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揭秘中央顾问委员会的设立:1973年邓小平向毛泽东建议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揭秘中央顾问委员会的设立:1973年邓小平向 毛泽东建议 〔摘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 多次提出要建立干部退休制度,培养中青年干部,废除领导职务终 身制,以解决当时干部队伍严重老龄化的突出问题,实现国家的长 治久安。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也是一次革命。邓小平在废除领 导职务终身制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有计划、按步骤积极稳 妥推动实现党和国家领导层新老交替的制度化、法制化,他的战 略决策、历史功绩及其深远影响提供了制度改革的范例、思想 和方法。 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活动贯穿了邓小 平推动和实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面 临着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也面临着新的考验。 邓小平推动并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 大事业。他面对新形势下的新特点、新问题和新要求,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健全干部退休制度,培 养使用中青年干部,积极推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奠定了改革 开放30多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类领导干部新老交替的制度基 础,为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以及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作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贡献。 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形成有其深刻久远的历史原因,也有制度方 面的原因,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的缺陷所导致的原因 。但后果是不好的,甚至是严重的。邓小平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 的改革,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反对封建思想残余和建立干部 退休制度入手,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 施和办法,并且用十年的时间,废除了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起适 合当时干部队伍实际情况的干部离退休制度,为中央领导层的新 老交替以及实行各级领导干部任期制铺平了道路,对中国民主政 治的改革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作出了历史 性贡献。 一、7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立干部退休制度的设想,到80年代 初期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党和国 家领导制度改革、实现干部新老交替迈出坚实的步伐 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与干部队伍年轻化、实现新老交替 相辅相成,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党的中央 高层领导新老交替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初并不突出,当时的中央 领导人大多年富力强。经过七年的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 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开始酝酿施行 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的新老交替和平稳过渡的战略设想。在八 大前夕召开的北戴河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自己不再担任下一届国 家主席的想法,大家认为可行;他也谈到不当党的主席的设想,大 家也认为将来适当时机可行,只是暂时还不可行。1956年9月,毛 泽东在为八大做准备的七届七中全会上的讲话中谈了中央领导 层安排的设想:一个主席、四个副主席,还有一个总书记。他把这 称作“防风林”,并称周恩来、陈云、邓小平为“少壮派”。他提出 ,因为“身体、年龄、精力各个方面都不如别人了。我是准备了 的,就是到适当的时候就不当主席了,请求同志们委我一个名誉主 席”(《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11页。)。根 据毛泽东的意见,八大通过的党章增加了“中央委员会认为有必 要的时候,可以设立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一人”。毛泽东的“这一 设想,可以说是酝酿废除实际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准备实行党 和国家领导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 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第399页。)。中共第八届中央政 治局常委包括七大选出的书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 四人,新增加比较年轻的陈云、邓小平两人(陈云51岁、邓小平 52岁),在组织上为以后的新老交替作了准备。1957年4月30日,毛 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二次扩大会议上谈整风问题时又说 :“明年二届人大,一定辞去国家主席,减少一部分工作,以便集中精 力研究一些问题。”(《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3卷,中央文 献出版社,2013年,第142页。)毛泽东在会上还提到:“瑞士有七人 委员会,总统是轮流当的。我们几年轮一次总可以,采取逐步脱身 政策……要透点消息出去,否则老百姓不了解。”(转引自龚育之 :《党的最高领导层的新老交替》,《学习时报》2003年1月6日。 )毛泽东在这一年的秋季访问苏联时,还对赫鲁晓夫讲过刘少奇、 周恩来、邓小平等三人有条件担任国家主席的话。然而,随着国 际国内相继出现一系列复杂的政治因素及其新的变化,关于毛泽 东要辞掉国家主席的事情不再提及。 可以说,80年代之前我国的干部领导职务成为事实上的终身制 。1976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军队的领导人相 继去世,“文化大革命”结束时一大批老同志相继复出工作,成为拨 乱反正、推动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和领导者。1977年7月17日,中 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 此时,邓小平已经73岁、陈云72岁,而相继复出的老同志也大都到 了六七十岁的年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历史性的伟大 转折,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中国改革开 放事业起步。同时,邓小平也在积极思考事关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特别是当时迫切需要建立的领导干部退休制 度。因为干部队伍一方面严重老化,这是由于从50年代后期的反 右派斗争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已经持续了将近20年,原来的年轻 人此时早已进入中年,中年人成了老年人;另一方面,“文化大革 命”结束后,一大批老干部恢复了原来的或者相当于原来的职务 ,干部人数多了,年轻干部因为没有位子上不来。这种情况不能不 重视,也必须要解决。 1980年,身为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的 邓小平在一些重要场合中,强调实行领导干部退休制度的紧迫性 和必要性。在中央会议上,在接见外宾和接受记者采访时,在与党 和国家领导人的谈话中,邓小平多次阐述他对废除领导职务终身 制、建立退休制度的设想。3月12日,邓小平出席中共中央军委 常委扩大会议,提出军队要“消肿”的问题,并且说要建立军官服役 、退役制度;要有退休制度,不仅军队要有,地方也要有(《邓小 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85—287页。)。5月31日 ,邓小平在同胡乔木、邓力群的谈话中指出:“废除领导干部职务 终身制、领袖终身制的问题,我们这代人活着的时候,非解决不可 。”(《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 ,第642页。)从而表明了对废除终身制不可动摇的坚定信心和坚 强决心。6月20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讲述了他为什么要重提 退休问题的一些思考:“我们刚建国时也规定了退休年龄,但这些 规定只在工厂职工里实行了,而在机关领导层却没有实行,因为那 时各级领导都还年轻。现在都老了,所以我们又重新提出这个问 题。”(《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第648页。)8月18日,邓 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 改革》的重要讲话,系统提出了改革的方针、任务、目标和指导 原则,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基本指导思想。邓小平 谈到权力不宜过分集中,领导干部兼职、副职不宜过多,要着手解 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更带有 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对现行制度下存在的官僚主 义、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等弊端必须 进行改革,“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他说,要从长 远着想,解决好交接班等关系到党和国家建设以及前途命运的重 大问题,强调“让比较年轻的同志走上第一线,老同志当好他们的 参谋,支持他们的工作,这是保持党和政府正确领导的连续性、稳 定性的重大战略措施”,“对各级各类领导干部(包括选举产生、委 任和聘用的)职务的任期,以及离休、退休,要按照不同情况,作出 适当的、明确的规定。任何领导干部的任职都不能是无限期的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20、321、331—332页。)当时,邓 小平、陈云、叶剑英、李先念等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的年龄都超 过了70岁。为打破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僵局,邓小平把培养提 拔中青年干部与老干部离休退休一同作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 革的突破重点。 在没有先例可以援引、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参考的情况下,因为 制度上存在许多不完善不科学的地方,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 、实施干部离退休制度的阻力很大。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在 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 的方针必须坚持,但是,方法要细密,步骤要稳妥”,“要继续克服权 力过分集中的弊端。要有步骤地和稳妥地实行干部离休、退休 制度,废除实际上存在的干部领导职务的终身制”(《邓小平文选 》第2卷,第359、360页。)。邓小平适时提出实施离休、退休制 度,指出在废除职务终身制的工作中既要慎重、周到、稳妥,又要 十分坚决,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他还指出,废除终身 制与培养中青年干部这个战略问题要一起来考虑。当时党内也 有老同志提出关于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的建议,但还有一些同志 对自己刚刚复位、马上又要退休仍有想不通、不情愿的地方,不 少人还想继续工作一段时间。1981年7月9日,邓小平同杨尚昆等 人谈话时说:“五年内,老同志要逐步退到第二线,找一些年富力强 的同志接替。这个问题很迫切,因为事情总要有人来做。”12月 31日,邓小平在听取韦国清等人汇报全军政治工作之后指出:“从 全军来说,今后三年工作的中心是调整,把军队搞精干……这个问 题,涉及许多老同志,要慎重,要周到,更要坚决。精简整编,着重精 简军以上的人员、干部和机构。精简整编,要搞革命的办法,用改 良的办法,根本行不通。军队如此,地方也是这样。”(《邓小平年 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755、794页。 )邓小平要求对老干部的离休、退休问题,用革命的办法解决,同 时认为这不是对人的革命,而是对体制的革命。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 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主持起草决议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 ,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 ,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他指出,三中全会以后“从许多 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 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 。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 还要继续发展”(《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00页。)。废除领导职 务终身制就是毛泽东曾经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情之一。在邓小 平、陈云等一批党内老同志的积极推动下,1982年2月,中共中央 《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指出:“中央认为,把新老干 部适当交替的问题提到全党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有秩序有步骤 地加以妥善解决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了。”为了使社会主义 建设事业后继有人,建立老干部离休退休和退居二线的制度是必 要的,“老干部离休退休和退居二线的制度,是保障党和国家政治 生活正常进行和健全发展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制度,必须立即着手 有系统地建立和健全起来,使之经常化,并且严格地加以实行”。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 451、452页。)文件还规定了担任中央以及省、市、自治区领导 干部的任职年龄界限。之后,在企业开始试行领导干部任期制,以 及相应的辞职、免职、奖惩等一系列规定。 可以说,培养使用中青年干部、建立老干部离退休制度与废除 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同步实施,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领 域迈出了实实在在的一大步。 二、邓小平建议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使干部领导职务从终身 制顺利过渡到正常的退休制度,平稳实现了最高领导层的新老交 替,为中国改革开放全面展开创造了有利政治条件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在北京举行,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崭新的时代命题。从1982年至1992年的十年 ,是中国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推进的时期。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 要求,中共中央在干部制度方面迈出改革的步伐。具有过渡性质 的组织机构即中央顾问委员会,从它的设立到取消,对废除干部领 导职务终身制,最终完成干部离休退休制度的法律化、正常化发 挥了必要的过渡作用,也是关键性的作用。 早在1973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恢复邓小平国务院副总 理职务,之后,任军委总参谋长、政治局委员、中央副主席、政治 局常委、国务院第一副总理等职。邓小平在第二次复出不久,就 向毛泽东提出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建议。当时讨论中共十大 主席团的组成人员,邓小平说一些老同志身体不好,可以做顾问。 毛泽东很重视这个建议,提出组织一个顾问委员会,由他当主席。 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开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 党政军机关负责人协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成员会议,周恩来在 会上说明邓小平建议设立顾问委员会“这件事主席跟我一个人讲 ,我说不行。他又跟政治局的同志讲,大家也都不同意。主席说 , 你 们 大 家 不 赞 成 , 我 只 好 鞠 躬 尽 瘁 ” ( 《 毛 泽 东 年 谱 (1949—1976)》第6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493页。)。这 一年毛泽东已经是80岁的高龄。 1977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之后,重提老同志的退休问题。 1979年1月,他在中央军委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军队最根本 的、核心的问题,说到底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这是我和在座同 志感到很苦恼的一个问题,要创造条件,解决这个问题。顾问制度 是我提议的,我自己愿意以身作则。如果我们设想一个目标,从一 九七九年到一九八五年,能在六年内想办法把军队臃肿的状况解 决了,那就会有大批老同志或者当顾问,或者退休,或者转到地方 去。确实要这样做,要不然到那时,师以上干部起码有五万人要安 置。这是件大事。”(《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第463页 。)邓小平提出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作为过渡机构,就是在创造条 件解决这个疑难问题,目的在于使党的各级委员会成员逐步年轻 化,使已经臃肿庞大的机构逐步得到精简。1979年11月,邓小平在 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的干部会议上,围绕高级干部要带头 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主题,谈了领导干部生活不能搞特殊化、老 同志和高级干部第一位的事情是选拔好接班人以及关心群众生 活等几个问题,指出:“前几年,我提出搞顾问制度,但并没有完全行 通,许多人不愿意当顾问。现在看来,要真正解决问题不能只靠顾 问制度,重要的是要建立退休制度……不建立这个制度,我们的机 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状况,以及青年人上不来的问题,都无法解决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26页。)他还指出,老年人退休、年 轻人接班是自然规律,是关系党和国家后继有人、事业兴旺的大 问题。 从邓小平开始阐述建立退休制度的设想,到中央和地方正式设 立顾问委员会,再到完全实现各级领导干部退休规范化、制度化 ,这是带有实质性制度改革的举措。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央政 治局扩大会议上讲到,中央已经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正在考虑设 立一个顾问委员会。同时,在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上,批准了一 批老同志不再兼任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 请求,明显地减少了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干部副职的数目。而对 中央顾问委员会的相关问题“真正考虑成熟并下决心设立顾问委 员会是在中共十二大召开前夕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章百家主编:《历史大视野下的中国共产党90年90事》(下),中 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第542页。)。80年代初期,健在的在新民主 主义革命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干部有250万人,其中大部分还留在 工作岗位上。1982年7月,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讲话 ,阐述了设立顾问委员会是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走向退休制的一 种过渡办法。他说:“这次的党章有些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比如领 导职务终身制的问题,已经接触到了,但没有完全解决,退休制度 的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设顾问委员会,是一种过渡性质的。鉴于 我们党的状况,我们干部老化,但老同志是骨干,处理不能太急,太 急了也行不通。还有,我们多年来对中青年干部的提拔就是少,就 是没有注意这方面的工作嘛。而且还得承认,确实是障碍重重,这 个障碍有些是有意识的,有些是无意识的,两种情况都有。所以 ,我们需要有一个顾问委员会来过渡。顾问委员会,应该说是我们 干部领导职务从终身制走向退休制的一种过渡”,“也许经过三届 代表大会以后,顾问委员会就可以取消了。如果两届能够实现,就 要十年……这个过渡是必要的,我们选择了史无前例的这种形式 ,切合我们党的实际。但是在这个过渡阶段,必须认真使干部队伍 年轻化,为退休制度的建立和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废除创造条件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13—414页。)。中共十二大根据新 党章选举出中央顾问委员会作为中央领导层新老交替的过渡性 机构,邓小平担任了第一届中顾委主任。9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 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