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柏方敏:在全省国有林场改革培训班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省国有林场改革培训班上的讲话 (省林业厅副厅长 柏方敏) 同志们:   为顺利推进我省国有林场改革工作,确保改革任务如 期完成。经厅党组同意,决定举办全省国有林场改革培训 班,请各市州林业局分管局长、林场科长,有关县林业局 分管局长、部分重点国有林场场长参加。其主要目的,就 是希望能帮助我们这些直接从事国有林场改革的同志,能 准确领悟中央6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即将出台的《湖南省 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的精神,能够按照省委、省政府 的部署,按照三龙厅长的工作安排,按时完成国有林场改 革任务。等会小杰局长还要具体讲解《国有林场实施方案 编制与要求》,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讲 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充分认识国有林场改革的重大意义   4月30日在长沙召开了全省国有林场改革工作会议,省 人民政府副省长戴道晋主持会议,省委副书记、省国有林 场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孙金龙作了重要讲话, 邓三龙厅长 代表省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了下一步国有林 场改革工作。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 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做好深 化国有林场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首先,要深刻认识中央6号文件和即将出台的《湖南省 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的主要历史背景和重大现实意义 。   国有林场是我国生态修复和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我国 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森林资源培育战略基地,是维护国 家生态安全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 林场是宝贵的生态资源,在国家生态安全全局中有不可替 代的地位和作用。“要搞清楚为什么要改革,就是保护森 林生态,这是关乎祖宗和子孙后代的事情”。这些重要论 述,确立了国有林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不 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今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 印发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中发〔2015〕6号,以下简 称“中央6号文件”),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全局和战 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不仅在我国林业改革发展史 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中华 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我省在2013年8月5日获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批复 为全国整体推进改革试点省份之一后。按照省委、省政府 “不走弯路”的原则,成立了由家毫省长任组长,金龙副 书记、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相关厅委局办主要负责人为 成员的省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湖南省国有林场改革 实施方案》历经了一年半的调查研究论证,征求了13个省 直部门和14个市州的意见,经历了19次修改,并通过了 2015年3月31日省政府第48次常务会议审议和4月10日省委 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的审定。《湖南省国有 林场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出台 ,这将是全国第一个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的省级国有 林场改革实施方案。   其次,要从解决现实问题的角度,充分认识深化国有 林场改革的必要性。   全省现有国有林场207个,经营总面积1641万亩,林木 总蓄积719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90.1%,林场职工 57510多人。长期以来,国有林场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经 营机制不活、投入渠道不畅的问题。虽然名为事业单位却 实行企业化管理,经费自收自支,“不城不乡、不工不农 、不事不企”,没有明确的支持政策和稳定的公共财政投 入渠道。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林业从以生产木材为主转向 以生态建设为主,国有林场更多地肩负起生态保护的职责 ,林场经济来源出现许多现实问题。而我省的基础设施和 公共事业严重滞后,林业职工收入低,基本公共服务落后 ,有的地方甚至不如相邻的农村。解决这些问题,深化改 革是唯一出路。因此,我们各级林业部门要以问题为导向 ,着力解决好制约国有林场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 进国有林场“三增一稳”,即资源增长、林业增效、职工 增收,实现生态良好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双赢。   第三,要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充分认识深化 国有林场改革的紧迫性。   鉴于我省国有林场改革任务重、时间紧,要求各地于 5月20日前上报《实施方案》,经省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 办公室审批后实施,要求6月底完成改革任务并接受国家检 查验收,这个是“硬杠杠”。各级林业部门要明确期限要 求、倒排时间,锁定节点、细化任务,制定措施、稳步推 进。   二、准确把握国有林场改革的主要精神   《湖南省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是中央《国有林场 改革方案》在我省的具体化,总的来看,两者的结构基本 一致,都包括改革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政策支持体系 这三个部分。   (一)国有林场改革的总体要求   《实施方案》明确,国有林场改革的总体要求,包括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改革时限、总体目标4个方面内容。   (1)指导思想   国有林场改革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实施一个战略 ,即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落实一个要求,即 分类推进改革;围绕两大目标,即保护生态、保障职工生 活;推动两个分开,即政事分开、企事分开;实现两个创 新,即创新管护方式、创新监管体制;推动两个转变,即 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 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转变为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建 立一个新体制,即建立起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 利于改善生态和民生、有利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国有林 场新体制。   (2)基本原则。《实施方案》明确,国有林场改革的 原则是4条:一是坚持生态导向、保护优先;二是坚持改善 民生、保持稳定;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四是坚 持分类指导、省级负责。在以上4条原则中突出强调了3个 方面的内容:   第一,要改善生态。这是由国有林场的战略地位与功 能定位所决定的。中央6号文件指出,保护森林和生态是建 设生态文明的根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森林与 生态保护制度是首要任务。中央6号文件进一步明确,国有 林场的功能就是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所以,国有林场改革要将改善和保护生态作为出发点和落 脚点,并严守森林资源不破坏、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底线。   第二,要改善民生。多年来,国有林场职工群众为国 家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作出了重大贡献,但长期以来生产 生活十分困难,民生问题十分突出。2013年,我省重点国 有林场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只有1.8万元,仅相当于当地社 会平均工资的41.7%。许多国有林场水、电、路都不通,生 产生活条件很差。因此,改革把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作为 一项重要原则,提出要通过不断改善国有林区基础设施状 况,积极发展替代产业,促进就业增收,保障职工基本生 活,维护林场社会和谐稳定,让林场职工群众在改革中获 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三,要分类指导。目前,我省国有林场207个,其中 省属2个,市属16个,县属189个,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国 有林场差异也很大,就归属性质而言,有县(市、区)的 、市(州)的、省直属的;就管理体制而言,有政企合一 的,也有事企合一的。无论是哪种模式,不能“一刀切 ”,而是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不同情况和各地实际,允 许探索不同的改革模式。   (3)改革时限。到2015年6月底,对《湖南省国有林 场管理办法》规定的、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或省林业厅认定 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国有林场,全面完成改革任务。   (4)总体目标。根据中央6号文件的要求,我省的《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国有林场改革到2020年的总体目标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生态功能方面,我省国有林场通过大力造林 、科学营林、严格保护等多措并举,生态功能显著提升。 森林面积增加200万亩以上,森林蓄积量增长2000万立方米 以上,森林碳汇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有效增强,森林质量 显著提升。   第二,在改善民生方面,通过创新国有林场管理体制 、多渠道加大对林场基础设施的投入,切实改善职工的生 产生活条件。拓宽职工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使 职工就业有着落、基本生活有保障。   第三,在管理体制全面创新方面,通过定性定编、精 简编制,完善管护机制,基本形成功能定位明确、人员精 简高效、森林管护购买服务、资源监管分级实施的林场管 理新体制,确保政府投入可持续、资源监管高效率、林场 发展有后劲。   (二)国有林场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一,明确界定国有林场生态责任和保护方式。《实 施方案》将国有林场主要功能明确定位于保护培育森林资 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与功能定位相适应,明确森林资 源保护的组织方式,合理界定国有林场属性,主要分为三 类:一是原为事业单位的国有林场,主要承担保护和培育 森林资源等生态公益服务职责的,按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 位管理,从严控制事业编制。根据工作性质、经营规模和 管护难度等因素,科学核定事业编制,用于聘用管理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和骨干林业技能人员,经费纳入同级政府 财政预算。二是原为事业单位的国有林场,基本不承担保 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主要从事市场化经营的,要推进转企 改制,暂不具备转企改制条件的,要剥离企业经营性业务 。三是目前已经转制为企业性质的国有林场,原则上保持 企业性质不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现公益林管护,或者 结合国有企业改革探索转型为公益性企业,确有特殊情况 的,可以由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实际合理确定其属性。目前 ,我省207个国有林场中,已有80个国有林场纳入当地财政 预算,重新确认或新增纳入财政供养的事业编制4255人。 加上改革前其他林场已明确的800多名编制数,全省国有林 场纳入财政预算事业编制已达5100人。   第二,推进国有林场政事分开和事企分开。一是明确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减少 对国有林场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加强发展战略、规划 、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落实国有林场法人自主权。 二是在稳定现行隶属关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区位、规模 和生态建设需要等因素,合理优化国有林场管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