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中国共产党赣榆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践行新理念 建设新赣榆 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在中国共产党赣榆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6年7月28日) 孙 爱 华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赣榆区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开启 “十三五”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 往开来的大会,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过去五年的主要成 就和基本经验,研究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举措 ,动员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 ,奋勇争先,践行新理念,建设新赣榆,全面推进经济社 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下面,我代表中共赣榆区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 作报告,请予审议。 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 过去五年,是赣榆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抢抓 重大机遇、经受重大考验、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 ,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上级党委的正 确领导下,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和江苏沿海开发重 大机遇,高举工业立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三面大旗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投资体制、城镇化“三大改革 ”,主攻港产城“三位一体”,聚焦重大项目、重点工程 、重要事项“三重”工作,大力弘扬“有激情、敢担当、 能落地”的实干作风,在“实力赣榆、生态赣榆、和安赣 榆”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12年,实现了“跻身百 强、建成小康、港口开港”三大阶段性胜利;2015年,实 现地区生产总值473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288亿元,规模 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0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5亿元 ,服务业增加值173亿元,均是“十一五”末的两倍以上 ;三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二三产业比重较“十一五”末 提高了1.6个百分点;跻身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区第 82位。 一、始终坚持重兵会战港口、加速集成交通,基础设 施支撑效应全面彰显。2012年12月25日,赣榆港正式开港 ,开启了海港经济新时代。开港以来,赣榆港不断创造新 记录,总长19.8公里的“双堤环抱式”发展框架全面形成 ,可建设56个2—15万吨级泊位,“10万吨级航道通航、累 计投资超100亿元、吞吐量过千万吨”的阶段性目标圆满实 现,累计完成吞吐量2600万吨、集装箱6.2万标箱,与本地 产业关联度达58%,区域发展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连盐铁 路、青连铁路开工建设,改写了“境内无铁路”的历史 ;黄海大道、海滨大道、河滨大道、沈海高速柘汪互通等 干线枢纽工程建成通车,等级公路总里程达2940公里,新 增超110千伏大容量变电站5座,以港口为龙头、铁路为骨 干、高等级公路为配套的集疏运体系更加完善。 二、始终坚持高举三面大旗、推进产业强区,重大项 目集聚效应全面彰显。牢固树立“产业强区”发展导向 ,以招商引资为龙头,强力突破项目建设,工业经济加速 壮大。五年累计完成规模工业投资857亿元,直接利用外资 5.77亿美元;成功引进华电“五位一体”、天明特种车辆 、海福特食品等一批重大项目,临港装备制造、海洋食品 两大新兴板块取得突破;新海石化、镔鑫钢铁跨入200亿元 企业行列,神舟新能源产能不断扩大,四大支柱产业加速 转型发展;规模企业达437家,规模工业产值迈入千亿方阵 ,达到1461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了3倍;高新技术产 业产值占比达22%。实施载体提升工程,海洋经济开发区 “一区两园”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柘汪临港产业区拓展 3000亩新园区,打造出和安中小企业园、电商物流产业园 等优质载体,产业发展承载力显著提升。 三、始终坚持放大亲海特色、聚力城乡统筹,镇村建 设融合效应全面彰显。深入推进“一岛一城一海湾”开发 ,带动新城、老城、小城镇“三城联动”,五年累计完成 城建投资400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6平方公里,城镇化 率达到50%。秦山岛被纳入全国首批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 ,历经2年封闭建设实现开岛运营,填补了江苏离岸海岛旅 游的空白;琴岛天籁“海上新城”加快建设,新人民医院 、汽车客运站、和安大厦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建成使用 ,新建、改造城区道路68万平方米,新城荣获省人居环境 范例奖;10公里黄海路城市主轴、20公里河滨大道“绿色 风光带”、30公里海滨大道“蓝色风光带”交相辉映,展 现“一路两带、通湖达海”的生态画卷。大力实施蓝天、 碧水、绿地、清洁四大工程,创成省文明城市、省园林城 市、省卫生县城、省级生态区,国家生态区通过技术评估 ,林木覆盖率由29.4%提高到31.3%。在柘汪镇率先开展小 城市试点改革,柘汪镇、沙河镇、海头镇被列入省重点中 心镇,打造出塔山新镇区、海头镇海脐村等一批新镇村建 设典范。顺利完成区划调整,开启融入大市区发展新征程 。 四、始终坚持园区示范引领、加快品质提升,现代农 业富民效应全面彰显。坚持走园区化发展之路,以富民增 收为核心,推动五大现代农业园区提质扩面,成为全省唯 一拥有2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个省 级农业园区的县区,创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出 口位居全省前列。五年累计完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 22.2亿元,实施东温庄水库扩容、高效节水灌区等骨干工 程184个,推广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3.5万亩,认证“三品 一标”301个,设施农业占比达23.3%;新增省级龙头企业 11家、家庭农场207家、专业合作社705家;农业机械化水 平达80%,连续四年实现秸秆综禁零火点。现代农业的蓬勃 发展,展现了富民增收效应,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分别达25074元、13523元,较“十一五”末分别增加 了10806元、6271元。 五、始终坚持情系民生福祉、致力和安建设,全面小 康普惠效应全面彰显。高度重视脱贫攻坚,以石梁河水库 片区为重点,强力推进脱贫奔小康工程,10.1万低收入人 口收入超4000元,75个经济薄弱村达到“新八有”标准。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创成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被确 立为省教育现代化县级示范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走在全 市前列,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覆盖率保持在97%以上 ,创成省医改工作先进县、省“十二五”人口协调发展先 进区;文化繁荣发展,抗日山被列入全国首批抗战遗址名 录,风情文化广场、三乡文艺汇演、马拉松、书香赣榆等 文体活动形成品牌,涌现出“赣榆义工”等一批“中国好 人”。大力推进法治赣榆建设,完善大防控体系、大调解 机制,扎实开展海洋渔业、化工领域、道路交通等重点领 域专项整治,多元融合调解经验在央视报道,荣获全国 “六五”普法先进县区、省法治建设先进县区、省社会治 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省平安县区、省“技防城”等称号 。 六、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弘扬实干作风,党建创 新引领效应全面彰显。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 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深刻的 思想洗礼,“四风”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坚持“20字”好 干部标准,以“三责联审”、“四凡四必”强化从严管理 ,以“干部到一线锻炼”、“选拔向一线倾斜”彰显实干 导向,干部队伍展现新活力。依托海州湾讲坛,强化学习 型党组织建设,区委中心组被评为全省学习型党组织先进 集体、柘汪镇党委被评为全省学习型党组织先进单位。大 力推进“四村争先”,强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区总工会 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涌现出 全国先进典型“最美基层干部”姜霜菊、“江苏最美基层 优秀共产党员”钟佰均等一批实干先锋。严格落实中央 “八项规定”精神,健全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体系 ,大力推动纪委“三转”,出台“五项新规”,深化明察 暗访、廉政巡察和廉政防控机制建设,严肃查办一批违规 、违纪、违法行为,全力塑优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人大 、政协始终坚持同心同德、肝胆相照;统一战线不断巩固 和壮大,党管武装、工青妇、老干部、档案和关心下一代 等工作都实现了新进展。 同志们,当我们回顾奋进历程、品味收获成果的时候 ,相信每一位热爱赣榆、建设赣榆的同志,都会无比自豪 ;每一位情系赣榆、关心赣榆的同志,都会倍感欣慰。成 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 ,是历届区委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创新实干、共同奋斗的结 果,是广大老同志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 在此,我谨代表中共赣榆区委,向所有为赣榆发展做出贡 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 五年回眸,既有跋涉的艰难,更有成功的喜悦;既有 铭心的记忆,更有理性的思考: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第一要务,抢抓 机遇、奋勇争先。坚持以科学的理念引领发展,以靠身的 责任推动发展。面对江苏沿海开发重大机遇,主动融入、 全面对接,大力推动港产城一体化,形成了江苏以县区为 单位用海品种最丰富的开发框架,在此期间实施的一批重 大基础设施项目,将在“十三五”全面释放效应。面对发 展不充分这个主要矛盾,建立区、镇、部门“三位一体 ”招商责任体系,以“369往外走、金秋十月请进来”倒逼 项目招引,以一年两次集中开工、两次“家家到”现场会 倒逼项目建设,形成了“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 ”的滚动发展格局。在新的发展阶段,只要我们坚持科学 发展不动摇,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区,就能够开辟又好又 快发展的新境界。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第一动力,革故 鼎新、激发活力。坚持以改革的办法破除体制障碍,以创 新的思维破解发展难题,有效释放了新活力。以简政放权 为抓手,设立公共服务中心,清理“十类权力”、公布 “五张清单”,推进服务更便捷;以服务发展为核心,推 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苏海集团成功发行两期企业债券23亿 元、中期票据9亿元,沃田农业、中兴公司成功在“新三板 ”上市,投融资机制实现新突破;以夯实基础为重点,大 力开展村级规范化建设“三年达标行动”,稳步实施农村 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等综合改革,促进村级健康 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 ,深入推进政策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就能够为发 展激发新动力、增创新优势。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服务民生第一责任,善待 百姓、增进和谐。把民生事业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尽最 大努力呼应民意、办好实事。区域供水工程解决了40多万 农村人口饮水问题,县道大中修工程惠及广大群众,低保 、五保标准每年都有新提高,镇村公交覆盖到50%的行政村 ,城乡公交的开通让群众到市区更方便,65.4万平方米的 校舍改造让教育更温暖,医疗体系的全覆盖让卫生服务更 贴心,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让群众更健康,用一件 件民生实事给力民生民计、凝聚民心民力。在新的发展阶 段,只要我们坚持民生优先不动摇,始终与群众一道肩并 肩、面对面、心连心,就能够赢得最广泛的信任与支持 ,就能够凝聚起攻坚克难的最大力量。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实干作风第一保障,狠抓 落实、凝聚合力。把锤炼实干作风作为最大保障,以落实 落地为导向,建立健全“项目化、节点化、责任化”的推 进机制,在港口开发、项目建设、城市创建等方面,创造 出一个个赣榆速度、赣榆品牌,“有激情、敢担当、能落 地”成为一种共识,“具体化、可操作、能落地”成为一 种习惯。在新的发展阶段,只要我们坚持把实干作为工作 标准,实干实干再实干、落实落实再落实,就能够主动作 为、创新作为,就能够开创一个新的发展局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 问题和不足:一是经济总量不够大,新兴产业比重不够高 ,创新动能培育不够足,做大总量与转型升级仍需持续发 力;二是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还不快,社会建设和社会治 理的水平有待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繁重紧迫;三是 一些党员干部的创新意识、担当意识、服务意识还不够强 ,推动创新发展的能力还不够高,等等。对此,我们必须 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奋斗目标与工作主题 带着“十二五”丰收的喜悦,我们满怀信心地站在了 新的历史起点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纵观国际国内大势,今后一段时间我国仍处 于发展战略机遇期,经济运行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就 赣榆而言,我们正面临“一带一路”、江苏沿海开发、苏 北振兴、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建设“四大战略”的交汇叠加 ,但机会的“窗口期”稍纵即逝,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责 任感、危机感、使命感,把机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站 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接续奋斗、加快发展。经过多 年的努力,港产城重大载体正在逐步释放效应,而铁路时 代的即将到来,将使赣榆区位优势更加突出;更为重要的 是,广大干群在招商一线、在项目建设一线的历练,更让 我们增强了本领自信、队伍自信、作风自信。我们要放大 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定力,真抓实干、奋勇争先,确保在 新一轮改革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 们必须强化责任、担当使命。“当好领头雁、建好北大门 、建设新赣榆”,既是省委省政府的殷切期望,也是市委 市政府的谆谆嘱托,更是赣榆人民的美好向往。新征程、 新使命、新格局,要求我们必须强化责任、担当使命,以 拼搏的状态、攻坚的姿态,加快拉长短板、补齐弱项;要 求我们必须勇于负责、敢于开拓,从更高的视角、更广阔 的平台,谋划新思路、推动新发展,取得新业绩、开创新 局面。 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 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 念,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和江苏沿海开发等重大机 遇,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目标,以“践行新理念,建 设新赣榆”为总要求,以港口大型化、产业集群化、镇村 特色化、城乡一体化、服务品牌化为导向,大力实施“港 口带动、产业强区、创新引领、融入主城、协调发展”五 大战略,着力壮大产业支撑,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推 进城乡统筹,着力增进民生福祉,着力锤炼队伍作风,奋 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建设经济实力强、人民群众 富、生态环境美、文明程度高的全面小康新赣榆。 ——经济实力强。就是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 ,转方式、调结构取得重大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壮 大,市场主体充满活力,区域经济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 抗风险能力。到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0亿元,规模 以上工业增加值520亿元。 ——人民群众富。就是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 革发展的成果,有更优质的教育、更稳定的就业、更满意 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更舒适的居住条件。2019年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20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超过 38000元、21000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生态环境美。就是围绕“空气更清新、河流更清 澈、家园更清洁”,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城乡 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城乡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 、传统之美与现代之美交相辉映。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 小于0.59吨标煤/万元,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省控标准。 ——文明程度高。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百姓素质高、社会风气好、文化软实力强,公平正义得 到保障,遵纪守法成为习惯,诚信友善蔚然成风,社会大 局和谐稳定。到2020年,全区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达到 90以上。 基于上述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我们必须深入实施 “五大战略”。 ——港口带动。坚定不移做大做强港口这一核心资源 ,不断放大港口拉动效应,充分发挥港口在扩大对外开放 、促进区域融合、优化产业格局、服务经济发展中的辐射 带动作用,加快完善以铁路建设为重点、以等级公路为配 套的综合集疏运体系,构建开放新枢纽、拓展发展新空间 。 ——产业强区。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区、产业强区”之 路,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全力突破增量经济 ;不断推进主导产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全力做大总量 盘子,加速构建支撑赣榆长远发展的工业体系,以新型工 业化的重点突破,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促进现代 服务业的全面提升,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并进、融合发展。 ——创新引领。坚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进一步 强化创新在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 心的全面创新,广泛集聚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精心打造 各类创新载体、创新平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程度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形成以 创新为主要支撑的发展方式,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 主引擎。 ——融入主城。立足同城化战略支点,加快全面融入大 市区步伐,重点在思想观念、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城市 治理等方面与主城区全面对接,加快三次产业向现代城市 产业体系转型,公共服务向现代城市服务功能转换,社会 管理向现代城市管理体制转轨,农村人口向城区和城镇转 移,全力打造港城新的经济增长极。 ——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优化重点片区、重 点园区、重点产业布局,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坚持问题导 向,着力解决重点领域、基层基础中的矛盾,加快经济社 会协调发展;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从生产和生活两头入 手,治理和保护两手齐抓,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快人与 自然协调发展,不断拓展新空间、增强新活力。 重点工作与主要举措 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我们必须咬定发展目标 ,抓住全局中的重点、重点中的关键、关键中的具体,持 续发力、开拓创新,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时代潮流、体现上 级要求、切合赣榆实际的发展路径。 一、把握“开放融合”的时代特征,全力开创陆海统 筹新局面。把“一港一铁”作为落实“一带一路”战略、 纵深推进沿海开发的主抓手,坚定不移做大港口、攻坚铁 路,构建陆海统筹、南北交融、互联互通的开放格局。 (一)做大港口主龙头。围绕打造“港产融合的产业 港、低碳清洁的生态港、机制创新的活力港”,深化与港 口控股集团的合作,大力推进航道深水化、船舶大型化、 码头专业化、口岸智能化建设,完成防波堤二期、15万吨 级航道等关键工程,加快10万吨级通用泊位、15万吨级 LNG专业泊位建设;广泛应用船用岸电、防风抑尘等新技术 ,提升港口绿色发展水平。到2020年,建成吞吐量超 6000万吨的江苏沿海特色港。 (二)集成交通新枢纽。围绕“2017年铁路开通”重 大节点,加快连盐铁路、青连铁路建设,同步推进赣马客 运站、石桥货运站、柘汪港前站以及铁路支线建设,构建 “一小时通达青岛、两小时通达上海”的快速交通网。加 快干线路网建设,重点建设“三纵二横一环”高等级公路 ,形成“对外通畅、对内成网”的快速交通圈。积极呼应 连云港、日照、临沂3个“半小时空港”,规划建设空港服 务圈,形成立体互通的集疏运体系。 (三)拓展开放大空间。统筹赣榆港片区战略资源 ,科学布局港口、产业、城镇、生态等功能分区,实现 “黄金岸线、黄金分割”。完成10平方公里用海回填,为 临港产业发展拓展空间。加快建设一类开放口岸,以开放 促开发,打造连云港双向开放的北翼门户、长三角和山东 半岛蓝色经济圈之间的战略支点、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腹 地。 二、把握“转型升级”的时代要求,全力推动产业强 区新突破。坚持做大总量与转型升级“两手并重”,强化 产业集群发展、链式发展,全力突破工业、提升农业、繁 荣三产,打造苏鲁交界产业强区。 (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工业立区不动摇 ,全力扩增量、提存量、优质量,突破工业发展。坚定不 移抓招商,突破增量经济。放大临港优势,依托四大园区 ,聚焦临港装备制造、石化新材料、新能源(光伏)、海 洋食品、通用零部件等主要产业链,坚持定期调度,深化 “集中招商月”机制,强化产业链招商,每年突破一批重 大工业项目,构建工业发展体系。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 ,立足区域特点,更大范围整合土地、园区等空间资源 ,加快构筑“园区共建、平台共享、发展共赢”新机制 ,更大范围、更多层级、更深程度激发活力。聚焦聚力抓 园区,做强主导板块。坚持“园区专业化”发展方向,加 快壮大特色产业,完善园区规划、生活服务配套,实施全 程服务包办,打造产业集群化、项目规模化、服务品牌化 园区。经济开发区重点以神舟新能源为引领,加快上下游 配套项目建设,打造省级新能源特色产业园;依托中小企 业园,加大科技创新型项目招引,成立创客咖啡平台,鼓 励企业建设科研中心,打造科技创新先导区。海洋经济开 发区重点突破海洋经济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机器人、信息 技术、精密机械、海工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汽车 配件、医疗器械、智能家居等项目做大做强,争创省级高 新技术产业园区。海州湾生物科技园重点围绕生物科技、 机械加工两大产业,拉长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集聚度。 柘汪临港产业区重点打造临港装备制造、石化新材料两大 产业园,到2020年,重点突破10平方公里临港产业新园区 建设,争创省级赣榆港经济开发区。鼓励工业集中区招引 劳动密集型、产业配套型、资源加工型企业入驻,夯实镇 级工业基础。分类培育抓企业,壮大实体支撑。实施上市 企业推动突破、重点企业培强培优、规模企业加快倍增、 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四大计划”,推动企业梯次成长。 全力推动新海石化、镔鑫钢铁、天明特种车辆围绕上下游 延长产业链,向更高水平迈进。大力推进服装玩具、食品 加工等传统企业技术改造、战略重组,扶持一大批科技型 企业发展壮大。到2020年,规模企业总量达580家,实现规 模工业产值超2600亿元,新培育上市企业9家。 (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调整农业结构、带动 农民增收为核心,推动现代农业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 发展。农业园区要打造新的领先优势。按照“东部沿海现 代渔业、中部平原设施农业、西部山区特色水果”的发展 定位,用现代化的标准建设农业园区,争创国家级出口质 量安全示范区。特色水果产业园区重点建设20万亩水果种 植、年产10万吨特色水果深加工、万吨冷链储运“一二三 产融合”示范基地;四季田园要擦亮招牌、提档升级,加 快建设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海州湾、青口蓝湾现代渔业 园区打造集产学研、育加销于一体的40万平方米现代渔业 综合体。农业生产要提升新的装备水平。加快构建以现代 装备为基础、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特征的现代农 业体系,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小农水重点县、中小河 流治理、土地整治等工程建设,高标准打造智能化灌溉示 范区,争创国家节水灌溉示范区。深入推进新品种、新技 术、新模式“三新工程”,全面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水平。 经营主体要展现新的市场活力。按照“政府做基础、企业 做市场、农户做种养”的思路,探索“政府+企业+新型经 营主体”分工合作模式,推动农业发展由政府示范向市场 主导转型、初级种养向精深加工转型,构建以农业龙头企 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为骨干的新型经营 主体。到2020年,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家 。 (三)加快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