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欧阳坚:在“提振甘肃人的文化自信”系列丛书项目启动座谈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提振甘肃人的文化自信”系列丛书项 目 启动座谈会上的讲话 欧 阳 坚 (2018年4月28日 根据讲话录音整理)   我代表省政协对参加今天丛书开题论证座谈会的各位 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刚才,9位专家学者针对这套丛书该不该编、怎么编 ,提了非常专业、非常中肯的意见建议,指出的一些不足 和问题,切中了要害、抓到了关键,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和启发。通过大家的讨论,取得了一些共识和成果。第一 个共识,是大家都认为这个丛书值得编,无论当前还是以 后,它都有很强的意义和价值;第二个共识,是大家对怎 么编好这个丛书发表了真知灼见,就如何把这套丛书与以 往的文化类书目区别开来,最大限度体现它的通俗性、普 及性、生动性,使它真正能够推广和普及,包括在网络、 报刊、影视、动画等方面拓展和传播,并扩大丛书的影响 力等,提了很多可行、有益的建议,增强了我们编好丛书 的信心。   借这个机会,我就自己的一些考虑和初衷与各位专家 学者作简单沟通。   一、开展这一研究的初衷和目的   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讲得比较多的一项内容 ,就是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繁荣。过去讲“三个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把它加成了“四个自信”,并一再强调文化 自信是其它三个自信的根基,是要害、是关键。没有文化 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失去了基础。同 时,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专门讲到,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 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 个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就立不起来。中国要富强、要 振兴、要实现中国梦,在物质财富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 ,最重要的支撑和力量就是文化。   文化是什么?大家感到又玄妙又普通。其实我们人人 都是文化的践行者、感受者、传播者。按照我的琢磨和体 会,文化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是历史的、集体的记忆,是 一个民族的标识,我们之所以是中华民族,而不是另一个 民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文化,以语言为核心形成的一整 套文化,成为一个民族的标识。另外,文化是不同群体之 间的心灵纽带,我们形成一个民族,过去更多的是依靠部 落、家族,现在则是依靠文化认同,我们中国原来有很多 不同的民族,最后成为中华民族,就是因为我们在心灵上 是相通、认同的,如果没有文化,这个魂就没了,这个纽 带就没了。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最重要、最深沉的精神力量 ,在一定程度上它比物质的力量还坚不可摧,影响力更强 、时间更久远,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中华民族之所以五千 年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根本原因就是中华文化,让我 们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思想体系、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 文化支撑了中国、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任何战火打不垮、 摧不毁,所以中华文化是最灿烂、最辉煌的,也是中华民 族最引以自豪的关键所在。反过来讲,如果一个民族、一 个群体的文化在蜕化,它的文化特质、它的文化优秀基因 在散失,那么这个民族和群体就丢了魂、失了根,成了一 团散沙,没有了心灵的寄托,没有了精神的支撑,因此 ,这样的民族和群体就不会振兴和发展。   就甘肃而言,我们曾经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是中 华文明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都没有任何异议。我们 随便一讲就是七千年、八千年,可以从伏羲女娲说起,可 以从周先祖、秦人说起,都是从甘肃发祥走出去的,打了 一片天下,甚至统一了中国等等。即便是到了现当代,在 改革开放前,甘肃除了粮食不能自给外,在经济方面,特 别是在工业、社会进步、城乡居民收入方面,人均产值、 人均GDP、人均城乡收入等数字指标,在全国都排在中上等 ,在西部地区排在前三名,这说明甘肃不是一直那么穷 ,也不是一直在垫底。甘肃的衰落是从九十年代以后开始 的,我们没有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机会,原因是观念出了 问题,价值取向出了问题,行为方式出了问题。但即便这 样,甘肃仍然在文化上做了两件非常轰动、让世人仰慕的 事,一是出版了《读者》,二是创作编排了《丝路花雨》 ,这两件事在文化上是轰动性、革命性的影响,这说明甘 肃的经济在逐步落后,但在文化上异军突起,作了全国最 靓、最有影响力的事情。作为甘肃人,我们值得自豪、也 值得骄傲。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甘肃人也形成了自己 特有的文化气质,比如,甘肃人深沉稳重、忠厚朴实,再 加上吃苦耐劳、不畏艰险,这是了不起的品质,它在中华 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中正在丢失,但在甘肃还保留着,这 是我们的文化重树、再振兴的基础。否则,急功近利,不 讲诚信、没有孝道、不择手段、金钱至上,这些都是垃圾 、是糟粕。但是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文化大肆泛滥,污染 了我们的红色革命基因、优良的传统基因。   我通过阅读各种甘肃的文化历史书籍,包括唐代的诗 歌,深切感受到,甘肃人有爱国爱家的高尚情操,这种优 秀的基因和联系纽带,在甘肃人身上特别融合,不仅在家 庭之间,在家族之间都是很深厚的,现在很多发达地方、 沿海地区已经很淡很淡。为什么我们能爱国,首先是我们 爱家,爱家的人才可能爱国,家都不爱的人,一般来讲 ,绝对不会是个爱国者。   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比如戈壁沙漠的苍凉、 辽阔和雄壮,塑造了甘肃人特有的英雄主义精神,敢于为 国家牺牲,敢于为亲人舍命,敢于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候 挺身而出,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情怀!这也是从历史上到现 在,甘肃忠臣很多、名家很多的原因之一。一直到现在 ,甘肃有很多的将军,这跟它的英雄情怀是分不开的,英 雄情怀是怎么造就的,我认为跟气候环境有很大关系。现 在这样的英雄越来越少了,关键的时候,都为自己着想 ,国家危亡的时候,没有几个人能挺身而出。这种气候环 境塑造了人的另外一种境界、另外一种情操、另外一种意 志,这个比小桥流水对人的人格塑造要有价值、有意义的 多。甘肃在历史上曾经长期是边关要塞,是中国西北的大 门。谁来守着西北?是甘肃人和陕西人在守着这个大门 ,没有他们守着,北边的祸乱将不断,中国还会繁荣吗 ?还会强大吗?正是因为我们甘肃人守住了这片国土的安 宁和完整,这后面的原因是什么?正是英雄情怀。   然而,由于自然、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 的原因,近现代以来,甘肃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放缓,与其 他省份的差距逐渐拉大,直到去年跌入谷底,这对所有甘 肃人来讲,都是很遗憾、很揪心的,都是不愿意看到的。 在这样的特殊情况下,各种消极因素在不断滋长、叠加 ,生成了一些特有的现象,比如,自暴自弃的有之,自我 矮化、自我诋毁的有之,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有之,等 等。一段时期,“唱衰”甘肃、甘肃该穷这一类的舆论甚嚣尘 上,特别是今年以来,更是铺天盖地,一轮接着一轮来。 更让人揪心和难过的是,相当多的甘肃人,竟然听之任之 、毫无所谓,既不发声,也不反驳。一切有良知的人,热 爱自己家乡的人,肯定是痛心疾首。所以就有人发问,甘 肃到底怎么了?这是个惊天的大问号,这是所有甘肃的有 识之士,有文化、有良知的人应该面对和回答的问题,坚 决不能逃避。   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最有杀伤力的原因应该是我们 甘肃人自己没自信、没底气,还自己站出来骂自己。这就 导致我们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我们的干部作风、工 程质量等等,处处受人诟病。甘肃怎么了?首先应该是甘 肃的文化怎么了?甘肃人是文化的载体、代表,冷静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