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姜长云: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壮大乡村产业的大合唱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壮大乡村产业的大合 唱 姜长云 刚刚发布的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坚持农业农村 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进行了决策部署。这实际上是关 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该文件明确 要求“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并将“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作为其全部8 部分内容中专门的一部 分。发展壮大乡村产业的重要性据此可见一斑。基于当前 我国产业特别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实际,我们认为,发展壮 大乡村产业,注意形成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大合唱至关重要 。 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应该是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头 戏” 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归根到底是个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的问题。推进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 离开了乡村产业振兴, 不仅农民收入的增长势头将会大打 折扣,农业农村经济的多元化也将受到很大制约,从而影 响农村“人气”和活力的彰显。近年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发展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它在 总体上有效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推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多 元化发展,带动了农村“人气”和活力的增加。 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为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提供 了重要路径。相对于已有政策,《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年)》一个突出的亮点是,更加重视推进农业 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更加重视彰显乡村价值。 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是吸纳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 重要途径,有利于规避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就业带来的“留 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问题,增加农民家庭的获得感 、幸福感和安全感。在当前乃至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前,之所以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因 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工业化、城镇 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乡村发展开始进入 “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重塑新型工农城乡 关系,借此发掘和拓展“乡村的独特价值和多元功能”。因此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推进农 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加快发展根植于农业农村、由当 地农民主办、彰显地域特色和乡村价值的产业体系,推动 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可以为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持续注入新动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虽然产 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互 为环境、互为支撑、互相烘托关系,产业振兴、人才振兴 、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不可或缺,但离开了乡 村产业振兴,离开了发展壮大乡村产业,生态宜居、乡风 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都容易成为“无源之水”、“无本 之木”,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也容易 失去可持续性。发展壮大乡村产业,还为“以工促农、以城 带乡”和参与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载体,有利于更好地发挥 城镇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对发展壮大乡村产业的引领带动作 用。 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打好发展壮大乡村产业的“组合拳” 高质量发展壮大乡村产业,要牢牢把握推进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说到底是个 增加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的问题,而且要为增加有效 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提供持续的体制机制保障;最终要体 现为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提升。近年来,围绕 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各级政府出台了 旨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许多措施,引导产业发展质 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但是,这些措施能否持续 带来乡村产业的发展壮大,并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增加 农村“人气”和活力、激发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方面产生持续 效果,还要看这些措施能否有效顺应社会需求结构升级和 需求分化趋势,做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 给的文章。否则,可能会带来新的无效供给,导致推进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异化”,影响产业质量、效益、竞争力的 提升。如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在总体上有利于顺应社会消 费需求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提升乡村产业的质量、效 益和竞争力,本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 。但是,如果缺乏对特定农产品供求变化态势的科学把握 和动态分析, “ 一哄而起”“ 一拥而上”,那么当前的增加有 效供给可能会为形成未来的无效供给“埋下伏笔”,带来产业 发展的“大起大落”和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在推进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 、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引导微观 供给主体准确把握社会供求(结构)的变化态势,通过推 进供给结构升级和供给创新,持续增强适应需求、创造需 求和引导需求的能力。 高质量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要注意培育推进乡村产业 振兴的“领头雁”。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了发展壮大乡村 产业的方向,如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 产品加工业、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等。但要将这些方向有 效转化为发展壮大乡村产业的行动,还要靠乡村产业组织 来实施。在发展市场经济、强调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决定 性作用的背景下,乡村产业组织如果没有创新力和竞争力 ,乡村产业就不可能有创新力和竞争力,提高乡村产业发 展的质量、效益、竞争力就无从谈起。因此,高质量发展 壮大乡村产业,必须把培育乡村产业组织的创新力和竞争 力放在优先位置。紧扣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根弦,推 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也要以增强乡村产业组织的创新 力和竞争力为依托。因此,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提升乡 村产业组织的创新力和竞争力,继续给予高度重视。如该 文件要求“支持发展适合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经营的农产 品初加工……建成一批农产品专业村镇和加工强县”“培育农 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联合体,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 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加快培育各类社 会化服务组织”。这些富有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各类乡村产业 组织,往往是发展壮大乡村产业的“领头雁”,对于提升乡村 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往往具有“画龙点睛”作用和 “举足轻重”影响。实际上, 有些城市企业“身在城市,心系 乡村”,依托城乡之间的产业链关联和产业梯度关系,通过 “总部在城市+基地在乡村”、“互联网+乡村产业”模式,或实 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等方式,也可以成为发展 壮大乡村产业的“领头雁”。 高质量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要努力打好“抓重点,补短 板, 强基础”的牌。发展壮大乡村产业,要持续转化为拓宽 农民增收渠道、提升农村“人气”和活力等效果,还需要因地 制宜,瞄准高质量发展壮大乡村产业的“重点、短板、基础 ”,提升乡村产业的整体素质。我国区域差异较大,发展壮 大乡村产业面临的“重点、短板、基础”往往有很大不同。但 就总体而言,以下三方面值得特别关注: —— 产业营销能力, 包括公共营销平台和品牌化运作 能力建设等方面。许多乡村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面临 日趋严重的产品滞销问题,形成大量的无效供给。究其原 因,并不在于产品质量低,或供给不适应社会消费需求 ;而在于产业营销能力建设滞后,导致本地产业的大量供 给不能与异地城乡居民的有效需求实现对接。因此,产业 营销能力建设滞后,成为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亟待化 解的瓶颈制约。2 0 1 9 年中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