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关于民营工业企业融资情况的调研报告2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关于民营工业企业融资情况的调研报告 在经济新常态下,“三山” 问题尤其是“融资的高山 ”,让不少中小微民营企业喘不过气来。“融资难”、 “融资贵”等问题未得到根本改观,企业依然面临着较大 的资金缺口。一些中小微民营企业在经济形势大好时,全 力借贷谋求快速发展,要么加速扩张,要么跨界投资,在 近两年遭遇“市场的冰山”时,由于投资方向不当,导致 入不敷出。银行手中钱非常多,但由于经济下行压力不减 ,各家银行为了控制风险,贷款十分谨慎。当企业向银行 贷款难,不得已选择了高利率的民间借贷,而自身业务收 益又比较低时,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频现,企业宣告破产 、倒闭,企业家“跑路”“跳楼”这样的字眼越来越多地 见诸报端。近期,我市的景泰县、白银区和平川区等县 (区)已发生好几起中小微民营企业“跑路”事件,引发 了诸多的社会问题,这不得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针对资金链断裂问题,春节刚过,市工商联组成中小 微民营企业融资情况调研组,通过走访全市三县两区的相 关部门、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及20余家企业、商(协 )会,重点对工业以及农林渔、建筑、制造、批发零售、 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和房地产开发经营等行业的中小微民 营企业融资情况开展调研。在充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调 研组进行了认真讨论、分析和研究,对进一步重视中小微 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促进中小 微民营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 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融资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 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 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扶持政策,健全服务体系,非 公有制经济实现了健康、快速、持续发展,为全市经济发 展注入了活力。截至xx年底,全市非公经济市场主体达到 8.39万户,比xx年增加3.19万户,增长61.45%,其中,规 模以上民营企业达到396户;非公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 297亿元,占比达63%,比xx年增长97.68%;非公经济增加 值213.4亿元,占全市GDP的49.05%,比xx年提高7.51个百 分点;非公经济纳税20.22亿元,占全市纳税总额的 46.94%;全市非公经济新增就业人员8.11万人,累计达到 20.86万人,占全市新增就业人员的81.4%。非公经济在扩 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就业、增强创新发 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市中小微民营企业的长足发展,得益于各级党委、 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帮助、支持和扶 持。特别是通过政策扶持、成立融资服务机构、协调金融 机构给予贷款等措施,帮助中小微民营企业解决制约发展 的最大瓶颈——融资难问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融 资环境逐步得到改善,融资困难逐步得到缓解。我市中小 微民营企业融资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是制定支持中小微民营企业进行融资的各种政策。 先后制定了《中共白银市委、白银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 市非公经济跨越发展的意见》、《白银市关于加快推进民 间投资发展的实施意见》、《白银市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 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通过不断完善各 种政策,对中小微民营企业开展融资工作进行指导,为中 小微民营企业解决融资困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是搭建企业融资平台。设立白银市中小民营企业发 展基金,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各县(区)安排200万 元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全市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累计发放 各类资金7860万元。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微民营企业 上市融资、发行债券,采取知识产权质押、仓单质押、商 铺经营权质押、商业信用保险单质押等多种方式融资,对 上市(含股权交易所)成功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奖励 。 三是间接融资仍然是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的主渠道。 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基本上还没有对中小微企业开放,少 量的财政性资金基本上流向了国有大型企业。因此在目前 的体制和制度框架下,我国中小微企业的外部融资主要还 是依赖间接融资。截至xx年底,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为141.48亿元,较年初增加32.47亿元,增幅为29.79%。 四是直接融资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 育还不完善,企业进入股票市场的门槛较高,针对中小微 企业的二板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债券融资受到发行条件 的严格限制,大多数中小微企业因其规模和业绩而很难挤 进证券市场的大门。截至今年2月底,我市共有111家中小 微企业在全国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其中xx股权交 易中心102家、xx前海股权交易中心5家、上海股权托管中 心4家。累计融资5.79亿元,其中,私募股权融资3亿元、 股权质押融资1.29亿元、定向增资1.1亿元、私募债发行 4000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资金链是确保企业正常运转所需的基本循环资金的链 条,是企业良性运转的根本所在。可以说,资金链的安全 与否直接攸关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我市中小微民营企业融 资环境虽然得到了逐步改善,但帮助中小微民营企业解决 融资难的政策等“软环境”尚不完善,中小微民营企业融 资服务体系还不健全,成为制约我市中小微民营企业快速 发展的重要原因。 (一)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政策环境还不够理想 主要表现在有关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法规尚不 健全,银行机制不灵活,有关贷款政策落实不到位。 一是政策效应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我市虽然出台了 一些支持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定,由于政策支 持体系尚未完善,对直接解决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的规 定较少,加之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还没有从机制、体制 上形成有力保障,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这些政策的 作用就更难得到很好的发挥。 二是银行融资成本过高。有的金融机构对中小微民营 企业融资程序的规定过于僵化,缺乏有效便捷的服务措施 ,导致我市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申报手续繁杂,办理时间 过长,融资成本高,使中小微民营企业只能“望钱兴叹 ”。金融机构很少提供民营企业长远发展所急需的中长期 贷款,普遍提供一年内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在融资贷款 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数中小微民营企业必须提前2-3个 月筹措还款资金,名义上一年期贷款实际只有9个月使用期 。同时,银行出于自身风险的考虑,在中小微民营企业贷 款时要求条件多比较苛刻,在对中小微民营企业贷款融资 时采取信贷员责任终身制,削弱了银行放贷积极性,无形 中抬高了企业融资门槛,对中小微民营企业惜贷、拒贷的 情况比对国有企业高出2—3倍;从贷款交易成本上看,与 大企业相比,由于中小微民营企业在贷款时银行付出的单 位成本较高,在贷款需求量大的情况下,银行等金融机构 重大轻小就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选择,企业在银行贷款的 利率普遍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 50%。 三是银行和企业无法实现共赢。一方面,随着连续的 降息降准,股市低迷,各家银行都收紧了贷款,甚至出现 了抽贷的情况,导致银行的大量资金回流。对很多银行来 说,“钱多项目少”成为常态,许多资金已经无法寻找到 合适的项目。另一方面,大量中小微民营企业由于资金紧 张,不得不选择高额民间借贷,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将 企业逼向绝路。 (二)社会融资服务体系作用发挥有限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很不完善,大部分企业尤其是规 模小、信誉等级相对较差的中小微民营企业难以通过直接 融资渠道获得所需资金。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对担保机构 的资金支持多为一次性投入,后续资金和风险补偿资金的 投入机制尚未建立。由于担保机构提供的担保服务非常有 限,而有需求的企业却排成长队,银行为了减少风险,只 能提高贷款担保条件,这也限制了中小微民营企业的融资 。由于政府财政投入限制,政府主导的担保机构普遍规模 较小,资本实力弱,很难满足中小微民营企业的融资需要 。评估等中介机构对诸如土地、厂房、机器设备的评估收 费较高,并且评估有失客观,无形中提高了中小微民营企 业融资成本。目前,我市土地评估机构只有1家,处于垄断 地位,民营企业办理抵押评估登记时间过长(10-15天左右 ),收费偏高。一些职能部门对贷款抵押手续办理迟缓 ,加大了中小微民营企业的负担。中小微民营企业贷款担 保机构尚未完全按市场化运作,贷款担保面较窄,担保的 贷款品种单一;银行和许多中小微民营企业对担保机构及 其运作的情况了解甚少,信息不对称,担保得不到银企双 方的认可,其作用发挥较为有限。中小金融机构(如贷款 公司)数量少、规模小,没有形成面向中小微民营企业的 具有专业性质的金融体系,导致对中小微民营企业提供的 服务不全面,没有针对性。目前,我市现仅有银行机构 10家,融资性担保公司15家,小贷公司32家,典当行15家 。由于金融机构数量较少,信贷规模受限,银行间竞争不 够充分,客观上影响了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满足率。 (三)企业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足加剧融资困难 中小微民营企业大多资产和经营规模小,发展目标不 够明确;自有资金有限,抗风险能力差;没有自主品牌 ,企业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低、市场潜力小,附加值较低 ,缺乏竞争力,企业转型遇到“火山”;企业内部管理往 往缺乏规范性,大多数中小微民营企业还是家族式管理模 式;一些企业缺乏信用观念,在交易和融资中不讲信用 ,导致银行和中小微民营企业之间缺乏相互信任,影响了 企业的融资能力;惩治失信行为的法律法规缺位,失信成 本较低,导致逃废银行债务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违约后 ,银行很难收回贷款本息,因此不得不提高放贷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