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林云举: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争做林业改革发展的排头兵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 争做林业改革发展的排头兵 ——在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林云举 (2017年9月18日) 同志们: 这次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电视电话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塞罕坝精神的重要指示 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活动,激发热情、鼓 舞干劲,争做林业改革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把 绿水青山护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加快实现“五年 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宏伟目标。 刚才,我们观看了塞罕坝建设发展的宣传片,台州大 陈岛垦荒队员、大盘山自然保护区、安吉县林业局、龙泉 市林科所、苍南林场等5个先进典型作了生动而精彩的发言 。这些先进典型,是我省林业战线攻坚克难、艰苦创业的 杰出代表,闪烁着和塞罕坝精神一样的耀眼光辉,体现了 浙江林业人对林业的无限深情和崇高品格。听了他们的先 进事迹和感人故事,对我们来说,是学习上的一次深化、 精神上的一次洗礼、思想上的一次升华。塞罕坝精神产生 于林业,来源于实践,是林业的骄傲,是中央对林业工作 者的最好褒奖。作为林业工作者,我们既要感到无比光荣 和自豪,又要以塞罕坝精神为动力,切实担负起林业改革 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下面,根据 厅党组的意见,我讲三个问题: 一、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指示,深刻把握塞罕 坝精神的内核实质 最近一段时间,塞罕坝精神在全国各地广泛宣传,得 到了中央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反 响和普遍认同。习近平总书记8月14日专门对塞罕坝林场建 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 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 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 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 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 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 动范例。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 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 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 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 、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 精神,饱含了对林业人的充分肯定和亲切关怀,彰显了对 林业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为我们学习弘扬塞罕坝 精神、做好林业工作指明了方向。8月30日,中宣部、国家 发改委、国家林业局和河北省委联合举办了塞罕坝林场先 进事迹报告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 云山会见了塞罕坝林场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对学习宣传 塞罕坝林场先进事迹提出了明确要求。8月23日,国家林业 局作出开展向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学习活动的决定,号 召在全国林业系统广泛学习塞罕坝精神。全省林业系统干 部职工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塞 罕坝林场为榜样,深入学习塞罕坝精神,以更加振奋的精 神和昂扬的斗志投身林业改革发展。 伟大的事业孕育着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了伟 大的事业。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 ,深刻领会塞罕坝精神的内核实质,以忠诚使命为核心、 以绿色发展为追求、以艰苦奋斗为底色,持之以恒、久久 为功,推进林业改革发展,让百姓切实感受到实实在在的 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一)塞罕坝精神,体现了林业人对党绝对忠诚的政 治品格。塞罕坝林场建场的主要任务是改变当地自然面貌 ,保持水土,为改变京津地带风沙危害创造条件,研究积 累高寒地区造林和育林的经验,总结推广大型国营机械化 林场经营管理的经验。55年来,塞罕坝人始终牢记党和人 民的重托,坚决履行“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神圣 使命,奋斗不息、接力不止,“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 献子孙”,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丰 功伟绩,生动展示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和崇高品 格。塞罕坝林场几代党员干部和职工始终忠于党和人民赋 予的光荣使命,他们用心血、汗水甚至生命践行着对党的 绝对忠诚,用生动实践深刻诠释了对党绝对忠诚的内涵。 塞罕坝精神的核心就是对党绝对忠诚。我们身边也有许多 这样的事例,如当年的大陈岛垦荒,几百名热血青年响应 党的号召,义无反顾奔赴大陈岛,誓让荒岛变绿洲。磐安 大盘山保护区金云其、王其友两位护林员的先进事迹,他 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感人至深。 (二)塞罕坝精神,体现了林业人久久为功的执着信 念。自建场以来,塞罕坝林业人扎根荒原,先治坡、后置 窝,先生产、后生活,吃黑莜面、喝冰雪水,住马架子、 睡地窨子,顶风冒雪、垦荒植树,战胜了百年不遇的自然 灾害,用智慧和汗水为无边荒原带来了勃勃生机。进入 21世纪,塞罕坝人开始二次创业,始终把提高森林质量作 为中心工作,多年来累计抚育森林260余万亩,对人工林采 取全周期、全领域、全方位的培育经营,先后开展了华北 落叶松人工林集约经营系统、冀北云杉人工林高效经营技 术和樟子松经营技术等研究,探索出了大密度初植、多次 中间抚育利用和近自然经营相结合的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模 式,用只占河北省国有林13%的林地面积、培育出了占河北 国有林35%的森林蓄积,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是全国人工林 平均水平的2.76倍、全国森林平均水平的1.58倍。塞罕坝从 茫茫荒原到绿色海洋,半个多世纪的生态变迁,是一曲忠 于使命、无私奉献的壮歌,也是一部持之以恒、不懈奋斗 的传奇,塞罕坝精神,就是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和一张蓝 图绘到底的执着。我们的苍南林场也是如此,60年坚守 ,几代人奋斗,硬是把一个无房、无路、无电的“三无”林场 ,建设成年综合收入5000多万元的现代国有林场。 (三)塞罕坝精神,体现了林业人攻坚克难的顽强意 志。塞罕坝林场在物质和技术几乎一片空白的条件下,将 科学技术同塞罕坝实际相结合,刻苦钻研、大胆创新,面 对困难挫折不气馁、不懈怠,只为成事想办法、不为困难 找理由,先后开创了国内使用机械成功栽植针叶树的先河 ,攻克了高寒地区引种、育苗、造林等一项项技术难关 ,造林成活率达到95%以上,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部 级奖励,5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填补了世界 同类研究空白,创造了科技创新促进林场可持续发展的成 功模式。在塞罕坝人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不畏艰难、敢于 担当的优秀品质和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革命干劲。塞罕 坝林场的成功,是在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中取得的。面对 高寒、高海拔的恶劣自然条件,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不仅 克服了吃、住、行、医等生活难题,而且攻克了一项项技 术难关,开创了国内使用机械栽植针叶树的先河,创造了 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鲜活经验。塞罕坝精神,就是困难 面前不低头、矛盾面前不退缩的勇气和敢于啃硬骨头、敢 于打攻坚战的担当。我们的龙泉林科所何尝不是如此,为 了保障全省的造林用苗,经过无数次的试验、选育,攻克 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培育出居国内领先水平的杉木中 的“杂交水稻”,成为全国县一级的标杆林科院所。 (四)塞罕坝精神,体现了林业人致力绿色发展的不 懈追求。塞罕坝人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 ,用实际行动谱写了绿色发展的华美乐章。与建场初期相 比,塞罕坝及周边区域小气候有效改善,无霜期由52天增 加到64天,降水量由410mm增加到460mm,6级以上大风天 数由83天减少到53天,经评估,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森林资 产总价值为200亿元,每年可提供超过120亿元的生态服务 价值。森林旅游、绿化苗木等绿色产业已成为林场收入的 主要来源,累计上缴利税近亿元,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乡村游、农家乐、养殖业、山 野特产、手工艺品、交通运输等外围产业的发展,每年可 实现社会总收入6亿多元。经过一代代塞罕坝人的不懈努力 ,将不毛之地变成绿色海洋,让塞罕坝成为“河的源头、云 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天堂”,为实现可持续 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塞罕坝精神,就是生态优先、绿色发 展的生动体现。今天交流的安吉县竹产业就是我省绿色发 展的典型代表。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发源地,安 吉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竹林资源的多功能 性,在护美绿水青山的同时,做大金山银山,让竹产业惠 及千家万户,乡村更美了,老百姓更富了,真正实现了“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二、大力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扎实推进林业改革发 展和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