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卫生计生局工作总结6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卫生计生局工作总结 2017年,全县卫生计生工作在省市卫生计生委的大力 支持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 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创新举措,狠抓落实,不断巩固 “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以“提高人 民健康水平和人口素质”为导向,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 改革,积极贯彻国家扶贫攻坚政策,完善基层卫生和公共 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卫生计生治理力度,卫生计生服务水 平得到全面提升。为了更好的做好卫生计生工作,现将 2017年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深入推进综合医改工作 (一)实施“三同步”,改革运行机制。一是取消药 品加成,破除医院逐利机制,促使医生回归看病。二是调 整服务价格,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县级公立医院技术 性业务收入(医疗收入减 耗材和药品收入)同比增加 28.41%;大型检查收入同比下降14.75%,收入结构得到优 化。三是实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单品种药价降 2 0 . 8 8 % ,有效降低了药价。 (二)探索“三联动”,改革管理体制。一是医保联 动全面实施医保总额预算管理,推出153个病种按病种付费 。将调整后的医疗服务价格、120院前急诊急救医疗费纳入 医保、新农合支付范围。二是医疗联动,全面开展处方点 评工作,规范医疗服务和医生行为建立药品使用警示和医 师约谈制度,叫停20种超高用量的临床辅助药品。加大 “53种疾病不输液”规定的督查力度,追究违规医院和医 生的责任。三是医药联动。积极推行药品供应“两票制 ”,优化配送结构,配送企业由原来的100多家压缩至16家 ,提高了药品配送质量。 (三)建立医共体,打通分级诊疗绿色通道。推行新 农合基金按人头总额付费,让医疗机构主动控制医疗费用 、节约资金支出。开展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创新,按照 县乡医疗机构“五不变、六统一”的模式,即机构性质、 人员身份、资产关系、享受政策和投入体制不变,管理、 资产、业务、人事、财务、培训统一管理。今年我县优先 选择四家中心卫生院实施一体化管理,县乡两级互为依存 、优势互补、合理分工、协同发展。目前,四家中心卫生 院已进行了清产核资和资产移交,县、中两院分别选派副 院长、医务科长担任中心卫生院院长,推动医疗卫生服务 资源整合,实现县、乡、村联动。 (四)强化绩效管理,改革监管方式。建立以服务数 量、服务质量、服务满意度等为主要指标的绩效考核体系 ,重点对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使用耗材以及优质服 务等实行绩效考核,医院人均收入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 大幅度提高,人员经费占业务支持比达到28.3%,医务人员 参与综合医改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二、全面落实两孩政策,提升计生家庭发展能力。 2017年以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安徽 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 管理的意见》精神,以提高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为核心 ,以落实基本公共服务为重点,以深化全国“一盘棋”工 作机制为抓手,夯实基层工作基础,提升服务水平,努力 完成省市下达的人口目标任务。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2017年统计年,全县共出生 人口1 1 1 3 2人,出生率为1 5 . 5 8‰,孕情检出率为 7.23‰,多孩率为5.02%,综合避孕率达93.65%,数量政策 符合率为91%,总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下降到110.75,群众满 意度达98%以上。 (二)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深化计生服务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鼓励按政策生育。今年以来开展集中 宣传4次、悬挂条幅150余条、制作宣传展板60余块、设立 宣传咨询站40余个、发放一封信49500余份。二是深化计生 服务管理改革,推行“一次登记、全程服务”的”多证合 一”办证改革。2017年统计年,共登记生殖保健服务证 9556本、办理生育证197本、独生子女光荣证125本、流动 人口婚育证明422本。计划生育证件办理率达100%。加强基 层工作网络和队伍建设,多种形式开展人员培训和岗位练 兵活动,提高卫生计生队伍的能力素质,全面落实好“县 抓实、乡负责、村为主”工作机制。三是调整完善计划生 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调整完善考评内容,强化人口素质 ,弱化数量控制,兼顾健康促进,精简优化考评指标,改 进考评方式方法,促进卫生计生融合。科学运用考评指标 ,严格兑现奖惩,落实“一票否决”制度。四是强化计生 信息化建设。开展全员人口信息化建设提升活动,集中开 展信息核查,完善人口基础信息,提升全县数据质量。今 年以来完善各类信息8719条,其中处理公安数据比对信息 4078条、新农合数据信息2540条、计免信息1340条,全员 数据质量提升信息处理完成率达100%。五是高标准完成国 家生育状况调查工作。2017年我县城关镇、小圩镇被列入 国家生育状况调查抽样调查样本点,县卫计委严格按照要 求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80户15-60周岁人群生育状 况调查工作。 (三)提升家庭发展能力,全面落实计生利益导向政 策。一是扎实推进“三项制度”工作等法定奖励优惠政策 落实。不断整合资源,在落实国家和省奖励优惠政策的同 时,扩大奖励优惠政策覆盖面。进一步完善人口计生利益 导向政策,从关爱女孩、节育奖励、新农合、减免学费、 计生特殊家庭帮扶等角度,让计划生育家庭受益。2017年 共发放各种奖励资金1143.9825万元。确认国家奖扶对象 2674人,发放奖励资金262.632万元;奖扶扩面确认对象 940人,发放资金 92.064万元;确认特扶对象139人,发放 资金59.868万元;兑现节育奖金30.38万元;发放独生子女 保健费114.28万元;减免双女户子女高中学费112.67万元 ,减免双女户家庭新农合参保费277.755万元;兑现企业全 县退休职工和城镇无用工单位居民计划生育一次性奖励资 金27万元;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优待计生家庭补贴资金 109.4695万元。二是创新举措开展计生持扶家庭扶助关怀 工作。为全县计生特殊家庭120户175人建立了计生特殊家 庭档案,每人确定双岗联系人2名,志愿者1名,不定期上 门为计生特殊家庭人员开展精神慰藉,解决生活中遇到的 困难和问题。2017年共发放救助金46.1万元,其中大病救 助金33.5万元、特殊救助金7.8万元、困难救助金4.8万元 ;慰问计生困难家庭95户;发放慰问金3.22万元;计划生 育困难家庭助学成才180人,发放资金44.6万元;为计生困 难家庭留守儿童购买保险811人,代交保险金2.443万元 ;贫困母亲救助108人,发放救助金10.8万元;紧急慰藉 1人,发放资金1万元;为33名70周岁以上计生失独家庭老 人发放护理补贴4.95万元;为56名60周岁以上计生失独家 庭老人发放医疗救助资金2.8万元。三是积极探索,做好养 老照护试点工作。县卫计委与蚌埠壹智养老服务中心签订 居家养服务老合同,为居家老人提供家政服务类、快餐、 食品配送、生活护理等服务。2017年为全县59名计生失独 家庭老人购买了居家养老服务,投入资金4.366万元。在全 县医疗机构开通了计生特殊家庭就医绿色通道,发放医疗 优先优惠卡和医疗救助卡。四是全面开展家庭家庭发展服 务中心创建工作,围绕“文明、健康、优生、教育、奉献 ”这一主题,在全县开展发展服务中心创建工作,在生活 e站的基础上,拓宽活动内容,开展包括家庭保健、科学育 儿、养老照护和家庭文化等方面的活动,以满足家庭发展 需求。今年全县共创建家庭发展服务中心14个,其中省级 家庭发展服务中心示范点一个。五是全面推进医养结合工 作。为科学统筹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更好地满足健 康养老服务需求,县卫计委与民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印 发五河县乡镇卫生院与敬老院签约服务实施意见的通知》 ,乡镇卫生院与敬老院签订服务协议,为入住敬老院的老 人提供医疗服务。六是加大“两非”打击力度,综合治理 出生人口性别比。认真摸排线索,积极与外省联合办案 ,完善打击“两非”联合办案工作机制。2017年共办结案 件7件,吊销医生执业证书3人,吊销护士执业证书1人,追 究刑事责任3人。 (四)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进留守儿童关爱工 作。一是建立流动人口全国“一盘棋”工作机制,加强与 流入地协调配合。在流出人口较集中的浙江省宁波市建立 流动人口区域协作工作站,并将工作站服务延伸至乡镇街 道,为安徽籍流入人口开展方便快捷的服务。2017年区域 协作站共办理一孩生育证12人次,协助户籍地和现居住地 查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113人次,政策咨询71人次,协助户 籍地和现居住地查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案件。通过流入地 和流出地的区域协作,实现了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 服务等和当地户籍人口同等服务。二是全面推进留守儿童 关爱工作。加强宣传倡导,充分发挥计生协的作用,多方 联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浓厚 氛围。对全县留守儿童进行摸底,为13382名留守儿童建立 档案,并开展保健服务和疾病预防工作。 三、大力实施健康扶贫工作。 一是解决“看得起病”问题。实行“两免两降四提高 一兜底”政策,即:免交个人参保费用、免交住院预付金 ;降低医保补偿门槛,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提高医保补 偿比例,提高医疗救助水平,提高重大疾病和慢性病水平 ;贫困人口通过综合补偿后,剩余部分合规医疗费用实行 351兜底保障,切实降低因病返贫风险。二是解决“看得上 病”问题。以建档立卡数据为基础,精准识别保障对象 ,对全县40035名贫困人口,实行分类健康干预,实施疾病 分类救治。建立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实行 “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服务。设置健康扶贫病房 ,保障贫困人口看病需求。三是解决“少生病”问题。针 对贫困人口,落实疾病防控和健康扶贫措施,实行公共卫 生服务项目和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