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蓝绍敏:在全市工业经济和开放创新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市工业经济和开放创新工作大会上的 讲话 蓝 绍 敏 (2016年2月14日) 同志们: 首先,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广大企 业家,致以美好的祝福!祝大家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事业 兴旺、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新春第一个会议总结部署工业经济和开放创新,既充 分体现了工业经济和开放创新工作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重 要地位,也充分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从紧从快抓工作的鲜明态度。全市上下一定要迅速从 节日氛围中走出来,收拢心思、紧张快干,全力推进工业 经济迈向全省第一方阵,合力谱写“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 苏”的泰州篇章。 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进中 向好。这当中,工业经济和开放创新战线作出了重要贡献 ,也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主营 业务收入均突破10000亿元;新签亿元以上项目投资总额突 破2000亿元;产业投资突破2000亿元,工业投资增长 36.6%,增幅全省第1;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3.4%,增幅全 省第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 47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 业比重提高到42.5%;出口加工区升格为综合保税区,船舶 出口基地在商务部考核位列第1。在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经 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不易 ,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工业经济和开放创新战线的同志们倾 注了很多心血、付出了艰辛努力,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 ,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下面,就抓好今年的工业经济和开放创新工作,我先 讲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工业是泰州发展的脊梁,要始终坚持工业立市、 工业强市 新常态下,工业经济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如何正确看 待工业的地位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现实工作中,也确实有 一些模糊认识需要厘清。 有的同志认为,现在产能过剩、成本上升、利润下降 ,工业经济遇到很多困难,不是个发展的好时机。有的同 志对当前企业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甚至动摇了 抓工业的信心,消极等待宏观环境转暖。客观来讲,目前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求不够旺盛,在微观运行层面,很 多企业都感到经济“偏冷”带来的压力挑战。新常态不是一个 事件,而是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这个时 候,这个阶段,如果不花大力气推动转型,如果不努力解 决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我们就永远过不了这个坎。我们 要看到,中央开出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 补短板”这一“药方”,很多方面都针对工业经济、工业企业 。希望大家辩证地看、积极地看、全面地看形势任务,充 分认识到当前这个阶段是宏观政策针对性最强、支撑最有 力的时期,是企业转型方向最明确、新空间不断涌现的时 期,是有效投入成本最低、兼并重组机会最多的时期,从 而因势而谋、顺势而动、乘势而进。 有的同志认为,现在实体经济赚钱慢、赚钱苦,不如 趁早跳出来。我们不否认互联网经济、虚拟经济等新型业 态的作用和贡献,并且也大力鼓励它们在泰州集聚和发展 。但也要防止和避免不重视实体经济的倾向。中央经济工 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指出,“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实力的根基 ,财富创造的来源。”马云也看好制造业前景,他讲到,“如 果说过去20年属于互联网,那么未来30年则属于传统制造 业。制造业将成为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顶梁柱。”前不久 ,央视有一则很火的广告,主角是京东和格力,刘强东讲 “没有互联网,你会明珠暗淡。”董明珠说“没有先进制造业 ,你是空中楼阁。”最后一句话——“那我们携手,让世界爱 上中国造!”这些都说明实体经济是现代经济结构中十分重 要的部分,我们这样的大国,顾此失彼就不可能变成经济 强国。对在座的企业家而言,过去,投身实业是我们发家 的基石;今天,坚守实业仍然是时代的潮流;明天,做强 实业将是我们事业的“长线”。 泰州发展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产业结构发展的目标要 由“二三一”加快向“三二一”转变,这当中也有一个如何看待 工业地位作用的问题。市委市政府提出“十三五”期间服务业 占比要达至150%,这是不是意朱着工业的地位下降了?答 案是否是的:我们的“三二一”结构必须是制造业充分发展前 提下、实体经济提供良好支撑基础上的“三二一”。制造业是 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工业发展可以支撑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能够吸纳就业、集聚人气,拉动生活性服务业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们在致力调整经济结构的 过程中,必须毫不松懈地坚持工业兴市、工业强市这一方 略。 目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要做的工作还有不少,企业 的创新能力、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的水平,产品的质量品 牌建设、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以及工业园区的产业特色 打造、优势集聚,等等,都需要花更多的力气。市委市政 府在《中国制造2025泰州实施纲要》中鲜明提出“迈向全省 制造业第一方阵”的目标,就是要传递一种鲜明的导向:泰 州过去的发展得益于制造业的支撑和拉动,现在按照引领 新常态的新要求,仍然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工业作为当家产 业,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扛鼎之举,精力向工业集中,投 入向工业倾斜,要素向工业集聚。总之,无论宏观形势怎 么变,加快工业发展的导向不能变,全市上下要牢牢把握 工业兴市、工业强市这一要求,认识上更加到位,行动上 更加自觉,工作上更加有为,不断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 础。 二、党委政府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不管环境 冷暖,始终坚定不移 市委市政府对实体经济发展历来高度重视。特别是近 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我们建立了企业家 座谈会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每月专题听取企业家 意见建议。我们还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下大气力优化 发展环境,先后出台了“人才10条”、“工业10条”、“开放 10条”、“金融10条”等政策措施,推出了“创新券”“购房券 ”“创业券”等创新举措。今年年初,市委四届十次全会根据 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明确了落实五大任务的 “30条具体举措”,其中大部分都和工业企业密切相关。新的 一年,我们为企业的服务只能强化优化、不能弱化淡化。 各级党政干部要进一步强化“三种理念”,坚定不移地和企业 家站在一起,共克时艰,共渡难关。 第一个理念:企业发展的需求就是我们服务的指南。 现在,转型升级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需求,是企业爬坡过坎 的必由之路,政府的服务要围绕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来谋划 和开展。市委四届十次全会上,我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提出了“30条具体举措”,今天会上,立军同志将进一步部 署。这是我们助推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供给”,执行不能拖 沓,落实不能打折扣。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政策落地 ,对搞选择性执行的要打板子;对反应慢一拍的要发“蜗牛 奖”。 第二个理念:企业发展的短板就是我们发力的重点。 党委政府为企业服务,要注重在战术上抓住关键点,紧盯 企业运行的问题,精准施策,务实谋划,补齐“短板”。比如 ,针对市场不振、订单不足的“叠加影响”,我们将推进本土 企业协作配套,但如何务实组织、真正见效?比如,针对 产品价格不断下降、生产经营成本持续攀升的“两头挤压 ”,我们将全力支持企业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开展降本行动 ,但如何让企业真正有获得感,有满意度?比如,针对用 工、融资等要素的“多重制约”,我们将继续着力提高劳动力 资源市场配置效率,开展企业“两证”不全问题专项服务行动 ,建立覆盖全市的中小企业转贷资金和市级信用保证基金 ,但如何拿出具体方案,尽快组织实施?等等。为纳税人 、为企业服务,是党政机关应尽之责,但为什么部门之间 有差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措施实不实、办法管不管用的 问题。这方面,各级领导干部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 步改革创新,进一步锤炼作风,真正把好的决策转化好 ,落实好。 第三个理念:企业面临的问题就是我们攻关的课题。 市委市政府一直强调,“解决企业困难的回声要高于企业反 映问题的呼声”,提出要全力打响“包办墙外事,帮办墙内事 ”的服务品牌。这些要求落实到工作中,就是要及时了解企 业发展实情,及时帮助解决企业困难,倾力支持企业转型 发展。现在,比较突出的是存在“三不现象”:有的同志不敢 和企业家打交道,有的同志不敢为企业发展作应有的担当 ,有的同志不愿下基层、到企业一线,等等。这些现象 ,根子都在片面理解政商关系上。政商之道,清水之交 ,只要是为了事业、出于公心、益于发展,各级干部都要 满腔热情地与企业家交流接触,毫不含糊地支持企业发展 。这个道理,各级干部要懂,广大企业家也要清楚。这样 ,企业遇到棘手问题有人及时过问,企业遇到矛盾困难有 人迅速回应,我们就能在大环境相对趋紧的情况下,营造 出一方有利于发展的“小气候”。当然,服务和支持企业不是 保护落后生产力,不是纵容企业违法违规经营。“僵尸企业 ”该出清还是要出清,落后产能该淘汰还是要淘汰,安全生 产、依法纳税、保护环境等守法经营的“硬杠杠”依然要旗帜 鲜明地执行。 三、创新是转型升级的灵魂,要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 发展的“关键一招”、“最大绝招” 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世界制 造业发展态势和竞争格局正在深度调整。面对发达国家高 端回流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低端吸纳的“前后夹击”,我们要清 醒地认识到,我市制造业总体仍处于产业链、价值链、创 新链的中低端,就拿我们的优势领域医药产业来说,在新 药创新上与南京、连云港等兄弟城市也存在一定差距,必 须进一步抓牢创新驱动这个根本,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 企业是创新发展的“主角”。近年来,我市一批企业通过 创新发展,找到了突出重围的路径。高港扬子江药业始终 把质量和品牌建设作为发展的核心,不仅跃居中国医药工 业企业百强榜第1名,其品牌价值和品牌强度连续多年位列 生物医药板块前茅。靖江三马起重机械借助互联网技术 ,成功转型为信息化系统服务商,服务环节的利润远超生 产制造环节,“互联网+”和制造业服务化两大战略助推企业 提升了价值链。泰兴南极坚持一手抓投入,一手抓创新 ,船用压载水管理系统做到国际领先,功耗仅考欧美同类 产品的三务之一,不仅成为全国老大,也成为世界老大。 兴化兴达钢帘线全力推行丰田精益生声方式,生产成本年 均下降10%,实现降本增效、持续发展。海陵歌德电子商 务积极创新商业模式,深度整合电商资源,构建了全网代 运营服务的生态链条,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姜堰太平洋精锻深耕细分领域,坚持自主创新,多项核 心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成为轿车齿轮行业的领跑者,产销 持续多年位居同行首位。高新区中崇信诺注重以高层次人 才为引领,10多个新疫苗制品及配套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