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王春林: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开拓进取全面做好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认真总结经验 不断开拓进取 全面做好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 ——在2011年全区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广西水利厅副厅长 王春林 (2011年3月31日) 同志们:   这次全区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 落实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我区2010年和 “十一五”防汛抗旱工作,研究部署2011年和“十二五”防汛抗 旱工作。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2010年防汛抗旱取得的成绩   2010年,我区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多发突发重发,出 现了历史罕见的秋冬春持续特大干旱灾害和多次严重的局 部洪涝灾害,水旱灾害总体上属旱灾偏重、水灾偏多。 2010年的旱情汛情灾情,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干旱灾害历史罕见   从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上旬,我区发生了1951年有 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秋冬春连旱。全区90%以上的县 (市、区)发生不同程度的干旱,其中桂西北及桂东南地 区干旱等级达到严重干旱以上,最为严重的河池、百色、 崇左等地达到了特大干旱等级;那坡、田林、南丹、天等 、大新等县出现县城供水水源严重不足。这次旱灾历时之 长、范围之广、程度之重、影响之深均为历史罕见,主要 体现在:一是持续时间长。自2009年8月旱象出现至2010年 5月上旬旱情基本解除,干旱持续时间长达8个月。二是受 灾范围广。最严重时全区109个县(市、区)中有105个出 现干旱,其中特旱24个、重旱26个、中旱36个、轻旱19个 ,受影响人口有4040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82%。三是干旱 程度深。全区各地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平均偏少了2~9成 ,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低值。全区大部分江河1、2月份最 小流量小于历年最小流量均值,其中桂西北部分中小河流 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的来水量为1958年来同期实测最小 值,部分山溪、泉水断流。3月下旬全区水库有效蓄水量比 常年同期偏少了25%以上,为1999年以来同期最少,有近 2 0 % 的中小水库干涸。四是灾害影响大。全区共有 1237.23万人受灾,1951.45万亩农作物受旱,灾害造成直接 经济损失达33.16亿元。最旱时有324.91万人、159.95万头大 牲畜发生饮水困难,其中有59.98万人需要送水才能解决基 本生活用水。   (二)洪涝灾害频发突发重发   2010年汛期我区先后发生了10次洪涝灾害,累计造成 101个县(市、区)987个乡镇1235.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 114人,失踪5人;农作物受灾598.24千公顷,成灾250.54千 公顷;损坏堤防1239处153.44公里,损坏水库101座,垮坝 1座;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总损失68.97亿元,其中水利设 施直接经济损失12.82亿元。总体上有六个明显特征:一是 旱涝急转、旱涝并存。在全区旱情尚未解除的情况下,4月 18日,桂林等市局部地区突发暴雨洪水灾害,出现旱涝急 转,旱涝并存的局面。二是频发突发、雨势超强。全年共 发生 1 0 次洪涝灾害,比多年年平均的 6 ~ 8 次偏多 25%~66%,其中6月份就发生了5次。来宾兴宾区迁江镇出 现了超过300年一遇的超强降雨,百色凌云县逻楼镇出现接 近300年一遇的超强降雨。三是多灾交集,破坏力强。由于 降雨量太集中、来势猛、强度大,一些地方发生严重内涝 ,并引发了山洪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了重大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6月1日,湘桂、焦柳、黔桂等铁路 一度中断,有35列旅客列车晚点。6月2日,梧州岑溪市、 玉林容县因地质灾害造成数十人伤亡;岑溪市的冲水库发 生垮坝;来宾市忻城县北更乡7686名群众和学生被围困。 6月14日,梧州苍梧县和贺州八步区因局地超强降雨引发山 洪、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造成21人死亡、6人失踪。四是山 洪地质灾害伤亡大。全区洪涝灾害因灾死亡114人和失踪 5人,基本上是由于山洪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 ,其中地质灾害造成死亡89人,占78%。五是局部中小河流 洪水迅猛。其中蒙江、洛清江支流石榴河出现了15年一遇 的较大洪水,盘阳河出现了约20年一遇的大洪水。六是紧 急转移人数多,转移安置难度大。在2010年的洪涝灾害防 御过程中,为了有效地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积极主 动避险,全区累计紧急转移安置群众71.59万人。其中来宾 市兴宾区吉利村因地陷地质灾害及其引发的吉利水库险情 ,半天时间内紧急转移了3800多人,转移群众在帐篷居住 了十多天,应急转移安置难度大。   面对历史罕见的特大旱情和频繁突发的洪涝灾情,在 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国家防总、水利部的大力支 持与指导下,在我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级防汛 抗旱部门的统一指挥下,各级各部门精诚团结、广大军民 奋勇抗灾,多措并举保安全促发展,防汛抗旱工作呈现出 各级党委政府重视程度前所未有、责任追究力度前所未有 、督查检查力度前所未有、舆论关注程度前所未有的新局 面,水库防汛值守条件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防汛抗旱指 挥的公信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防汛抗旱取得了全面胜 利。主要得益于四个方面:   第一,各级党委政府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奠定了坚强 的组织领导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区的特大旱灾高度 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先后多次对抗旱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批 示;温家宝总理亲临我区检查指导抗旱救灾工作,明确提 出了“来水时能存得住,干旱时能用得上”的要求。我区各级 党委政府和各地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 宝总理和党中央、国务院对抗旱救灾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 。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召开了3次党委常委会、1次政府 常务会专题研究部署防汛抗旱工作,郭声琨书记、马飚主 席等自治区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多次打电话到防汛值 班室了解情况,并亲临指挥中心和防汛一线指挥。为强化 防汛抗旱救灾工作的领导,自治区建立了领导包市负责制 ,由14位自治区领导责任包干全区14个市。各市、县也逐 级建立领导包干责任制,做到自治区包市、市包县、县包 乡镇、乡镇包村、村包屯,层层落实责任,做到不漏一村 、不漏一屯、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确保不出现一人因干 旱而没水喝,确保广大干部“雨前在群众中、雨中在责任点 上”。洪涝灾情发生时,各级领导亲临一线指挥抢险救灾 ,做到哪里最紧急就出现在哪里,各个重灾点都有自治区 和各市、县党政领导同志现场指挥,确保了防汛抗旱救灾 工作科学有序开展,为夺取防汛抗旱救灾全面胜利奠定了 坚强的组织领导保障。   第二,责任追究力度前所未有,有力有效促进防汛抗 旱措施落实到位。自治区党委、政府立足于“以防为主、防 重于抗、抗重于救”的主动防御工作方针,果断实施“五有一 问”决定,采取暗访为主、定期巡查等方式进行督查,确保 水库有值守处所、有值守人员、有值守通讯设备、有值守 经费、有工作预案、严格实行问责制,确保水库安全度汛 。坚持以铁的纪律和措施保证各项措施落实,一旦发现对 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严肃追究领导责任;对失职 、渎职,甚至弄虚作假的相关责任人,严格进行问责。针 对督查中发现的部分水库无人值守情况,迅速启动问责程 序,全区共处理了包括县委书记、县长在内的65名相关责 任人,并在全区进行通报批评,有力促进了防汛措施的落 实。   第三,督查检查力度前所未有,全面扎实推进防灾减 灾机制建设。为严肃纪律,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工 作到位,我区制定了“大雨下到哪里、督查工作就跟踪到哪 里”的防灾减灾机制,自治区防汛指挥部随时随地抽查各级 防汛责任人履职情况。自治区监察厅牵头组织了8个自治区 水库安全度汛联合督查组,深入各地暗访督查。自治区水 利厅组织42个水库安全度汛督查组深入全区14个市的72个 县(市、区)对水库值班情况进行严格检查,采取以暗访 为主、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抽查、随时电话抽查等方式,定 人、定责、定点督查,切实强化了防汛安全监督管理,确 保落实防汛工作机制扎实有力。   第四,水库值守的改善前所未有,基本实现了水库值 班的精确化监管。加强水库特别是小型水库的防汛巡查值 守是确保水库安全度汛的重要手段。为切实加强水库防汛 值守工作,自治区党委、政府明确要求务必落实“五有一问 ”,即所有水库必须“有值守人员、有值守处所、有通讯设备 、有值守经费、有工作预案,要严格实行问责制”。通过强 化责任,强力推进,全区共落实资金1.2亿元,对3293座无 值班房和3527座无固定值班电话的水库开展防汛值守基础 设施建设,水库防汛值班电话实行GPS定位监管,水库防汛 值守基本实现了精确化监管,全区水库值守条件得到了前 所未有的改善,有效解决了水库防汛值守这个薄弱环节和 突出问题。   在去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中,全区各级防汛抗旱部门的 同志始终坚守在防汛抗旱工作一线,不畏艰险、连续奋战 ,尽职尽责、无私奉献,为夺取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 ,付出了巨大努力,流下了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自治 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代表自治区水利厅党组向在座的各位 ,并通过大家向全区防汛抗旱战线上的全体干部职工表示 诚挚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二、认真总结“十一五”防汛抗旱工作   “十一五”时期,我区气候异常,水旱灾害多发频发重发 ,灾情之重历史罕见,抢险救灾难度前所未有。五年来 ,我区共经历了52次水旱灾害,特别是2008年历史罕见的 雨雪冰冻灾害、超强台风“黑格比”和2009年秋至2010年春的 百年不遇特大干旱,都给防汛抗旱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严 峻挑战。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 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先后成功抵御了超强台风“黑格比”等 45次灾害性暴雨洪水和热带气旋的袭击,成功抗御了历史 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成功抗御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 ,取得了防汛抗旱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五年来,全区水 利工程减免农田受灾面积82.02万公顷,减免受灾人口 2082.8万人次,减免直接经济损失101.1亿元,分别是“十五 ”时期的1倍、2倍和3倍。年均受灾人口、年均因灾死亡人数 、年均直接经济损失较“十五”时期分别减少6%、20.8%和 16.6%,水利抗灾减灾取得显著成效。五年来,我们同频繁 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进行了不懈斗争,经受了重大考验 ,取得了重大胜利,创造了成功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第一,以人为本、科学防控的防汛抗旱指导思想更加 明确。过去的五年,我们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 极践行并不断丰富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坚持防汛抗 旱“两个转变”的实践与探索,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饮水 安全放在防汛抗旱的首位,把以人为本、科学防控的指导 思想贯穿于防汛抗旱减灾全过程。在防汛抗洪中,依法科 学调控洪水,提前转移危险地区群众,及时解救被洪水围 困人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在抗旱减灾中,开源与 节流并重,蓄、引、提、调、节等措施并举,既保障生活 、生产用水安全,又满足生态用水需求。实践证明,以人 为本、生命至上是防汛抗旱的根本要求,遵循规律、科学 防控是夺取防汛抗旱斗争胜利的根本途径。   第二,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防汛抗旱原则更加落实 。过去的五年,我们在实践中确立了以防为主、防重于抢 的方针和预防与处置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每 年汛前,各级都要公告辖区内重要防洪工程防汛行政负责 人,逐级开展汛前检查,强化领导、预案、队伍、物资、 责任到位,为防汛奠定了坚实基础。每次强降雨、台风登 陆前,均进行针对性的安排部署,超前谋划,工作前移 ,牢牢把握了防灾抗灾减灾的主动权。抗旱方面,“十一五 ”期间,各地因地制宜采取建临时抽提水设施、打水井、建 水柜、筑塘坝、截潜流、掏山泉等有效措施,加快建设了 一批应急抗旱水源工程。特别是在抗击2009年秋至2010年 春特大干旱工作中,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开 展涉及广西大石山区30个县120万人的广西大石山区人畜饮 水工程建设大会战,标本兼治抗旱,变大旱为大治,加快 大石山区实现“有水存得住,旱时用得上”,保障了人民群众 基本生活生产用水。   第三,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防汛抗旱应急能力逐步 提高。过去的五年,我区防汛抗旱应急体系不断完善,防 汛抗旱指挥机构进一步健全,确保了防灾抗灾工作的顺利 开展。建立完善了自治区和市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体系 ,形成了从组织指挥、灾害预防预警、调度决策、抢险救 灾、信息报送、信息发布、应急保障、善后处置等一整套 应急响应机制,确保了突发事件的及时妥善处置,极大地 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防汛抗旱应急处置能力。   第四,统一指挥、协调有序的防汛抗旱组织体系日臻 完善。过去的五年,全区各地和有关部门按照自治区防汛 抗旱指挥部统一部署,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 ,密切配合,形成了防灾抗灾的强大合力,防汛抗旱抢险 救灾机制高效有序运转。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在 防灾、减灾、救灾的各个环节通力合作,主动协调,保障 了各项工作的有力有序有效进行。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 发挥主力军作用,承担了急难险重的任务,有力地支援了 地方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工作。   第五,人员队伍、资金物资等防汛抗旱保障工作及时 有力。过去的五年,全区各级防汛抗旱机构加强了队伍和 物资保障建设,进一步完善体制、理顺机制、强化法制 ,防汛抗旱社会化保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目前,全区范 围内组建了5支自治区级、11支市级防汛机动抢险队,78个 县级、429个乡镇级抗旱服务队,自治区级物资储备价值达 1.097亿元,基本形成了专群结合、军民联防的新格局,大 大提高了抗洪抢险和抗旱救灾机动能力和物资保障水平。   “十一五”期间,虽然我区防汛抗旱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但防汛抗旱水平与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比,仍存在一些 薄弱环节。   一是防洪工程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仍不相适应 。目前我区综合防洪除涝减灾体系尚不完善,防洪保障能 力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仍不相适应。一方面,西江 大藤峡、郁江老口、柳江洋溪等控制性水利枢纽未开工建 设,缺乏调控流域洪水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城市自身 防洪能力不足,南宁、柳州、梧州、桂林、贵港等5个重要 防洪城市堤防工程还不完善,特别是桂林、贵港及规划修 编后的南宁等三市堤防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崇左、贺州 、桂平等31个重点防洪市县大部分防洪能力较差,需要加 大堤防建设力度。海堤建设严重滞后,现状大部分海堤为 堤身单薄的低标准土堤,达标率仅为10.5%,抗御风暴潮的 能力十分薄弱。   二是病险水库数量大隐患多与防洪保安全的要求仍不 相适应。“十一五”期间,我区共有199座水库出险,其中水 库出现重大险情1座,跨坝3座。目前全区存在安全隐患的 水库还有1177座,占水库总数的27%,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