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新 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 (桂政发〔2018〕24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 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 划的通知》(国发〔2017〕35号)和《中共广西壮族自治 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战略的决定》(桂发〔2016〕23号)精神,推动全区人工 智能基础研究及相关产业发展,培育创新驱动和经济社会 发展新动力,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 面”战略布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作为引 领广西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加快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 融合为主线,瞄准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突出引进消化 吸收再创新,加强集成创新,鼓励原始创新,大力促进新 一代人工智能创新资源向我区集聚,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 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各领 域广泛深度融合、创新协同发展,打造面向东盟的人工智 能创新应用高地,为实现“两个建成”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和动 力。 (二)基本原则。 1. 科技引领。把握国际国内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突出 需求导向,在我区优势领域加大布局和支持力度,实现理 论、方法、工具、系统等方面的突破,全面增强人工智能 创新能力,加速构筑区域优势,实现科技引领发展。 2. 统筹布局。根据我区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发 展和行业应用的不同特点,兼顾当前急需与长远发展,统 筹布局政策、项目、基地、园区和人才体系建设,加强部 门协同、区市协同,实现创新能力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和 政策环境营造协同发力。 3. 市场主导。遵循市场规律,坚持应用导向,突出企 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加快人工智能科技成果商业化应用 ,形成竞争优势。把握好政府和市场分工,更好发挥政府 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安全防范、市场监管、环境营造 、伦理法规制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4. 开放合作。倡导开源共享理念, 促进产学研用各创 新主体共创共享。主动融入全国乃至全球创新网络,努力 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在研发活动、基地建设、 资源共享、人才交流等方面提升开放合作层次。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人工智能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基础设施不 断完善,研发能力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人工智能发展的创 新体系。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 慧城市、智能农业、智慧旅游等重点领域广泛应用。培养 若干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骨干企业,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中 小企业,产业规模超过3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 200亿元。 到2025年,在人工智能部分领域的产业基础研究和技 术取得突破,学科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取得一批在国际上 具有影响力的重大研究成果。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区 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产业规模超过80亿元,带动相 关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国内 先进水平,部分领域的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达到国内领先 水平,形成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 ,涌现若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人工智能代表性企业,人 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250亿元,通过人工智能带动相关 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 二、重点任务 (一)提升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 1. 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基础研究。重点瞄准应用目标明 确、有望引领我区人工智能技术升级的基础理论方向,加 强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感知计算、人机混合智能、群体智 能、自主协同与决策等基础理论研究。积极布局高级机器 学习、跨媒体分析推理、人机协同感知、自主协同控制和 自主无人系统计算构架等基础研究。加强跨学科探索研究 ,推动人工智能与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交叉融合。 2. 突破人工智能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加快部署新一代 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重点突破知识计算引擎与 知识服务技术、自主无人系统智能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 术,积极开展跨媒体分析推理技术、群体智能关键技术、 混合增强智能新架构和新技术、虚拟现实智能建模技术等 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3. 加快人工智能创新基地建设。以重点实验室、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为重点 ,结合我区重大需求,对产业方向和未来可能产生重大影 响的应用领域进行系统性部署。充分发挥各类创新平台聚 集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的作用,突破基础前沿理论和关 键共性技术,开展应用示范。各类平台要按照军民深度融 合的要求和相关规定,推进军民共享共用。 4. 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培育和引进。统筹利用国家“千人 计划”和我区“八桂学者”、“特聘专家”等人才计划,加强知 名科学家、高水平团队以及优秀青年人才引进工作。通过 重大项目牵引、基地平台建设,在重点发展领域形成一批 高水平创新与创业团队。鼓励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等合 作开展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在广西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 学等高校先行试点设立人工智能专业,培养“人工智能+”复 合型专业人才。 (二)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化。 1. 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 智能软硬件。研究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机器翻译、 智能交互、知识处理、控制决策等智能系统。加强低功耗 轻量级底层软硬件、高精度智能传感等核心技术的开发 ,推进车载、船载、医疗健康等领域应用示范。 智能机器人。面向食品、汽车、机械、有色金属等产 业,重点发展和应用分拣、包装、焊接、喷涂、挖掘、装 配和搬运等工业机器人; 面向农业发展需求,重点发展适应 广西地形特点的耕种与收割机器人、农业植保无人机、智 能化自动传送与加工系统等。在教育、安防、家政、旅游 、养老、医疗等领域,开展服务机器人研发和应用示范。 智能运载工具。大力发展智能汽车电子信息产品,重 点发展汽车智能仪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锂电池制 造检测自动化系统,开发底盘综合性能控制、全驱整车控 制、车载通信与网络等智能化电子控制系列产品。加快发 展无人机、无人船,建立专业化服务体系。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支持企业布局全息、激光、柔 性等前瞻显示技术,推进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裸眼 3D(三维)显示等技术与产品开发及应用。重点研发面向 游戏娱乐、医疗、工业等领域的虚拟现实硬件产品。 智能终端。提升可穿戴设备低功耗设计和研发水平 ,围绕运动健身、医疗健康、游戏娱乐等应用领域,研发 具有规模商业应用的可穿戴设备产品。 物联网基础器件。开展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读写器及 其应用系统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在无线传感网组网技 术、二维码标识技术、安全认证核心技术方面实现突破。 推动嵌入式软件、应用中间件、平台化组件、应用软件等 物联网核心软件产品高水平发展。 2. 加快推动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智能制造。加快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 材制造装备等高端智能制造装备。积极参加国家制造业创 新中心建设工程,培育形成我区智能制造区域创新中心和 实验验证中心,培育一批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提升重 点领域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南宁、柳州、玉林三个智能 制造城建设。 智能电网。加强与中国南方电网合作,推进建设智能 电网产业园。重点发展智能输变电、智能配用电、电网监 控等装备,积极发展智能传感器、电力运行监测控制、故 障诊断及自愈装置等智能调度和信息采集传输系统,形成 智能电网研发制造全产业链。 智能农业。重点攻克农业信息的智能感知与识别关键 技术,农业物联网信息融合与云计算重大共性核心技术 ,构建农业资源环境大数据中心。开发精准农业农田信息 快速获取技术系统、精准作业数字化管理与智能决策、肥 水药精准实施装备等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系统。构建温室 、畜禽、水产等领域全产业链的智慧农业系统。 智能物流。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物流信息 采集、处理和使用的智能化。加快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 ,实现物流信息全程可追踪。重点开展供应链第三方协同 服务技术、物联网环境下智能物流技术、区域性多式联运 技术、跨境电子商务与网购物流服务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示 范。 智能金融。建立并持续完善金融大数据应用体系,针 对微观市场主体的行为数据进行挖掘。基于大数据技术加 强统计监测,依托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实现金融风 险的动态识别和有效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 智能商务。支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营销方式、渠道 管理、传统商务流程改造与优化服务模式变革等方面实施 创新。积极推进广西商务云平台、广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 平台等建设,推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在商贸流通中的应 用。 智慧旅游。通过互联网促进广西旅游资源与远程客源 市场的高效对接,运用微博、微信、微站、微店、APP(智 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等新技术,创新旅游网络营销 模式。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手段,推广网络支付、电 子门票等新技术,创新旅游管理方式。建成一批智慧旅游 试点城市和智慧旅游试点景区。 智能家居。推进以智能路由器为中继节点、以智能终 端为核心控制节点、以互联网云平台为支撑的智能家居生 态体系建设。着力发展中高端、个性化的灯具和照明系统 设计及制造业,实现LED(发光二极管)照明智能化控制。 3. 大力培育一批智能型创新企业。 加快推动企业智能化升级。以制糖、汽车、钢铁、水 泥、机械、有色金属等领域为重点,实施“互联网+工业”行 动,加快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工业深度融合,建设高速、 泛在、安全的工业互联网,推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企 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鼓励开发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软件产品,加快信息技术在研发、生 产、管理、营销等环节的应用。 推广应用智能工厂。推动汽车、工程机械、有色金属 、制糖等优势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支持智能工厂、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