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19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19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1月16日在东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 会议上  东莞市人民政府市长  肖亚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东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 2018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经济形势带来的严峻挑战,在省 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 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精神,认 真落实省委“1+1+9”等各项决策部署,强化执行、克难奋进 ,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 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 态势。全市生产总值突破8000亿元大关,预计达到8300亿 元,同比增长7.5%左右,快于全国全省。进出口总额突破 1.3万亿元,排名全国第5。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万家,排名 全省第1。市场主体突破115万户,排名全省地级市第1。各 项税收总额突破2300亿元,排名全省第3。实现市一般公共 预算收入650亿元,排名全省第4。各项存款余额突破1.4万 亿元,增速全省第1。虎门港综合保税区获批,东莞成为国 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8个镇全部入围全国综合实 力千强镇前400强,百强镇增至15个。村组两级纯收入突破 150亿元,增长14.5%。东莞被评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 市”,首获中国法治政府奖。在人民大学、社科院等权威机 构发布的相关报告中,东莞的政商关系健康指数、“互联网 +”指数、综合经济竞争力分别排名全国第1位、第8位和第 13位,民生发展指数排名全国地级市第3位。东莞发展的活 力、品质和魅力不断提升。具体来说,我们抓好了以下工 作: 一年来,我们坚持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落实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市委的统一部署下,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全市政府系统的首要政治任务 ,努力做到学懂、弄通、做实。我们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 在全国“两会”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重要讲话精神,将其与 “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和“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 前列”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体学习领会、整体贯彻落实 ,努力争当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排头兵。我们认真 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把参与粤港澳大 湾区建设作为东莞深化改革开放的“纲”,研究制定实施方案 和三年行动计划,依托滨海湾新区、中子科学城等,加快 打造对接湾区的重大平台,努力在湾区合作发展中抢占先 机。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 济思想,主动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科学做好产业发展 谋划,掀起产业招商新热潮,切实加大对非公经济的扶持 力度,努力推动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稳步发展 。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好治水 攻坚战、蓝天保卫战、净土防御战和固废处理处置攻坚战 ,加快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认真补齐短板,改善生态环境 ,提升发展质量。我们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 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明确东莞乡村振 兴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努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 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我们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做好 督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做好中央和省在安全生产 、扫黑除恶、海洋等方面督察巡视的迎检和整改工作,做 到真查摆、真落实、真整改,得到了督察组的充分肯定。 全市政府系统“四个意识”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 一步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照 耀着莞邑大地,指引着前进方向。 一年来,我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力推动东莞经济 高质量发展 大力抓好产业谋划招引和项目落地建设。着眼于推动 产业长远健康发展,出台重点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五 大新兴领域和十大重点产业,规划“一核三带十区”,布局经 济发展新增长点。组建市级新型招商机构,建立市镇联合 、资源统筹、跟踪洽谈等新机制,出台“重特大项目招商十 条”、“高质量利用外资十条”、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扶持企 业上市等新政策。召开全市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招商大 会,集中签约重特大项目29个,涉及金额超过4000亿元。 13名市领导挂点服务22个五亿元以上项目,推动加快落地 。全市新引进亿元以上内资项目172宗,协议金额2052亿元 ;引进千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02宗,协议金额36.5亿美元 。成立建设工程总指挥部,开展“百日攻坚”大会战,完成重 大项目投资631.4亿元,增长22.9%。 大力推动企业倍增发展。出台“高质量倍增十条”,调整 确定市级试点企业286家,选定协同倍增企业910家,创新 推出全流程诊断、“倍增卡”等举措,解决问题700多项,新 增用地指标570多亩,倍增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6%以上 。着力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建立资源服务池,建成示 范线109条,资助改造项目311个。推动中小微企业做大做 强,全市新增“四上”企业3800家、“小升规”企业2784家,增 量均为全省第1。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3900亿元,增长 6.5%左右。其中,先进制造业、民营工业占比升至52.3%和 49.6%。单位GDP能耗下降6%左右。 大力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强化对企服务意识,市 镇领导班子挂点服务企业,设立首席服务官,实施政策告 知推送机制,主动向企业推送政策、服务和举措。召开非 公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认真听取企业呼声,邀请700多名 企业家参加全市非公经济大会,围绕减轻企业负担、促进 企业转型、拓展企业发展空间等方面,出台50条160项扶持 政策。成功举办世界莞商大会,1200多名海内外莞商汇聚 一堂,共谋发展。成立上市莞企发展投资基金,为上市企 业协调化解各类债务风险20亿元。全年为企业减免税收 248亿元以上。 一年来,我们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 型城市 加快推进区域创新。全面启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 (东莞段)建设,加快实施133个沿线环境品质提升项目 ,出台实施空间规划,筛选出260个总投资3600多亿元的入 库科技项目,努力在对接广深港澳创新资源上占得先机。 散裂中子源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填补了国内脉冲中子应用 领域的空白。全面启动中子科学城建设,省政府同意将其 上升为省级发展平台,并以中子科学城和深圳光明科学城 、港深落马洲河套地区为核心载体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 心。与中科院高能所共同谋划建设南方光源,松山湖材料 实验室和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建设取得扎实进展。成功举 办粤港澳大湾区院士峰会暨第四届广东院士高峰年会,为 发展院士经济打下坚实基础。 加快聚集创新要素。狠抓“技能人才之都”建设,实施劳 动力技能素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建设知识型、技能 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实施高企“树标提质”行动计划,高 企总量预计达5798家,居全省地级市第1。新增博士后、博 士工作平台30家。入选省创新科研团队6个,获省财政资助 金额达1.8亿元,创历史之最。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预计分 别增长20%和40%。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全省第2。获 中国专利奖银奖4项。R&D投入占比预计达2.55%。 加快推动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强化财政和国有 资本对创新的引领,设立规模100亿元以上的产业投资基金 和并购基金,整合成立科技创新金融集团,贴息发放“三融 合”贷款68亿元。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制造业、小 微企业贷款分别突破1000亿元、2000亿元,“倍增计划”和高 企贷款均突破300亿元。专利权质押融资金额规模全省第 2。强化对资本市场发展的扶持。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2家 、上市后备企业33家。东莞成为全省唯一齐备港澳台资银 行的地级市。 一年来,我们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努力争创东莞改革 发展新优势 着力抓好重点领域改革。把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 一招,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谋划推进了一系列重大 改革,有效破解了一大批制约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深化 不动产登记改革,抵押和转移登记从原来的数月分别缩短 到3个和5个工作日办结;深化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告 知承诺信任审批模式,审批项目从162项压缩到60项,从 8月份起审批时间减少一半以上;深化代建制改革,推动深 度市场化、专业化代建,提升财政投资项目建设水平和速 度;深化新型产业用地改革,出台工业大厦分割销售、5年 税收奖励等工改M0特惠政策,促进新型产业发展;深化招 投标改革,改进施工招标项目中标方式,提高招投标效率 和择优力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以构建“一平台、三工程 ”市场监管体系为牵引,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实现开办 企业便利度连续三年全省地级市第1;深化市属国企改革 ,整合组建新的交投和水务集团,更好地发挥其引领发展 和服务城市的功能;创新统筹开发模式和利益平衡机制 ,妥善解决东部工业园(企石辖区)历史遗留问题 , 6 5 2 0亩土地纳入松山湖统筹。 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出台促进外经贸稳定发展 20条举措,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形势变化,全年进出口增长 10%以上,较好地帮助企业在严峻形势下稳定了生产经营。 东莞连续两年位列“外贸百强城市”第3位。大力培育新模式 、新业态,跨境电商进出口350亿元,增长120%,总量全国 第1。保税物流进出口2300亿元,增长15%。广东(石龙 )铁路国际物流基地启用多式联运业务。东莞始发中欧班 列货运量增长42%。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搭建“莞货全国 行”平台,开展“乐购东莞”等促消费活动,成功举办海丝博 览会、加博会、漫博会、智博会、台博会,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增长8.1%左右。 着力推动重大平台建设。松山湖实现生产总值630亿元 ,增长13.9%;完成固投182.2亿元,增长22.6%;协议引资 150亿元,增长29.3%,对片区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滨海 湾新区建设纳入大湾区国家战略,发展总体规划、城市总 体规划通过审议,“二横五纵”骨干路网加快推进,两个滩涂 开发项目实质性动工,沙角电厂两台燃煤机组关停,紫光 芯云产业城、OPPO智能制造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水乡新 城片区生产总值增速快于全市0.3个百分点。水乡新城控规 完成公示,启动区项目加快推进。银瓶新区完成海绵城市 规划编制,粤海产业园一期建成开园。 着力提升合作发展水平。加强对口帮扶。援疆援藏工 作扎实推进,兵团草湖产业园纺织项目高效建设运营,支 持当地设立规模8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打造出林芝布久乡 小康示范镇等精品项目,7个镇街与巴宜区7个乡镇结对 ;新增16个镇街对口帮扶云南昭通6个县区,捐赠清洁能源 公交车200辆;与黑龙江牡丹江市缔结友好城市,推动 20.7亿元的21个产业合作协议落地;顺利完成对口帮扶韶关 十大行动计划,多项工作排名全省前列;落实韶关、揭阳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资金4.68亿元,推动323个贫困村集体经 济收入增长51%,预脱贫14054户、40278人。加强对内合作 。加快推进深莞惠经济圈(3+2)和穗莞深化合作系列事项 ,并就轨道互通、环保共治等与广州、深圳进行了深入协 商。举办近年来规模最大的莞港产业合作推介会,签订项 目39个,金额350亿元。全方位加强对外交往。汤加国王到 莞访问,美国利百伦市、韩国牙山市、德国乌波塔尔市等 友城代表团来莞交流,友好关系持续深化。 一年来,我们坚持建设美丽东莞,加快提升城市品质 和内涵 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市品质三年提升 计划,全面启动总投资1689.9亿元的582个重点项目,完工 200个。东莞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报国务院审批。 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积极争取将广深第二高铁纳入大 湾区近期建设项目,2号线三期、3号线一期工程前期工作 进展顺利。协调广铁集团在虎门站新增20多趟列车停靠 ,市民无需辗转便可直接乘高铁至北京、上海。大力推进 高快速路建设,环莞快速二期、虎门二桥主线桥全线贯通 ,环莞三期华为段动工。莞番高速、深圳外环高速东莞段 等加快建设。更新改造供水管网433.2公里,新建天然气管 道约300公里,完成电网投资30亿元。 大力推进环境污染治理。成立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 ,出台三年行动计划。狠抓水污染治理。新建截污管网 1525公里,通水1427公里。完成102条污染河涌整治,推进 6家污水厂新建扩建、35家提标改造。开展河湖管护三大专 项行动,全面铺开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清理整治砂场 182个。茅洲河、石马河流域水质好转,综合污染指数分别 下降55.5%和19.7%。7个国省考断面水质总体改善。狠抓大 气污染治理。淘汰整治“散乱污”企业13073家,治理VOCs企 业4870家,压减煤炭消费量118.8万吨。更换纯电动公交车 2920辆。PM2.5年均浓度下降2.7个百分点。狠抓固废处理处 置。开展“利剑一号”行动,严厉打击固废偷运、非法跨市转 移等行为。完成10座垃圾填埋场综合整治,建成东南部卫 生填埋场(一期),建筑垃圾资源化实现零突破。狠抓土 壤污染防治,完成三个修复治理试点示范工程。 大力推进“两违”治理。坚持露头就打、出土就拆,对新 增违建、“小产权房”实行“零容忍”、“零增量”。全市拆除 (整改)新增违建98.9万平方米,治理违建1060万平方米 ,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建立历史遗留违法建筑信息数据 库,完善4868亩用地手续。盘活存量土地10365亩,处置闲 置土地4251亩,复耕复绿土地3500多亩,有效拓展了发展 空间。 大力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全力推进 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质的意见,梳理出总面积1.9万亩的 30个更新单元向外推介,积极打造长安科技商务区、东城 牛山钟屋围、厚街楷模家居等亮点。全年投入208亿元,完 成“三旧”改造6880亩,新增实施改造9837亩,力度历年最大 ,受省奖励用地指标3844亩。加快推进轨道交通TOD综合 开发,调整优化在库储备土地规划。松山湖北站推出首期 出让地块,虎门高铁站用地补偿基本完成,45个站场 TOD综合开发规划编制抓紧推进。 大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全市上下众志成城 ,各级领导干部靠前指挥,成功抵御40多年来影响最严重 的台风“山竹”,最大程度降低了灾害损失,迅速恢复了生产 生活秩序。高度重视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拥堵问题,设立 综合交通运输联席会议,完成治理第一批交通拥堵节点 12个,新建人行天桥13座,全市交通拥堵状况有所改善 ,虎门大桥疏堵保畅成效明显。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考核 ,查处城市“六乱”28万宗。整治易涝点15个。黄江、樟木头 、麻涌、洪梅、望牛墩成功创建省森林小镇。东莞植物园 一期建成开园,市民亲近自然、感受绿色更加便捷。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出台“1+1+N”政策体系,围绕 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高标准推进63个亮点项 目建设,全部村(社区)基本完成“三清理”、“三拆除”等环 境整治任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顺利完成。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率达94%。次发达镇生产 总值平均增速快于全市1个百分点。70个次发达村(社区 )经营性纯收入增长14.7%。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满足市民群众 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加快推进教育扩容提质。编制实施新一轮学校建设规 划。新增中小学幼儿园53所、学位近7万个,组建教育集团 7个,规划建设未来学校3所。新招收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 位和补贴学位15.6万人,增加129.1%。向民办学校发放教师 从教津贴、普惠性幼儿园补助等1.8亿元。给予困难学生助 学减免1.16亿元。高考本科上线率达65.4%,创历史新高。 12所中职学校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东莞理工学院获得硕 士学位授予资格,实现零突破。 切实加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选定5所医院建设区域中 心医院,常平医院、塘厦医院、麻涌医院纳入市属管理。 完成200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诊疗量占比升至 28%。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258万人。深入推进“医 药分开”改革,实施药品零加成政策,为群众减负6350万元 。开展健康讲座2300多场,“说医不二”微视频点击量突破 1000万次。东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获得国务院 办公厅督查激励。 着力加强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 ”专项斗争,打掉涉黑社会犯罪组织6个、恶势力犯罪团伙 440个。社会治安实现“三降三升”,“两抢”立案数下降近八 成、“飞抢”警情下降九成。组建公安铁骑,在交通疏堵、快 速处警、震慑犯罪等方面成效明显。开展整治制毒物品非 法流失问题专项行动,获公安部高度肯定。完成“二标四实 ”基础信息采集,基本摸清了全市实有人口、房屋、单位及 设施等情况,为长治久安和精细化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力推动安全生产“四个全覆盖”,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安全、 有限空间作业、道路交通安全等专项治理行动,生产安全 事故宗数下降14.8%,未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事故。深入实 施消防安全“个十百千万”工程,顺利完成消防部队改制转隶 。启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做好非洲猪瘟防控。 “智网工程”进入常态化运作、制度化管理,发现、处置各类 隐患120.2万个。集中开展信访矛盾化解攻坚,有效维护了 社会和谐稳定。 推动文化体育社保等各项事业繁荣发展。基层综合性 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举办“时代交响”音乐会、“时代 印记”图片展,组织开展“看东莞”系列活动,营造庆祝改革 开放40周年良好氛围。亚运会上获5项金牌,省运会东莞金 牌总数居地级市第1,首届市民运动会成功举办。出台新的 社会医疗保险办法,实行工伤和失业保险浮动费率管理。 71家定点医院实现跨省异地联网结算。为特困、低保、困 难群众发放各类救助1.5亿元。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解 决6998户困难群众住房需求。做好房地产调控,推动平稳 健康发展。“四经普”单位清查圆满收官,多项指标名列全省 前茅。十件民生实事43项任务全面完成,兑现了对市民的 承诺。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动工建设,市老年大学投入使 用。圆满完成省国防动员演习任务和征兵工作,大学生兵 源占比提升至88.1%。完善军民融合制度,双拥创建不断加 强。工青妇幼、档案方志、防震减灾、残疾人、红十字会 、打私人防、民族宗教等工作有效推进。 一年来,我们坚持狠抓政府建设,加快构建高效便民 、廉洁清正的行政服务体系 着力推动政府工作项目化、实体化。把每项重点工作 落实到明确时间、具体项目,确定任务书、施工图,一宗 一件推动各项部署落到实处,政府整体运作及效能有了新 的提升。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共分解工作任务328项,已完 成320项,未完成8项,完成率97.6%,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 点。 着力加强市镇协调联动。推动市民服务中心的改建 ,整合跨部门办理事项,部门协同进一步加强。推进优化 市直管镇体制改革,设立松山湖、水乡新城2个统筹政务服 务的功能区。将直接面向人民群众、量大面广的事项依法 下放至镇街,基层积极性得到进一步发挥。市镇村三级政 务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市镇协调联动进入新阶段。 着力提升服务群众水平。谋划推进30个上档次、上规 模、高水平的重大民生项目,年内开工17个。启动一体化 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编辑全市统一的办事指南,公布 1462个“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简化证明材料200项。与广 州初步实现工商、发改等11项业务跨城通办。东莞12345热 线在全国334个城市服务评比中排名第9。 着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深入开展宪法主题宣传活动 。出台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与保障条例、饮用水源水质保护 条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力整 治各种隐性变异“四风”问题。认真办理好人大议案、代表建 议和政协提案,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基层公务员精 气神有效提振,政府职能和作风进一步转变。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开拓进取 ,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成绩来之不易。这离不开上级和 市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历届党委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 ,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东莞市人民 政府,向全市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 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各驻莞单位、驻 莞部队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参与和支持东莞建设发展的港 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 的敬意!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发展仍然存在不 少困难和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是经济运行的一些 短板还比较明显。受发展中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经济下行 压力加大,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的完成情况与 年度计划目标存在差距,全市科技创新能力、抗御风险能 力还不够强。二是污染治理和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水污染 治理任务依然艰巨,黑臭水体整治任务繁重,大气、土壤 、固废等污染防治水平仍需加快提升。三是城市空间需要 大力拓展优化。城市发展分散化、碎片化较为严重,开发 强度已经逼近极限,“两违”治理欠账较为严重,城市更新的 浓厚氛围尚未形成,交通拥堵问题比较突出。四是服务企 业水平还不够高。不少企业面临较大的生产经营压力,对 企服务政策精准化、个性化水平有待提升,办事手续环节 多、时间长的问题仍然存在,企业获得感不够强烈。五是 责任意识、进取意识和效率意识仍需进一步强化。政府系 统一些干部主动担当、敢于创新、攻坚克难的意识不够强 ,懒散安逸和不作为、慢作为的现象依然存在,执行效率 和工作作风有待强化。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醒,尽最大 努力予以有效解决。 2019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关键之年。机遇与挑战同在、优势与风险并存。机遇体现 在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总书 记对广东的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为全市工作提供了 正确指引和坚强保证。近期中央又不断释放出减税、降费 、降准等积极信号,未来发展的环境总体宽松稳定。机遇 体现在中央和省正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广深港澳科技 创新走廊等的建设,有效破除行政界限的束缚藩篱,促进 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东莞凭借地理区位、产业配套、科 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必将有更大的担当、更大 的作为,成为大湾区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主轴。机遇体现 在东莞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看好的发展热土,人口保持净 流入、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城市的活力吸引力不断增强。 更有历届党委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近年来转型升级的扎 实成效,全市发展正当其时、未来可期。从外部经济形势 来看,我们面临着短期不确定性与中长期挑战叠加的更大 考验。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 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既存在贸易摩擦持续、企业成 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也有全市人才支撑不足、镇村组发展 动力不够等内生性问题。从区域发展格局来看,我们面临 着对标先进城市与建设新一线城市的更高标准。随着雄安 新区、海南自贸区等建设的大力推进,区域间的竞争、城 市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之间的竞 争比拼也在不断加强。对标一流、对标一线,我们不进则 是退,小进也是退。从自身发展阶段来看,我们面临着土 地空间与财政投入的更严约束。全市可用土地资源和环境 承载能力已经逼近极限,过去我们比较熟悉的土地开发、 财政投入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只有在绿色发展、集 约用地、拓展空间、增收节支等方面多想办法,多出实招 ,才能打破制约发展的“天花板”。从工作执行落实来看,我 们面临着改革再出发与攻坚再加力的更新要求。东莞改革 开放已经步入深水区,触及的都是深层利益和矛盾。面对 污染治理、“两违”整治等硬任务,面对节能减排、安全生产 等硬要求,面对项目落地、“三旧”改造等硬指标,全市各级 各部门必须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拿出舍我其谁的使 命感和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担当,一个一个项目去落实 ,一个一个难点去突破,一件一件工作去完成,踏石留痕 ,久久为功,全面展现新时代新东莞的新作为。 综合研判,未来三年是东莞大有可为的机遇期、黄金 期,更是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窗口期。经过三 年左右的努力,东莞将迈入万亿GDP俱乐部,市一般公共 预算收入逼近800亿元,全市服务企业、保障民生的能力进 一步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名片进一步擦 亮,在大湾区和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东莞 这座千年古邑、制造名城将焕发出新的夺目光彩。 201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 增长7%,实际执行时努力争取更好结果;人均生产总值增 长6.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以上;市一般 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国家高企数量达6500家,R&D投入 占比提高至2.65%左右;新建截污管网1000公里;空气质量 达标天数310天以上;PM2.5浓度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以内 。 上周,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胜利召开,会议对当前及 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各项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动员部署,提出 了全力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战略任务和价值追求 ,要求大力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发展空间拓展、产业体系 升级、基层基础强化、民生福祉增进、重点改革突破等“六 大工程”,奋力开创新时代东莞工作新局面。根据这一总体 部署,全市政府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 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 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对广东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 ,深入落实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和“1+1+9”工作部署 ,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突出 强化执行、狠抓落实,坚持只争朝夕、马上就办,坚决打 赢“九大攻坚战”,着力提升“九大品质”,全力打造“湾区都 市、品质东莞”。 一、坚决打赢湾区建设攻坚战,着力提升开放合作品 质 把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东莞新时代深化改革开 放的“纲”,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机遇、大文章,更加主 动地从整个湾区层面来谋划和推动自身发展,着力打造大 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全 面开放合作先行区、高品质低成本的现代生态都市。 加快融入大湾区一体化交通体系。立足东莞作为大湾 区地理几何中心的特点,着力强化交通枢纽功能,积极打 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加快深茂铁路、莲花山过 江通道等跨珠江口通道建设,虎门二桥5月1日前建成通车 。加快广深第二高铁及始发主站的规划和赣深客专东莞段 、佛莞城际的建设,开通穗莞深城轨,抓紧完善“五纵四横 六连”的高速路网,构建对接湾区主要城市“1小时交通圈”。 大力推进与广州、深圳7条城市轨道的连通,尽快打通与周 边城市的断头路,形成与两大中心城市交通互联、产业互 动的合作发展新格局。全面开工建设地铁1号线一期,争取 开工建设2号线三期、完成3号线一期工程前期工作,加快 “8”字形环城路+多条放射状市域快速路网的建设,构建外 引内联的一体化交通网络。 加快打造对接湾区三大战略平台。力争把滨海湾新区 打造成为新时期代表东莞参与大湾区建设和对外开放的战 略平台。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加快集聚高端制 造业总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与港澳台、前海、 南沙合作,争取创建成为自贸区新片区,争创更多的金融 、税收、产业、人才等政策红利,逐步建设成为国家级重 大发展平台。力争把中子科学城打造成为东莞参与国际科 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平台。推进散裂中子源二期建 设,加快谋划南方光源等大科学装置,对标国家实验室加 快建设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打造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集群。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