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安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研究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安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研究 一、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现状 高校、科研机构情况: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省属重点高 校1所、市属高职院校1所、市属科研机构7个、县属科技机构 14个。   创新平台建设情况:建成各类科技创新平台65个,其中 国家级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4个、国家级星创天地6个 ,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 和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个、省级众创空间6个 、省级星创天地3个,省级魔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个。 新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认定市级众创空间9个、市 级星创天地3个,组建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个。同时 还建设院士工作站8个、专家工作站22家,其中省级院士工作 站3个。   人才概况:截至2018年底,全市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为 41897人,高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4367人,占专技人员总 数的10.4%;中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4797人,占专技人 员总数的35.3%;初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22733人,占专 技人员总数的54.3%。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1人,通过院 士专家工作站等柔性引才方式引进两院院士9名,市级有突出 贡献专家124名。   二、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分析   1.遵循创新规律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基本要求。实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科技创新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遵 循创新规律是基本要求。因此,安康创新驱动不能跨越当前 经济发展阶段,更不能脱离实体经济,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努力实现主导产业领域重大关键技术突破,推动产业高质 量发展。   2.激发创新潜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内容。 一是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强化政策引导,提高创新主体积极 性和能动性,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大力建设新型研发 机构和创新型企业,推动产学研政金一体化融合。强化政策 试点示范,梳理总结推广一批科技创新驱动示范区、重大项 目和成功案例,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复制推广。二是发挥人 才“蓄水池”的作用,通过人才资源撬动发展。人力资源是 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是科技创新的本源。按照创新规律培 植人才沃土,释放人才体制机制活力,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 设,活跃人才创新要素。   3.开展创新绩效评价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方法。 开展创新绩效评价,构建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对产业创新发展 导向影响重大,产业紧密度、科技与经济结合度、研发成果 转化率、原创性成果比例、关键技术自给率、产业项目经费 配置等问题诱因都会制约产业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深入 开展创新绩效评价,挖掘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总 结产业创新经验和规律,提炼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构成体系 。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价值导向的评估体系,营造鼓励成功 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及时掌握产业运行脉搏和科技创新的 贡献,为政府制订产业经济创新规划、转型升级等系列宏观 政策提供参考。同时,推动开展创新驱动理论研究,借鉴国 际通行标准和他国成功经验,加快高端创新智库建设。   4.加强平台建设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抓手。围绕 产业创新需求,全面整合政产学研金商等优势资源,明确政 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不同环节的功能 定位,强化政策创新供给,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激情和活力。 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不断在实践载体、 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环境营造上下功夫,在创新主体、创 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用力,强化战略科 技力量,提升产业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整合区域内同质 创新平台,瞄准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富硒食品 等优势特色产业领域,进一步集聚全球在该产业领域的顶尖 创新资源要素,加快建设一批国内一流的产业科技创新平台 。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的功能和效益,努力构建重 大技术攻关、重大工程带动、重大平台支撑、重大成果转化 、重大应用于一体的创新体系。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1.强基础,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解决创新能力不 足问题。建议我市把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汇集各方资 源、形成创新合力、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抓手,系统推 进全方位、全体系、全领域创新。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区域 创新体系,创新人才大量集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效 益大幅提升,创新指标力争赶上陕西省平均水平,部分指标 超越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在陕南地 区率先进入陕西省创新型城市行列,研发投入、发明专利等 各项科技创新指标争取实现翻番,全省综合创新能力评价位 次大幅上升。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建议持续抓好产业创新 工程、企业创新工程和县区“四个一”亮点工程,不断提升 产业发展水平、推进创新主体培育和创新平台建设,全面加 强知识产权战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 系、完善和落实创新政策等方面重点工作,在一些重点领域 积极开展先行先试。   2.聚资源,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突破优质 创新资源匮乏困境。首先是制定方案、建立平台、完善机制 ,全面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发挥市县主体 及现有的渠道作用,加强与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 、国家重点科研院所和高校、知名跨国公司实验室和国内行 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知名科学家及其科研团队等开展科技 创新和研发转化合作,努力在扶持和引进高校、院所及其分 支机构、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 面取得一批重要成果,进一步加快集聚国内外高端创新要素 资源。其次是发挥政策引智优势,出台更加优惠的支持政策 ,涵盖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