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岳宣义:发展和繁荣法治文学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发展和繁荣法治文学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 斗 ---在2013年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年会上的讲话 岳宣义 同志们: 今天,我们汇聚北京,举行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 “法治文学与法治中国”年会。首先,我代表中国法学会法制 文学研究会,向出席年会的各位领导、诸位同事及专家学 者,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 这次年会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 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国法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 表大会精神,肩负起法治文学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广大 法治文学工作者,积极投身建设法治中国的伟大实践,以 法治文学的力量,为法治文学的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法 治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自2008年成立以来,在中国法 学会的领导下,团结全体会员,为中国法治文学事业做了 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我们以“繁荣法治文学,推进依法治国”为主旨,连续 举办了三届中国法制文学原创作品大赛,取得了丰硕成果 。我会广大会员,坚持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共命运,坚持 法治与文学相依相存,法治和德治相融相生,为人民奉献 了大量思想内容丰富、艺术品质上乘的优秀作品。三届大 赛,参赛1286人,收到作品1320部(篇)。经专家委员会 评审,110部作品获奖。我们精选了21部长篇小说出版。三 届大赛为法治文学的发展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还 积极组织本会作家,创作贴近现实的法治文学作品,并取 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如反映公安部专项追逃行动的长篇报 告文学《清网行动》,入选第四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 工程、中国广播小说大奖、2013年度畅销书奖等。 ——我们以“弘扬法治文化,为依法治国提供文化支撑”为 主旨,开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支撑平台体系项 目”,该项目已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根据研究成果编辑出 版的由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同志亲自 作序的《中国法治文化读本系列》,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 影响。《平安文化》、《社区法治文化》、《中华法治史 话》三本专著,得到社会好评。尤其是《中华法治史话》 ,学术界认为是一部揭示了中华民族持续走在世界前列的 法治密码,是一部构建中华法治史话语体系的开山力作。 ——我们积极探索法治文学影视产业化道路。改编、创作 了一大批法治影视剧本,如《背影》、《女人的抗战》、 《飞翔的公路》、《跑马镇情人》、《深度追击》等。其 中,由我会影视部组织社会资金投拍的29集电视连续剧《 背影》,获得了广电总局和公安部的高度赞赏,已推荐到 全国各地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烟台电视台一套播出已经 结束,该剧收视率排名为年度第一名。2013年12月13日开 始,在北京电视台《英雄剧场》播出,平均收视率1.81,已 进入北京电视台电视剧年度收视率前十名。 ——我们积极探索以法治书画形式普法。先后举办了两次 法治书画展览和笔会,启动了书画普法万里行活动。 ——我们注重新媒体对法治文化的传播。创办了本会官方 网站和《中国法治文化网》、《中国法治文学原创作品网 》,三个网站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我们按照中国法学会的要求,严肃认真地开展了筹备 登记工作。截止目前,筹备登记的前期工作已经完成。 回顾过去,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与中国 法学会的要求和广大法治文学工作者的期待相比,还有不 少差距。主要是:我会成立的时间不长,资历浅,经验少 ,成果少,影响小,力量还比较单薄。在新的形势下,我 们要正视现实,克服困难,有所作为。 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 入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 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 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今天 ,我们召开年会的目的,就是组织大家就新时期法治文学 与法治中国的理论与实践,相互交换意见,求得法治文学 的健康发展,使法治文学对依法治国产生更大的影响和推 动作用。 下面,我主要就怎样发展和繁荣法治文学,为建设法治中 国而奋斗,谈一些体会和认识,和大家交流探讨。 一、努力实现法治文学理论研究的新飞跃,为发展和繁荣 法治文学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法治文学是我国政治上层建筑中的法律制度和思想上层建 筑中的文艺形态有机结合。法制文学作为法律与文学交叉 的新型学科,在我国建立的时间不长,其理论研究虽然取 得了一些成果,但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和未知领域。我们应 该下大力气,争取在理论研究上有一个大的突破。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 为指导作为法治文学研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学,是国家法治意识形态在文学 研究和创作上,有计划有组织地预设与构建的文学。这种 预设与构建,对法治文学的研究和创作,具有意识形态上 的引领作用。用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深入 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学的历史渊源、科学内 涵、精神实质、理论体系和实践要求,指导法治文学创作 ,是法治文学研究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法治文学研究,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跟上党的十 八大以来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步伐,尤其要认真学习和 领会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 要讲话精神,把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等重要思想,贯穿到法治文学 研究之中;注重研究法治文学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 重要作用;回答广大法治文学工作者普遍关注的法治文学 创作和传播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的 引导,谱写催生当代中国法治文学发展繁荣的学术新篇章 。 (二)对中国自古以来的法治文学实践进行科学的理论梳 理,取其精华,古为今用。 首先,要加强中国历史上法治文学的研究,传承中华法治 文学优秀传统。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史籍书林之中,蕴含着 十分丰富的法治文学。中华法治文学是历代定制立法的智 慧结晶,负载着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气派。今天,它已 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本土资源,是当今法治文化建设的母 体、平台和基地。我国丰厚的法治文学遗产,概括说来可 以分为七大类:一类是反映历代司法执法主体的文章,如 关于司法机构的建制、队伍组成、运作程式、社会效益方 面的典章文献;二类是历代建制立法时专门作法理阐释的 政论、史论的文章;三类是记录历代立法、司法、执法、 变法、护法人物典型事迹的名吏传记、碑铭、序录的文章 ;四类是历代司法执法程序中产生的侦缉审理、请示批复 、判决执行等公牍文章;五类是所有陈情驳议、申诉声讨 、弹劾揭发的公私文翰;六类是历代公案笔记、公案小说 与公案戏剧作品;七类是社会上仿拟政府司法执法的民间 文学作品,比如拟判、花判、刀笔之类。上述七大类构成 了“中华法治文学史”的主要论述对象。仅以法治小说、戏剧 为例,有深刻揭露“人治社会”法治沦丧的冤狱型,如魏晋小 说《干将莫邪》、宋代小说《错斩崔宁》、元代戏曲《窦 娥冤》、明代小说《警世通言》、清代小说《杨乃武供案 全集》等,这类作品在对封建专制的抨击中,发出了广大 民众对法治的呼唤,以悲剧的形式,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 撼。有反贪除暴、匡扶正义的理想侠义型,如四大名著之 一的《水浒传》、宋元公案小说《三侠五义》《彭公案》 、元关汉卿的杂剧《蝴蝶梦》等,这类作品歌颂了一大批 侠义与清官不畏强权、为民除害的义举。有公正执法维护 法律尊严的清官型,如《三现身包龙图断冤》、《海公案 》、《施公案》、《官场现形记》等,清官型法治文学作 品的出现,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种理想寄托。有生 死较量中道德情感与法理冲突的复仇型,如魏晋时期的《 搜神记·三王墓》、唐传奇《谢小娥传》、元杂剧《赵氏孤 儿》等,这类作品,思想性、艺术性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有带有报应说教成分的警世型,如明代话本小说《三言 》、《二拍》,以及往后的《醒世姻缘传》、《歧路灯》 等,这类作品,通过对法治与道德沦丧的批判,起到了警 世作用。中国历史上的法治文学,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是中国法治文学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以 史为鉴,汲其精华,予以继承和弘扬。 (三)加强建党以来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法治文学 现象的研究,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学发展繁荣的 基本规律。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紧紧依靠人民做了三件大事 ,即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并取得 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 命,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件大事,不仅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而且也 产生了与这三件大事相关联的许多优秀的法治文学作品 ,以及具有法治文学因素的优秀作品。如:《白毛女》、 《小二黑结婚》、《刘巧儿》、戏曲电影《十五贯》等 ,这些作品对推进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重要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 的发展,法治文学也日趋繁荣。这其中,有忧患深沉、引 人反思的“伤痕”文学,如从维熙的小说《大墙下的红玉兰》 ,纪明、马林编剧的电影《带手铐的旅客》,宗福先的话 剧《于无声处》等。有公安侦破、探案推理作品,如海岩 的小说《便衣警察》、李宏林的侦破纪实《追捕二王纪实 》、李迪的小说《傍晚敲门的女人》等。有人性和社会痼 疾剖析的小说,如余华的小说《河边的错误》、韩少功的 小说《前科》、刘醒龙的小说《合同警察》等。有90年代 后的反腐文学,如张平的小说《法撼汾西》、《天网》、 《抉择》、《十面埋伏》、《国家干部》,陆天明的小说 《苍天在上》、《大雪无痕》,周梅森的小说《国家公诉 》等。还有进入新世纪的网络法治文学,呈现出方兴未艾 的发展态势。 综观改革开放以来的现实,我们不难看出,法治文学始终 与时代同行。它以独特的题材内涵、坎坷的人物命运与意 想不到的悬念情节,吸引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审 美口味的众多读者,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形式。它对于 普法宣传,提高人们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产生了广泛 而重大的影响。 (四)加强国外法治文学现象研究,吸收其先进成果,加 快建立我国法治文学话语体系。 法律与文学的关系虽然久已有之,但是将两者联系起来 进行学术研究并成为一种学术思潮,则是20世纪70年代的 事情。1973年,美国密执安大学法学院教授詹姆斯•怀特 ,出版了《法律的想象:法律思想与法律表现性质之研究 》一书,引发了“法律与文学”运动。到了20世纪80年代 ,有一系列相关著作问世,“法律与文学”作为一种法学思潮 在世界范围内得以传播。经过40多年的发展,“法律与文学 运动”形成了“法律中的文学”、“文学中的法律”、“通过文学 的法律”和“文学的法律”四个分支领域,产生了一大批研究 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法律与文学交叉学科奠定了理论 基础。 在中国法学界和文学界,有意识地利用“法律与文学运动 ”的学术思想和方法,探索中国法治与文学交叉学科的建立 ,也有了30多年。期间很多有识之士进行了艰难的探索 ,取得了大批学术成果。我国法治与文学交叉学科的研究 ,已经成为法律语境上的法治文学。法律和文学都是人文 学科,都有以人为中心的共同之处。法律注重公意体现 ,注重普遍性和稳定性;文学注重个性化,注重形象化和 精神塑造。这些明显的差异性,形成了法律与文学互为资 源、高度契合的多彩局面。 法治文学既是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学的重要分支 。法治文学研究,要特别关注法治与文学之间的流动及反 馈过程,特别关注客观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要素的 流动和反馈过程。如何构建中国特色法治文学的话语体系 和科学体系,还需要我们法治文学研究工作者付出更加艰 辛、更加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五)加强“刀”制的“法治文学”到“水”治的“法治文学”语 境的科学研究,在内涵和精义上为法治文学的科学发展提 供新的理论成果。 “刀”制的“法制”和“水”治的“法治”,是汉语中一对语音相 同的词,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法学界关于这两 个概念有过多次争论,直到1999年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方略写入宪法,争论方告一段落。 这两个词义既有它的差异性,也有它的趋同性:“刀”制的 “法制”一词,即法律制度;“水”治的“法治”一词,包括治国 主张和依据法律治理国家。“刀”制的“法制”与文学结合,形 成“法制文学”,即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法律制 度的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和内心情感对法律制度 的认知和感悟,反映法律制度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 会实践。“水”治的“法治”与文学结合,形成“法治文学”,则 更加贴近这样一个现实,即用文学的形式,反映我们党在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全部社会实践,包括依法治国主张 ,依法治国方略,以及法治思维、法治精神、法律制度等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刀”制的“法制文学”到 “水”治的“法治文学”的转换,给法治文学研究展现出更加广 阔的空间,也提出了新的课题。 (六)加强法治文学批评,促进法治文学健康可持续的发 展和繁荣。 法治文学研究,有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指法治文学 理论研究,微观指法治文学批评。我们在加强法治文学理 论研究的同时,也应该重视法治文学批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背景下,运用马克思主义 尤其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开展法治文学批评,对法治文学 作家、法治文学作品、法治文学思潮、法治文学运动等法 治文学现象进行探讨、分析和评价,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法治文学批评,应该以法治文学作品为主要对象,以法治 文学鉴赏为基础,按照法治文学的特点与规律,对法治文 学现象进行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诸多方面的分 析和评价。法治文学批评的本质是审美的,它随着法治文 学创作的繁荣而发展深化,又反作用于法治文学创作。 法治文学批评的标准是什么呢?还是毛泽东同志在《在延 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明确指出的:“文艺批评有两 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当前,我国 的法治文学批评存在着缺位、缺失的问题,批评的声音很 微弱,这是不正常的。法治文学批评有着自身的使命和操 守,它以揭示和反映法治文学规律从而促进法治文学发展 为己任,以真善美为判断是非和衡量优劣的准绳。科学的 法治文学批评,应当是继承中国优秀的法治文学批评传统 ,重在弘扬主旋律,增强正能量,挖掘民族魂,提倡积极 向上的价值取向,重在“文以气为主”和体现作家特殊个性的 挖掘,大力提倡法治文学自觉,促进法治文学作品的百花 齐放。 二、努力实现法治文学创作和传播的新发展,为推动法治 中国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工 作的主题、主线。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 软实力,是主题主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广大法治 文学工作者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在法治文学创作和传播 方面,我们应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主体的面向现代化、面向 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主 要任务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 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社会主义的法治文学,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精神火炬。我们的法治文 学工作者,都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践行者,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都应该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 导我们的创作和传播活动。用我们的作品,反映我国亿万 人民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实践。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全面坚持为人民 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 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 新形式、创新手段,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为人民奉 献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精神文化产品。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对人民有深刻 影响的优秀作品。 导向正则方向明,方向明则思路清。“我们的文学艺术都 是为人民大众的”,这是7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 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揭示的真理。“为人民大众”成为中国进 步文艺的一个重要特征。文学即人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创作导向,对我们法治文学工作者来说,尤其具有重大 的现实意义。从我们连续举办三届法制文学原创作品大赛 评选出的优秀作品来看,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作者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谦卑之态面对人民,自觉地 把自己的创作和人民大众相联系,在表现人民的思想情感 和生活实践中获得艺术的升华。我们真诚地希望广大法治 文学工作者,对人民的伟大创造和高尚情操怀有一份谦卑 ,永远做“人民的学生”,在热爱人民、尊重人民、了解人民 、理解人民的基础上,诚实地描写生活、反映生活,分清 生活的主流与支流,既满怀热情地讴歌真善美,又严肃认 真地批判假丑恶,以虔敬之心面对文学创作,自觉履行“人 类法治灵魂的工程师”的职责。 文学是人类智慧与情感的结晶,对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具有重大影响。我们的法治文学作家、艺术家 ,应该摆正与人民、与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以严肃认真 的态度,对待法治文学创作,不能把法治文学创作,仅仅 看成是抒发个人志趣的工具,更不能把法治文学创作,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