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中国共产党涟水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决战决胜达小康 做强做美副中心 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涟水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涟水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王 向 红 (2016年7月27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涟水县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 作报告,请予审议。 这次大会是在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决战决胜全 面小康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大 会。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 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 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回顾总结过去五年工作,研究部署未 来五年任务,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涟水县第十一届委员会 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 ,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冲刺全面小康,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提 升淮安中心城市“副中心”实力魅力,为加快建设强富美 高新涟水而努力奋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一步 县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涟水发展史上经历挑 战、经受考验的五年,是我们在曲折中行稳致远、在探索 中砥砺前行的五年。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 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县委团结 带领全县广大干群,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 ,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 局,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在不平坦的道路上创造了不平 凡的业绩,提前两年达到省定2003版全面小康标准,“十 二五”发展划上圆满句号,全面小康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产业质态持续向好。牢牢把 握稳中求进总基调,把产业转型作为主方向,把有效投入 作为强支撑,把创新驱动作为主引擎,把园区载体作为主 平台,全力以赴做大增量、调优存量,经济发展既有量的 突破,更有质的跃升。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2.3%、25.6%、 2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6:38.9:45.5,实现由“二三 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工业经济提质发展,工 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是“十一五”时期的2.9倍,工业增加 值是2010年的2.1倍,食品饮料、纺织服装两大产业产值达 到百亿级规模,今世缘酒业成为全市首家境内主板上市企 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突破20%。现代 农业提效发展,新增高标准农田20万亩,农业规模经营面 积比重达62%,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被授予全国粮食生 产先进县,现代农业博览园、农产品物流园等项目相继开 工建设。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五岛 湖文旅区4A级创建纳入全省计划,今世缘休闲小镇、涟水 湖森林公园4A级景区建设全面启动,电商产业园一期建成 使用,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二是统筹推进城乡一体,人居环境变化明显。坚持以 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持续不断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城乡面 貌发生日新月异变化,创成省级生态县,跻身国家新型城 镇化综合试点县、全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县行列。“一环 二核三片多射”的城区空间结构和“一主一副三纵一横多 极点”的城镇规划布局全面形成,中心城区面积拓展到 34.9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30万,城镇化率提高到49.8%。 涟水中学、涟水一中、政务服务中心、县人民医院、五岛 湖公园等民生项目投入使用,广陵路、襄贲路等市政道路 完成改造,湖滨花园、圣特小区等老旧小区得到整治,城 市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76.5万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增加到 11.2平方米。滨河新城“一核五中心”等一批功能性载体 项目相继开工,清涟大道、滨河新苑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 项目推进有力。高沟“副中心”建设全面启动,红窑等重 点中心镇、保滩等特色镇建设稳步推进。329省道先导段、 326省道西延段、235省道高沟至涟水段等建成通车,盐河 航道“五改三”整治顺利完成,235省道朱码闸桥连接线主 体建成通车,235、346省道涟水绕城段、503省道涟水段等 国省干线和连淮扬镇铁路开工建设。改建农村公路436公里 、农村危桥642座,通过自然村庄环境整治整体验收。 三是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有效增强。深入落 实中央和省市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和效 果导向,蹄疾步稳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围绕 “三去一降一补”,出台《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 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打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 简政放权力度加大,制定公布行政权责“五张清单”,建 立“1+7”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成全省一流政务服务中心 ,被列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试点县。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推进,“三证合一”全面推行 ,率先成立不动产登记局、发放“一照一码”营业执照和 不动产登记证。机构改革有力有序,顺利完成县市场监督 管理局、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新型城镇化改革 稳步实施,“多规合一”实质性启动,户籍制度改革意见 正式出台。金融改革创新再创佳绩,调整组建四大国有资 产经营公司,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与 中海外等9家央企国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农村改革步入快 车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向纵深推进,农村产权交易获全 省农村改革创新成果奖,“九制”水利建管模式在全省推 广。全方位扩大开放,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切实加强对外 经济交流与合作,广泛吸引境内外客商来涟投资兴业,华 昌新材料产业园、今世缘粮食循环产业园、苏杭科技等一 批项目成功落户,五年实际利用外资6.25亿美元、完成进 出口总额12亿美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2.1倍、3倍 。 四是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幸福底色更加鲜亮。积极顺 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 先,有效弥补了一些公共事业的关键短板,赢得了群众点 赞。累计投入76.9亿元,兴办各类民生实事项目132个,城 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3%和14%。积极扶持创业就 业富民,城镇新增就业3.76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 在9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以内,创成省级创 业型城市。大力实施脱贫奔小康工程,投入各类帮扶资金 7.6亿元,实施帮扶项目500多个,17.2万低收入人口全部 脱贫,70个经济薄弱村实现“新八有”,圆满完成“十二 五”脱贫任务。着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低保标准稳 步提高,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面达95.6%,社会救助体系 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升,顺利通过教育现代 化创建验收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督导认定 ;在全市率先开展“医联体”建设,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一 体化发展,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江苏省人口协调发展创建工作先进县”;“四送六进 ”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开展,文化馆、好人馆、夕阳红文化 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建成使用。深化法治涟水、平安涟水 建设,建成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畅通各类诉求表达 渠道,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五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执政能力显著提升。坚持抓 发展与抓党建两手抓、两手硬,认真履行党要管党、全面 从严治党责任,提升了机关部门服务效能,提振了党员干 部发展士气。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 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庆祝建党 95周年系列活动,党员干部受到深刻灵魂洗礼,理想信念 、党性修养、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贯穿于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精心组织“涟水好人 ”评选等系列活动,选树了皇晓兵、支伟等一批在全国有 影响的先进典型。以忠诚干净担当为基本要求,围绕打造 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高素质干部队伍,相继出台《干部 推荐责任制实施办法》《干部延伸考察办法》等10余份制 度文件,先后选派300余名优秀干部到发展一线历练成长。 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大力实施农村党员“向心力 ”工程,积极开展村级“四有一责”建设,整顿软弱涣散 基层党组织75个,全面完成乡镇党委换届。严格落实“两 个责任”,更加严明纪律规矩,坚决执行改进作风各项规 定,认真开展“三治三促”专项整治和办公用房、公务用 车、公务接待等清理整顿,积极配合省委巡视组开展巡视 工作,“四风”和不严不实问题整改成效明显。科学运用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不断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 斗争力度,严肃查处滥用职权、贪污受贿、失职渎职等违 纪违法案件,重构优化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人大的法 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卓有成效,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和参政议政水平显著提高,统战、人武、党史、档案、体 育、双拥、宗教、群团、老干部等其他各项工作也都取得 了新成绩。 五年的实践极为丰富,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五年的 探索与实践深深启示我们:思路决定出路,目标引领方向 。我们始终将加快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致力把 涟水置于全省、全国大格局中去谋划,不断提升发展理念 ,抬高发展标杆,创新发展思路。特别是县委十届六次、 七次全会科学谋划了融“市”入“海”、“五化联动”等 战略部署,采取了突破“3+3+1”战略重点等一系列扎实有 效的措施,拉开了涟水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序 幕,并在2015年一举夺得全市科学跨越发展考核第二名的 喜人成绩,实现了由后进到先进的“脱帽”目标,重拾了 创优争先的信心决心。这也深深启示我们,必须保持政治 定力,增强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 。项目支撑发展,投入积蓄后劲。我们牢固树立“项目为 王”理念,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载体打造,无论是基础设 施还是城乡建设,都要求必须落实到一个一个具体项目上 ,形成了项目滚动发展的良好态势,走出了一条以项目带 动赶超跨越的新路子。特别是去年,总投资100亿元的华昌 新材料产业园和总投资40亿元的今世缘粮食循环产业园被 纳入全省200个重大项目盘子,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持续保 持科学赶超、跨越发展的强劲势头,必须紧紧咬定项目建 设不放松,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以大投入助推大发展。 改革催生动力,创新造就优势。面对各种困难和矛盾的考 验,我们不断激发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以体制改革和制 度创新增创发展新优势。特别是去年,从创新园区发展模 式到推进政府投融资改革,从组建“1+7”前线指挥部到建 立工作项目化、责任化、精细化推进机制,实现了由“工 作创新”到“制度创新”、由“自发创新”到“自觉创新 ”的重大转变,用一年时间完成了过去需要几年时间完成 的事情。未来实现更快发展、更大突破,必须深入广泛地 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创新的思维、改 革的办法驱动发展。民生彰显责任,发展造福百姓。我们 倾心最多的是惠及全县人民的“大民生”,倡导最多的是 公平正义下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解决最多的是群众 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提升了群众的 幸福感和满意度,各项工作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充分理解 和广泛支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 目标。必须始终满怀对人民群众的质朴情怀,把为人民谋 幸福作为一切工作的追求,将政绩更多地转化为民生福祉 ,在共建共享中凝聚起共识共为的强大合力。作风关乎成 败,激情释放活力。我们全面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各 项要求,把改进作风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工作落 实的重要内容,驰而不息开展专项整治,不断增强党员干 部谋发展的主动性和抓落实的执行力。特别是去年,通过 倡导“诚简和廉”共同团队文化、开展“冲刺全年目标 ,争夺流动红旗”百日竞赛、举行“讲好2015′令我自豪 的一件事”主题演讲等系列活动,全面激发了各级干部激 情澎湃抓发展、斗志昂扬谋跨越的争先动力,全县上下呈 现出携手共进的壮丽景象。肩负新的历史使命,必须把全 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努力选优配强好班子、好队伍、 好干部,全面提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凝 聚力,为科学赶超、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首五年艰辛征程,我们矢志追 求,用智慧浇筑理想,有效克服了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 加大带来的诸多现实困难,成功争取了多项有利于增强造 血功能的政策红利。回首五年难忘岁月,我们接力拼搏 ,用使命点燃激情,迅速走出了低位徘徊的发展谷底,全 面增强了广大干群的发展底气。我们以身处涟水、见证涟 水而深感幸运,为投身涟水、奉献涟水而深感自豪。我们 深深感到,任何困难都压不垮涟水磅礴崛起的脊梁,任何 挫折都磨灭不了涟水摆脱贫困的意志,任何险阻都挡不住 涟水赶超跨越的脚步,勤劳智慧、不甘落后的百万涟水人 民完全有能力改变落后面貌、创造美好未来。我们深深懂 得,涟水每一点进步,都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 ,归功于全县广大干群的同心共为,凝聚着历任县委班子 的集体智慧,倾注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厚爱。在此,我代表 中共涟水县委,向全县百万人民、向广大党员干部、向所 有关心支持涟水发展进步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 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发展层次不高以及创新能力 不足、人才支撑不强等问题,依然是我们现阶段面临的主 要矛盾;城乡之间不平衡,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农村基础 设施不健全局面尚未彻底改变,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依然 任重道远。特别是面对与全省全市同步率先建成全面小康 社会的重任,我们的人均GDP、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 关键指标,还需要在现有基数上持续保持高位增长才能跟 上步伐;我们的财政刚性支出压力不断加大,收支矛盾依 然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环境违 法违规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党员干部思想解放程度、谋划 发展深度、执行落实强度、担当奉献力度仍显不够,少数 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四风”和腐败现象仍有反复,全 面从严治党还要付出更大努力。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坚持问题导向,认真研究解决。 全面开启建设“强富美高”新涟水新征程 做好未来五年工作,使命光荣,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期。到建党 100周年,带领百万涟水人民“一个不少、一户不落”与全 省全市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兑现我们向上级、 向人民、向历史庄严承诺的政治责任,是完成中央赋予发 达省份江苏“两个率先”光荣使命的责任担当,更是让老 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实践检验。我们必须把加快发 展鲜明地贯穿于涟水赶超跨越的全过程,以“跳一跳摘桃 子”的精神全力攻坚,以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补齐短板 、补强弱项,推动涟水在更高起点、更高标准上实现全面 小康人口全覆盖、区域全覆盖、领域全覆盖。未来五年是 区域竞争加剧的攻坚突破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最显著 的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最本质的变化还是结构调整和动 力转换,这也意味着为各地发展划出一条新的起跑线,综 合比拼将进入白热化状态,谁干得早、干得成、干得好 ,谁就能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优势、抢占先机。我们必须 以对涟水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既自觉遵循新常态下经济 运行规律,保持定力,理性思考;又确立更加鲜明的发展 导向,主动向上“等高对接”,积极向外“对标学习 ”,在发展变局中顶住压力、开拓前行,为适应新常态、 赢得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积聚强大势能。未来五年是科 学赶超、跨越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抓住一次机遇就会实现 一次跨越,失去一次机遇就会落伍一个时代。上一轮发展 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连片扶贫开发等一些机遇与我们 失之交臂,留下了需要我们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弥补的遗憾 。新一轮发展中,我们绝不能再犹豫彷徨、贻误时机。国 家把创新驱动作为发展核心动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为我们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补齐发展短板带来了新机遇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沿海开发等国家战略在江 苏密集实施,省委、省政府持续加强苏北振兴扶持,为我 们谋求更高层次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淮安被纳入长江经济 带、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建设,为我们更好融入带状经济大 战略提供了新空间。特别是通过多年来持续打基础、蓄后 劲,我县后发优势更加明显,从产业集聚平台基本形成到 外部交通路网全面贯通,从一批重点项目进入省市盘子到 三分之一乡镇纳入省连片扶贫开发片区,从连淮扬镇铁路 开工建设到涟水机场二期、盐河“三改二”工程即将启动 ,涟水将在承接“十二五”良好发展态势基础上迈入一个 全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快字当先、抢字当头,紧紧抓住 机遇,充分利用机遇,让未来五年真正成为涟水科学赶超 、跨越发展的黄金五年。 基于以上分析,今后五年全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 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 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 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建设副中心、同步达小康 ,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决 策部署,深入实施融“市”入“海”、“五化联动”发展 战略,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 高的新涟水。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奋斗目标是:“一 确保、两奠定、三提升”。“一确保”,即到2019年,与 全省全市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奠定”,即到 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8.3平方公里,城区 人口突破40万,城镇化率达到56%以上,达到中等城市规模 ,奠定淮安中心城市“副中心”地位和“撤县设市”基础 。“三提升”,即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 长,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 得决定性成果,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综合排名在全省 明显进位;城镇面貌显著提升,城市品位不断提高,城镇 功能逐步完善,人居环境大为改善,特色小镇建设成效明 显,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创成国家生态县、省级卫生 城市、省级园林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不断健全,新时期涟水精神融入人心,市民素质 高,社会风尚好,遵法守纪成为习惯,诚信友善蔚然成风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创成省级文明城市。 实现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 第一动力,鼓励创新、善于创新、全面创新,广泛调动激 发领导干部、企业团队、人民群众创新创造活力,使创新 成为涟水城市最鲜明的特质、涟水精神最重要的内核,汇 聚科学赶超、跨越发展新动能;必须始终把协调作为持续 发展的内在要求,不断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 ,加快推动城区、镇区、园区、社区互动发展,加速推进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互动,努力实 现公共资源、公共服务均衡配置,不断提高全县发展的协 调性;必须始终把绿色作为内涵发展的鲜明特质,正确处 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下大力气狠抓生态 环境中的薄弱环节,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空间 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努力建设天蓝、 地绿、水清、气爽的美好家园;必须始终把开放作为繁荣 发展的必由之路,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发展 趋势,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和人文优势,坚持内外 需并重、进出口并重、引资引智并重,更好利用两个市场 、两种资源,打开新格局、融入大战略、抢占制高点、赢 得大发展;必须始终把共享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牢 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始终把“始于群众期盼 ,终于群众满意”贯穿于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的全过 程,持之以恒补齐欠账、拉长短板,实现发展与民生同步 推进、强县与富民同频共振。 各位代表,同志们,全面开启建设“强富美高”新涟 水新征程,是时代所赋、大局所在,需要举全县之力、汇 万众之智。全县上下要在新一轮的发展大局中围绕目标、 把准定位,合力攻坚、全力突破,一步一个脚印将宏伟蓝 图变成美好现实。 (一)突出转型升级,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产业是 城市的根基。要把产业优化升级作为未来五年的核心任务 ,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 、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生态旅游业为特 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要向“一带一路一廊”集中。 “一带”就是以盐河为轴带,以三大新型工业化主版块为 龙头,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以中小企业为配套,以产业链 为纽带,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等产业,真正使 黄金水道出“黄金”;“一路”就是以233国道涟水段为主 线,以今世缘产业园为龙头,以沿线乡镇规模种植、畜禽 养殖等产业为基础,结合涟沭结合部扶贫开发,重点发展 食品饮料、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一廊”就是以古淮河 为廊道,以现代农业博览园为龙头,以发展全域旅游为重 点,结合渠北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发展生态农业、休闲运 动、养生养老等产业。“一带一路一廊”是未来五年全县 产业发展的重点所在、亮点所在、希望所在,我们要全力 聚焦突破。工业要向“中高端”迈进。实施“企业成长计 划”,培优扶强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小微企业,力争 2020年规模企业突破500户,销售超亿元企业突破100户 ,其中50亿元企业2户、10亿元企业5户。实施“产业升级 计划”,加快两化深度融合,推动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链 条从“前端向末端延伸”、价值链条“从低端向高端攀升 ”,加快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力争 未来5年企业技改投入年均增长25%以上。实施“企业上市 助推计划”,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 推进,力争未来五年全县新增5户以上在“主板”“新三板 ”挂牌企业。实施“企业品牌塑造计划”,支持企业通过 创新设计,优化产品外观、结构和功能,加快自主品牌培 育,提高品牌竞争力,力争每年新增省知名品牌商标4个。 农业要向“现代化”转型。开展特色主导产业引领工程 ,围绕“4+1”产业体系,壮大优质稻米、规模畜禽、高效 园艺、休闲观光等产业,加快智慧农业建设,集聚形成粮 食、畜禽、蔬菜三大产业集群,带动种养、加工、销售一 体化产业链式发展,力争2020年建成各类种养殖基地90万 亩。开展农业园区四级联创工程,以园区示范引领现代农 业发展,力争2020年创成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1个,省级现 代农业产业园2个,培育市县级农业园区100个以上。开展 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 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 ,健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社会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