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汇编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汇编 (2015.08-2017.01)目 录 1以协同发展引领改革大潮 1 2切实把握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2 3切实把握西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 4切实贯彻好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4 5弘扬英雄铸就的抗战精神 5 6铭记历史启示的伟大真理 7 7捍卫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 9 8创造民族复兴的灿烂明天 11 9激荡生命力量 共创美好人生 13 10牢牢把握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 14 11立根固本,挺起精神脊梁 16 12落细落小,注重细节小事 17 13修枝剪叶,自觉改造提高 18 14从谏如流,自觉接受监督 19 15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 20 16中国是网络安全的坚定维护者 22 17中美地方合作正当其时 24 18发挥好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的政治核心作用 25 19汇聚民族团结的筑梦力量 26 20不负人民期待,不负时代召唤 28 21携手共创没有贫困的明天 30 22文化连接世界 艺术沟通心灵 31 23培养造就好干部的重要保证 32 24创造属于我们时代的经典 33 25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 35 26坚持把政治纪律排在首要位置 36 27时和势都在我们这边 37 28以前瞻性引领更长远发展 39 29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 41 30评论员随笔:微信控,来点“有度”调和剂 42 31植根中国大地 建设一流大学 44 3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纲领 45 33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质量效益 47 34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结构 49 35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50 36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 52 37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54 38坚持深化改革,激发强大发展动力 55 39坚持中心任务,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57 40两岸关系翻开历史性的一页 59 41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中国制度优势 61 42坚持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动摇 63 43用行动传递中国信心和力量 65 44加快提升安全生产法治化水平 67 45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69 46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实效 71 47把脱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 73 48牢牢把握“三个见实效”的目标要求 74 49抓好民主生活会这个“关键动作” 75 50用好党校教育这个独特优势 76 51解决突出问题才有说服力 77 52用发展成果检验教育成效 78 53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80 54建立新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82 55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 83 56扎实稳妥 “十二五”胜利收官 85 57审时度势 “十三五”崭新开局 87 58遵循逻辑 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88 59改革创新 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89 60锐意进取 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90 61全党要向中央看齐 92 62定位准 标杆高 行之笃 93 63领导干部要当好“三严三实”表率 95 64地方党委工作的基本遵循 96 65践行“三严三实”是一辈子的事 98 66让党内监督不留死角 99 67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监督实效 100 68用好方式好作风推动职能转变 101 69发挥好“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 102 70正风反腐顺党心合民意 103 71反腐败斗争的决心和目标不会变 104 72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内涵新要求 105 73把强化党内监督摆在重要位置 106 74以新理念把握引领新常态 107 75用新状态贯彻落实新理念 110 76从全局出发把握新闻舆论工作 112 77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摆在首位 114 78不断提高新闻舆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116 79狠抓落实 当好改革实干家 117 80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大举措 118 81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从来没有动摇 120 82“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不能回避 122 83全面小康呼唤妇女智慧和力量 123 84以改革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124 85基础在学 关键在做 126 86领导带头 以上率下 127 87带着问题学 针对问题改 128 88全民普法,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 129 89网络发展要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130 90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 132 91让网络空间天朗气清 133 92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水平 134 93以改革深耕希望的田野 136 94不承认“九二共识”就是破坏两岸关系共同政治基础 138 95学习贯彻党章是第一位要求 140 96全面学 系统学 深入学 141 97最美家庭弘扬时代新风 142 98立时代潮头 发思想先声 143 99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144 100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146 101为美丽中国筑牢大地之基 148 102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149 103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151 104弘扬创新精神 深化改革创新 153 105以“愚公精神”践行无悔誓言 155 106向着更高起点迈进 156 107永葆奋斗精神 永怀赤子之心 157 108把牢思想之舵 高扬理想之旗 159 109坚持中国道路 推进改革开放 161 110贡献中国智慧 促进和平发展 163 111坚定不移依法惩治腐败 165 112坚守人民立场 从严管党治党 167 113中国维护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坚定不移 169 114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 170 115权力就是责任 有责就要担当 172 116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 173 117坚决打赢防汛抗洪抢险救灾这场硬仗 174 118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175 119有腐必反 违法必惩 177 120军地合力 军民同心 共筑中国梦 178 121建设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的共青团 179 122用法治守护国家安全 181 123把学习“七一”讲话精神引向深入 182 124把解决问题贯穿始终 183 125走中国特色社会组织之路 184 126把党支部主体作用发挥好 186 127壮哉,女排精神! 187 128弘扬体育精神 振奋中国力量 188 129为国争光,振奋民族自信心 189 130团结奋进,汇聚发展正能量 191 131“中国进程”为世界带来更多机遇 192 132为世界经济把好脉开好方 194 133构筑信息安全的联合防线 196 134织就长江黄金经济带 擎起绿色发展新未来 198 135不断进步的中国人权司法保障 200 136对拉票贿选坚持“零容忍” 201 137让生命之火激荡在每个人心头 203 138建设更有活力的妇联组织 204 139实现更高水平的人权保障 206 140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 207 141为国企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209 142讲中国故事 融世界风景 210 143把国有企业党建责任扛起来 211 144永远以人民为中心 213 145以减贫实绩推动人权进步 214 146再创历史的伟大远征 215 147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217 148走好今天的长征路 219 149全面从严治党是锻造坚强领导力量的必然要求 221 150增强“四个意识” 维护党中央权威 223 151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重要基础 225 152强化党内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重要保障 227 153突出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 229 154以创新步伐迈向航天强国 231 155文风改进永远在路上 232 156中央依法打击遏制“港独”绝不手软 233 157为振兴中华而继续奋斗 235 158走好太空路上“新长征” 237 159让每个妇女儿童都沐浴在幸福安宁的阳光里 238 160以“健康中国”建设促进全球健康发展 240 161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严格依法保护产权 241 162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的中国方案 243 163构建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 245 164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代表选举工作 247 165坚持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 249 166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251 167沿用好办法 改进老办法 探索新办法 253 168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254 169稳中求进 奋发有为 256 170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58 171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 259 172坚定信心 真抓实干 知难而进 261 173老干部工作大有可为 263 174努力开创党内法规事业新局面 264 175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大势所趋 266 176切实加强党的十九大代表选举工作的组织领导 267 以协同发展引领改革大潮 2015年08月24日 茫茫九脉流中国,纵横当有凌云笔。近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 发。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对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 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 宜,协同发展基础厚实,战略地位十分重要。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 察工作时全面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思想,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 条件下,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就 是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开创转型发展新格局,让广大人民 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新成果。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时代的必然选择,不是权宜之计 ,而是国家战略;不是一隅之事,而是举国大事;不是新瓶里面装旧酒,而是革故鼎 新大手笔。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有系统思维,在大视野、大思路、大格局下推进。比如 ,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注重充分发挥三省市各自比较优势,着力打破“一亩三分 地”的思维定式,坚持“一盘棋”、增强整体性。再比如,既处理好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 的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明晰区域功能定位,明确基本思路和发展方向 ;又立足现实基础,确定分阶段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把控好推进的步骤、节奏和 力度。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有创新观念,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坚持体制机制 创新。协同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先行,加快破除行政管理、资源配置、功能布局等方 面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在创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市场一体化、支持开展先行 先试、完善法规制度等方面锐意改革。协同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以促进创新资 源合理配置、开放共享、高效利用为主线,加快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探索人口经 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新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还要有过程意识,既不能裹足不前,也不能急于求成,而 要发扬钉钉子精神。“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长 期任务、系统工程,不能搞齐步走、平面推进,必须集中优势兵力,汇聚优势资源 ,实现重点突破。对符合目标要求、现实急需、易于达成共识、具备条件的领域要实 施率先突破。对一些带动性、互补性、融合性强的重大工程项目和具有关键作用、导 向意义的重大改革举措要抓紧组织实施。对广大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大气污染、交通 拥堵、公共服务等民生问题要优先扎实推进。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从顶层设计到全面实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使命光荣、 任重道远。我们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工作往细里想、往深里抓、往 实里做,动员广大人民群众都参与进来、融入进来,让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成为激扬中 国梦的伟大实践。 人民日报评论员:切实把握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二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 2015年08月28日 西藏稳定涉及国家稳定,西藏安全涉及国家安全。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放到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 族团结上来,把实现社会局势的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作为硬任务,各方面 工作统筹谋划,综合发力,牢牢掌握反分裂斗争主动权。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阐明了 西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 西藏是特殊的边疆民族地区,也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工 作大局中的特殊重要性,主要体现为西藏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对国家统一和安全具有 重大意义。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是西藏工作的总目标,这是由国内外各种因 素综合作用决定的。 总体上看,在西藏,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主要 矛盾没有改变,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特殊矛盾也没有改变 。西藏工作必须着眼着力于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核心是做好反分裂工作、 维护国家安全。这项工作做好了,既能为西藏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创造有利条件,也 是对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最大贡献。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思想上的弦绷得紧 而又紧、对策上的准备细而又细、工作上的力度强而又强,坚定不移开展反分裂斗争 ,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实现西藏和四省藏区长治久安。 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重要保证。藏族占西藏 人口的90%以上,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意义重大。当前西藏工作的内外环境发生了一些 新变化,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特点。这就要求广大民族地区干部做到明辨大是大非 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不断提升 凝聚人心、治边稳藏的本领。懂团结是大智慧,会团结是大本事。我们必须不断优化 工作方法,把凝聚人心的工作做得全面深入,把治本的工作做得扎实细致;不断强化 担当精神,在维护稳定时敢于触及深层次问题,善于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发 展观念,充分考虑青藏高原特殊自然条件和群众风俗习惯,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生态 环境保护得更好,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雪域高原。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牢 牢把握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泛开展民族团 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依法打击一切分裂祖国、破坏社会稳定的活动,我们就 能够不断夯实西藏发展进步的基础,构筑起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坚实大厦。 人民日报评论员:切实把握西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 2015年08月29日   民生是发展的目的,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做好西藏工作,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 提出的要求,牢牢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动西藏和四 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   改善民生与凝聚人心,互为条件,辩证统一,是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关系 。既着力解决群众最关注的现实利益问题,又着力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各族群众对党 和国家的向心力,把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汇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来,西藏发展进步就有了最坚实的基础和保证。   现在,西藏和四省藏区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改善民生、凝聚 人心首先就要切实加快迈向全面小康的步伐。应该清醒看到,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 ,在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中,西藏和四省藏区是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 深的地区,必须把解决困难群众脱贫问题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最突出的任务,在补 短板上用全劲、使全力。扶贫脱贫,重在精准发力,要着力找穷根、拔穷根,扎实解 决导致贫困发生的关键问题,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让资金和项目进一步向农牧民 倾斜、向基层倾斜、向贫困地区倾斜,多办合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尽快改善特困人 群生活状况,提高扶贫方式实效性,致力于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保障和改善民生,涉及群众生产生活方方面面,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 比如教育,是民生之基,是灵魂工程,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这就要求把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课程,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努力培养爱党 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再比如就业,是民生之本,多一个人就业,家 庭就多一份收入,社会就多一分稳定。这就需要因地制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吸纳就业,帮助年轻人转变就业观念,为各族群众到城镇和企业 就业、经商创业提供更多帮助。   加快发展、改善民生,必须从西藏和四省藏区实际出发,不能照抄照搬、盲目攀 比。青藏高原被称为“中华水塔”,生态十分脆弱,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 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在开发和保护、建设和吃饭的问题上,必须算大账、算长 远账,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对藏区为保护生 态作出的贡献,国家理所应当给予补偿,其他地区也不应攀比。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 点和落脚点,把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同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紧密结合起来,不 断增强各族群众的发展参与度和获得感,西藏各族人民就一定能同全国人民一道,谱 写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西藏篇章。 人民日报评论员:切实贯彻好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四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 2015年08月30日 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这是西藏工作的总目标,也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 基本前提。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西藏和四省藏 区长治久安,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学习贯彻总书记 讲话精神,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作为特殊的边疆民族地区,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西藏工作关系党和国家 工作大局。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国 情、区情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族群众紧密团结 ,宗教活动健康有序,优秀民族文化得到传承保护,西藏在祖国大家庭中蓬勃发展。 实践充分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党的宗教政策,符合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具有强 大的生命力。   应当看到,要实现西藏社会局势的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还面临着长 期的、复杂的挑战。“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严密防范和打击分裂破坏活动 ,实现长治久安,归根到底要看我们的内功。这个“内功”,就是对党的民族政策和宗 教政策的理解水平、落实能力。把这个内功练好了、基础打好了,我们就可以做到“不 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多民族国家团结统一、繁荣发展的历史规律。单丝不 成线,独木不成林。只有各民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帮助、相互欣赏、相互学习,我 们的国家才真正是一个团结友爱、其乐融融的民族大家庭。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 策,就要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 ,注重从青少年抓起;就要创造条件鼓励藏区群众和内地群众互动起来,让各族群众 如同亲戚一般越走越亲;就要加大双语教学普及力度,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藏族要学 习汉语,汉族也要学习藏语,让语言成为各民族交流沟通的桥梁。    做好藏传佛教工作是促进西藏长治久安的一个重点。藏传佛教有爱国爱教的传统 ,绝大多数藏传佛教僧众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是拥护祖国统 一和民族团结的。对广大信教群众,要政治上团结、信仰上尊重,充分保障他们的宗 教信仰自由权利。与此同时,要坚持把独立自主自办作为藏传佛教界必须遵循的原则 ,引导和支持藏传佛教代表人士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教规教义阐释,发掘扬善 抑恶、平等宽容、扶贫济困等积极思想,促进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保证 藏传佛教健康传承。最关键的是搞好团结,最管用的是凝聚人心。全面正确贯彻党的 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我们就能不断增进 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实现西藏和四省藏区长治久安。 人民日报评论员:弘扬英雄铸就的抗战精神——一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要讲话 2015年09月05日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庄严时刻,天安门广 场上,抗战老兵、英烈子女、抗战支前模范的乘车方队在摩托车护卫下最先接受祖国 和人民的敬礼;人民大会堂,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等颁 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举国上下,人们缅怀浴血奋战的抗战英烈 ,讴歌伟大的抗战精神,凝聚起迈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 书记回望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追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不懈抗争和持续奋斗 ,道出了中华民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屈辱走向富强的力量所在,鼓舞起亿万人民沿 着英雄足迹前进、实现中国梦的必胜信心。 人民崇尚自己的英雄,祖国需要自己的英雄。以树皮棉花果腹的杨靖宇面对敌人 的劝降,凛然回答:“不必多说,开枪吧。”张自忠战斗到最后一刻,“为国家民族死之 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四行仓库八百壮士“没有命令,死也不退 ”,新四军“刘老庄连”82名官兵血战到底,全部壮烈殉国……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 ,千千万万抗战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书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唤起了万众一心 、共御外侮的民族觉醒。他们的英雄事迹永载史册,他们的浩然正气光照千秋。 英雄来自人民,人民哺育英雄。十四年抗战,多少母亲送儿上战场,多少百姓毁 家纾难御敌寇,是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陷敌于灭顶之灾,是千千万万的英雄儿女以血 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谱写下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 主义篇章。“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无论是直接参战还是后方支援,所有投身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人们,都是抗战英雄,都是民族英雄。”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为的是传承英雄身上展现的伟大精神。当年,无数抗战英 雄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 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今 天,我们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就是要弘扬这种精神,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守卫和平、 开创未来,实现无数先贤英烈振兴中华的未竟夙愿。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精神引领。追忆八路军击溃日军的黄土岭 之战,作家魏巍曾这样写道:“在战场上看得很清楚,这是两种精神在较量:一种是日 本人的‘武士道’精神,一种是老红军的革命意志,看看究竟谁更顽强,谁压倒谁。”在 同侵略者殊死搏斗的血火淬炼中,抗战精神百炼成钢,激励中国人民取得了近代以来 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今天,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 斗争,同样需要英雄,需要新时代的英雄精神。 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 英雄,关爱英雄,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我们就一定能筑 牢信仰的基石、振奋精神的力量,戮力同心为民族复兴而奋斗,创造中华民族的新辉 煌。 人民日报评论员:铭记历史启示的伟大真理 ——二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 要讲话 2015年09月06日   从建国门到复兴门,几百年来,北京长安街见证了多少沧桑,又将多少瞬间凝固 为永恒。“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掷 地有声的讲话、坚定有力的手势,激荡起人们的心潮,必将载入人们的集体记忆。这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从历史深处萃取的坚定信念,也是向世界宣示的我们的历史观。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每逢重大历史时刻,我们总会回望历史,让历史之光照 亮前路。9月3日的天安门广场,军歌嘹亮、军姿雄壮,铁骑滚滚、鹰击长空,我们共 同分享荣光、触摸历史:从抗战老兵的神情里,体会胜利的来之不易;从年轻战士的 步伐中,聆听复兴的铿锵足音;从外军代表的身影中,感受人类的和平共识……我们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铭记历史启示的伟大真理,需要坚信正义的力量。人类对正义的追求和坚守,是 社会发展进步的永恒动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 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光明前进一分,黑暗便后退一分,正义战胜邪恶 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历史会逐渐久远,但历史的启迪和教训,不管承认不承认,永 远就在那儿。捍卫历史真相、明辨大是大非,才能让历史成为最好的教科书和清醒剂 。   铭记历史启示的伟大真理,需要捍卫和平的尊严。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 不觉,失之则难存。和平来之不易,和平必须捍卫。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要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 恨。“国虽大,好战必亡”。消除仇恨和战争,摒弃偏见和歧视,坚持和平而不是战争 、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上相互尊重、平 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人间正道。   铭记历史启示的伟大真理,需要植根人民的土壤。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主体 ,和平与正义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抗日战争中,人民战争成为 “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深刻说明“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 中”。最伟大的力量是人民大众的同心合力。为了自由、正义、和平,为了人民平安、 安宁、幸福,世界各国都应更好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和平发展,共同开创 世界和平充满希望的未来。   历史的启迪和教训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2015年,伦敦和平纪念碑前,丘吉尔 的曾孙朗诵起70年前英国首相庆祝胜利的著名演讲;巴黎凯旋门前,法国总统为无名 烈士墓拨亮长明火;德国国会邀请历史学家登上讲台,纪念“德国解放日”;纽约时报 广场,数百对夫妇模仿着“胜利之吻”,庆祝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他们同北京天安 门广场上的阅兵式一起,共同彰显着正义、和平和人民的力量,一起让历史如镜、正 义不朽、和平永恒。   “昨天的历史不是今天的人们书写的,但今天的人们不能脱离昨天的历史来把握今 天、开创明天。”70年过去,硝烟散尽,危险仍存、使命仍在。铭记历史启示的伟大真 理,从历史走向未来、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们的勇气在此、底气在此、信念在此。 人民日报评论员:捍卫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 ——三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 要讲话 2015年09月07日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结束时,7万羽和平鸽 振翅高飞,飞过天安门广场,飞越人民英雄纪念碑,飞向蓝天,向世界传递着中国人 民对和平的祈愿。   在中国首次举行抗战胜利日大阅兵之际,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 员额30万”。阅兵展示的是国力和军威,裁军展示的是和平的诚意,两者的结合传递的 是中国对战争与和平关系的辩证把握。   “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身曾经经 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民族”,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和庄严承诺,表达了中华 民族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对战争的清醒认识、对和平的倍加珍惜,道出了中国始终不 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意志。   “经历了战争的人们,更加懂得和平的宝贵。”饱受生与死的煎熬、血与火的淬炼 ,历经亡国灭种的危险、家国破碎的痛苦,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 的记忆,对和平的价值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具有拯 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的胜利,谴责侵略者的残暴,就是要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共同 宣示和平理念、凝聚和平共识、汇聚和平力量,让和平的阳光普照人类栖息的这个星 球。   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 。”一切善良的人们都应当警醒,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都 应当懂得,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都应当以史 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守望相助中寻求合作,在 互利共赢中实现繁荣,在交流互鉴中延续文明,在同舟共济中开创未来。   “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侵略别国、 扩张势力、称霸世界,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是历史规律。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穷 兵黩武、侵略扩张的基因,中国人民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近代史上,中华 民族长期遭受列强侵略和欺凌,但中国人民从中学到的不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而是更加坚定了维护和平的决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是我们对当年为维护人类自由、正义、和平而牺牲的英灵、对惨遭屠杀的无辜亡灵 的最好纪念。”   拿破仑曾预言: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 。如今,睡狮已醒,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主张求同存异、和而 不同,倡导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 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不仅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是为了珍爱 和平、开创未来。历史已经证明,中国的和平发展为维护世界和平注入了新的动力 ;历史还将继续证明,中国的发展壮大,必将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壮大。 人民日报评论员:创造民族复兴的灿烂明天 ——四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 要讲话 2015年09月08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 5000多年历史的灿烂文明,也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习近平总书 记先后在颁发抗战胜利纪念章仪式上、在天安门广场纪念大会上、在人民大会堂招待 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阐明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纪念活动主题 ,弘扬无数英烈用生命铸就的抗战精神,宣示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历史 真理,昭告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念。三篇重要讲话,为整个纪念活 动注入深刻丰富的思想内涵,给行进在民族复兴征程上的中华儿女以巨大精神力量。   越是饱尝苦难的民族,越理解盛衰的意味;越是历经沧桑的国家,越懂得自强的 重要。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70多年前空前的民族危机唤起空前的民族 觉醒。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华儿女抱定抗战到底的 信念和决心,国难当头挺起民族的脊梁,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全面的全民族的抗 战”为夺取最后胜利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 向复兴的伟大转折。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 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这种民族觉醒和精神升华,在抗 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争中,中华民族用自己的行动向 世人证明,我们有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 ,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意味着光复主权、重整山河 ,更意味着光复人心、重塑精神。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经历抗日战争锤炼的中 国人民,更加坚定了对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追求,更加坚定了掌握自己命运、开 创国家发展新路的意志。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及其精神遗产,已深深浸润于民族的血 脉之中,成为支撑我们迈向民族复兴的精神伟力。   穿越历史风云,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中华儿女的命运从来都是紧紧连在一起 的,国家强大、民族强盛是每一个中国人生存、发展、尊严的基本保障。实现国家富 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每个中华儿女的梦,需要全体中华 儿女勠力同心、共同努力。从救亡图存走向强国富民,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在 继往开来的新的征程上,沿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足迹去兴国创业、再铸辉煌,是历史赋 予我们的神圣责任。铭记历史教训,弘扬抗战精神,守护和平,团结奋斗,我们一定 能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   1942年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牺牲后不久,刘伯承、邓小平联名发文说:“最好的纪 念,不是在死者血泊的周围踟蹰,而是踏着他的血迹前进,向死者与我们共同坚信的 真理前进!”回望是为了更好地铭记,缅怀是为了更好地传承,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是 为了更好地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让我们携手并肩,万众一心,向着民族复兴的伟大 梦想,前进!前进!前进进! 人民日报评论员:激荡生命力量 共创美好人生 ——热烈祝贺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开幕 2015年09月12日   播撒人间大爱、书写生命坚强。今天,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全国特 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美丽的四川开幕。残运会暨特奥会是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提高残 疾人社会参与度的重要平台,是展示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社会文明和谐的生动 窗口。祝愿来自全国各地的残疾人运动员们在赛场上绽放自强不息的风采,展现精神 勃发的力量。   秉持节俭、务实、创新的原则,以往分别举行的全国残运会和特奥会今年首次合 并,采取同时、同城举办,一个组织机构运转,圣火采集、火炬传递等重大活动合并 进行的方式,有效节省办赛资源、节约办赛成本,为大型综合性赛事改革进行了积极 探索,提供了有益样本。   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是展现“平等、参与、共享”的残疾人事业理念 的重要载体。成功举办残运会暨特奥会,将鼓舞和动员更多残疾人参与体育、享受体 育、积极康复,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也将进一步推动社会各界了解、关注残疾人群 体和残疾人事业,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的风尚。   我国现有8500多万残疾人,涉及近3亿家庭人口。在社会文明体系的发展建构中 ,残疾人事业是重要一环。残疾人群体有着特殊困难,同时也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一 员。鼓励残疾人参与适宜的体育活动,有助于他们自身康复并融入社会,有助于推动 形成更加浓厚自觉的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残运会暨特奥会的赛场上,残疾人运动员 将展示令人惊叹的运动技能,用不屈的意志与饱满的精神风貌诠释“自尊、自信、自强 、自立”。超越自我,为胜利注入更多内涵;残健相融,为心灵带来更多感动。从体育 到社会,从赛场到人生,这既是一次精神的鼓舞与洗礼,也是一次爱心的播撒和传扬 。   天府之国四川物阜民丰,安定祥和。作为西部大省,四川的残疾人事业发展在残 疾人事业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多年来,四川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为残疾人事业提供 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和物质基础,人文环境的不断进步为残疾人事业提供了更为良好的 发展氛围和深层动力。残运会暨特奥会的到来,激荡着关爱互助的社会情怀,奏响了 乐观向上、励志奋进的宏大交响。   彰显生命力量,共享发展成果,共创美好人生。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将 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推动残疾人事业和体育事业欣欣向荣,迈上新的台阶,留 下深远影响。   祝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圆满成功! 人民日报评论员:牢牢把握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 2015年09月14日 方向明,改革兴。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首要一条就是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 向。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导意 见》对新形势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原则、目标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指导和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为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要求。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的重要支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 巩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这种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既体 现在国有经济要有一定的数量和规模,与其他所有制经济形成合理布局;也体现在国 有经济要有质量和效率,在国内国际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还体现在国有经济在重要 行业和关键领域具有控制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绝不是国企从竞争性领域大规模退 出,更不能把国企改垮了、改没了,而是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通过改革更好地发 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遵循。 国企首先是企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改 革必须坚持的原则。深化国企改革必须坚持增强活力与强化监管相结合,遵循市场经 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实行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 ,推动国企与市场经济深入融合,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真正成为依 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必须深化国有资产管 理体制改革,切实解决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存在的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实现以管 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形成更加符合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目标和根本落脚点。 国有企业属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 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对巩固和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也 是检验国有企业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志。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守底线,保证国有 经济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影响力不削弱,更不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不 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企改革变成一部分人牟取暴利的机会。要通过全面深化国有 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做到经营业绩优、公司治理优、布局结构优、企业形象优 ,最终发展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深化国企改革的政治保证。 深化国企改革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 必须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 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切实承担好、落实好从严管党治党责任。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 企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 就。认准方向、激流勇进,我们相信,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一定会直挂云帆济沧海 ,开拓新境界、谱写新篇章。 人民日报评论员:立根固本,挺起精神脊梁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践行“三严三实”新要求 2015年09月14日 “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 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 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对践行“三严三 实”提出四点新要求。这是党中央坚持以上率下的示范之举,也是作风建设常态化的明 确信号。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干部队伍在思想、作风和党性上的又一次集中“补钙”和“加 油”。专题教育开展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氛围更浓厚了、领导干部的标杆作用更明显 了。作风建设,就怕一曝十寒,最需久久为功。践行“三严三实”,“要立根固本,挺起 精神脊梁;要落细落小,注重细节小事;要修枝剪叶,自觉改造提高;要从谏如流 ,自觉接受监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条明确要求,对于确保作风建设的“抓常、 抓细、抓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个人如果没有脊梁,就站立不起来;如果没有信仰信念,精神世界就会坍塌。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是我们共 产党人的立身之本。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理想信念丧失,就会得“软骨病”。纵 观那些犯错误的党员干部,无论政治上的跑偏、还是生活上的走邪,归根到底都是“总 开关”上出了问题。党员干部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足了功夫,坚定信仰、信念和忠诚 ,才会有强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信仰信念不是一句空话,行动最有说服力。对党员干部来说,在践行“三严三实 ”中立根固本,要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 错误。在日常工作中,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不能满足于做纯粹的“技术官员 ”,也不能甘当“谋生雇员”。只有挺起精神脊梁,让严和实成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 自觉,才能真正当好旗帜和标杆,彰显共产党人的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 古人说:“操守要有真宰,无真宰则遇事便倒,何以植顶天立地之砥柱?”信仰、 信念、忠诚,就是党员干部的人生“真宰”。当年,正是坚定不移的精神追求,使得“小 米加步枪”生发出战胜“飞机加大炮”的巨大威力,让我们党从南湖走向全国、从瑞金抵 达北京。今天,在立根固本中挺起精神脊梁,我们就能与人民群众永远保持血肉联系 ,就能面对复杂执政环境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能在民族复兴征程上永远走在时代前 列、走在群众前头。 人民日报评论员:落细落小,注重细节小事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践行“三严三实”新要求 2015年09月15日 良好的干部作风,总是充满了春风一般可以感受的细节。群众也往往是由各种细 节来评价干部作风严不严、实不实。很多时候,细微之处更能照见干部的精气神。 严与实的作风靠平时养成,临时抱佛脚装点不出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 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的,“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贯 穿领导干部工作生活方方面面,严和实是一件一件事情、一点一点修为积累起来的 ,必须落细落小,多积尺寸之功,经常防微杜渐。” 培养好的作风,杜绝坏的风气,没有取巧的办法。正如一个人每天都要洗脸刷牙 才能体面地出门,锤炼严和实的作风,也唯有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勿以 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修为到了,就习惯成自然,严谨务实成了自然而然的 行为取向,不严不实都交待不了自己。 落细落小不是说只抓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从小处着手,保持对作风建设关键环 节的深层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等一系列廉政新规,成功之处不 仅在于管住了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生活乃至节日交往的细节,更在于抓住了干部作风 最易“跑冒滴漏”的关节点,彰制度之威、显规则之力,实现了“抓小节就是立大德”的 效果。 作风建设的良性循环,是制度和人心的互相巩固。现实中,制度建设存在两种不 良倾向,一是规定不细,二是执行不严。对此,各级党组织一方面要做细、做实“三严 三实”专题教育,在建章立制上实实在在地跟进,用逐步细化的纪律和规矩一步步占领 模糊地带,让纪律界限清清楚楚,让似是而非的观念失去市场;同时要强化履行“两个 责任”的勇气和能力,敢抓敢管,在以身作则上见表现,在遵规守矩上见行动,在整改 落实上见实效,把作风建设导入良性发展轨道。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作风建设从来都不是“高空作业 ”,只有抓细、抓小、常抓不懈,从自我做起,从身边事改变,件件叠加,项项累积 ,次次集聚,久久为功,才能让“三严三实”蔚然成风,让人民群众在干部作风建设中 如沐春风,筑牢永远跟党走的信念。 人民日报评论员:修枝剪叶,自觉改造提高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践行“三严三实”新要求 2015年09月16日 思想灰尘不扫,精神状态就难以提振;作风流弊不除,政治生态就无法清朗。践 行“三严三实”,关键是增强自觉性,通过切实可感的点滴变化,不断抵达自我完善的 新境界。正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个同志都有改造自己、提高自己的职责,打 扫思想灰尘、祛除不良习气、纠正错误言行永无止境,永远都是进行时。”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就像一棵果树,要想长得好、结出好果子,需要时 常修枝剪叶,不断改造提高自己。我们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的就是督促领导 干部认真对照党的宗旨要求,认真查找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受到警醒,得到提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修枝剪叶,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自我改造的重要性。附着 在个人思想上的病菌,往往隐蔽性强、潜伏期长,表面上看微不足道,实际上却遗患 无穷。现实世界,名利欲望的诱惑与熏染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如果不提高警惕、及 时消毒杀菌,很容易罹患各种“疾病”。“祸患常积于忽微”,认认真真把控好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时时刻刻为“操作系统”漏洞打好补丁,才能扎实筑牢思 想的防线。 修枝剪叶是需要一些勇气和毅力的。很多时候,指出别人的问题容易,发现和改 正自己的毛病就难了。在组织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准确寻找自己身上的病灶,勇敢地 举起手术刀,改变,最好的时机永远是现在。谨言慎行、严于律己,发现问题就坚决 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才能将错误克服在发端之时,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 “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957年,毛泽东 在莫斯科大学发表讲话时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认真 ,就是严与实,也是今日共产党人应有的担当。每一位党员干部自觉行动起来,把自 己身上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整改清单,以须臾无可停歇的姿态努力改造、提升自我,我 们就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点赞。 人民日报评论员:从谏如流,自觉接受监督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践行“三严三实”新要求 2015年09月18日 “人们在批评的筛子里寻找一切奥秘”。查找不严不实的问题,既需要反求诸己的 内力驱动,也需要批评监督的外力助推;落实从严从实的要求,既需要自我解剖的无 畏勇气,也需要从谏如流的开阔胸襟。 “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靠自身努力,也靠党和人民监督”,在中共中央政治局 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领导干部“从谏如流,自觉接受监督 ”,为持续开展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 从严治党成效如何,群众感受最真切、最有发言权;领导干部作风怎样,身边的 同志看得最清楚、最有评判权。让他律与自律相辅相成,让批评与自我批评相得益彰 ,让监督与反躬自省相互补充,才能将组织力量、班子力量、个人力量、群众力量结 合起来,把问题置于全天候的探照灯之下。 尽管“接受组织和人民监督天经地义”,但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视“监督”为麻烦。 有的抱着“举大事不谋于众”的盲目自信,对群众意见不屑一顾;有的误认为“提意见就 是唱反调”,以“维护团结”的名义压制批评监督;更有甚者,对批评监督搞打击报复 ……其结果,没有批评的团结、缺少监督的和气,只会让问题越攒越多、越积越厚。 可以说,不愿意接受监督,本身就是不严不实的突出表现,需要深入整改、大力纠偏 。 纵览中国古代盛衰兴替的历史,广开言路、从谏如流,往往是良政善治的开端 ;壅蔽言路、闭目塞听,常常是政治衰败的前兆。其实,“一言堂”看上去威风凛凛 ,实际上是自我孤立。对领导干部而言,容忍批评声音,才是真正的胸襟;自觉接受 监督,才是真正的自信;做到从谏如流,才是真正的智慧。敞开心扉,襟怀坦白,有 闻过则喜的雅量,有见贤思齐的精神,有择善而从的品格,让各种监督更加规范、更 加有力、更加有效,领导干部才能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让严的标准、实的精神融入 心灵深处,从而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 哲人说,“能够听到别人给自己讲实话,使自己少走或不走弯路,少犯错误或不犯 大的错误,这实在是福气和造化。”党内不允许有不接受监督的特殊党员,领导干部要 习惯于在组织和群众监督下工作和生活。让党内生活严肃起来、认真起来,“三严三实 ”才有保证,积极向上、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才能形成,我们党才能永 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人民日报评论员: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 2015年09月25日 中国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中国是网络安全的坚定维护者、坚持构建中美新 型大国关系的正确方向……在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就许 多重大问题,阐明了中国立场、给出了中国方案,赢得了中美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 ,也向世界传递着来自中国的正能量。 今天的中国,已经前所未有地与世界融合在一起。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 口国、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 航船的每一次行进,都牵动世界的目光。当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当世界环境发生新 变化,中国开放的大门会不会收窄?处在转型调整中的中国将怎样推进改革开放的历 史进程? “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对外开放的力度将会越来越大”,习近平主席鲜明 的表态,向世界表明了中国立场,也揭示了中国发展的内在逻辑。中国改革开放的总 设计师邓小平早就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发展中国家不加强国际交往,不 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发展不起来的;而离开发展中国 家的发展,发达国家的资本和商品就没有出路,发展也有限。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创造的发展奇迹得益于对外开放,那么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的对外开放只会进一步 扩大,没有任何理由改变。 “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对外开放的提质增 效,这是经济的规律,也是发展的必然。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 扩大开放,才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实现中国经济的 转型升级。就在这个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意 见》。“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会变,为各国 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坚定承诺和务实举措的背后,是中国 对自身发展需要的清醒判断。 从自贸实验区大幅扩容,到创新外商投资管理体制,从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 ”的宏大构想,到完善国际产能合作机制等,今天中国的开放既有高水平的“引进来 ”,也有大规模的“走出去”。换言之,我们打造的是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升级版 。一方面,中国努力营造公开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高效的行政环境、平等竞争的市 场环境,公平公正对待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所有市场主体,欢迎跨国公司同中国 企业开展各种形式合作;另一方面,我们希望外国市场的大门也能对中国投资者敞开 。我们反对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性政策,愿通过对话协商妥善 解决经贸分歧,积极推动建立均衡、共赢、关注发展的多边经贸体制。 “中国的开放大门就像阿里巴巴‘芝麻开门’一样,开开了就关不上了”。在美国西雅 图与中美企业家座谈时,习近平主席的这句话意味深长。2014年,中国吸引外资规模 居世界第一,连续23年保持发展中国家首位。今年头八个月,在全球投资低迷的情况 下,中国吸引外资同比增长9%。中国的开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基本国策,必将伴随 着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全过程;中国的开放也不是独善其身,而是互利共赢,志在 打造包容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 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坚 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中国将因开放而充满活力,世界也将因中国开放而更 加美好。 人民日报评论员:中国是网络安全的坚定维护者 2015年09月26日   维护网络安全,国际社会如何合作共治、互利共赢?作为网络大国,中美如何寻 求共识、开展合作?   “国际社会应该本着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则,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 作的网络空间”“中美双方在网络安全上有共同关切,我们愿同美方加强合作”。访问美 国期间,习近平主席鲜明阐释了中国的原则立场和主张,展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维护 网络安全、深化开放合作的信心和决心。   对于互联网这个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中国从一开始就张开双臂热情拥抱。 互联网在中国突飞猛进的发展,是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的结果。现在,中国是全球网民 最多的国家,世界30多亿网民,大约每5个就有1个来自中国。互联网深刻改变着中国 人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进步。但同时,中国也是网络攻击的主要受害者 ,对网络窃密、黑客攻击等有着切肤之痛。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我们主张各国制定符 合自身国情的互联网公共政策,依法管网治网,构建良好网络秩序,为的是更好保障 广大网民合法权益和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从加强网络安全立法,到开展整治网络违法犯罪的“净网行动”,再到向联合国提 交《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更新草案,中国坚定不移维护网络安全,坚持依法管理 网络空间。今年7月开始的“净网行动”,仅仅一个多月时间里,各地公安机关就侦办网 络犯罪案件7400余起。这些行动不仅是对网络空间的净化,也是依法治网理念的彰显 ,更体现着参与全球网络治理的责任担当。   美国是互联网的诞生国,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技术方面拥有巨大优势;中国有全 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市场,为各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美国是中 国互联网企业境外上市的主要目的地,中国互联网企业在美上市近50家,总市值近 5000亿美元;中国是美国互联网企业的最大境外市场,大批美国互联网企业在中国投 资兴业,有近千家投资基金把中国互联网行业作为投资重点,占外资投入的一半以上 。可以说,中美在网络空间已经发展成为利益共同体,尽管存在分歧和矛盾,但是共 同的利益和关切才是中美网络关系的主要方面。   “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习近平主席的这一论断同样适用于两国的网络 关系。美国在网络问题上对中国的指责并不公平,所谓制裁更无理据。化解分歧和矛 盾最需要的是信任和耐心。充分信任,才能促进中美在网络空间良性互动;足够耐心 ,才能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合作中聚同化异。中美都不同程度面临网络安全挑战 ,实际上拥有重要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追求共同利益、应对共同挑战,中美两国理 应展开对话、交流、合作,推动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网络空间使得国家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依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决定了网 络安全威胁是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合作才是唯一出路 。当最大的发达国家与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网络空间互信合作,当最先进的信息技术 与最广阔的网络市场深度融合,全球网络安全也就有了最坚实的底座。中美在网络空 间的携手合作、求同共进,不仅会为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注入新动力,而且会为全球网 络治理增添正能量。 人民日报评论员:中美地方合作正当其时 2015年09月27日   当美国南卡罗来纳州遇到中国,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近日,一段名为《跟着习大 大走之美国篇》的视频,随着习近平主席访美而热传。短片讲述了两家中国企业进入 南卡罗来纳州后,给当地人带来的变化,直观地反映了中美地方合作在发展两国关系 中的重要作用。   “地方合作搞得好不好,关系国家层面的合作能否落地生根。”从选择对华出口居 全美之首的华盛顿州作为访美第一站,到出席中美省州长论坛、中美企业家论坛,再 到在白宫南草坪回顾30年前在艾奥瓦州马斯卡廷市的美国老百姓家中的情形,习近平 主席的“示范效应”,无疑将极大推动中美两国地方合作。此次访美的成果之一,就是 在促进中美省州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上取得共识。双方有效利用中美两国经济巨大 体量带来的机遇,共同分享中美两国改革发展的政策利好,努力发掘中美地方优势互 补的潜能,就一定能加强各层次各领域对话交流,谱写中美地方合作新篇章。   国家关系归根结底是人民之间的关系。地方是最贴近老百姓的,让发展成果惠及 两国人民,地方合作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之一。中美地方合作,体现了中美关 系互利共赢的本质,也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2014年,美国商品和服务 出口在美国国内支持了大约1200万人的就业。据美方统计,中国过去5年对美投资年均 超过80亿美元,增速还在加快。美国荣鼎咨询公司预测,中国企业的投资未来5年将给 美国创造20万至40万个就业岗位。即便隔着广阔的太平洋,两国地方合作也有旺盛的 需求、坚实的基础、广阔的空间。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美地方合作正当其时”。中美坐拥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地 位,都正在进行改革、调整、转型的探索,两国各地优势领域互补性也很强。过去 10年,美国42个州对华出口增幅达到3位数。当前,中国是美国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和 第三大出口市场,2014年中美双边贸易额为5551亿美元。这些数字说明,中美地方合 作大有希望、大有可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种“接地气 ”的合作,一定能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造福两国人民。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地方之间的交流合作,为促进两国关系奠定了广泛的社会 基础、提供了充沛的发展动力。两国建交之初,地方合作实践就已起航:1979年10月 ,中国湖北省与美国俄亥俄州就缔结为友好省州。目前,中国31个省区市同美国50个 州建立了43对友好省州、200对友好城市。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中美友好 根基在民众,这是中美关系最深厚的支持力量。   “亲戚越走越近,朋友越走越亲。”今天,中美之间每17分钟就有一个航班起降 ,每天都有上万人次造访对方国家。过去30多年,中美关系发展得益于两国地方和人 民支持,未来仍然要依靠地方、造福地方。不断加强富有成效的地方合作,中美关系 将充满活力与动力,两国人民将共享和平与发展的成果。 人民日报评论员:发挥好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的政治核心作用 2015年09月29日 加大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要部署。近日,中办印发《 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明确了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功能定 位,提出了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意见》的印发,为新形 势下全面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快速发展,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承担着重要任 务。同时,社会组织自身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挑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只有不断加 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才能更好地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引领社会组织正确发展 方向;才能更好地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促进社会组织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发挥作用;才能更好地把社会组织及其从业人员紧密团结在党的周 围,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社会组织党组织是党在社会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这是社会组 织党组织的基本功能定位。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最重要的是要履行好基本职责,保 证政治方向,团结凝聚群众,推动事业发展,建设先进文化,服务人才成长,加强自 身建设,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也需要抓好 扩大组织覆盖这个基础,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社会组织做到应建尽建,新成立的及 时跟进组建,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应积极开展党的工作,创造条件组建。 在社会组织搞党建工作,讲求贴近度,最忌“空对空”,必须找到合适的载体和抓 手。实践证明,凡是善于创新活动载体的社会组织,针对社会组织特点和职工群众需 求搞活动,紧扣党员实际创新教育管理和服务,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 力就能够得到切实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就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级党委务必把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纳入重要议程,加强统 一领导,明确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具体责任,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 容,确保责任落实、工作落地,更好发挥我们党独特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 势。 人民日报评论员:汇聚民族团结的筑梦力量 2015年10月0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6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接见了13名民族团结优秀 代表,与他们一起共话民族团结、共祝祖国生日。这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生动体现 ,表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少数民族同胞的亲切关怀、对民族团结工 作的高度重视。   民族团结的花儿最鲜艳,民族团结的果实最甜蜜,民族团结的人民最幸福,民族 团结的国家最强盛。新中国成立66年来,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下,党和国家事业取 得了巨大成就,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 ,青少年受教育水平稳步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相继迈入 “高铁时代”“4G时代”“互联网+时代”……各族人民走过的光辉历程、民族地区取得的 喜人成就,充分说明,民族团结犹如草原的阳光、绿洲的雪水、山乡的清风,是发展 进步的基石、人民幸福的前提。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族干部群众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 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 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实现中国梦的高度,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最大的群众工作,关心各 族群众的民生冷暖,重视民族地区的团结和睦。建立精准扶贫机制、解决民族地区群 众的生产生活困难、着力打好反暴恐人民战争、精心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 ……党中央进一步明确了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和战略任务,为民族地区发展和各民族 同胞幸福生活指明了方向。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实现中国梦,是维吾尔族艾尼瓦尔姐妹“同心共筑中国梦”十字绣所表达的心声,是 “汉族爸爸”宋玉刚十几年如一日帮扶藏族孩子的情谊,是乌云苏依拉、杜丽群等亿万 同胞的共同心愿。当前,我国民族团结的基础是稳固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始 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各民族同心同德、血脉相连的团结牢不可破,感党恩、跟党走 的意志坚不可摧。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各族人民就能汇聚起 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同心共筑中国梦,最根本的是凝聚人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最核心的是牢牢 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最关键的是坚持和落实民族工作的 大政方针和战略任务。各级干部要在思想感情上更加贴近各族群众,常去基层一线走 一走,常到群众家里坐一坐,常同各族群众聊一聊,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多了 解群众的期盼,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各族群众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 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 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做好民族工作 ,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各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 一起,像吸铁石一样牢牢围绕在党的周围,我们就一定能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推 向前进,为早日实现民族复兴打下坚实根基。 人民日报评论员:不负人民期待,不负时代召唤 2015年10月15日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文艺是人民心灵的家园。书写中国故事、凝聚中国精神 ,离不开文艺创作的繁荣、离不开文艺事业的兴盛。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这一马克思主义文艺 观的新成果、新发展,为新的时代条件下做好文艺工作划定了基本遵循、标注下价值 航向。座谈会召开一周年之际,这一重要讲话全文发表,必将有利于广大文艺工作者 进一步深刻领会讲话精神,更好地把握文艺的根本方向、担起文艺的历史使命,推动 文艺事业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一年来,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文艺事业发展呈现崭新气象。中央政治局会议审 议通过《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确立了具有战略性、针对性、可操作 性的顶层设计。从文艺界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到《关于支持戏 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印发,各类举措不断出台;从各地掀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热潮,到国产电影票房屡屡刷新纪录,文艺生活不断丰富。实践证明,以讲话精神 为引领,文艺事业正迎来又一个春天。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讲话的一条主线,指明了推动文艺事业的根本所在。“社 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只有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 发挥最大正能量。作家柳青蹲点皇甫村14年,熟知乡亲们喜怒哀乐,《创业史》中的 人物才那样栩栩如生;画家刘文西90多次深入陕北农村,结交数百位农民朋友,笔下 作品才尽显黄土地的精气神。要创造出有生命力的文艺作品,就要把百姓冷暖放在心 中、把万家忧乐倾注笔端。“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体现 的正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人民性。 做到“无愧于时代”,是讲话的一个重点,指出了繁荣文艺创作的关键所系。文艺 “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当前,我国正处在推进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阶段,也正处于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转 折时期。作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文艺工作者理应创作更多有筋骨 、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民族凝魂聚气,为时代 凝心聚力。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园,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正在于,让中 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巍然耸立。 当前,我国文艺园地百花竞放、硕果累累,一派生动景象。然而也不可否认,文 艺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有的文艺作品 成了市场的奴隶,有的陷入娱乐的漩涡,有的困于小我的局限。牢牢把握讲话精神 ,扎根人民群众、紧跟时代潮流,回答好“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我 们才能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时代、奉献给人民。 “骚雅及今闻鼓角,山川从此待文章。”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 要讲话为指引,文艺工作者一定能不负时代召唤、不负人民期待,创造出更好更多的 文化精品,鼓舞亿万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精神振奋走向复兴。 人民日报评论员:携手共创没有贫困的明天 2015年10月17日 贫困关涉尊严,消除贫困是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中国第二个扶贫日、 世界第二十三个消除贫困日到来之际,习近平主席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 主旨演讲,再次向世界阐述中国的扶贫开发战略,并向各国提出消除贫困的四点倡议 ,这是共建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宣言,也为“十三五”时期我 国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新的遵循。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中国成为全球最早实现千年 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 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情牵贫困地区、心系困难群众,始终把扶贫开发 作为党和国家的一件根本大事来抓,发挥我国制度优势,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 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创新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内源扶贫等扶贫理念,扶贫攻坚成效 卓然。 然而也要清醒看到,按照中国现有标准,全国仍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尚待脱贫。 “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如何在更短时间内让更多困 难群众改变现状,无疑是一道亟待加速破解的治理考题。系统总结好“十二五”期间扶 贫开发的经验得失,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期间扶贫开发的整体安排,坚持发挥制度优 势,补齐扶贫开发这块短板,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才能最终打 赢扶贫攻坚战。 放眼全球,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中国人民在追求自 身共同富裕的同时,也愿发扬扶贫济困、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与各国人 民分享自己的扶贫减贫经验,推进南北合作,加强南南合作,坚定不移支持发展中国 家消除贫困。无论是倡导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还是设 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减贫援助合作项目支持,都体现了中国推 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的担当。 “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 战胜贫困,让每一个人都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这既是社会主义中国自身的发展目标 ,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愿与各国一道共同奋斗的愿景。为了让所有的人都免于贫 困的煎熬,让这个星球上的每个角落都欣欣向荣,让我们携手同心,攻坚克难,务实 发展,共建守望相助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化连接世界 艺术沟通心灵 ——祝贺第十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 2015年10月17日 艺术是心之所系,艺术是七彩桥梁。在文化感召力、吸引力日益成为国家实力的 今天,沟通心灵、连接世界的国际艺术节,更展现出夺目神采。 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国际艺术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金桂之季如约 而至,汇聚起世界名团、各国名家、精彩原创、百姓舞台,紧紧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 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一带一路”建设、弘扬与传承中华原创戏曲 文化等主题,为的是进一步促进中外优秀文化的交流沟通,增进不同人群之间的相互 理解。 艺术是世界的语言。本届艺术节邀请来自“一带一路”沿线18个国家及地区、22个 艺术节的专业人士,致力搭建各个优秀艺术节之间的全面交流与合作体系,鼓励文化 艺术的创新、提高和普及。跨越国界与传统,打造文化疆域“新丝路”——在历史与现 实交汇、经济与文化交融的今天,这条跨越千年的互利共荣之路,正在成为一条荟萃 各国艺术精华、书写时代印记的斑斓之路。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本届艺术节演出的原创新作占了半壁江山。不少作品尝试“以 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用历史观照当下,唤醒人性的光芒,展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 。通过艺术节这一形式,越来越多的艺术创作不断走上高原、攀登高峰,在世界舞台 上焕发光彩。与此同时,上海国际艺术节创办“艺术天空”板块,将更多一流经典剧目 引出剧场,引向遍布城市的各个社区、学校、广场、草地,传播形式的创新吸引更多 公众亲近艺术、喜爱艺术,提高艺术素养,帮助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 作品走进更多民众心中,让艺术更多地成为人民生活的底色。 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这是中外艺术发展的共同规律。引艺术清泉灌溉 人民的原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必将在“好节目惠民”的同时,为中外艺术创新增添 更大动力、汇聚更多活力。 预祝第十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圆满成功! 人民日报评论员:培养造就好干部的重要保证 2015年10月19日 近日,中共中央修订颁布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这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的最新成果,是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的根本遵循,必将为培养造就党和人民需要 的好干部提供重要保证。 育人是用人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 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指明了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努力方向。《 条例》围绕培养造就好干部这条主线,从“育”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措 施,与干部选任、管理监督等制度规定同向发力、同时发力,构成培养造就好干部的 完整链条,将有力推动形成好干部不断涌现的生动局面。 当前,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干部队伍存在新的“本领恐慌”,“新 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现象客观存在;一些干 部思想境界不高,精神状态不佳,在理想信念、党性作风、道德品行等方面需要大力 加强修养。 针对这些问题,《条例》从制度层面精心设计,在思想建设、学风建设等方面有 的放矢,进行了科学细致的规范。贯彻落实《条例》,必须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和党 性教育,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干部,用党的优良传统锤炼干部,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 践激励干部,教育引导干部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牢固树立党的意识 、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规矩意识,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 、敢于担当;必须以问题为导向,认真研究、准确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和干部 岗位职责、健康成长需求,帮助解决干部思想上的困惑和实际工作中的难题,提升他 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领,真正做到党的事业需要什么就培训什 么,干部成长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必须把“三严三实”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从 严教育、从严管理,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促进干部养成良好作 风,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好的制度只有落到实处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条例》 ,是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 训机构应将《条例》作为工作指南,进一步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广大干部 要认真领会《条例》的各项要求,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增长才干增强本领,为推进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人民日报评论员:创造属于我们时代的经典 ——学习贯彻《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之二 2015年10月22日 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归根到底要靠优秀作品。创作属于我们时代的经典,对广大 文艺工作者来说,既是立身之本,也是中心任务。 中央印发的《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其中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的,“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 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无论强调“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还是提出“聚焦中国梦的 时代主题”,无论改革创新文艺工作的体制机制,还是营造繁荣发展文艺的良好环境 ,《意见》始终围绕着创作优秀作品这个中心环节,始终体现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 柱、建精神家园这个崇高使命,始终聚焦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 量这个神圣职责。 有文化的繁荣兴盛,才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每到重大历 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伟大祖国鼓与呼 。当前,我国文艺创作生产活跃,涌现出一大批人民喜爱的优秀作品,呈现出百花齐 放、蓬勃发展的生动景象。但与此同时,文艺创作还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 ”缺“高峰”,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粗制滥造等问题,推出精品力作的任务依然繁重 ;文艺批评存在“缺席”“缺位”现象,对优秀作品推介不够,对不良现象批评乏力,文 艺评论辨善恶、鉴美丑和促繁荣的作用有待强化。 古人讲,文以载道。创作属于我们时代的经典,首先要回答好文艺作品的根本价 值问题,解决好“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是创作生 产优秀文艺作品的动力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是创作生产优秀文 艺作品的巨大空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创作生产优秀文艺作品的崇 高理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国精神为灵魂,以 中国梦为时代主题,以中华优秀文化为根脉,以创新为动力,深入实践、深入生活、 深入群众,在伟大时代创造伟大作品,就有了深厚根基,就有了源头活水。 “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创作属于我们时代的经典,还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 ”,更好地聚焦时代主题,用情感和功夫锤炼作品,用时间和心灵酿造作品,倾力打造 体现时代特色、代表国家水准的精品力作。要始终坚持“创新精神”,坚持内容为王、 创意制胜,提高文艺原创能力,培育有利于原创的创作环境,注重集成创新,彰显中 国风格。要真正运用好“批评武器”,倡导讲真话、讲道理、讲正气,开展有原则、有 辣味的批评,弘扬创新中华美学精神,推动美德、美学、美文相结合,充分发挥对创 作生产优秀作品的正向激励作用。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 时代的风气。以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的姿态,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 品,文艺工作者就能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时代聚精神,不辜负肩负的光 荣使命,不辜负我们的伟大时代。 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 ——二论把党纪党规的笼子扎得更紧 2015年10月23日   国有国法,党有党规,国因法而治,党因规而强。在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 党的大背景下,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是管党治党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执行八项规定打开作 风建设的切入口,强化落实党委纪委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坚持惩治威慑和建章立 制两手抓,不断将党的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 和协调,管党治党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新的经验。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以党章为 根本遵循,既做“减法”,大刀阔斧砍掉与法律重复的内容,凸显党纪严于国法的鲜明 特色;又做“加法”,把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实践经验化为道德和纪律要求,树立 了高标准、标定了规矩和底线,实现了党内法规建设与时俱进,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 了重要制度保障。   党是政治组织,党规党纪保证着党的理想信念宗旨,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 底线;法律体现国家意志,是全体公民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章等党规对党 员的要求比法律要求更高,党员不仅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而且要严格遵守党章等党 规,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违纪只是小节、违法才去处理”,其结果必然是 “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如果退守至法律防线,只有严重违纪违法的领导干 部受到惩处,多数党员都“脱管”、不把纪律和规矩当回事,全面从严治党就会成为一 句空话。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纪必须先于国法、严于国法,把党纪挺在国法前 面,就是要对党员、干部提出更高要求,在先行表率中永葆我们党的先锋队性质。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纪律是治党之戒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从国家的角度 而言是要依法治国,从政党的角度而言是要依规治党。靠法律惩治贪渎腐败的极少数 ,靠党纪管住党员干部的大多数,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只有坚持纪法分开 ,才能使党规党纪与国家法律既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又配套联动、相得益彰,形成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合力;只有坚持纪在法前,才能用纪律管住大多数,把“病毒 ”和“虫害”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党员领导干部小错酿成大祸;只有坚持纪严于法,才 能突出强调党员和党组织区别于普通公民的政治责任,唤醒全党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 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   纪纲一废,何事不生;纲纪一振,百事皆顺。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党规党法 ,国法就很难保障”,说的就是要把党纪挺在国法的前面,用纪律和规矩衡量党员干部 行为、管住大多数,确保党的团结统一,维护党的肌体健康纯洁。以准则和条例为行 动指南,把党的纪律刻印在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心上,我们就一定能不断 开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境界,发挥党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关键作用。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持把政治纪律排在首要位置 ——四论把党纪党规的笼子扎得更紧 2015年10月25日 对于一个党员,纪律是高压线;对于一个政党,纪律是生命线。日前,中共中央 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8700多万共产 党员制定了思想、行为准则。尤其是《条例》,将党的纪律整合为政治纪律、组织纪 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这“六大纪律”,并把政治纪律排在首 位,这体现了从严治党的规律,也抓住了管党治党的根本。 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党的全部纪律中,政治纪律是打头、管总的。习近 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 。”不管违反哪方面纪律,任其发展,最终都会侵蚀党的执政基础,破坏的都是党的政 治纪律。加强纪律建设,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永远排在第一位。讲规矩,首先要 讲政治规矩;守纪律,首先要守政治纪律。抓住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个纲,把 严肃其他纪律带起来,正是管党治党的治本之策。 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排在首要位置,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大量案例表 明,一些人之所以违纪违法甚至滑向腐败犯罪的深渊,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政治上变 质了,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忘,都是政治上变质的表现;一些地方和单位发生 塌方式腐败,原因也在于政治生态的恶化,说明破坏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危害,比 经济上的腐败更严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提出“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 纪律”的政治判断,到以“五个必须”归纳党员干部应当遵守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再 到这次修订后的条例把政治纪律排在“六大纪律”之首,所体现的正是党中央对党风廉 政建设内在规律的清醒把握。 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无论是党组织还是党员干部,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 规矩,要十分明确地强调,十分坚定地执行,不能语焉不详、闪烁其词,不能只是嘴 上说说、纸上写写。党的纪律检查工作,也要重点检查政治纪律执行情况。巡视制度 作为党内监督的“利剑”,是对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巡视,是政治巡视,而不是业 务巡视。党员、干部党性强不强,对党是不是忠诚,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重 要的考验、根本的检验。 没有政治规矩就不成其为政党,更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团结统一,党 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 新、自我提高的能力,都要靠政治纪律来保证。坚持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排在 首要位置,紧紧抓住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个正风肃纪的关键,我们就一定能取 得从严治党的新成效,让党的组织更严密、党内生活更健康、党的领导更有力。 人民日报评论员:时和势都在我们这边 ——向着第一个百年目标迈进① 2015年10月27日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一份国家的发展蓝图,对接着亿万人民的小康梦想 ,标示出一个民族的复兴伟业。   金秋十月,正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研究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 的建议,划定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的航标。这是一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谋篇布局、为 迈向第一个百年目标凝心聚力的重要会议,十八届五中全会做出的战略擘画和顶层设 计,“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必将把“中国号”巨轮带入一个全新的 水域。   中国的发展前后相续,站在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汇点上,一个发展的“中国故事”愈 发清晰。过去五年,中国经济高位跃升、改革全面推进、民生持续提升、生态不断改 善,我们以变革抓住机遇、用变革应对挑战,将改革发展和复兴之路的现实方位标示 得格外清晰。习近平总书记如此判断:“时和势总体于我有利,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 遇期仍然存在。”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现代化巨轮扬帆破浪,正当其“时”——   全新方位中,我们正处于战略机遇期。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十二五 ”前4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四分之一。深化改革的红利在不断释放、全球合 作的动能在不断提升,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构建全球经济新版图,战略方位的变化 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未来五年,抓住并用好机遇,我们就能完成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