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旧体诗词如何实现当代复兴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旧体诗词如何实现当代复兴 2019年04月11日08:2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旧体诗词如何实现当代复兴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不久前落下帷幕。很多观众在 回味传统诗词魅力的同时,不禁心生疑问:当代旧体诗词 为何少有经典流传?   翻开各类现当代文学史论著,很难寻觅到“旧体诗词 ”的踪影。绵延数千年的中国诗歌传统,为何被排斥在现 代文学之外?   日前,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召开的“中国文学传统 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论坛引发学界共鸣。旧体诗 词如何实现当代复兴,成为很多学者共同思考和探索的话 题。   绵延数千年,为何流落于文学的边缘   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诗词一旦被冠以“旧”的 称号,似乎就是与时代相悖,不入潮流。   “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学兴起,为了与用白话写 的诗相区分,中国古典诗歌被称为“旧体诗词”。如同戴 了紧箍一样,旧体诗词走下神坛,流落于文学的边缘。   四川大学教授曹顺庆把旧体诗词衰颓的原因,归于 “进化论”逻辑在文学里的消极影响,“传统诗词因自身 不可避免的落后与缺陷,不可避免地被科学、先进的新诗 所淘汰、取代,时间这一尺度成为价值判断最核心甚至是 唯一的标准”。   虽屡遭冲击,旧体诗词创作却从未中断。1925年,闻 一多致信梁实秋写道:“唐贤读破三千纸,勒马回缰作旧 诗。”他宣布重回旧体诗词创作。鲁迅、郁达夫、田汉、 俞平伯等一批新文学家也从未停止旧体诗词创作,开新诗 一代新风的郭沫若创作旧体诗词就有1400余首。   1987年5月31日,中华诗词学会成立是旧体诗词发展史 上一次标志性的事件。当时叶圣陶听闻此事,欣然致贺信 写道:“诗词虽然是旧形式,跟‘五四’以来提倡的新诗 一个样,也能反映咱们这个时代生活。所以我想,瓶子无 论新旧,咱们总希望瓶子里装的酒又香又醇。”   进入21世纪以来,关于旧体诗词的话题越来越热。 2010年由中国作协主办的第五届鲁迅文学奖首次向旧体诗 词敞开大门,2011年成立中华诗词研究院,成为旧体诗词 发展史上的又一件大事,旧体诗词的地位已渐渐发生转变 。   旧体诗词,何以绵延不断?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邸永君 有深刻感悟:“尽管时过境迁,然旧体诗词仍具强大生命 力,其根植于厚重的文化积淀,拥有只有一字一音之中文 才有资格独享之结构、音律特色,集形式、意境、节奏、 才思、气韵等诸多大美于一身,精巧凝练,朗朗上口,浸 入骨髓,深入人心。”   高数量的创作背后,为何难有“高峰”之作   大众持续热,学术界一直冷,当代旧体诗词仍遭遇 “冰火两重天”。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王兆鹏多年关注新诗和旧诗的争论 ,他指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在新文学家眼中,旧体诗词 不具备现代性。“我认为这是荒谬的,旧体诗词,你可以 不喜欢,但不能否认和无视它的存在。文学史首先应反映 客观存在,然后才进行主观评价。”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张三夕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研 究现当代文学的人不太熟悉旧体诗词,研究旧体诗词的学 者更倾向于研究更古老的文学作品。   除了外部因素,旧体诗词自身也存在诸多短板。“泥 沙俱下,鱼龙混杂。”张三夕一直忧虑当前旧体诗词创作 现状,“很多作品格调不高,甚至不懂旧体诗词基本格律 的作者,却在大量写旧体诗词”。   网络诗人裴涛深有感触:“我们现在生活中的节日祝 福短信