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黎平:贵州省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情况汇报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贵州省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 情况汇报 黎 平 尊敬的龙书记、尊敬的唐主任,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各 位代表、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根据要求,现将我省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 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省林业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情况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平原过渡的斜坡地带 ,国土总面积176167平方公里,92%属山地,喀斯特地貌占 73%。山脉纵横、河流遍布,复杂的地形地貌和优越的水热 条件,为生物的演化和发展提供了有利因素,加之贵州自 三叠系以来就结束了海浸的历史,而第四纪冰期对一些沟 谷地带影响较小,使高等陆生种子植物有了相对稳定的发 育环境,使贵州发育历史较为古老的孑遗植物和特有动植 物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仅次于云南、四川和广西 ,居全国第四位,是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这样的 本底资源和条件为我省保护地建设奠定了良好条件。 贵州林业自然保护区建设走过了近60年的历程。 (一)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梵净山是 1 9 5 6年国家林业局建立第一批禁伐区 ,1978年正式组建的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之后,各市(州 )陆续开展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目前全省自然保护区 共12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个、省级6个),总面 积约1021960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5.80%。其中林业管理 的自然保护区有104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个、省级 5个、市(州)级17个、县级自然保护区74个),总面积 897666公顷,占全省保护区总面积的87.84%,占全省国土 面积的5.10%。 目前,梵净山、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加入世界 “人与生物圈”成员,梵净山同时也是全国第二个生物圈保护 区培训基地和生物圈保护区标准化试点基地,茂兰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 (二)探索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体系 先后出台了《贵州省实施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 护区管理办法细则》、《贵州省湿地保护条例》、《贵州 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办法》等规章,贵阳市出台了有关法 规规章,威宁县出台了《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草海保 护条例》,进一步加强了保护力度。 (三)主要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我省的自然保护区不仅保护了全省90%以上的自然生态 系统,而且还保护了全省85%以上的野生动植物物种,为许 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生存和繁衍场所。目前所知 ,全省共有维管束植物8491种,其中蕨类植物922种、裸子 植物70种、被子植物7499种。属于国家Ⅰ级保护野生植物 有银杏、银杉、珙桐、红豆杉等15种;Ⅱ级保护野生植物 有桫椤、连香树、马尾树、水青树等59种。全省共有野生 脊椎动物1080种。其中,哺乳纲141种,鸟纲509种,爬行 纲105种,两栖纲75种,鱼纲250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 野生动物90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18种,包括 黔金丝猴、黑叶猴、云豹、黑颈鹤等;国家Ⅱ级保护野生 动物的72种,包括鸳鸯、红腹锦鸡、白腹锦鸡、白冠长尾 雉、猕猴等。 唯一分布于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黔金丝猴 ,被誉为“世界独生子”,其数量由保护区建立之初的350多 只增加到现在的730多只,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和保护成果 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麻阳河保护区内的黑叶猴由150多只增 加到350多只(是我国最大的野生种群)。草海保护区是中 国特有高原鹤类——黑颈鹤的重要越冬地。 (四)保护区管护能力不断提升 梵净山、茂兰、雷公山等8个国家级和大沙河、百里杜 鹃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有专门管理机构,这些保护区通过引 进专业人才,加强保护区内资源本底调查、科研监测、野 生动植物救助、资源保护、社区共建和宣教科普等工作 ,管护能力不断提升。佛顶山保护区的智能监控系统在国 内处于领先地位,广东、广西、浙江等省的自然保护区管 理部门常派人到梵净山、雷公山、茂兰等保护区交流学习 。 二、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执法监管和制度建设 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自然保护区 管理工作成绩进行考核考评,形成争比进位机制。近年来 ,结合我省开展的“六个严禁”和国家林业局开展的“绿剑行 动”,加大对全省自然保护区监督执法力度,对个别地方违 法违规活动进行了清理整顿,严肃了自然保护区的法律地 位。 (二)加强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 由于贵州现有的自然保护区结构不合理,尽快建立一 批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十二五”期间 ,省林业厅组织了5个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贵州省人 民政府批准建立贵州独山都柳江源湿地、贵州纳雍珙桐和 贵州湄潭百面水3处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正在报批中。今 年又开展了3个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科学考察。我们计划通过 加大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科学考察工作,加快建设我省省级 自然保护区,完善保护体系。 (三)强化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 通过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天然林 保护、退耕还林、退耕还湿、生态补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