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陈建春同志:铭记灾难感恩同行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铭记灾难 感恩同行 ——在《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出版座谈会上的 发言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主任 陈建春 (2018年5月10日) 尊敬的新立副主任、承林副秘书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奋力推进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之际,在“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时,我们在这里召开《 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出版座谈会,以此深切缅 怀地震遇难同胞,以方志人的十年辛勤耕耘向中央和全国 人民交出一份铭记历史、感恩奋进、追赶发展的“四川答卷 ”。在此,我谨代表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 会办公室和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向各位领导、各位 同志、记者朋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所有参编人 员及关心支持编纂工作的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及各 级领导、各界朋友、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省经典记忆文 化传播有限公司、四川川印印刷有限公司表示衷心感谢!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地 震资料收集和抗震救灾各阶段史实的记述与保护,在省 “5·12”抗震救灾指挥部设立资料组,并在指挥部综合组下设 大事记编纂组,负责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大事记编纂。 2008年7月14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地震灾区档 案抢救收集工作的通知》,资料收集工作正式开始。我省 地方志工作者积极建言,2008年11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 发《关于成立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的通知 》,启动国家层面抗震救灾志编纂。2009年4月16日,省政 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组织编纂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 志的通知》,4月30日,省政府召开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 救灾志编纂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正式启动编纂 。 编纂工作启动后,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中国地 方志指导小组及办公室大力支持下,为更大范围保存抗震 救灾和灾后重建史料,同时为给志书编纂提供资料,汶川 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编委会精心组织,首先编印了5卷 11册560万字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文献选》。在 此基础上,相关部门和市(州)积极协助,鼎立配合,抗 震救灾志编委会特别是省军区、省发展改革委、民政厅、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计生委、省地震局等各分 卷牵头承编单位加强领导,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大 力支持,编纂人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以 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经近十年艰辛努力,接续奋斗,圆 满完成编纂任务。今天,《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 》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面世。该志是我省第一部为 记录重大事件而编纂的专题性志书,它既是我省一项重大 基础性文化工程,又是我省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史上具有 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编纂过程艰辛曲折,但结果令人欣慰,感受颇深。总 结起来,有以下三点: 一、这部志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 展现 迄今为止,人类还不能阻止严重自然灾害的发生,但 优越的社会制度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最大程度保 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可能帮助群众重建家园。 “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 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四川省一大半 区域受灾,灾区面积达25.2万平方公里,其中重灾区达 12.5万平方公里,极重灾区1.1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 3106万人。面对灾难,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 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急驰援,四川各级领导 干部和人民群众奋起抗击,从生命救援、转移安置到灾后 恢复重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 ;灾区人民穿越灾难、崛起危难,昔日满目疮痍的地震灾 区脱胎换骨,锦绣巴蜀的美丽容颜再现人间。面对如此空 前惨烈的巨大灾难和无比繁重的恢复重建工作,我们何以 临危不乱创造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奇迹?我们何以创造 四川原地站立、发展起跳的奇迹?我们何以谱写出了一曲 惊天动地、气势磅礴的时代壮歌?这就是我们在阅读这部 客观、全面、真实、完整记录抗震救灾全过程的志书后 ,不由自主发自心底的答案或自然结论:靠的是中国共产 党的坚强有力领导,靠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性,靠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力,靠的是一方 有难八方支援的强大凝聚力,靠的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 伟大民族精神。 《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分《总述大事记 》《灾情》《抢险救灾》《医疗防疫》《赈灾》《灾后重 建》《英模》《附录》8个分卷,近7000页上千万字,从不 同侧面全景展现了这场抗震救灾悲壮恢宏的历史画卷。情 满笔端,力透纸背。阅读这部志书,四个“前所未有”“三大 奇迹”跃然纸上:救灾需要人力,10多万解放军、几万名武 警战士、5000余个专业救援队、百万志愿者汇聚如潮——前 所未有;救灾需要财力,国家财政、地方政府、港澳同胞 、海外侨胞、全国人民,精准投放,踊跃捐赠,数以亿计 ——前所未有;救灾需要物力,大量粮食、食品、药品源源 不断,不计其数——前所未有;18个省(市)对口援建重灾 县(市),从人力、财力、物力、智力资源上倾力支援灾 后恢复重建——前所未有。全力实施生死大营救,所有救援 队伍不惜一切代价从废墟中抢救出8.3万多人,创造了人类 救灾史上的生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