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6.28黄奇帆谈重组理念与操作(全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6.28黄奇帆谈重组理念与操作(全文) 很高兴今天晚上来中国金融博物馆上海并购馆,在并 购方面做一个讲座。应王巍同志的要求,把邓小平老人家 有关金融的一段重要论述做一个回顾。 【邓小平在上海的金融观点】 1991年2月18日应该是年初四的早上,邓小平视察浦东 ,当时上海市委书记朱镕基和上海的一些领导参加汇报 ,我们浦东开发办的主任、副主任作为工作人员陪同在一 起。当朱镕基汇报上海浦东开发的一个战略叫“金融先行 、基础铺路、贸易兴市、东西联动”,这么一个十六字方 针的时候,邓小平老人家插了一段话:“金融很重要,是 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招棋活全盘皆活。上海过 去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的金融 要在世界上有地位,首先要从上海抓起。这件事要很长的 时间,但现在就要起步。”老人家当时脱口而出讲了这么 一段话,我当时听了是非常的震撼。我当时凭我的知识敏 感,觉得这是一个有时代意义的、标志性的、里程碑意义 的一段金融方面的指示,我当然就把它记下来了。 老人家这一段话寥寥几句,应该说有四层含义: 一是说明了金融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二是指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方法,要抓好金融这个关 键环节; 三是指出了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未来的方向,货币最终 要走向自由兑换。中国的金融在世界真正的地位就是中国 的人民币能在世界上自由兑换的时候,这是金融强国实现 的标志。大家要知道1990年、1991年中国的货币根本连贸 易项下都没有自由兑换,一切都是管制的。在那个时刻小 平能够非常深邃的、高瞻远瞩的讲了今后货币要自由兑换 ,他是从上海过去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 搞。从这个角度说起的,实际上小平这个话说了以后5年 ,到1996年中国人民币在贸易项下实现了自由兑换。 现在又经过了20多年,中国人民币逐渐国际化,跨境 人民币的交易量越来越大,结算量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的国家把中国的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也有一 些的国家把我们的货币作为储备货币。再过若干年,当有 一天中国人民币在资本项下也能够自由兑换的时候,当有 一天人民币不仅成为贸易清算、结算的货币,而且成为资 本项下自由兑换的货币,成为各个国家的储备货币,成为 世界各国货币中的一种锚货币的时候,小平老人家的目标 就实现了。老人家说这件事要很长时间,我相信十九大报 告提出的2050年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时候,这个货币 目标也一定能实现。 四是老人家这段话里讲了上海应该是中国的金融中心 ,国际金融中心,中国的金融要在世界上有地位首先要从 上海抓起,这段话对于90年代初期的上海是不得了的重要 ,是非常大的思想振动、思想开放。因为1990年前后任何 国内报纸没有一篇文字会说上海是国家的金融中心,上海 人自己内部研究,但从来不敢在报纸上去说要成为金融中 心的想法。 因为那时候计划经济,一切金融出自北京。市场化的 地方中心,大家会觉得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思想的僵化也 好,禁锢也好,在当时包括我们这些当时的局长,脑子里 都是不敢提上海成为国家金融中心。尽管会有这种想法 ,社科院、研究室内部讨论会有,但从来没有文字。 在这个意义上讲,老人家这段话给上海思想带来极大 的解放。老人家的话讲了不久,上海各种报纸开始讨论上 海金融中心的问题,到了1992年上海党代会正式通过了把 上海建成我们国家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经济中心“三 中心的目标”,后来又加了一个航运中心等等。老人家这 段话对上海、对中国、对我们所有的金融工作者,对于我 们不搞金融的经济工作者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 金融博物馆把老人家这段话放着十分重要。 1992年,负责整理小平同志“南方讲话”的郑必坚同 志到浦东调研,我在陪同他考察过程中讲到:“‘南方谈 话’发表后,广大干部群众深受教育和鼓舞。‘南方讲话 ’内容很全面,小平同志在上海视察时讲的内容基本都有 了,但其中有关金融的一段话没有反应出来。”郑必坚同 志问我:“是什么内容?”我便把小平同志视察时关于金 融发展的话复述了一遍。郑必坚同志说:“这段话很重要 。在整理‘南方讲话’时,我们也在寻找小平同志关于金 融发展的论述,但没有找到。你复述的这段话,对上了。 ”于是,郑必坚同志要我把小平同志这段话整理出来。为 郑重起见,郑必坚同志回到北京后,很快就通知上海市委 办公厅,要求把小平同志这段话的内容传真过去。遵照上 海市委的要求,我凭自己当时的记录,很快把这段话写成 文字,并由市委办公厅转给了郑必坚同志。后来,郑必坚 同志告诉我,他收到这段话后,先送给了时任国务院副总 理的朱镕基同志。朱镕基同志翻阅了自己的笔记本,予以 了确认。然后,郑必坚同志又把这段话给了王瑞林同志 ,请他呈送小平同志审阅。小平同志看后表示,他的确说 过这段话,并仔细地在“金融很重要,是经济的核心”这 句话中,“经济”的前面加上了“现代”两个字。后来 ,这段话补充进《视察上海时的谈话》一文,收录在《邓 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6页。 我今天讲这一段话一方面改革开放40周年,历史过程 中很多重要的细节,很重要的时刻,我觉得大家回忆一下 ,特别是像博物馆里面把这些放在那里还是很有意义的。 所以我今天把两个件捐赠给博物馆,一个是当年我们参加 向小平同志汇报浦东开发的时候,现场一幅照片,十分珍 贵。第二个是1993年,我根据回忆写了一篇小平同志关于 金融发展论断的见证体会的文章,以及一段文字说明,一 起捐赠给博物馆。【全场掌声】 下面就言归正传。作为并购大讲堂今天的主题当然是 讲并购,讲资产重组、资产并购。在工作过程中,在企业 和地方发展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瓶颈乃至危机 。如果运用重组的思维方法,逢凶化吉、摆脱困境,那无 疑是一大幸事。人生和事业在不断重组,不断解决难题之 间跌宕起伏,就会化育成生命的乐章,奏响重组的旋律。 可以从中深刻领悟到重组的妙趣与真谛。重组的真谛是资 源优化配置,重组的妙趣在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 明又一村”。重组是一个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凝结 着智慧的结晶、思维的张力和经验的积累,是管理者心路 历程中最愉悦的篇章。 世界是可以重组的 “重组”二字真是奇妙。“千里为重”,意指空间的 转换和历史的邃远;“组”,“糸”旁指“丝绳”,“且 ”部为“加力”,寓意抓住主干,理清乱麻。两个字组合 起来,就是站在历史和战略的高度,发挥聪明才智,抓住 问题主线,对事物构成要素重新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最优 解决方案。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毛泽东同志在 《矛盾论》中写到:“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 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 事物的发展看作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 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 响着”,其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矛盾的统一性是有条件的 。”站在这样的哲学高度理解重组,就是通过改变事物的 联系方式和运作条件,使其内部结构优化,进而使运动的 方式、运动的轨迹朝着理想的方向和预期的目标转化。 无论是词源学考证,还是哲学辩证思考,都告诉我们 ,重组是一个广泛适用的概念,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可以重 组的。 深化改革需要重组。所谓改革,就抓住处理政府和市 场关系的“牛鼻子”,通过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方式来提升 综合效率。实际上,改革就是重组,重组也是一种改革 ,改革与重组异曲同工,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两个概念。 我们处在一个深刻转型的时代,原有体制弊端尚未根除 ,新生市场机制有待发育,如何破解长周期、大面积、反 复出现的历史遗留问题?如何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中产生的新矛盾、新问题?如何依托现有条件,着力解决 现实的问题,实现预期目标?这些都需要我们运用重组的 思维和办法,通过边界条件的调整变化,使市场这支“看 不见的手”和政府这支“看的见的手”协调配合、相得益 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离不开重组。经济发展动力转换、 方式转变、结构调整,本质上都是通过经济要素、创新驱 动、资产结构、股权结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方面的 经营运作,促进资源配置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这里 面包含诸多重组操作,包括资产重组、组织重组、管理重 组、资源重组、要素重组、权利重组等等。其目的,都是 通过重组达到“1+1>2”或“5-2>3”的效果。可以说,人 类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包括经济的、技术的、社会的、文 化的、生态的,都会涉及到重组。大千世界,没有什么不 可以重组。 重组的道路千万条,重组的方式千万种,但困难面前 ,如何抽丝剥茧、条分缕析,迅速找到最合适的重组路径 ,从而实现问题的解决、发展的突破呢?这就需要把握重 组的一般规律,明白重组的目的、条件、方法和注意事项 。 重组的五种目的 一个企业负责人或者政府官员日常需要处理的事项中 ,绝大部分用常规方法就可以处理,不需要重组。整天坐 在办公室里想重组,为了重组而重组,那是自寻烦恼。重 组历来是问题导向的,是有明确目的的。一般在五种情况 下,要启动重组思维: 一是实现超常规发展,需要重组思维。企业要想迅速 扩大规模、占领市场,获取战略机会,地方要想加快发展 、弯道超车,一般的方法往往是不行的,这时候需要转换 思路,考虑重组的方法来推动。 二是化解历史遗留问题,要有创新的重组思维。一些 问题由来已久,长周期存在,你的前任、前任的前任都没 有解决,一定是在传统的坐标体系内无解的。这个时候 ,就要考虑用重组的办法解决它。 三是解决广泛存在的问题,要有独特的重组思维。因 为既然是一个普遍问题,甲想解决,乙也想解决,大家都 想解决,但又没有想出好的办法,就说明常规的办法解决 不了,应该创新重组。 四是遇上爆发性、危机性、冲撞性的尖锐问题时,也 需要重组思维。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在新时期、新形势、 新条件下谋求新的突破,延续并不断增强竞争力,就不能 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尤其是金融危机之时,常规的办法 一般不大管用,必须用重组来摆脱危机,用重组来抓住机 遇。 五是全球化背景下优化资源配置,需要有重组的思维 。经济全球化使资源配置的范围超越了国界,各个国家和 地区都在世界范围内寻求要素的最佳组合和资源的最优利 用。一个地方要想分享全球化红利,就必须运用重组的思 维,在全球化范围内对资源要素进行优化配置,这样才能 更好的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化发展。 以上是从方法角度讲了五种抽象的归纳,具体到了你 生活、工作中你稍微想象一下,哪些是属于这一类,哪些 是属于那一类,总之跟这五类有关的有时间的、历史的、 空间的、广泛的方面,有突发的、超常规的,有整个国家 边界条件变化了、开放了,这时候你都需要有重组的思维 ,想清楚怎么解决问题。 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关于重组绝不是抽象的无事找事 ,为重组而重组,一定是问题导向的,围绕着解决某个问 题而去重组,而问题有五种性质,这五种性质问题碰上了 你就要启动重组的思维。【全场掌声】 推进重组的五种方法 遇上了上述五种问题你怎么去解决呢?重组的手段、 方法,从哲学意义上或者方法论意义上有哪几类方法呢 ?大体有五种: 第一个边界条件法。调整边界,调整你工作的环境、 边界。毛主席说过,事物一切都是矛盾的一种运动,任何 一种矛盾有内因和外因。内因起主要作用,外因起转化的 作用。一切的矛盾都因为外因条件的变化带动了内因的调 整,内因随着外因而变化,最后使矛盾这种运动转为那种 运动,这就是事物运动的基本规则。在这个意义上,你这 个公司也罢,单位也罢,你要解决的某个事项也罢,它在 某种边界条件下它是这么样的运动。当你把边界条件一改 变,那么很重要的经济结构也好,企业运行状态也好,都 会变化。 我们现在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讲什么?就是在讲 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当你把供给侧的边界条件、 供给条件调整变化了,经济运营的质量、效益和结构也会 变化。比如说“三去一降一补”里面有一个“降”,降什 么?降成本,降成本降哪个成本?降物流成本、税费成本 、融资利息成本、劳动力供应的成本,还有降各种资源要 素的成本。当你把这五种成本都降低了,那整个经济结构 就会变,运行质量和效益都会提高。 任何企业都是在一定边界条件下运行的,调整边界条 件往往能改变企业的运营环境,实现优劣的转化。比如 ,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冗余人员多,负债 率高、社会负担重等问题,一个企业可能有90%以上的负债 率,50%以上的冗员,还承担着各种社会负担,这样的企业 老总肯定不好当。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有企业改革 ,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企业发展边界的调整,通过实行下岗 再就业,消除企业冗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