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张宝顺: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文化强省 建设 张宝顺 在“十二五”开局的关键时刻,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 议在安徽召开,这是对我省文化建设和各方面工作的极大 鞭策和有力推动。李长春同志的重要批示,刘云山同志、 刘延东同志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为我们进 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指明了方 向,增添了动力。我们一定认真学习贯彻,进一步增强深 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推 进文化强省建设,努力走出一条徽风皖韵与时代特征相融 合的文化发展之路。   一、增强文化自觉,强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先行先试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突出强调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 用,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 ,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部署,提出了推动社会 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这为我们推进文化改 革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安徽文化建设迎来了新 的春天。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来皖视察时明确指出,安徽 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取 得更大成绩。李长春同志视察安徽时要求我们,要实现文 化体制改革从“盆景”和“试验田”,向“百花园”和“丰收田”转 变。刘云山同志、刘延东同志几次到安徽考察指导,对我 省文化建设提出殷切期望,要求我们继续加快改革步伐 ,努力走在全国前列。这些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明确了 我省文化改革发展的努力方向。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认真贯彻 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深化文化体制改 革各项工作。我们深刻认识到,文化既是软实力也是硬实 力,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加速崛起的重要支撑 。安徽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发展中省份,要在新一轮区域 竞争中赢得主动,加强文化建设是新的重要突破口和增长 点。但从实际情况看,我省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还不强,文 化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文化管理体制 不活,运行机制不畅,必须以改革求突破,以创新谋发展 。安徽虽然没有被列入全国试点省份,但省委、省政府决 定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2004年 在全省开展试点,2008年全面推开。到去年6月底,全面完 成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通过几年的改革,文化活力显 著增强,文化民生持续改善,文化产业快速增长,呈现出 文化改革亮点纷呈、文化建设大步跨越的生动局面。前不 久,省委、省政府召开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会,进一 步动员全省上下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加快推动由文化资 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   这些年文化改革创新的实践表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必须做到领导重视到位,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 推动,既当改革的倡导者、决策者,又当改革的组织者、 实践者;必须做到思想解放到位,勇于探索、敢于碰硬、 善于突破,真正以思想的大解放打开改革的新局面;必须 做到体制创新到位,坚持最重要的领域通过改革增强活力 ,最关键的环节通过创新取得突破,着力构建充满活力、 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必须做到工作落实到 位,把原则要求具体化、长期目标阶段化、重要任务项目 化,强化政策执行,加大考核力度,推动改革举措落到实 处、取得实效。   二、坚持创新引领,着力推进重点改革任务取得新突 破   文化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场攻坚战。 我们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影响文化发展的突出 问题,推动改革在点上突破,在面上展开,向纵深推进。   一是狠抓转企改制,着力打造新型文化市场主体。把 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作为中心环节、作为衡量改革是 否实现突破的重要标志,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 市场、壮大实力”的要求,推动全省401家经营性文化单位完 成转企改制,核销事业编制22000多人,培育了一批有实力 、有活力的文化市场主体。针对文化企业规模小、布局散 、实力弱的状况,把转企改制与资源整合结合起来,积极 推动文化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先后成立省属报业、出版 、发行、演艺、广电5大龙头集团,初步形成文化产业领军 阵容。省属文化企业经营性资产由改革前不足30亿元增加 到300多亿元。强力推进文艺院团改革,实行分类指导、逐 个研究、一团一策、整合重组,全省93家院团除省徽京剧 院保留事业性质、实行企业化管理外,其他全部完成转企 改制,组建了52家演艺公司。转制后的院团“两个效益”大幅 提升,其中省演艺集团去年演出场次和演出收入分别增长 20%、70%。   二是突出文化惠民,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 们牢固树立文化民生理念,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列入 民生工作规划,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倾 斜,切实做到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资金优先投放,涉 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项目优先安排。大力实施文化 惠民工程,以项目化手段、工程化措施发展文化事业,全 省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公共信息资源共 享工程等重点文化惠民项目均提前实现。创新文化事业单 位运行机制,普遍推行三项制度改革,实施全员聘用、岗 位管理、绩效考评制度,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 全省71家博物馆、纪念馆等免费对外开放,2008年以来共 接待观众2850万人次。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改进 政府投入方式,实行项目资助和政府订单制,选择部分项 目探索实施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管理,初步实现由养 机构、养人员向买产品、买服务转变。创新文化产品创作 生产机制,出台重点文艺项目创作生产扶持办法,促进创 作要素优化组合,推出了一批既叫好又卖座的精品力作。 电影《第一书记》、话剧《万世根本》等赢得广泛好评 ,中国农民歌会、“江淮情”等成为知名文化品牌。   三是坚持市场导向,着力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围 绕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我 们打破条块分割、地域壁垒,大力发展文化产品市场和要 素市场,组建省文化产权交易所和版权交易中心,为文化 要素自由流动搭建了新的平台,成立以来累计交易额近3亿 元。把资本市场作为文化产业投融资的重要平台,推动国 有文化企业通过公司制、股份制改造促进产权多元化,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