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金塔府金塔县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金塔县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情况 调查分析报告 金塔县人民政府 (2017年3月) 金塔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北侧,巴丹吉林和库姆塔 格两大沙漠边缘,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空军试验训练基 地和中核甘肃核技术产业园坐落于县境内,地理位置特 殊,生态战略地位尤为重要。全县总面积1.88万平方公 里,县内辖5乡5镇,1个城市社区管委会,86个行政村 ,全县总人口15万人。全县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年平 均气温8.3℃,平均降雨量59.9mm,蒸发量2538mm,为降 雨量的40多倍,属严重干旱区。全县沙漠化土地1815万 亩,占国土总面积的64%。以白水泉、明沙窝、东沙窝 、巴丹吉林沙漠前端为主的四大沙系呈大三角合围之势 围困绿洲,四大沙系全长l60多公里,沙漠面积654万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23.3%,县境内有18个重点风沙口 ,是全国沙漠化和受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县市区之一。 一、金塔县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面对干旱缺水、植被稀少、风大沙多、生 态环境脆弱的县情,金塔县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 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 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依托甘肃省建设国家生态安全 屏障综合试验区这一重要载体,以植树造林、防风治沙 和污染减排、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为抓手,以解决危害群 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持之 以恒推进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补偿、沙化 土地封禁、重点风沙口治理等生态治理重点工程,生态 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明显 好转。截止2016年底,全县林地面积143万亩,其中农 田防护林2057公里,绿色通道929.2公里,治沙造林 59.1万亩,人工措施治沙3.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 4.17%。县城区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均达到100%,地表水水质逐年好转,地下水环境质量较 好,各项水质指标均能满足相应功能要求;环境空气质 量总体状况较好,基本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 均等效声级符合国家环境噪声标准要求;城区生活垃圾 得到无害化处置,工业固体废物按环保要求储存和综合 利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面落实生态保护责任。我县高度重视生态 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 规划进行安排和部署,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 导具体抓,职能部门配合抓,环保部门监督抓的工作机 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各项生态建设指标分解到 乡镇和部门,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实行“一票否 决”。同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定期听取生态文明建 设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热点、难点问题,不定期 的深入现场检查和督察,现场解决问题,为生态文明建 设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着力打造生态安全屏障。按照“南护水库、 西北防沙、东治黑河、中保农田”的建设方针,科学统 筹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强化项目支撑,注重全民参与 ,“十二五”以来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 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鸳 鸯池水库群水土保持、日协贷款治沙、重点风沙口治理 等工程项目15项,完成投资7.7亿元,累计完成人工造 林24.5万亩,封沙育林5.5万亩,全县荒漠化面积较 “十一五”末减少了2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了0.23个 百分点。加大特色林果业发展支持力度,累计发展枸杞 3万多亩,梭梭接种苁蓉1万多亩,沙化土地栽植葡萄 1.5万亩,建起有规模、有示范效应的基地8个。注重将 造林治沙同改善城市环境、发展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在 县城周边、景区及主干道大力开展治沙造林活动。投资 2.2亿元,启动实施了城西生态防护林建设工程,通过 义务植树、认建认养、共建捐建等多种形式,完成人工 造林1.5万亩,防沙治沙2万亩,进一步改善了周边生态环 境。 (三)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按照构建国土资源 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的要求,把建立健全共同责任机制 作为强化土地管理、严格耕地保护、落实占补平衡、促 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举措来抓,研究制定了《金 塔县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关 于建立土地管理共同责任制度的通知》、《关于建立国 土资源执法监察联动机制的意见》等制度文件,有效规 范了管理土地的行政行为,建立了用地批、供、用、补 、查共同监管的责任体系,形成了政府主导、国土资源 部门主抓、有关部门配合、责任主体明确的土地管理新 机制,有效推进了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四)全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坚持“建管并重 、蓄引并举、开发节约同步”的原则,先后建成覆盖全 县的供输水网络工程,为高效利用水资源提供了有效保 障。在资源配置上,针对本县地多水少,供需矛盾尖锐 的实际,严格落实取水许可制度、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 制度,对城乡各类用水单位和个人的取水资格进行统一 审查,严格审批程序。同时,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契 机,对全县机井更换智能水表计量设施,进一步优化了 机井“一井一卡一表”管理措施,完善了地下水水资源 费征收措施,加强了地下水资源的管理控制能力,有力 促进了地下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节约和保护,为保护和 治理生态环境提供了用水保障条件。 (五)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充分发挥矿产资源 总体规划的管控指导作用,优化矿业布局,突出生态保 护功能,将自然保护区、水源地、林业保护区等15个区 域全部列入禁止开采区,禁止保护区内矿业权的新设 ,已设矿权不予办理延续手续,逐步退出保护区。严格 规划准入管理,以规模、环境准入和资质准入为重点 ,实行规模集约开发,不符合规定的坚决不予颁发采矿 许可证,避免大矿小开、一矿多开、开采工艺落后、乱 采滥挖等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同 时,出台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实施意见 ,建立了矿山环境评价制度,不论新设、续办采矿权 ,都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未提交矿山环 境影响评价报告及环保部门审批意见、未编制《矿山地 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及未缴纳环境治理保证金的企业 一律不予办理矿权登记、延续、转让手续。截止目前 ,全县45个矿山企业全部按要求编制了地质环境保护与 恢复治理方案,建立了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台帐,累计 缴存环境治理保证金1619万元,其中2016年缴存432万 元,缴存率达100%。 (六)强化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认真贯彻落实国 家和省、市有关节能减排方针政策,坚持“控制增量、 削减存量”的原则,以优化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加快城 镇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企业污染防治工作为 重点,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一是关停能 耗高、污染重、效益差的落后企业,优化了产业结构 ;以强化环境监管为主要手段,严肃查处各种环境违法 行为,进一步加大企业监管力度,确保环境保护设施正 常运行,提高了全县污染防治水平。全县化学需氧量排 放量、氨氮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 逐年削减,全面完成了省、市下达的污染减排指标任务 。二是先后实施了县城生活污水处理中心、西域阳光公 司、康谱脱水菜业公司等重点污水排放企业水污染防治 项目和第一、第二热源厂脱硫除尘设施改造项目,污染 防治工作成效明显。通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的实施 ,鼎新镇、航天镇、羊井子湾乡、大庄子乡、东坝镇、 三合乡、古城乡等7个乡镇均建成了小型污水处理站 ,集镇区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置。三是噪声污染防治力 度不断加大,噪声扰民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城区生活垃 圾填埋场运行正常,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固废监 管工作得到加强。通过推进工业污染防治、饮用水源保 护、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为全县节能降耗和污染减 排实现重大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切实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以农村环境连 片整治项目实施为抓手,通过积极争取,我县连续5年 争取到国家专项资金,在10个乡镇26个行政村实行了中 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覆盖人口3.2万人,辐射区 域250平方千米,建成日处理20-50吨农村污水处理站 7座,配套污水管网14.4千米;购置中小型压缩垃圾车 10辆,村庄保洁车270辆;修建垃圾收集房52座,安装 垃圾箱2677个,垃圾斗154个;修建尿液及污水收集发 酵池15座,购置吸粪车7辆;修建人饮井管理房12座、 水源地保护金属围栏3965米,警示牌24块、标示牌24块 ,完成了25个乡镇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工作,农 村环保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机制进一步健全,农村人居 环境有效改善。 (八)大力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以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积极推进产业经济 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农产品综合利用方面 ,以西域阳光、兴农辣椒为龙头,形成了“番茄、辣椒 种植→番茄酱、辣椒酱加工→番茄红素、辣椒色素提取 为主的产业体系,拉长了产业链条。在传统工业发展上 ,以金源矿业、宏运矿产、内外矿业等企业为龙头,大 力推广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新技术,初步形成原煤→洁净 煤→煤焦化→焦炉煤气→建材产品的循环利用、原煤 →兰碳→氧化球团、原矿→选矿→精粉、矿山开发→板 材加工→石材雕刻等产业链,有力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