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杨自力: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杨自力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6年3月3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 会议精神和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总结“十二五”,部署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市委、市政府对这次 会议高度重视,张剡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十二 五”期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成绩,要求围绕“十三五 ”期间农村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目标,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再 上新台阶。   刚才,仁杰副市长与三个农业县(区)签定了农民增 收目标责任书,这就是立下了军令状,有关县(区)务必 真抓实干,确保完成任务;市农牧、水务、林业等三个农 口部门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市“三农 ”工作的特点,我都赞同。下面,我就贯彻落实中央、省上 精神,进一步做好全市“三农”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十二五”农业农村取得新发展   “十二五”期间,在全市上下尤其是农业农村战线广大干 部职工的艰苦努力下,我市“三农”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归纳 起来,主要有五大成就:   一是农民增收跑赢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6 7 5 7元增加到1 2 8 6 1元,比全国(1 1 4 2 2元)、全省 (10247)分别高1439元、2604元,年均增长13.9%(全国 9.5%、全省13.7%),比城镇居民收入增幅高1.8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56缩小至2.36(全国2.91,四川 2.56)。   二是特色产业提档升级。芒果基地规模(33万亩)全 国最大,标准化设施大棚蔬菜种植规模(6.8万亩)全省最 大,烤烟种植面积全省第二;建成“万亩亿元”示范基地19个 、农业部热作标准化示范园13个、园艺标准化示范园3个 ;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绿色食品19个、有机食 品12个,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南亚热带特色农业产 业带逐步形成。   三是基础设施加快改善。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从23.2万 亩增加到33.8万亩,接近耕地总面积的50%;建成一大批防 洪减灾、供水保障、水生态保护等水利设施重点工程,新 增节水灌面29.4万亩;新(改)建农村公路1542.34公里 ,村村通硬化路目标基本实现。   四是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幸福美丽新村“五大行动”深入 实施,建成省级示范片2个、省级示范县1个、幸福美丽新 村108个、旅游新村16个、新村聚居点166个。   五是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开创 “ 8 + 8 ”对口援边和 “N+N”社会扶贫新模式,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310元 增加到9754元,年均增长14.6%,累计脱贫65747人,贫困 发生率从16.8%降至3.8%。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全市上下着力促进农 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四大 亮点。   亮点一:发展方式的转变步伐加快。 “互联网+农业”模 式蓬勃兴起,涉农电商经营户突破1000户;一三产业融合 发展,16个旅游新村带旺乡村旅游业,成为我市康养旅游 的新兴力量。   亮点二:农民增收的途径更趋多元。2015年,在增收 基数较大、全国全省农民收入总体回落的态势下,全市农 民家庭经营收入保持稳定,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收入比重高 达33.7%,经营净收入占农民收入比重高达56.7%,财产净 收入和转移净收入的比重呈现扩大趋势,显示出我市农民 增收产业支撑强劲、渠道更趋多元,增收潜力较大。   亮点三:脱贫攻坚的举措更加精准。全面落实范围精 准、对象精准、任务精准、目标精准、措施精准和责任精 准的“六个精准”要求,打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教育文化 、医疗卫生、社保扶贫、生态扶贫等六大扶贫组合拳,帮 助贫困群众换脑、增智、造血、夯基、融资,实现了从粗 放扶贫向精准扶贫的转变。   亮点四:农村改革的推进蹄疾步稳。承包土地确权登 记完成80%; 5个县区均与成都农交所建立了合作关系 ,4个县区建成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新型经营主体示范标准 编制完成;芒果、枇杷、蔬菜、肉羊等特色农业保险试点 扩面;涉农资金整合打捆投入、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等多个 省级改革试点获得省上肯定。   “十二五”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全市经济社 会发展稳定提供了强力支撑,为我市“十三五”时期在全省高 水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既是各级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的结果,更是涉农战线广 大干部群众不辱使命、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 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二、认清形势,切实把握 “三农”工作新重点   当前,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和发展动力正在发生重 大变化,既面临诸多挑战,也蕴藏不少机遇。   从面临的挑战看:一是特色产业的传统优势遭受冲击 。近年来,我市蔬菜水果总量持续增加,但由于品种结构 较为单一、质量等级提升不快等原因,供给与需求错配的 压力开始显现。与此同时,在各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大 背景下,我市的早春蔬菜和晚熟水果正逐步失去错季上市 优势。二是农业转型发展任务艰巨。二半山区、高寒山区 农业生产经营分散化、细碎化现象突出,新型职业农民短 缺,社会力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科技研发和实用技术 推广的积极性不高、能力不强。三是新村建设资金压力加 大。目前,新村建设转向边远民族地区,任务重、成本高 ,但省上专项投入却逐年大幅减少,市、县(区)财政因 减收而捉襟见肘,实现新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的压力极大 。   从面临的机遇看:一是宏观政策长期利好。国家和省 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农惠农力度加大 ,将会安排更多涉农项目和专项资金支持。二是涉农改革 开始进入红利释放期。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农村产权 管理体制等改革的深入推进,有助于农业集约化、规模化 发展。三是“互联网+”将革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互联网 +农业”能有效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缩短产品到餐桌的距离 ,帮助农业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滞销问题,减少农产品市场 交易风险和经济损失。四是热作农业前景广阔。在城乡居 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背景下,南亚热带特色农产品的市 场需求空间巨大,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也已将大力发展热作 农业作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的具体措施予以明 确。   总的来看,机遇大于挑战。但无论是把握机遇还是应 对挑战,都贵在主动。只有强化主动意识,主动适应形势 ,主动研究对策,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才能在应对挑战 中克难制胜、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关于主动性的问题 ,当务之急是要抓紧吃透中央1号文件精神。这个文件是中 央连续出台的第14个一号文件,是中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时刻发 布的一个关键性文件。文件以推进农业现代化,落实发展 新理念为主题,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进行了顶 层设计,是一个总纲领。我们常说要上接天线,中央1号文 件就是“三农”工作的最大天线、最好天线、含金量最高的天 线,从中央到省上到市里,基本都是围绕这个文件来做工 作,“三农”工作的方方面面内容都能在这里找到遵循。当前 ,关键是要带着问题导向学习、领会、吃透中央“三农”工作 的方针政策,我想要重点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一)关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问题。转变农业发展 方式,既是一项长期的课题,也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传统 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必然要求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发 展方式的深刻变革。在生产方式上要彻底改变粗放式生产 ,摒弃靠拼资源、拼投入的高投入、高产出、高消耗的生 产方式,走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两型农业路子,也就是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目前,不少基地喊着标准化的口 号,打着示范基地的牌子,走的却是无规范的路子。在生 产方式上,需要把工业标准化生产的理念和方法与农业标 准化生产嫁接,有标贯标、无标制标,做到生产技术、生 产环境、物质投入、产品加工、产品营销、产出产品追溯 管理各个方面,都要有标可依。在经营方式上,要在坚持 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深化改革,切实改变一家一户分 散经营的状况,大力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要靠龙头企 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来带动农民 ,使农村土地等要素向其集中;引导他们与农民建立稳定 的利益关系,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我们在这方 面有许多好的经验和模式,要认真总结,推广开来。此外 ,还要用“互联网+现代农业”,把物联网、电子商务、农村 物流等新业态嫁接到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中。在发展方式上 ,要真正做到创新发展,立足“四化同步”,用产业化经营推 进农业发展;做到协调发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化 布局,科学开发农业发展空间;做到绿色发展,坚定不移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打响生态牌和绿色有机牌;做到开放 发展,充分利用两大市场、两大资源,加大农业招商引资 力度,积极推进特色农业走出攀枝花、走出四川、走出国 门;做到共享发展,以农民增收得实惠为工作出发点和落 脚点,让农民分享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二)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农业供给侧 结构性矛盾是当前农业诸多问题的总根子。中央要求农业 也要“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对于攀枝花来讲,虽然我 们农产品总量不多,基本上不存在去库存的问题,但在农 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还是短板。安岳县“小柠檬”做成了大产 业,不仅种植规模全国第一,而且深加工也做得很好,一 家龙头企业年产值就达30亿元,还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柠檬 文化。反观我市,芒果产业始终是鲜果价值,本地餐饮店 里卖的都是外地芒果汁。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 当前,首先要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和农业结构,由生产导向 向消费导向转变,由生产领域向加工领域和营销领域延伸 。把产品的优质化和品牌的绿色有机化有效嫁接起来,提 供满足消费需求的有效供给,从根本上消除结构性障碍约 束。其次,要依靠科技进步,着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走集约经营的路子;发展精深加工,走转化增值的路子 ;发展农业新业态,走三产服务和流通增值的路子,真正 把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领域各环节成本都降下来,把产 业的链条联起来,把农业的综合效益提起来。其三,要突 破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突 破性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补齐农业短板。   (三)关于改进农业工作方法问题。适应现代农业的 深入推进和在全省高水平率先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