洲等地,他们的主要 做法与启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科学规划,整合资源,调整布局,错位发展 上海浦东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试验区后,将学校重新进行 了布局调整,将资源重新进行了组合,政府出资搬迁或合并学 校,辖区内的360多所学校整合为300多所,使职业教育步入了 协同发展的快车道。天津塘沽区则按专业大类把辖区内18所职 业学校整合为3所,由政府出资打造了一个占地600亩的“职业 教育园区”(政府建设大型运动场、宿舍、餐饮、娱乐等公共 设施,其他职校、技校、培训中心可免费使用,但要求在园区 内建教学楼、实训楼)。 启示:一是充分利用试验区的先行先试权,制定科学规划 ,出台优惠政策,创新体制和办学机制。二是明确各院校实习 实训基地的发展定位和专业分工,整合资源,形成区域优势 ,增强职业教育整体竞争力。 2、政府推动,积极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新路子 江西省新余市是全国职业教育的先进城市。该市是一个没 有明显地域优势、人口仅110万人的小市,但政府充分利用各种 社会力量办职业教育,全市53所职校中,民办占了49所,通过 统筹和引导职业教育的发展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将职业教 育打造成该市的一张主打“名片”, 被教育部领导誉为“新余 现象”。 其主要经验是实行集团化办学。由市政府规划3万亩土地建 设一个招生规模达到15万人的“职教片区”,对原有职校实行 “退城进区”,公共设施由政府应用BOT模式统一建设,并兴建 了一个占地100余亩的综合性实训基地。他们采取“民办为主、 中职为主、股份制为主”的建设原则,确立“蓝领基地、蓝领 超市”、“全国技能型劳务输出基地”的建设目标,走集团化 办学的新路子取得了成功。此外,该市还要求3000人以上规模 的职校都要在外地设立分校,实行集约化办学。 3、争取经费支持和统筹,着力打造专业实习实训基地 浙江省宁波市加快职教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争取经费支持 和统筹。其主要做法:一是充分利用政策筹措经费。从1994年 起,宁波市除保障职教政策性经费足额到位外,还实行职教培 训经费由政府统筹,规定企事业单位严格按职工工资总额的 2.5%提取职教培训经费,其中1.5%由政府统筹,专项用于发展 职业教育培训。仅这一项,就使市本级职教经费达到2.6亿;从 2006年起,市财政每年新增职教发展经费5000万元,近5年累计 投入资金达13亿多。二是对接当地产业和紧缺专业,争取国家 紧缺专业建设经费,凡民办职校开办紧缺专业的,均按公办职 校生均经费标准给予奖励,对学生就读紧缺专业的,以奖学金 的形式全额返回其学杂费。 启示:我们不但要拓宽发展职业教育的融金渠道,还要争 取国家对职教项目的经费支持。如争取“中部地区现代加工制 造业综合实训基地”在九华经济开发区落户,争取“中部地区 现代服务业人才培训基地”在工贸中专挂牌,争取“中部地区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在XX生物科技学校挂牌等。 4、动作迅速,抢占先机 2008年4月,长沙市计划在雨花区洞井镇桃阳村建设职业教 育基地,将市内8所职业中专学校整体外迁,规划建设用地 1100亩,总设计在校生规模近3万人,长沙市政府为“七通一平 ”等前期工程投资8个亿。2008年5月,株洲市计划在云龙新城 建设职教大学城,总占地6276.6亩,其中教育教学用地 4361.85亩,科技园用地1914.75亩,另安排融资用地1000至 2000亩,大学城内学历教育学生6.5万人,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 。 启示:动作要迅速,机遇要抢先。2008年初,市委、市政 府就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起点、大手笔建设职业教育 实习实训基地的战略构想。为此,XX市教育局牵头组织有关专 家进行了深入的专题调研,对“打造中部地区高级职业技术人 才培养培训基地”构想进行了可行性论证。期间,长沙市、株 洲市闻风而动,动作迅速、投入巨大、措施得力,从不同角度 抓住机遇。现在,我市职业教育基地建设理论研究上领先、体 制机制创新上领先,但我们的实质性建设步子却相对滞后,应 尽快组建专门班子研究《中部地区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 基地》具体建设方案,并同步申报中央和省财政的专项支持 ,加快“基地”建设的步伐。 三、打造中部地区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的总体 思路和建设重点 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 绕“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坚定不移地推进 教育强市战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 动力,完善职教体系,加大职教投入,整合职教资源,提高职 教质量,增强职教实力,形成“体系完善、基础厚实、特色鲜 明、社会满意”的职教发展格局,努力打造具有国内一流水平 、服务XX、辐射并示范中部地区的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培 训基地,为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和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 以及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2、基本原则 —— 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 坚持服务经济,产业对接; —— 坚持资源共享,示范带动; —— 坚持创新体制,集团办学; —— 坚持优势互补,强化特色。 3、发展目标 通过加快我市职教基地建设,到2015年基本形成各级各类 职业教育结构合理、相互衔接和沟通、开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 系;形成以技能培养为核心、实施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 动手能力人才为重点的职业素质教育模式;形成与市场经济体 制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制以及与社会、经济、科技紧密结合的 发展机制。到2020年,基本实现基础设施配套、培养模式先进 、专业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卓越、人才素质优 异、省内领先、辐射并示范中部地区的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 养培训基地。 ——2010年,创建1所省级示范性高职学院、5所省级示范 性中等职业学校、2所省级示范性县职教中心和1个省级职教实 训基地。创建15个省级精品专业、8门省级精品课程、8-10所省 级示范性乡镇农校。在校学生达到10万人。 ——2015年,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职学院1所;增加省级示 范性高职学院达1-2所;增加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1-2所 ;增加省级示范性县职教中心1-2所;增加省级实训基地1个 ;根据大力发展XX文化产业的需要,新建一所XX文化艺术职业 学院;“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全市新增从业人员受 教育年限达到15年以上,初步建成中部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培 训基地。 ——2020年,建成一批国家级示范性院校和省级示范基地 ,成为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职业人才培训中心,生源覆 盖中西部地区,学生就业范围覆盖全国,成为中部地区一流、 全国知名的职业教育基地。全市中、高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 达到5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15万人以上(其中高职10万人,中 职5万人)。 4、总体思路 实施“3+10”职教基地群建设工程,走“立足高职、以三 连十、集团办学、打造品牌、服务产业、错位发展”道路,力 争到2015年,使“基地群”建设通过国家、省级示范性项目评 估,跻身国家、省级示范院校、示范实训基地和精品专业行列 。 (1)立足高职。充分发挥我市高职教育资源的比较优势,立 足于高职教育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以高职引领中职的发展 ,把职教基地建设引导到整合职教资源、创新办学模式、满足 产业需求、形成规模效益的科学发展道路上来。 (2)以三连十。以九华综合性职教实训基地、泉塘子现代农 业职教实训基地和“万楼”新城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基地等三个 基地建设为重点,同步推进以十所职业院校为主体的职业教育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含新建XX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力争通过 几年的努力使XX“3+10”职业教育基地群,在职教资源整合、 扩大办学规模、畅通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创新办学模式和运行 机制等方面创造出新鲜经验,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 验添光彩。 (3)集团办学。集团化办学是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途 径,是破解“畅通多元化投融资渠道、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难题的有效途径。我们应扬长避短,借鉴浙江椒江以“双法 人”教育股份制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市实际 ,大胆进行职业教育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与体制机制创新。 (4)打造品牌。要充分利用现有各种职业教育资源,打破部 门界限和学校类型界限,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优 化学校布局和专业布局。着力打造一批国家、省级示范性职业 院校,着力建设好35个在中部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精品专业和品 牌专业。 (5)服务产业。围绕“两型社会”建设和服务园区产业集群 对各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做文章。九华综合性职教实训基地立 紧密结合“两型社会”建设和园区产业集群定位,培养和输送 大批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领域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同时为 入园企业提供零部件加工和职工培训优质服务;泉塘子现代农 业职教实训基地建设立足于国内农林专业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培 养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工就业培训。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基 地,紧密结合XX市文化产业发展定位,充分利用XX文化艺术资 源优势,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供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培训服务 。 (6)错位发展。科学规划,明确各院校实习实训基地的发展 定位与专业分工。要按照“发挥优势,形成特色,合理布局 ,集聚发展”的要求,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分工明确、相互支 撑的职业教育基地群体系,避免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