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铜仁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铜仁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情 况调研报告 20xx年7月28日,奇凡书记在《铜仁市农村外出务工人 员返乡创业就业情况调研报告》上批示:请送市人社局作 为起草“ 雁归工程”文件的重要参阅资料,充分转化调研成果 。 为了解我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和贯彻落 实《铜仁市人民政府关于引导和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 业就业的实施意见》(铜府发〔20xx〕3号)情况,市政协 组成调研组,采取抽样调查、听取汇报、座谈和运用户籍 等登记资料,市、区(县)政协联动,赴湖南省长沙市、 江西省都昌县、宜黄县考察学习等方法进行了调研。现报 告如下: 一、现状 截至今年5月,全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约为76.45万人 (占农村整半劳动力34 .75%)。返乡创业就业人员约为 21.54万人(占农村整半劳动力9.79%,占外出务工人员的 28.17%),其中创业9.89万人、占45.92%,就业11.65万人、占 54.08%。创业的产业分布为一产5.28万人、占53.38%,主要 是农业、畜牧业、渔业、林业;二产 1 . 9 4万人、占 19.63%,主要是农副产品加工、建筑业等;三产2.67万人、 占26.99%,主要是批发零售、维修、食宿、交通运输等。 就业11.65万人中,仍然只种责任地2.24万人、占19.27%;从 事一产2.31万人、占19.79%,主要为农业和畜牧业;从事二 产2.79万人、占23.96%,主要为建筑业、纺织和皮革制鞋为 主的制造业;从事三产3.22万人、占27.60%,主要为居民服 务、交通运输、食宿等;其他1.09万人、占9.38%。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引导和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返 乡创业就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同步小康的重要举措 来抓,按照“创业推动发展、创业带动就业、创业加快致富 ”的思路,引导和扶持返乡创业就业,初步形成了“创业有项 目、就业有岗位、致富有路子、发展有保障”的良好格局 ,呈现创业方兴未艾、就业岗位增多的特点。 (一)创业方兴未艾。 一是产业发展集聚创业。随着“四化同步、一业振兴”战 略的深入推进,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二、三产比重逐 步加大,创业项目、创业机会日益增多。全市农业产业化 集聚了53.38%的返乡务工人员创业。全市16个各类产业园 区创建创业孵化园、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就引入返乡创业人 员0.43万人、占外出务工返乡数4.29%。如:大龙工业园区 免费提供园区标准化厂房给返乡务工人员创业。此外,随 着农村基础设施和各类产业园区建设的推进,统筹解决返 乡务工人员的吃、住、行、就医、子女入学等公共服务问 题,特别是廉租房和保障性住房进园区及各区(县)工业园 区相继开通县城到园区公交车,促进了返乡务工人员安心 在城镇、园区创业就业。 二是政策优惠扶持创业。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铜仁 市人民政府关于引导和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的 实施意见》、《关于引导和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 业工作方案》等政策措施,切实兑现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特别是“3个15万元” 微企发展扶持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 以及税收优惠减免等政策的全面落实,进一步激发了创业热 情和活力,促进了返乡创业。仅20xx年,全市新增返乡创 业就业达64610人。 三是项目服务引导创业。进一步完善项目服务引导体 系建设,清理和规范涉及返乡人员创业的行政审批事项 ,简化立项、审批和办证手续,降低门槛;实行与外商同 等待遇,开辟返乡人员创业的“绿色通道”;积极收集和编印 项目资料,适时发布相关信息,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和 扶持创业,创业氛围日益浓厚,自主创业人群和数量逐步 增多。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微企办,专门为微型企 业设立和运转提供服务咨询,共扶持外出返乡人员自主创 业3342人,创办微型企业897户。 四是财政信贷支持创业。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尽 可能降低反担保门槛,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灵活多 样贷款。认真落实“3个15万元”政策,对符合微型企业扶持 政策的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创办企业,大多按时足额兑现资 金。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和贴息资金投入力度,扩大小 额担保贷款覆盖面,扶持更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在 返乡创业人员中,凡是符合金融信贷要求申报的,均已得 到包括“3个15万元”在内的贷款支持。此外,市区(县)两 级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创业就业专项资金,用于返乡人 员创业补贴、创业培训、贷款贴息、奖励等,鼓励和扶持 返乡自主创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带动更多人员创业就业 。仅20xx年,新增发放就业小额担保贷款22589.7万元,带 动创业就业1.2万余人。 五是技能培训促进创业。有关职能部门依托铜仁职业 技术学院和区(县)中职学校,充分运用各级各类培训机 构,进一步加大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力度,大力实施技能 、维权、卫生、城市生活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引导和鼓励 更多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参加高技能、高层次培训,不断提 高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的创业就业能力。20xx年完成职业技 术技能培训2.4万人次。 六是营造氛围吸引创业。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形 式,刊发市、区(县)党政主要领导致在外亲友的新年贺 信,加大对返乡创业就业的各项政策宣传,特别是加大近 年家乡发展变化和各种就业典型事迹宣传报道。同时,通 过举办返乡人员就业招聘会,组织市内企业进行现场招聘 ,引导“外出打工潮”向“回乡就业潮”发展,取得了初步的成 效。人民日报、新华网、贵州日报、贵州电视台等媒体予 以高度关注,早在2012年贵州日报头版头条就刊载了《印 江激活“雁归经济”》报道,涌现出了万山“雁归经济”、印江 “引凤还巢”等经验,松桃石喜妹、印江王友明等一批贵州省 “创业之星”。 (二)就业岗位增多。 一是园区发展带动岗位增多。通过工业化带动战略的 推进实施,特别是以黔东工业聚集区和区(县)工业园区 的产业集聚功能凸显,有力带动乡村旅游、餐饮、通讯、 维修、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拓展了就业空 间,为农村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就业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 仅 20xx年,外出返乡人员进入各类园区就业达1.03万人 ,其中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就达5714人,其它方式实现就 近就地就业33000余人。尽管如此,全市各工业园区内仍然 不同程度存在招工难、用工荒。 二是城镇化建设带动岗位增多。随着市、区(县)城 区及16个示范小城镇建设的推进,其投资拉动和城镇化效 应都为返乡务工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创业就业机遇,吸引了 大量在省际、市际间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回我市区(县 )际、乡(镇)际间就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地人力资 源匮乏问题。如:16个示范小城镇建设,实施项目223个 ,完成投资30多亿元,全市新增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 ,城镇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38%,都提供了大量的就 业岗位。 三是农业产业化带动岗位增多。牢牢抓住武陵山片区 扶贫规划和国发2号文件叠加机遇,全面深化农村发展改革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力推进扶贫攻坚 “减贫 摘帽”工作,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和农村危房改造,大力发展 烤烟、茶叶、中药材、蔬菜、食用菌、生态畜牧业、水果 等山地特色农业增加了大量就业岗位。如:全市茶叶产业 发展103万亩,茶叶加工企业238家,茶叶专业合作社57个 ,发展茶叶交易市场20个,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印江县大 力发展食用菌,带动大量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 ,以公司和合作社为依托,建成集中连片生产基地13个,辐射 带动参与农户6000户,就至少带动就业岗位6000个以上。 二、存在问题 (一)园区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配套设施 有待进一步完善。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特 别是就业,在外城市享受到公共资源服务带来的好处,回 家总是觉得不习惯,不愿意返乡就业创业。虽然全市各区 (县)相继建立建成了10个工业园和各类特色的产业园区 ,但园区公交班次少、物流滞后,就医、子女入园就学、 文化娱乐、信息网络等因素,吸引力不强,进入园区创业 就业人员较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返乡创业人员进 入园区人数0.43万人仅占4.29%,返乡就业进入园区人数 1.21万人仅占10.35%。 (二)服务平台有待进一步扩展。一是整个创业就业 服务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扩展,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需 进一步完善。就业信息登记、供求发布存在衔接不当,信 息网络查询、发布慢,局限性大,共享性差,不能满足农 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需要。二是外出务工人员数 据监测不完善,尽管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因流动性大,对其信息掌握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三 是服务方式和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整体合力不够。 四是外出务工返乡创业就业所衍生的涉及户籍制度、医疗 卫生、住房保障、社保基金转移、子女随迁就学等系列社 会问题有待进一步落实。 (三)优惠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主要是政策在落地 、执行过程中,涉及多个部门的有待整合、协调,有的需 进一步加以落实。如:承担农民工技能培训资源分散,包 括劳动、农业、扶贫、教育等多家单位,由于没有有效整 合培训资源,缺乏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难以形成强大的 工作合力,导致培训效果不好。有的是由于宣传不到位 ,很多返乡创业人员对此并不知晓。有的是由于政府财力 薄弱,在“3个15万”中应承担的5万没有落实到位,企业并没 有真正意义上得到扶持。此外,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规定 担保基金必须由地方财政筹集,贴息资金由地方财政先行 垫支,并分级承担,年底中央财政据实拨付。因地方财政 困难,担保基金和贴息资金难以及时足额支付到位,从而 影响贷款发放数量和质量。 (四)指导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由于返乡务工人员 在创业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创造力和前瞻性,因而 应进一步加大指导力度,避免从创业开始就留下失败的隐 患。一是存在盲目性。由于有的返乡人员在创业信息、项 目、市场需求等方面对本地情况了解不多,存在盲目性 ,想创业致富,但方向不明,不知从何处入手,创业热情 较高,盲目投资较大。例如,德江县有两家装饰建材制品 厂,创业者自认为是很有前景的项目,但在物流业高度发 展的今天,东部市场已经淘汰了的产品,在西部市场同样 也滞销。二是缺乏创造力。由于受文化水平的制约,经营 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水平不高、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创市 场的能力弱,造成经营理念保守,经营方式不够灵活,市场 开拓能力较差,短期行为较重,缺乏长远眼光。一部分返乡 创业者所创办的企业或经济实体是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内生 动力不强,难以调动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三是缺乏前瞻性 。大多返乡创业人员都是在外学习或者掌握一定技术或资 金,回来没有详细分析本地资源特色和交通各个方面的因 素,创业缺乏前瞻仰性,往往小市场可以,做大做强就非 常困难。特别是第一产业方面的特色种养殖更加明显。 (五)人才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企业管理人员 缺乏。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专门人员或机构进行风险管理 ,创业者凭经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