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鲍传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何深入人心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何深入人心 鲍传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全球政治、安全、经济、 文化和生态等领域蕴含深刻洞鉴,赢得越来越多政府、政 党和国际组织的共鸣与支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 嵌了三重“赋力效应”,启发、影响和推动了当代大国形象认 知、国际关系理论嬗变和全球持续发展进程,这也是其深 入人心的内在依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三重“赋力效应” “赋力”(empower)一词意指赋予客体力量或使之更为 强壮自信,这里的客体既可指人,也可指抽象的物。相应 地,“赋力效应”在这里是指强大的思想力量对事物发展过程 的有益启发、正面影响和积极推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赋力大国形象认知。一个“大 国”是在全球范围施加影响力的主权国家。二战后兴起的西 方国际关系理论,从两个维度考察大国的影响力或者实力 :输入与输出。从输出侧看,大国的实力就是指其战争能 力。从输入侧来看,结构现实主义代表人物肯尼思·华尔兹 (Kenneth N. Waltz)列举了五种实力来源:人口与领土规 模、资源禀赋、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政治稳定与政治能 力。 这种传统的大国认知在冷战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大国对立造成了许多国家非此即彼的选择困境。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向纵深发展,越来越多国家和地 区的人民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但同时一部分群体 的利益在全球化过程中受损,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思潮在 特定地区出现抬头的趋势。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 ,21世纪的各国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但在环境、健康 、知识传播与创新、安全、多边制度与全球善治等领域 ,由于缺乏市场激励以及存在“搭便车”现象,具有非竞争性 和非排他性的全球公共品提供严重不足,阻碍了人类追求 美好生活的步伐。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对于大国承担更 多国际责任的期待不断增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积极响应国际社会对于大国 责任的预期,明确大国有义务和激励提供更加充足的全球 公共品,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 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塑造了国际社会对于大国形象的 新认知。近年来,中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举办一系列主场 峰会外交活动,建设性参与气候变化、金融治理、国际维 和、疾病防治等国际议事与实践,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得到进一步巩固。 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达沃斯论坛上的演讲引起强烈反 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进一步引发国际共鸣。 2018年达沃斯论坛上,各国领导人竞相呼吁加强与中国的 合作,中国的开放愿景以及对保护主义的抵制受到普遍欢 迎。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赋力国际关系理论嬗变。有 学者认为,冷战结束以来,西方主流理论没有积极响应国 际社会的期待,尤其是缺乏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更 公正合理国际秩序呼声的现实观照,导致西方所谓主流学 派使用的概念词汇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形势与现实,以西方 为中心的研究范式亟须得到调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 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人类命 运共同体作为一个雨伞术语(umbrella term),为国际关 系理论嬗变提供了一个研究范畴,在此范畴中,各种学派 努力寻求理论假设和推理逻辑的最大公约数。 在东西方话语碰撞与相互“拿来”过程中,人类命运共同 体概念为当代国际关系理论演进培育了求同存异的开放视 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新型国际关系和新安全 观,反对冷战思维和大国沙文主义;强调全球伙伴关系与 多元外交,反对强权政治与单边主义思维;强调开放国际 格局与共同发展,反对探底竞赛与保护主义逻辑;强调全 球治理秩序和文明交流,反对零和博弈与狭隘主义论调。 这些理论洞见观照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以及世界面临突 出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现实,必将有力推动当代国际关系 理论的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赋力全球持续发展进程。人 类命运共同体根植于全球发展,为全球发展合作廓清了认 知迷雾,奠定了理论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努力 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 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中方坚 定支持联合国所设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在贸易开放、 气候治理、精准扶贫、国际援助等方面创新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