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陕西省榆林市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怀珠同志:在2018年全市农业工作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把握新形势 开拓新局面 ——陕西省榆林市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怀珠同志在 2018年全市农业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我们今天下午召开全市农业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学 习贯彻今天上午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和扶贫攻坚工作会议 精神,总结2017年农业工作,安排部署2018年重点任务。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适应新常态,2017年农业工作有亮点有突破 2017年,全市农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农业 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追赶超越安排部署,坚持“创新、 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按照“稳粮、扩果、兴药、 优菜”的发展思路,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 农业转型升级,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和省农业厅下达 的各项任务指标。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一是粮食生产创 历史最高水平。一年来,我们积极推进农机农艺结合、良 种良法配套,大力开展马铃薯、玉米、小杂粮高产集成技 术推广,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732万亩,总产达到165.9万 吨,突破了2010年总产165.1万吨的纪录,创历史最高水平 。二是山地苹果产业强劲发展。新栽山地苹果10万亩,全 市山地苹果总面积达到75万亩,总产量40.2万吨。全市水果 总面积达到115万亩,总产量80万吨。三是中药材产业蓬勃 发展。中药材产业是我市新兴起来的特色产业,发展势头 很好,2017年我市建成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4500亩,全 市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以上,已经成为优化结构、农民增 收的一个重要支撑。四是大漠蔬菜产业得到提升。新建日 光温室2510亩,塑料大棚4390亩,设施总面积达到13万亩 ,已被列入陕西省三大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建设外向 型瓜菜基地30万亩以上。全市蔬菜总面积达到48万亩,总 产89万吨。 (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加强,发展短板逐渐补 齐。2017年,我们评选出年度“十大农业产业化明星企业”和 “十佳休闲农家”,新认定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94个、示范社 119个,现代农业园区13个、申报创建省级园区1个,建成全 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培 育新型职业农民2050人,认定职业农民1743人。全市目前 市级及以上龙头企业总数318家、家庭农场1725个、农民专 业合作社10387个,建成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571个。新型 经营主体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中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 凸显。 (三)农业发展质量得到提升,农产品品牌优势初步 显现。建设了12个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和6个市级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基地,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 系统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管理,纳入企业分别达152家 和186家,全年出具合格证达112万枚。新申报无公害农产 品产地48个、产品113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农产品1个。 开展了首届榆林优质农产品包装设计大赛,启用了榆林优 质农产品标识,榆林马铃薯、榆林山地苹果、横山羊肉、 米脂小米等31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有9个 市县区通过了无公害产地整县环评。全市有2个县(定边、 靖边)、3个乡镇和12个企业分别被省农业厅认定为省级农 产品电商示范县、示范乡镇和示范企业。一年来,先后组 织100多家农业企业、合作社参加了“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 品交易会”、“榆林优质农产品北京推介会”等大型活动,共 签订合作项目17个,总金额2.9亿元,榆林优质农产品初步 实现“北上东进”,成功打入北京、上海及环渤海和长三角地 区,为我市农产品销售和农民脱贫增收开辟了新的渠道。 (四)科技支撑能力得到提升,试验示范推广效果明 显。依托“四站两中心”和市校共建的3个试验站,安排各类 试验研究56项,全年累计取得国家实用性新型专利2项,申 报国家实用型专利4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制定马铃薯、 谷子、山药等农作物技术规程6项。首次从新疆引进“一膜两 管八行”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建立试验示范田100亩。在 定边县堆子梁镇庙湾村示范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 1000亩,首次组织开展了后期机械化籽粒收获示范。在定 边、靖边、榆阳、神木4县(区、市)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 技术31.2万亩。同时,开展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培训2008人次 ,其中省级574人次、市级714人次、县级720人次。 (五)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发展活力得到激发。确定 榆阳、靖边、子洲三县(区)为整县开展清产核资试点县 ,实施“三变”改革“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全年实施改 革的村庄达470个,其中省市县三级“三变”改革试点村226个 ,完成清产核资367个,成员界定228个,发证挂牌219个。 确定榆阳、定边为省级“三权分置”试点县,指导榆阳、神木 等4县(区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完成了土地确权登 记颁证收尾工作,全市173个乡镇办事处,21353个村民小 组,已完成登记63.54万户、发放证书59.44万户、测绘耕地 1624.08万亩,分别占应开展登记农户数和国土二调耕地面 积的98.30%、93.26%和104.45%。 (六)产业扶贫取得成效,脱贫攻坚助力增强。建立 了科技扶贫110指挥体系,抽调市县两级农技人员1694名农 技人员组成技术服务团队,帮扶到户3.47万户(次),为贫 困户提供精准技术服务。动员2334个新型经营主体与151个 贫困村签订了农产品购销协议,协议金额达到8500万元 ,带动贫困户2.1万户5.5万人。整合各级产业扶贫资金 5.77亿元,惠及7.4万户20.7万人。产业脱贫工作受到了市委 的表彰奖励,走在全省前列。 这些成绩的获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 我们认真落实中省市各项政策的结果,也是全市农业系统 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大 家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质量 不高仍然是榆林农业发展的最大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是 农产品种类虽丰而功能单一。我市农产品品种齐全、种类 繁多,但同质化严重,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原材料供应阶 段,高品质食品需求和休闲观光等农业新业态还没有发展 起来,满足不了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农业功能比较单一 。二是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虽多而实力较弱。经过多年来的 发展培育,我市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数量不少,居于全省前列 ,但在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和带动能力等方面还很弱。三 是农产品品牌杂而不亮。我市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品 一标认证产品和企业自创品牌数量众多,但没有一个省级 以上知名品牌,具有市场引领能力的大品牌基本没有。四 是农业产业大而不强。我市是传统农业大市,在粮食播种 面积和粮食总产等方面,块量虽然比较大,但农业产业结 构还不合理、农产品的加工率比较低、农业产业链条短 ,农产品竞争力不强。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突 出问题,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 二、紧跟新时代,充分认识当前农业工作的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 体系的重要战略来部署,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保障 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来安排,把推进 绿色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首要 任务来要求,把“优先”发展农业的重中之重的思想提升到一 个崭新的高度,农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市 委市政府《关于打好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出台之后,让人倍感振奋。 但是,我们在看到农业面临有利条件的同时,也要清 醒地认识到我们肩负的任务与使命。在2018年省委省政府 对榆林市委市政府的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中,给农业部门确 定的目标任务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7.2%”。 市委、市政府下达市农业局的目标任务指标有10项,包括 “农业生产能力、加工水平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综 合改革、品牌推广”等5项重点难点工作,另有职能工作2项 、创新工作3项。市委市政府下达各县市区的任务指标中涉 及农业的有3项,分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农村‘三变 ’改革示范村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还有市委办政府办下达 各县市区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分为北六县、南六县两 组进行考核,在考核分值上虽有差异,但主要项目相同 ,涉及“培育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深入 推进三变改革和加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4项。认真研读省、 市的各项考核指标,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到,进入新时代 ,面对新形势,各级党委政府对我们农业工作都提出了新 要求。 (一)质量兴农被提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品牌强农 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坚持质量第一 ,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路子,提高农业绿 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在省、市各级的考 核指标中,都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这就要求我们,一是要推进农业标准化,把优质农产品“产 出来”。要在稳粮的基础上,重点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 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狠抓质量提升 ,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加快绿色有机产品认证,生 产出安全优质的农产品。二是要加强执法监管,把安全农 产品“管出来”。要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业综合 执法,围绕薄弱环节、重点领域,加大力度,加强措施 ,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加快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 安全追溯体系,把安全农产品“管出来”。三是要实施品牌提 升行动,把农产品品牌“树起来”。要加大投入,培育农产品 品牌,特别是要加大区域公共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将品 牌建设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绿色食品等产品认证紧密结 合起来,加强品牌质量监管,建立“榆林市优质特色农产品 名录”,确保品牌产品的质量和引领力。 (二)发展特色产业成为农业工作的重点,大力培育 农业新动能是工作创新的重要内容。要坚持放宽眼界,着 眼新主体、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推进工作创新。一 是要加快农业新业态的培育工作。推进沿黄公路农业观光 带建设,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示范村和主题公园,建 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 特色小镇,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 ,拓展农业新功能,培育农业新业态。二是要加快推进农 村流通现代化。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营销,建设 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和销售公共服务体系,鼓 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 模式。三是要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重点打造农村一二 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构建发展体系,加快创建省、市 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区,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 善利益链,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三)新型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载体,加强培 育工作成为补齐发展短板的关键所在。用市场的导向发展 现代农业,根本是靠新型经营主体引领,重点是培育、带 动“两手抓”。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在财政支农项目上优先支 持,在融资、品牌塑造等环节上研究对策,提升新型经营 主体的发展实力。二是加强带动示范。要鼓励以土地、资 产、订单为纽带,建立小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 机制,带动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四)绿色发展理念日益重要,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不可忽视。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 追求的重要体现。一是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 原则,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实现化 肥、农药施用“零增长”。二是要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 ,推动循环农业发展。三是要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 ,千方百计确保食品安全,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进一步 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产业扶贫是促进扶贫攻坚的根本举措,需要常 抓不懈。实践证明,实现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产 业兴旺是根本。实施产业扶贫,促进精准脱贫,仍是农业 部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不能有丝毫懈 怠。如何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 ,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增强贫困农户发展能力 ,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要加大产业扶贫 成功模式的推广力度,通过不断巩固成绩,扩大工作成果 ,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 三、适应新形势,抓重点补短板破难题开拓新局面 2018年的农业工作,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 精神和中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中央“一号文件”为 指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主动适应新时代,瞄 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三增目标”,坚持质量兴 农、绿色兴农原则,以产业扶贫为统领,以农业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生产体系 、现代经营体系等“三大体系”,全面推进榆林现代农业转型 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从而实现粮食总产145万 吨以上,新增果品基地1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保持在45万 亩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4.5%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 合格率达到97.2%,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达到0.55:1的奋斗 目标。重点实施七大行动: (一)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实施特色产业培育行动。 一是抓好粮食产能建设。坚持“稳粮、优菜、扩果、兴药”原 则,按照“一减一稳一增”的思路,继续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