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吉林省四平市)晓君书记在全市城乡建设管理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晓君书记在全市城乡建设管理会议上的 讲 话 赵 晓 君 (2017年3月8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城市 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分析研判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今年重 点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加压奋进,推动我 市城乡建设管理实现全方位跃升,走出一条具有四平特色 的城市发展道路。下面,我强调四个方面意见。   一、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充分认识和发挥城市在四平 振兴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城市建设是现代 化建设的重要引擎。中央高度重视城市发展,时隔37年专 门召开城市工作会议,从战略和全局上对城市工作做出重 大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描绘了 我国城市发展的宏伟蓝图。省委要求以更大力度推动城市 建设,实现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农村发展相互促进,打 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我们一 定要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的战略意图,准确把握科学内涵 和精髓要义,充分认识做好城市工作的重大意义。做好城 市工作,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支撑。随着经济社会的快 速发展,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如何让城乡居民物质生 活更加殷实富裕、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已经成为一个 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顺应 形势发展和群众期待,把城市建设得更好、发展得更好、 治理得更好,才能让百姓更多更公平地享有改革发展成果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支撑。做好城市工作,是 加快振兴发展的关键动力。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社 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全局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一个时期以来,我们通过持续推进四梨同城化,全力 打造新开区、龙湖区等市本级“十大经济增长极”,城市 规模迅速壮大,发展实力与日俱增,四平市区已经成为人 口集中、资本集聚、产业集群的核心区域。可以说,抓好 城市发展就下好了振兴发展的先手棋,抓实城市工作就掌 握了全局工作的主动权。做好城市工作,是推进四化融合 的关键路径。加快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 ,发挥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至关重要。当前我市城镇化水 平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迫切要求我们加快 补齐短板,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不动摇,在统筹上下 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推进城乡百姓享受平等权利、同 等待遇,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好城市工作,是提 升发展能级的关键载体。一个区域的竞争,首先是城市综 合实力的竞争。哈长城市群国家战略把四平定位为国家级 二类大城市,为我们做好城市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 完善城市总体布局,构建多级支撑体系,形成符合国家级 二类大城市标准的发展规模、发展空间、发展能级,才能 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城市承载力、社会影响力,在区域 竞争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城市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 须准确把握发展规律,选准突破口,找准切入点,具体要 做到“五个坚持”。坚持量质齐升。既要推进规模式扩张 ,不断强筋壮骨,充分释放辐射带动作用;又要注重内涵 式发展,强化中心城区的生产功能、集散功能、融合功能 、服务功能,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坚持城乡一体。着力破 解城乡二元结构,引导财政资金向农村倾斜、生产要素向 农村流动,推动城乡一体布局、一体建设,加快实现功能 布局互通共接、产业发展互荣共进、基础设施互联共享。 坚持产城融合。既要以产兴城,建设一批基础性、历史性 、先进性、支撑性项目,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培育新的经 济增长点;又要以城促产,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全面提 升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坚持建管并重。既要建得成,打 造高效、便捷、智能的一流设施,建设高品位、高档次、 多功能的现代城市;又要管得好,健全完善动态、常态、 长效管理机制,提升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坚持形神兼 备。既要增强硬实力,持续提高绿化、美化、亮化水平 ,不断改善城市品质、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城市品牌;又 要提升软实力,发挥山水人文优势,保留特色历史风貌 ,烙上地域文化印记,为英雄城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全市 上下要把城市工作摆在战略全局的突出位置,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砥砺拼搏、奋发有为,全面提升城市建设管理 水平,为四平新一轮振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牢牢抓住关键环节,奋力开创全市城市工作新局 面   做好城市工作,建设是基础、是前提,管理是完善、 是提升,发展是目的、是未来、是希望。当前,哈长城市 群国家战略深入实施、长平经济带加快建设,上合组织军 演将在我市举办,为我们全面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推 动四平加快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我们 要认真落实“五个统筹”要求,围绕打造国家级二类大城 市,坚持以“五城联创”为内涵,突出重点领域,明确主 攻方向,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文明和谐、充满活力、 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一要以规划为前提,找准城市发展“坐标”。规划是 城市工作的指南针、方向盘,必须始终坚持规划先行,高 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把城市发展的蓝图描绘好,加快 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城市规划体系。要突出战略性。统筹 把握城市战略定位、空间格局、要素配置,坚持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聚焦未来,立足国家级二类大城市、东北振 兴战略支点、哈长城市群向南开放桥头堡、绿色产业与物 流集散基地功能定位,以大视野、大气魄、大手笔谋划城 市发展,完善城市总规、县域规划、乡镇规划和村屯设计 方案,高质量建设新型工业化经济开发区、二龙湖生态保 护示范区,加快四梨同城化起步区建设,全面拉开城市发 展骨架,为建设国家级二类大城市拓展发展新空间。要体 现科学性。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 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规划制定全过程,根据区 位交通、人口规模、资源禀赋等科学确定城市定位,大力 推进“多规合一”,确保各类各级规划功能互补、统一衔 接,让城市在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引导下有序发展。要保 障权威性。完善城市规划依法决策机制,实行城市重大决 策专家论证、风险评估,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广 开言路,广聚民智,持续提高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度,全面 增强规划的认同度和权威性。牢固树立“规划即法”理念 ,强化规划刚性约束、严格执行,确保好的规划一贯到底 。   二要以建设为基础,锻造城市发展“躯体”。城市建 设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新常态下拉动经济增长的 关键路径。目前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保障能 力仍然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城市持续发展的突出瓶颈。必 须抢抓国家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央地共建、推广 PPP模式等重大机遇,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完善公共服务设 施,着力补齐硬件短板,全面强化城市功能,切实提升城 市建设水平。要增强承载能力。注重“地上地下”同时发 力,今年城建投资规模要达到200亿元以上,高质量完成地 下管廊国家级试点和海绵城市省级试点建设,加快推动轨 道交通、四伊一级公路、二环路、军民合用机场、公铁立 交桥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推进体育馆、图书馆、滑冰馆 、博物馆、群众艺术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确保各项 工程按时间节点完成,全面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完善 城市道路交通体系,推进快速路、主次干路及停车场建设 ,全力打通市区断头路,切实解决“交通拥堵”、出行难 、停车难问题。抓好城镇棚户区改造,坚决按时、按质、 按量完成。推动供水、供热、供气等地下管网改造升级 ,畅通城市“生命线”。深入推进城市风貌改造,加快商 业街改造步伐,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多措并 举提升城市整体形象。要提升建设质量。牢固树立“百年 大计、质量第一”意识,以对历史负责、对事业负责、对 人民负责的态度,严把市场准入,提高建筑标准,强化质 量监管,积极引入大型央企、国际国内500强等战略投资者 ,引领城市建设向标准化迈进,确保真正建成人民满意的 放心工程、精品工程。要彰显城市特色。依托四平老工业 基地、英雄城市、农业大市等突出优势,立足人文、自然 特征,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加强对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 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引领管控,将城市理念融 入地标建筑、城镇景观、市政设施,彰显独一无二的个性 特色和时代风貌,增强城市辨识度、特色性和吸引力。   三要以管理为关键,彰显城市发展“智慧”。城市管 理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从我市城市管理实 际看,“脏乱差”、交通秩序混乱、智慧化管理水平不高 等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必须突出问题导向,瞄准智慧化城 市建设目标,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构建科学高效 的现代化城市管理体系。要建立精细化治理体系。聚焦 “智慧城”建设,加快完善“一库三平台”,综合运用互 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施信息化 指挥、网格化管理、精准化操作,建立无缝隙、全覆盖、 零缺陷的城市管理体系。要巩固国家卫生城创建成果,深 入开展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强力推进“治脏治乱”,切实 抓好社区广场、公共厕所、垃圾中转站等便民设施建设 ,彻底消除弃管小区,集中开展交通秩序治理行动,实现 城乡面貌大改观、大变样、大提升,为国家级健康城建设 夯实重要基础。要建立规范化执法体系。积极推进执法体 制创新,整合执法资源,成立综合执法机构,强化执法队 伍建设,持续提升执法效率,深度破解职能交叉、多头执 法弊端。坚持规范执法、阳光执法、公正执法,切实提升 依法管理水平,依法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违章建筑,以减 少违建存量为重点,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实现旧存量“零 容忍”,新违建“零增长”,让法治化贯穿城市管理始终 。要建立标准化制度体系。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健全 城市管理法规,明确城市管理标准,加快形成权责明晰、 综合协调、运转高效、多方联动的城市管理工作格局,为 持续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水平夯实制度保障。   四要以宜居为目标,提升城市发展“温度”。让人民 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是城市管理和服务 的重要标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生产、生活、生态 三大布局,推动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 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真正把四平建设成全市人民生产生活 的乐园。要优化空间格局。着眼方便市民生活,优化区域 功能分布,推动住宅、商业、办公、文化等不同功能区相 互交织、有机结合,不断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科学性、合理 性,切实提高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要提升服务功 能。强化城市服务属性,根据人口规模和现实需求,科学 均衡配置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切实满足群众最关心的出行 、入学、就医、开展文化活动等需求,缩短活动半径,提 高生活品质,打造便捷高效生活圈。要打造绿色城市。积 极构建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突出 抓好辽河全流域综合治理、黑土地保护治理、引松入平、 河湖连通、伊通河改造等重大生态工程,大力推进城市绿 化美化、生态水系、中水回用等重点项目,突出抓好铁路 沿线生态景观建设,强化水污染、大气污染防治,加快一 江山岛战役文化园、动植物园等市区公园建设步伐,确保 “七一”前“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