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中国共产党如东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突出发展第一要务 强化党建第一责任 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如东而努力奋 斗 ——在中国共产党如东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6年7月28日) 潘 建 华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如东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是在深入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省委十二 届十二次全会部署,全面开启“十三五”新征程、阔步迈 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的关键时期召开的,意义十分 重大。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如东县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 会作报告。 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面 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 ,在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团结、带领和依靠全县人 民,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改革创新、克难奋进,胜利完 成既定目标任务,创造了如东历史上又一个精彩的五年期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过去五年,是沿海开发成效显著、发展实力大幅提升 的五年。始终把沿海开发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战略、主 引擎,抢抓“一带一路”、江苏沿海开发等多重国家战略 叠加机遇,坚持港口引领,突出平台打造,猛攻项目建设 ,持续激发区域发展新动能,提升开发开放水平。洋口港 一类口岸正式开放,洋口港经济开发区正式获批筹建省级 经济开发区,万吨级重件码头和液化品码头投入运营 ,LNG接卸总量突破1000万吨。沿海六大园区开发质态和贡 献份额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度逐步增强。三一重工、德国 巴斯夫等17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相继落户投产。沿海 地区累计完成千万元以上项目投入近千亿元,占全县的 80%以上。“十二五”期间,累计利用外资16.6亿美元,居 南通各县(市)首位。去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672.7亿元,比“十一五”期末翻了一番;实现一般公共预 算收入58.5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3倍,年均增幅全市 第一;工业应税销售增幅连续5年五县(市)第一;经济综 合考核位次不断前移,去年上升到全市第二,全县综合经 济实力显著增强。 过去五年,是各项改革推进有序、发展活力加快释放 的五年。始终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改善环境、激发活力的 重要抓手,结合县情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 项改革部署。推进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创新海域 物权管理,实行海域使用权“直通车”制度。推进政府职 能转变,圆满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推进行政审批制度 改革,加大行政审批事项“减、转、放”力度,在全市率 先实施“四证(照)一体”登记模式,建立行政审批局及 相关运行机制。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平稳实施撤镇设 街工作,对重点镇区实行“区镇合一”管理,有序下放部 分县级管理权限。推进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化,完善国有资 产监管制度体系。统筹推进生态文明、民主法制、医疗卫 生、教育文化、社会体制等领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过去五年,是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发展质态持续优化 的五年。始终把调结构、转方式、强创新作为稳增长的根 本之策,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期末 的12.8∶53.4∶33.8演进为2015年的9.7∶46.8∶43.5,服 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9.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 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分别达到42.9%、 24.4%,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十一五”期末的3倍 ,占比提高11.9个百分点。光纤光缆、健身器材、农药、 风电等四个产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产业集群。继九九久、中 天科技主板上市之后,亚振家具、如通石油机械首发申请 通过,宇迪光学、诺德新材料、金太阳粮油等7家企业新三 板挂牌。农业基本现代化进程加快,获评全省智能农业示 范县,“如东大米”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科技创新 和人才强县工程深入推进,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 2.5%,比“十一五”期末提高0.7个百分点,被列入国家知 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和省创新型试点县,获评全国科技 进步先进县,中天科技成功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成 功举办两届科技人才节,累计引进顶尖人才28人,自主申 报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人,填补了南通“十二五”期间 空白。 过去五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明显、发展环境日益改善 的五年。始终把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 为提升发展环境的关键举措。累计完成城市建设投入65亿 元,建成区面积比“十一五”期末增加40%,城镇化率达到 54.3%。加快实施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管理和环境 综合整治持续加强。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15亿元,海洋 铁路、通洋高速、国道328如东段相继通车,结束了如东交 通“三无”历史,在南通各县(市)率先实现公交“一卡 通”。区外化工企业专项整治全面完成,累计投入6.6亿元 建设垃圾收集处置、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主要污染物排 放实现“双降”,累计建成国家生态镇12个,省级生态村 26个,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23.8%,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 42%。先后进入“国家绿色能源县”和“全国绿色能源示范 县”行列,成功获评“国家生态县”,被确定为全国生态 文明建设试点地区。 过去五年,是社会民生和谐共进、发展成果普惠共享 的五年。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财政用于民生支出比重不断提 升,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去年城乡居民人 均收入分别达到34338元和15827元,年均递增10.9%和 11.7%;居民人均储蓄存款突破5.5万元,比“十一五”期 末翻了一番;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实现脱贫。教育体 育、卫生计生、文化广电、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均等化发 展,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高考主要指标连 续23年全省第一,今年全省理科状元再度花落如东,就业 、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城乡统筹水平进一步提升 。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首捧杂技“金菊奖”,“五个 一”工程奖再攀新高。“六城联创”深入推进,蝉联“江 苏省文明城市”。如东中专、社会福利中心、残疾人综合 服务中心、新中医院等一批民生重点工程已经或即将投入 使用。推进依法治县,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公众安全感持续位居全省前列,荣获“全国法治县创建 活动先进单位”。 过去五年,是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发展保障有效巩固 的五年。始终把党建创新工程作为主抓手,扎实开展党的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 一做”学习教育,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党建工作全过 程,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坚持把“两个责 任”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明确责任清单,实行“两诺两议 、双述双评”制度,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 党建工作格局。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 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党员冬训、情境党课等工作经验全 省推广。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 干部队伍建设,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满意 率持续位居全市前列。坚持大抓基层、强夯基础 ,“114”惠民服务行动、非公企业党建“融和工作法”、 驻村“第一书记”、项目党建等品牌效应不断彰显,洋口 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坚 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落实作风建设各项规定 ,不断健全惩防体系,持续加大反腐力度,累计立案查办 违纪案件1012件,其中涉及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92件。 人大、政协工作不断加强,人武、统战、法检、群团等工 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同志们,这些成绩得益于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得益 于如东历届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打下的良好基础,得益于 全县上下的团结拼搏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 表县委向全县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如东发展的 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绩来之不易,奋斗充满艰辛。回顾过去的五年,我 们深深体会到: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 导核心作用,巩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不断增强党 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为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必须始终凸显发展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不懈 猛攻有效投入,凝心聚力抓好项目建设,更大力度推进转 型升级,持续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必须始终突出科学务 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遵循经济社会 发展客观规律,立足实际、把握关键,突出重点、统筹兼 顾,不断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提高工作效能和水平 ;必须始终注重以人为本,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扎实办好 民生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百姓,增强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必须始终砥砺过硬作风,持 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不断激发加快发展的豪情斗志,以 担当有为精神,聚焦重点、突破难点,营造干事氛围,提 升干事能力,显化干事成效。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 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 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产业层次还偏低 ,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待加快提升;创新能力还不够 强,新兴产业规模偏小,新上项目储备不足,重点园区的 支撑作用有待增强;对照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生态环境、 居民收入、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短板还比较突出,有待补齐 拉长;少数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全面从严治党主责意识不强 ,管党治党力度不大,少数干部的责任意识、思维方式、 能力水平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干事创业的主动 性、积极性还不够高,聚力攻坚、大干快上的氛围还不够 浓,工作绩效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 度重视、主动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宏观形势依然错综复杂,经济 向好动力与下行压力并存,发展机遇和现实挑战同在。从 外部环境看,在趋势性力量和周期性因素叠加作用下,宏 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 回旋余地大的基本面不会有大的改变,前景依然看好,尤 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批重大战略举措的实施,将不 断拓展经济增长和改革发展新空间。从周边态势看,在新 的机遇与挑战面前,各地均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千帆竞 发、争相赶超的竞争态势更加激烈,“不进则退、慢进也 是退”的竞争压力更加明显,“追兵日近、标兵渐远”的 竞争风险更加突出。从自身实际看,通过近年来的发展 ,如东在产业培育、载体打造、服务环境和生态建设等方 面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形成了特色比较优势,在“一带 一路”、长江经济带、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城市群发展 等国家战略的持续深入推进中,理应积极作为、大有所为 。可以说,今后五年,既是如东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也是优势潜能的加速释放期,更是跨越发展的赶超关键 期。全县上下必须牢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坚定发展信 心,抢抓发展机遇,厚植发展优势,奋力实现新跨越,再 创新辉煌。 今后五年,全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全面 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 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 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 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始终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党建第 一责任”,着力推进区域先进制造业基地、江苏沿海开发 重要增长极和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如东。 今后五年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全面完成“十三五”规 划各项目标任务,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5%左右 ,总量突破1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左右 ,总量突破1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46%。同 时,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着重抓好“三件大事 ”: 一是确保实现全面小康,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是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是实现“中国梦 ”的关键一步。我们要认真兑现向全县人民作出的庄严承 诺,把全面小康作为最核心、最紧要的任务,全面梳理短 板,全力做好补短补缺大文章,矢志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扎实的工作举措,切实解决好城乡 不平衡的问题、平均数背后的大多数问题、指标外的群众 真切感受问题。尤其是认真落实“一个不少一户不落”的 要求,坚决打赢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同时积极创新养老服 务体制机制,主动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着力提高发展的 协调性和平衡性,提升全面小康的质量和水平,让发展更 有“温度”,让如东的全面小康有更广代表性、更多获得 感、更高满意度。 二是奋力谋求总量赶超,实现整体实力新跨越。做大 经济总量是跨越赶超的核心要义,是建设“强富美高”新 如东的基础条件,是坚定全县人民发展自信的根本所在。 如果再不能抓住“十三五”发展关键期,加快壮大经济总 量,提升发展质量,如东将在新一轮经济版图重构中被 “边缘化”。如东的发展现实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加快发 展、跨越赶超是十分重大的政治任务。“十二五”期间 ,我们在全市实现了增幅领先,为总量赶超创造了条件。 今后五年,必须坚持以港口开发为龙头,加快临港产业发 展,以沿海板块为支撑,提高园区贡献份额。以增幅的持 续领先实现总量的赶超争先,加快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 转变。 三是加快集聚要素资源,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城市 是集聚经济体,人才集聚、产业集聚相互作用,构成城市 竞争力的依托。要从营造环境入手,切实增强城市在人才 集聚、产业集聚方面的向心力和要素吸附力。就如东现阶 段而言,人口集聚是关键、是根本,必须突出“扩总量 ”,壮大城市人口规模,以“精致、精细、精到”为目标 ,以“六城联创”为抓手,以推进撤县设市为突破,进一 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加速集聚农村人口 ;突出“引高端”,加快吸引外来人才落户、如东籍在外 人才回流,加快建设一批优质创新载体、空间平台,尤其 要重点打造吸引80后、90后的年轻人才施展才智的空间环 境,加速创新创业人才集聚。以高端人才集聚带动高端产 业集聚,促进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 ,必须在指导原则上把握好四个方面: 一是重在转变理念。发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方 向、管长远,以科学的发展理念做先导,才能破解发展难 题、补齐发展短板、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必须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总指南、总遵循,认识上深一层、适应 上快一步,努力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 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 二是重在把握机遇。既要看到国家诸多战略机遇,也 要看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机遇,更要看到困难中蕴 存的机遇。这些机遇是雁行破阵的突破口,是跨越赶超的 快车道。必须醒得早、起得快、抓得牢、用得好。要敏于 发现机遇,勤于抢抓机遇,善于把握机遇,集中智慧和力 量去盯、去抢,使机遇转化为如东的现实生产力和竞争优 势。 三是重在高点定位。“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 中,得乎其下。”高目标决定高追求,高追求才能快发展 。必须始终保持有冠必夺、有先必争、有旗必扛的精气神 ,勇于挑战极限,以科学的思路和超人的胆识,变“不具 备条件”为“创造出条件”,变“不可能”为“可能 ”,变“不现实”为“现实”,奋力争第一、创一流。 四是重在作风保障。一个地方的发展,干部是决定性 力量,作风是关键性因素。如东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 段,容不得安于现状、止步不前的思想懈怠,容不得怨天 尤人、不顾大局的思想局限,容不得条条框框、不敢突破 的思想束缚。必须以抓好工作纪律、服务态度、办事效率 为重点,坚定不移对“庸、懒、散”说不,向“拖、浮、 诿”宣战。坚持抓铁有痕、久久为功,以作风大提升实现 发展大跨越。 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必须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 基本思路,突出抓好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突出提质增效,加快转型升级,构筑现代产业 新高地。转方式、调结构是目前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要 以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主线,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转型 和产业层次战略性提升,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做大做强现代制造业。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如东 实施纲要》,围绕高端产业集群化和传统产业高端化,推 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区域先进制造业基地,叫响“如 东制造”品牌。重点通过强链补链,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利用自然资源及产业配套优势,努力打造研发、设计、检 测、维护以及关键零部件制造风电全产业链,积极创建国 家级风电产业示范基地;利用沿海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 集聚优势,着力引进更高层级的龙头企业,带动新材料产 业做大做强;以中天科技等企业为主体,加速上下游企业 集聚,迅速壮大智能通讯及电网装备制造产业板块;利用 石墨烯、电子信息、汽车电子、生物医药、生命健康、大 数据中心等一批种子企业落户优势,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 产业,确保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 产值比重达到30%。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做大做强 纺织服装、食品饲料、生命防护、健身器材、新型植保等 优势产业集群。鼓励企业发展智能装备、智能车间、智能 工厂,确保“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达到94,重点行 业机器人密度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强化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打造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全力 支持中天科技打造千亿级产业示范基地,力争建成省级先 进制造业基地5个、市级以上特色产业基地10个。 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重点发 展产业关联度高、配套性强的物流、科技、商务、金融等 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电子商务、工业设计、检验检测 、环境服务、数字文化、供应链管理等新兴业态,确保生 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县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 分点。深入挖掘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潜能,积极发展休闲旅 游、住宿餐饮、文化教育、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等服务业 态,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知名度的生活性服务业品牌。加快 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重点提升要素吸附能力、产业支 撑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到2020年,培育省级服务业集聚 区2家、市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2家,力争1家服务业集聚区 进入省“生产性服务业百区提升示范工程”行列。 加快发展现代农(渔)业。以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为 目标,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走产出高效、 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构建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渔)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区 和休闲农业观光带建设,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促进一二三 产融合发展。转变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稳妥有序推进农村 土地流转,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现代农业科 技支撑,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智能农业”“感知 农业”。提升现代农业保障水平,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60%,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达到 90%。创新农村金融保险机制,提升农业保险覆盖面和保障 程度。 (二)突出沿海开发,优化载体平台,厚植开放发展 新优势。充分利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 叠加机遇,推动沿海地区集聚集约发展,提升开发开放水 平,全面增强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 全面扩大开放。立足如东沿海区位及资源条件,找准 定位、发挥优势,积极融入对内对外开放大局。不断拓展 完善洋口港一类开放口岸功能,进一步构筑放大能源和化 学品仓储物流港的比较优势,加快形成港口品牌效应,带 动全县外贸进出口上规模、上质量。在积极引进外资的同 时,着力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智力资源,推动企业 、城市、人才全方位国际化,深化市场、资源、投资对外 融合,不断提升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围绕纺织、建筑、风 电、港口物流等优势产业、资源和项目,借势发力、主动 出击,全力拓展新的市场空间,广泛寻求合作共赢,在更 大范围内提升我县对内对外开放影响力。 加速项目集聚。沿海地区是项目建设的主平台、主阵 地、主战场,对全县长远发展起着重大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突出“项目为王”,以项目集聚带动沿海地区发展量级 攀升。明确招商方向,更加注重项目招引的精准性、针对 性,立足产业的定位、特点和基础,瞄准重点地区、企业 和产业发展方向深耕对接、精细梳理、精准发力。创新招 商方式,突出产业链招商、并购招商、孵化器招商等模式 。注重项目质量,全力招引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 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加快培育壮大一批产 业链集群,充分发挥聚集倍增效应,形成更有特色、更具 竞争力的沿海产业新优势。 做强园区经济。更加凸显园区发展的主体性作用,进 一步创新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及综合配套 功能建设,统筹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配置,大力提升 承载能力,放大集聚效应,打造园区经济升级版。力争到 2020年,全县园区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超过70%。洋 口港经济开发区要培育壮大以新材料、石化、能源、石材 、现代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为重点的临港产业新体系,加 快发展石墨烯产业,力争到“十三五”期末,港口年吞吐 量达到2000万吨,工业、服务业应税销售突破600亿元。如 东经济开发区要加快中天科技产业园等区中园建设,致力 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国家级生命安全防护特色产业基 地,打造东部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苏中地区产城融合示 范区,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形成新能源、高端装备制 造、生命安全防护、汽车电子、食品五大百亿级产业板块 。沿海经济开发区要重点围绕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 ,着力发展新医药、新农药、新材料、环保科技等产业 ,大力推进海上风电母港建设,加快形成生化科技、低碳 经济和海洋经济三大特色规模产业链,争创国家新型工业 化产业示范基地,小洋口旅游度假区要争创国家级旅游度 假区。如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加快推进省级高新区创 建工作,突出生命健康产业园、智能机电产业园等载体平 台建设,打造生命健康、智能机电、功能材料、高端纺织 四大规模产业板块,力争到“十三五”期末,高新技术产 值突破200亿元。循环经济产业园要完善进口再生资源加工 区建设,初步建成集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的东凌湖旅 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要以 特色农、海产品养殖培育全产业链和国家一级渔港建设为 重点,加快建成具有如东特色、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现代 农(渔)业综合开发区。 (三)突出统筹协调,增强城市能级,拓展城乡发展 新内涵。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战略,促进城乡 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以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